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41章 后山下金钩

大晋衣冠 第141章 后山下金钩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可是听马帮商贩讲过,鲜卑人早已臣服了大赵,他们怎会卖马给我们”刘言川担心桓温此行无果。

“那是城下之盟臣服是暂时的,是被迫的。鲜卑人是身体归顺,骨子里不会屈服。”

桓温想起在兖州救下的那对兄妹,他们被赵人蹂躏屠戮,仇恨镌刻在血液里,只要有时机,他们就会反抗。

因为鲜卑人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不会甘心一直如此,形势逼迫而已。而且,鲜卑领地之内,赵人也不会严密防控。

启程之前,他还有一桩心事放心不下。

桓温单独叫来刘言川,将心底的担忧细细说了出来。

刘言川频频点头“好,咱们先这么办,然后再这般这般”

刚回到自己的营寨,喽啰就来报告,说四当家在里面,等了很久,似乎有急事商量。

“老四,什么事啊,要你亲自过来,打发个兄弟过来说一下就是了。咱山寨还能有什么大事,天塌下来了”

老四试探性的问道“大哥去哪了,兄弟我等了这么久。往常你可是呆坐在营寨内,懒得走动的”

“没有,俺刚才闷得慌,到后山巡视一番,看看还有什么地方要加固要整理的。”刘言川佯装无事,随口扯了个谎。

“现在几个山头弟兄们都忙碌起来,俺也不能闲着。说吧,找俺什么事”

“是这样,最近这些日子,弟兄们又拾掇山形,又分组演练,实在吃不消。一些弟兄风言风语,怨气很大。”

老四盯着大当家的眼睛,又问道“大哥到底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找个合适机会,和大伙交个心透个底否则没头没尾的操练下去,弟兄们也纳闷,说大当家像是换了个人似的。”

刘言川一听,四当家是在套自己的话。

换了个人似的,意思就是说,山寨里是不是来了什么人,指点了什么,否则怎么会一反常态,和之前的懒散判若两人。

看来,桓温猜得没错,山寨里或许真的有人有异心,照现在来看,老四就存在嫌疑。

不过如此断定还为时过早,他说的问题也是实情,还是要试探试探老四,兴许他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想到此,他悄悄向小喽啰使了个颜色,小喽啰会意,离开了山洞

“小兔崽子,想造反吗练好本事,将来活命的机会才更大。风言风语,造谣生事,说,是哪个营寨,老子先给他放放血”

老四慌忙阻止“不妥不妥,你这样去,岂不是把我给卖了。我今后还怎么在山寨混下去弟兄们谁还敢跟我说实话”

“婆婆妈妈的,像个娘们,豆大点屁事,看把你吓得。俺知道了,过些日子,俺和各位头领再唠叨唠叨,你先回去吧,操练之事,你们营寨一刻也不能放松。”

“大哥你就擎好吧,小弟没二话。”

四当家刚出门口,迎面差点撞上一个小喽啰,低着头,脚步匆匆,鬼鬼祟祟的还端着一个大食盒。

“站住,有没有规矩,看见当家的也不行礼,找抽是吧”

“小的该死小的急着给大当家送饭,走得急没瞅见四当家的,恕罪恕罪”

四当家看了看食盒,疑惑道“才什么时辰,离晌午饭还早着呢”

“不是,这是大当家的早饭。”

“哦,去吧。”四当家盯着偌大的食盒,心里犯起嘀咕。

“四哥,有什么发现没有”

回到营寨,几个心腹急忙围过来打听。

“有,的确有情况。”四当家把刚才对话的情况说了一遍。

“大当家说他过几天就会有办法,他如果自己有办法,为什么现在不用不打自招,背后一定有什么高人指点。”

“也许大当家现在忙得很,没工夫解释。过几天走上道,弟兄们习惯了,他再来给大伙鼓鼓劲。”

大家伙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静一静,听我说,刚才有个怪事”

四当家果然说起食盒的疑点。

“大当家一向早起,山寨卯时早饭,自己出来已近巳时,他还未用早饭。说明大当家起床后就出门了,而且在外面呆了很久。还有就是那个大食盒,里面那分量,估计他一个人一天也吃不完。再说,这个季节天气是暖和,可山上风大,饭很快就凉了。”

四当家越想越不对劲,问道“弟兄们,今早在前山,可否见过大当家的”

“没有,弟兄们有的在演练,有的在值守,没见着。”众喽啰异口同声。

里面有个机灵的,言道“四哥,这还不清楚吗,大当家肯定去了后山”

“不对啊,后山没有住人,是个空营寨。”

四当家自言自语,忽然,他明白了,后山一定住进了人

“言川,怎么样是否已经布置下去”看到刘言川拎着食盒进来,桓温赶紧问道。

“恩公,巧的很,俺一回去,他就在营寨等着。俺就把早上你交代的事学了一遍,现在就看他上不上钩了。”

怎么回事难道是四当家的桓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心中,老四的确存在嫌疑,但嫌疑没有另一个人大。

想不到流民窝里水还挺深,要拭目以待,揭开谜团。

入夜时分,后山山道两侧,两个黑影轻身轻脚,灵活的像狸猫一样,爬到路两边的树杈上,盯着山路,静静的等待着,等着鱼儿咬钩。

只要有人从刘言川的营寨向后山走,一定就是心怀鬼胎之人,便可以揪出背后主谋。

食盒就是诱饵,鱼儿一定会上钩

让桓温失望的是,连续两个晚上,没有任何动静。难道是自己杯弓蛇影,小题大做了

“恩公,自打卧虎岗回来俺也在留意,几次观察下来大家伙都没什么异常。也许我们想多了,确实是巧合,就说那天他找俺说起操练情况,也是他分内之事,应该没有什么破绽。”

桓温冷冷道“但愿是巧合,可世上没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

“如果这一切不是巧合,那就太可怕了一直呆在你身边和你朝夕相处的这个人心机太深,他躲在暗处,关键时在你背后捅上一刀,还不露出任何痕迹。言川,你怕吗”

刘言川吓了一跳,感觉脖颈后发凉,冒着丝丝寒气。

“恩公,你可别吓俺,俺在战阵上,真刀真枪都不皱一下眉头,就怕背后有人捅上一刀,放一支冷箭。他究竟是人是鬼,你赶紧想个办法再试一试”

“我也是如此想的,要比试就明着来过招,我输了,只怨自己技不如人。是死是活,怨不得别人。但在背后施放冷箭,最让人痛恨,尤其是放箭之人如果是自己阵营内的兄弟,那才更可恨,非要生吞活剥才能解心头之恨”

想起父亲被下属兼同僚的江播出卖,虽然报了血海深仇,此生的烙印永远也不会消除。

如果有人心怀鬼胎,同床异梦,这样的队伍宁可不要,要的就是铁板一块。

麾下之人可以不尊重他,不拥戴他,随时可以选择离开。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但既然选择在一起,如果再背叛,必须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

“沈劲,你注意到没有恩公刚才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恐怖,狰狞的吓人”

刘言川开个玩笑,躲到沈劲背后,指着桓温。

“你不知道,他越是如此,越说明他是认真的,来不得半点玩笑。”沈劲想起博望驿站时,桓温的表情才叫凶狠

再说远在蜀地的成汉,皇帝李寿靠杀戮即位之后,深知根基不固,自己只非嫡系正统,实属篡位得的江山。

因而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赐死先帝,第二件事就是将国号大成改为大汉,表明自己并非继承了李雄的基业,而是自己开创了大汉江山。

在几位先帝时期,成汉与大晋虽相互敌视,但并未擅动兵戈,双方相安无事。

李寿即位后,对内大肆盘剥,骄奢荒淫,对外则穷兵黩武,挑起战端,转移矛盾。

苏峻祖约叛乱,李寿大喜过望,认为有机可乘,派出游骑沿江而下,打探消息。

得知陶侃率兵勤王,于是派出水陆大军,一路沿江东下,一路步骑,侵占万县,掠夺生民百余口,牛羊千头,还烧杀下辖村镇,无恶不作。

陶侃得报,但鞭长莫及,只得暂时忍耐,李寿尝到了甜头,更助长了侵扰大晋边境的气焰。

这一日,探子来报,祖约北逃,进入赵人境内,郗鉴北上追捕,陈兵万人在两国边境,战火一触即发。

“哦,果真有此事”

李寿好色荒淫,还有悖天伦,将几位先帝的嫔妃子女面容姣好的统统收入宫内,简直禽兽不如。

此时,虽高坐朝堂议论军政要事,却仍然搂着一个新纳的妃子动手动脚,极其不雅。

“各位爱卿说说,大汉应该如何应对呀”

长子李势奏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儿臣以为,这是千载难逢之际的好机会,切莫错过,望父皇遴选将领,尽快出征。”

李寿斜坐龙椅,闭门养神,听李势的呈奏,甚为得意。

当初自己在大成政权时就久掌兵权,战功卓著,好学礼贤,爱护士人。尤其喜爱阅读良将贤相建功立业的故事,尽力辅佐李雄。

妻子阎氏生得两子,长子李势,次子李广。

李寿篡位后,虽然后宫如云,御女无数,但耕耘多年,颗粒无收,原本想再生些皇子,巩固大汉政权。但事与愿违,如今也年逾不惑,因而对两个皇子都非常疼爱。

次子李广奏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大晋虽然刚经叛乱,但毕竟为中原正统,立国近百年,文臣谋士如云,兵精将广,运转有方,且物阜民丰,我蜀郡一地难望其项背,无力与之抗衡。”

听到这里,李寿恍惚了,不自觉的松开淫手。

“儿臣以为,乘其不备固然能偷袭得手,但绝非长久之计。依儿臣看,大汉应该厉兵秣马,大修内政,兴国富民,加修城防,先求稳固自保为上。”

李寿听着听着,更加迷惑了,睁开龙目辨认两位皇子,是自己听错了,还是他们说错了

向来,长子李势守成内敛,次子李广勇猛果敢,而如今,越来越离谱,兄弟俩的话似乎被掉了包一样,完全不符合之前二人的秉性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