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08章 张网待投石

大晋衣冠 第108章 张网待投石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泾县城无法得手,在太后府衙更是没戏,桓温等待的就是江播离开宣城,他不信,凶手会永远不出门

官道上车水马龙,江播估计也会前呼后拥,更无从下手,但他逃不过路程,逃不过黑夜,必须要歇宿。

桓温擅长记忆,精于画图,在徐州就是如此。

他从宣城到建康两地路程远近,几个驿站之间的间隔,还有朝会的时辰,断定博望驿站的可能性最大。

驿站乃官办衙署,来往要塞,驿卒差人众多,任谁也难以想象复仇者会乔装打扮,提前进入驿站应募,选择半夜下手。

沈劲惊羡的瞅瞅桓温,连连点头,转而却又觉得有一点遗憾

他认为,虽然杀了江氏父子三人,但江彪也是罪魁祸首,不如折回宣城,将其一并宰掉。

桓温拒绝了,复仇虽然重要,但也要审时度势

太守被杀本身就是大案,更何况在朝廷的驿站,一旦上达天听,朝野震惊,朝廷会大加搜捕。

沿途增设关卡,兵士来往巡逻,过往商旅行人通通都要盘查,那时就没了退路。

他想就此收手,不愿再冒险回到宣城,从而连累到沈劲。

“放他一马吧多杀一个江彪,对我而言,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江家三人死在剑下,只是报了我个人的家仇,出了我一家人的恶气。可是,千门万户的仇,又由谁来给他们报”

桓温望着渐渐初露的曙光,慨叹不已。

身后一阵沉默,只有马蹄的嘚嘚声,还有迎面而来的风声。

桓温忽然意识到,自己大仇得报,可身边这个追随自己两年,一直视为兄弟的沈劲,与自己一样,也是同病相怜,也是大仇在身。

他能忘却杀父之仇,像现在的自己一样释然吗

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不会换做自己,也不会

他本想开口劝劝沈劲,又觉得肯定是白费口舌。

有时候,不经历惊涛骇浪的汹涌,不会珍惜波澜不惊的平静。不经历血雨腥风的洗礼,不会感悟随遇而安的境界,算了吧。

桓温有心放过江彪,而江彪终究还是难逃厄运

与博望驿站的刺杀几乎同时,建康城外盟军大营也在酝酿一出惊心动魄的刺杀

“参见路将军,不知将军唤我等有何吩咐”

路永端坐在案几上,面前是对自己毕恭毕敬的一帮军士,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他忽然产生一丝恍惚。

这帮军士是追随自己多年的弟兄,从青州到历阳,再从历阳到建康,从流民到军人,从叛军到朝廷官兵。

这些面孔仿佛还是苏峻麾下的叛军,而披着的铠甲,却又是大晋制发的戎服。

自王丞相做出承诺后,路永神采奕奕

后将军这个职衔在前汉时期,还是一种权位和荣誉。三国以来战事频繁,将军称号非常庞杂,自八王乱后,后将军如过江之鲫,俯拾皆是。

刺史、太守才是封疆重臣,炙手可热。

王导位高权重,皇帝都对其言听计从,只要王导首肯,自己距离封疆大吏的宝座指日可待。

每想至此,路永都禁不住笑出声,还好自己临阵倒戈,背叛了苏峻,否则早命丧九泉,连一抔埋身的土都没有,今日的荣华富贵就无福消受。

看看旧主苏峻,想想竞争对手韩晃,脑袋都没了

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还在

怎样才能除掉这个该死的文书,路永关键时刻想起了这帮追随自己倒戈的弟兄们。

他知道是管商,但不知道现在被押在何处,而且叛军入城后,管商一直跟在苏峻身边,没有追随自己倒戈,是想靠着苏峻这棵大树奔个好前程。

原以为他死了或者逃了,哪料竟然被俘

路永也想杀了他,因为在青州时,管商和他走得很近,知道不少自己的秘密。所以,当王导提出杀人灭口计划时,他先是佯装惊慌,犹豫不肯,其实正合心意。

像杀人灭口这种事,只能和心腹之人合计

“弟兄们,放下酒杯,我来说一件正事。”路永挥挥手,抬高声调。

“眼下有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如果能把握住,以后大伙跟着我酒池肉林,笙歌曼舞,此生享乐无穷,如何”

“那将军还犹豫什么,尽管吩咐。我等赖将军庇佑,幸免于难,当然要唯将军马首是瞻,可就是”

青州兵借着酒劲,表尽忠心后又大倒苦水。

“归顺后,兄弟们觉得朝廷对我们似乎并不信任,处处像防贼一样,眼神还透着一股鄙夷。”

一个彪形大汉嚷道“要是哪天再有战事,肯定会让咱们去送死。不如跟随将军立功,然后脱掉戎服,到官府谋个差使。咱们也能置办田产,讨个老婆,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总胜过打打杀杀。”

“对对,没错,兄弟们都这么想。”青州兵连声附和。

“你们可知管商下落”路永直截了当。

众人面面相觑,路永摇头叹气,心想这差事估计要黄了。

此时,远处一人,摇摇晃晃走上前,不仅说出了他想知道的,还告诉了他不知道的。

“属下知道,好像关押在俘虏营帐。听说他在历阳还曾接待过当今王丞相的使者,还有一封什么王丞相的亲笔手书,将军问他作甚”

路永没有理会,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阴阴之色。

遗简之事他也曾有过耳闻,此时心里竟又萌生出一个计划,一个把王导绑在同一条船上的计划。要是那样,今后就能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来人,去找几个靠得住的机灵一点的弟兄,明晨到营帐门口,如此如此”

次日中午,在殷浩的前将军帐外,路永掏出名帖,前来拜见。

“果然来了,不出陶盟主预料。”

殷浩鼻子里鄙夷地轻哼一声,路永做贼心虚,终究沉不住气了。

手下人劝道“将军,路永是叛军出身,在青州时可没少欺负你,现在突然来访,肯定不安好心,不见为宜。”

“本将军可以不见他,但他背后之人不能不见,让他在帐内候着,我马上就到。”

当年在青州,路永曾试图杀害桓温和刘言川,包括殷浩在内。如今虽同在军中,因有宿仇,故平常并无来往。

此时的殷浩凭着在盟军大营中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陶侃和温峤等重臣的赏识,可谓近水楼台,登高者近日。

而昔日的兄弟桓温如今却亡命天涯,不知所踪。

想当初,在青州和徐州,直至建康参与平叛,桓温都是其中佼佼者,翘楚之人。

每念至此,殷浩内心五味杂陈,离开桓温,自己豁然轻松,才华得以发挥,平叛苏峻就是佐证。

如果桓温在侧,必定是他侃侃而谈,献勇献智,自己依令行事即可,根本不须亲力亲为,费力费神。

桓温遮住了自己的光辉,现在才发现,自己何尝不能熠熠生辉

抛开二者之间的暗中竞争不谈,殷浩又为桓温鸣冤叫屈。平心而论,桓温技高一筹。

殷浩胜在纵诗论文、玄学清谈,但比智斗勇和行军布阵则稍逊风骚。也奇怪,他自己自幼也熟读兵法,兵法烂熟于胸,但临阵实战总不及桓温敏锐透彻。

那家伙似乎天生就是疆场上的王者,战阵中的霸主

然而世事弄人,在勤王之师帐下,凭借平叛的几条策略就赢得两位大人物的赞许,被举荐为前将军。要是在徐州,估计十年也谋不了将军的职位。

桓温浴血苦战,屡建奇功却遭到打压和迫害,最终还是看在其父战死的份上,不再追究,到如今销声匿迹。

殷浩为此琢磨了两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要义。

人生在世,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做对事,更在于跟对人。不仅仅要看努力,还要看运道

插在牛粪上的鲜花才能汲取更多的养分,长出更加灿烂的花朵。牡丹,如果没有绿叶的呵护与百花的映衬,不会一花开而动世人

“拜见殷将军,末将有礼了”路永虽然年长许多,还是客客气气,向殷浩深深一躬。

殷浩惊讶道“不知哪阵风把路将军吹至敝营,快请坐。来呀,上茶”

“殷将军年纪轻轻就升至高位,旭日初升,前途不可限量,今后还要仰仗将军。”路永假意恭维。

“客气客气,路将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王丞相又鼎力支持,飞黄腾达指日可待。瞧你满面春风的,咦,将军怎么愁眉紧锁有什么事,需要在下效劳”

“殷将军果然明察秋毫。不瞒老弟,愚兄碰到一些难题,实在羞于启齿,但你我兄弟算是旧交,故而说道说道,想讨个善后之策。”

路永人精,三言两句就把称呼从官衔改为兄弟,这近乎套得不露痕迹。

谁跟你是兄弟,谁和你是旧交,真是皮糙肉厚,恬不知耻殷浩心里暗骂,转念一想,你如果真有节操,就不会抛弃主子投降朝廷。

骂归骂,自己也只能将计就计,虚与委蛇,随即跟着称兄道弟。

路永惭愧道“今晨愚兄营帐外有人聚众闹事,传得沸沸扬扬,实在是治下无方,见笑见笑。此事,贤弟可知”

“小弟倒是听说了,但不知究竟何故,又不敢贸然过帐叨扰,以免落下个看人闲话之嫌。听说闹事的尽为青州旧人,现在已归顺朝廷,妥善安置,不该有什么牢骚。路兄说说,究竟何事,是否需要在下效劳”

“谁说不是啊”路永长叹一声。

“正如贤弟所言,蒙朝廷不弃,他们总算有了安生日子,往后理当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命。然而他们却不知从哪听说,还有一些兄弟一直被关押。”

殷浩一听,对方果然要切入正题了。

“他们心想,朝廷既然已经大赦,为何还要继续关押至少要给个说法。你知道,青州兵遇事爱抱团,喜欢打抱不平,所以到我营帐讨个说法,愚兄这才”

路永欲言又止,偷偷打量殷浩,希望这招投石问路能听到什么动静。

见殷浩并无诧异之色,而是在认真倾听,路永以为得计,稍微放下心来。

他怎会知道,眼前的这位青州下属,昔日可以如蝼蚁而捏死,此刻正张网以待,等待他这个猎物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