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59章 不做白头贼

大晋衣冠 第159章 不做白头贼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温知道刘言川是个耿直的莽汉子,没有花花肠子,顿时怒意全消,诚挚道“这个我也不敢当我们有我们的使命,你们有你们的生活。”

“恩公,你别这样,俺知错了还不行吗”刘言川以为桓温要抛弃山寨,连声道歉。

桓温安慰道“今后,我们的使命和你们的生活今后要走在一条路上了。离开我俩,你们还是山匪,注定要被某一方朝廷剿杀。而离开你们,我俩只是逃犯,注定要亡命天涯,迟早有一天也客死他乡”

“那好啊”刘言川笑道。

“那就让你们两个逃犯带着我们这帮山匪在乱世里干一番正事,洗脱逃犯和山匪的恶名,堂堂正正立身处世”

大伙的争论烟消云散了,然后说起战场上的收获,老三脸上喜滋滋的。

“这一仗,恩公牛刀小试,山寨收获颇丰,得战马五百余匹,胡刀长枪千余把,还有弯弓羽箭,还有”

“行了,老三,再报这些狗肉账,恩公又该嘲笑我们山匪习气了。不要只看得到了什么,更重要的看我们失去了什么,还有哪些做得不够的。是不是这么说的,恩公”

刘言川打断了老三,像个孩子一样,嬉皮笑脸的看着桓温。

沈劲笑得前仰后翻。“大当家的行啊,这么快就摸准大哥的脾气了。”

“那是,俺就知道恩公下一句必定要说这个。”

桓温看着这俩一唱一和,觉得很欣慰。

这种用生和死考验出来的情谊,有时候比血缘关系联接起来的亲情还要深厚,这样的兄弟,做一辈子都愿意

“好了,言归正传,战前我们就说过,要以战养兵,以战练兵,一次大战,比十次百次的训练都管用。大伙要从头到尾认真审视一下,我们还存在哪些弱点,哪些漏洞。今后演练时务必纠正,要不然,下一次损失会更大”

“首先从配合上”

桓温看得出来,从士气而言,山寨非常值得肯定。

此次大战,弟兄们没有给山寨丢脸,没有一个退缩的。虽说优点不大,可他认为,士气乃是军中之魂魄,仅此一项,就有信心把山寨打造成让敌人不敢小觑的雄师。

至于经验教训,有很多,就说骑射吧,比赵人相距甚远。今后,山寨接近千匹战马,还缴获很多良弓劲矢,骑射条件宽裕很多。

再一个,山贼匪寇习气严重。看见敌人辎重,眼也红了,心也散了,阵型也乱了,号令也不遵守了。结果在赵人大帐前,很多弟兄中箭倒下,今后这样的损失务必要避免。

还有就是刀法,桓温决定身先士卒,每日和大伙一起操练。直到有一天,兄弟们马比赵人骑得好,箭射得更准,刀劈的更快更狠

总结成败得失之后,刘言川摆下仪式,为战死的兄弟祭奠送行

“弟兄们,这些刀枪箭弓,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都是战死的弟兄拿命换来的,我们不能辜负他们。来啊,为兄弟们送行”

牛角吹奏出呜呜的声音,低徊而雄壮。刘言川和一众当家举起碗,将盛满的酒洒在脚下的山路上,滋润着深埋于此的弟兄

“恩公恩公恩公”

桓温走出山洞,来到斩蛇岭,几千弟兄早就等候在那里,高声呼喊。

桓温第一次真正坦诚面对这帮弟兄,而他们也是第一次看见屡次救山寨于危难的恩公。虽然之前素未谋面,可患难之时的大恩早就让彼此心灵相通,情谊相连。

“弟兄们,我们整训山寨,操练兵马,为了什么首要之事为了生存。大乱之世,哪个朝廷都想剿灭我们,但我们之所以还能存在,靠的是人心和义气”

此语振聋发聩,直指人心

“当然,也有外力的原因,是他们之间的厮杀给我们留下生存的空间,芒砀山又在两国边境,我们占尽天时和地利,才得以生存下来。”

山寨的兄弟们等了这么久,终于把恩公等来了

“弟兄们,生存不是苟活,不是下山从百姓手中抢些东西,躲到山上来吃,那跟老鼠有什么不同跟豺狼虎豹有什么分别我们的生存,就是让每一个弟兄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活着”

青山不语,草木呜咽。

“将来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能讨上媳妇,生个一儿半女,延续香火。我们的生存就是保卫妻儿,保卫像我们一样的穷苦百姓。我们可以骄傲的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亲不是窝囊胆怯的草寇,而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你们要做白头贼吗”刘言川高声质问。

“不做白头贼”

“那要做什么”

“做顶天立地的汉子,做堂堂正正的英雄”

坡上每一个流民大声喊着,铮铮誓言,响彻云霄

喧嚣之后,一阵肃穆,大伙静静的注视着桓温,等待他的号令。面前这帮曾经的流民,高矮胖瘦参差不齐,老少强弱各不相同。

北方的冬天来得很早,他们有的还穿着单衣,但桓温能感受到他们单衣遮盖下桀骜的肌骨,还有肌骨里不屈的内心

山上不断飘零的树叶落在他们身上,初冬的冷风吹在他们脸上,他们纹丝不动。朴素的可爱,单纯的可爱。

他们或许都杀过人,放过火,犯下过大罪。

在百姓眼中,他们可能都是让人畏惧的强盗。此刻在自己面前,个个都是温顺的绵羊,乖巧的孩子。

今后,要把他们打造成敌人眼中畏惧的强盗,百姓眼中乖巧的孩子

桓温知道,今后要依靠他们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但他不知道,这帮弟兄们今后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那些大人物们能否接受他们,自己能帮助他们改变命运吗

不管如何,我桓温在此郑重立誓,不论富贵贫贱,不论安危吉凶,今生今世,永不负他们

“老丞相辛苦了,北征奏捷,凯旋归朝,朕敬爱卿一杯”。

成帝伫立于司马门,亲自迎接将士返朝。

少年皇帝亲自为王导把盏接风,王导激动万分,哪里受得起皇帝的抬爱

饱含深情,羞愧难当道“老臣奉旨北征,陛下隆遇,准臣便宜行事,然,臣既未献贼寇石虎于阙下,且又折损了将士,辜负了圣恩,何颜忝见圣颜,请陛下治罪”

“胜败乃兵家常事,爱卿言重了”

成帝拿出郗鉴的奏报,安慰道“郗爱卿说丞相此次北征不仅解了徐州之围,逼退了石虎大军,还深入赵境征战。在我大晋,那是几十年未有之盛事至于折损了军士,大军攻战,死伤不可避免,就不必自责了。”

“谢陛下体恤”王导心里有愧,深深记挂着郗鉴的恩德。

“武陵王初涉戎事,面对赵人奸计而临危不惧,给皇室大涨了威风,朕心甚慰”

成帝是个聪明人,其实他明知道此次是大败而回,但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责罚。

一来是为了老臣的颜面,二来他手中无人可用,换句话说,他别无选择,所以,包括轻敌冒进的司马晞也逃脱了惩罚。

只因司马家好不容易出了个热衷军戎之事的宗亲,如果打消了他的积极性,今后谁还敢主动请缨

他只能心里咽着苦水,嘴上赞扬褒奖。

此刻,他却对北方的那个神秘之人起了浓厚的兴趣。

“老丞相,听说大军在北方遇到蒙面人搭救,是怎么回事”

王导如实禀报了水獭川和卧虎岗的两次死里逃生的遭遇,怒赞不已。

“蒙面之人两次帮助我大军,依老臣看,他应该是受新政遗泽的大晋遗民,或者是北方义士,倾心大晋。总而言之,陛下圣恩被泽北地,烛照荒野,方使得大军逢凶化吉”

蒙面之人

成帝心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冬去春来,大晋的新政很快进入第二个年头,建康还有周边州郡,处处是繁忙的春耕景象。

田中土地平旷,绿油油的麦苗欣欣而生,施肥的,除草的,另辟荒田的。

农夫忙着耕种,虽是早春,仍渗出一身汗。农妇拖儿挈孙送食至地头,端食送水,垂髫儿孙一蹦一跳,为农夫擦着额上的汗。

远处,屋舍俨然,一排排房屋修饰得错落有致,整齐干净。门口是嫩芽初吐的桑林和破土而出的竹笋,战乱的疮痍渐渐被时光抚平。

偏远之处的荆州、寿州,徐州等州郡,新政虽姗姗来迟,毕竟春风吹过,边土在春风的吹拂下慢慢复苏,焕发出生机活力。

这些州郡如果也没有了温饱的困扰,那么京城则将府库盈积,新政成效蔚然显现,国力也会蒸蒸日上

南方长江流域的建康城内,大晋君臣摩拳擦掌,如火如荼的推行新政之际,北方的黄河流域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南北双方半推半就欲斗还休的对立形势,急转成为势如水火你死我活的杀伐。

赵人拿下长安后,追击到西地二百余里,消灭了残存的匈奴余孽。

石勒一统北方,和大晋形成南北对峙之势

春末的临漳琨华殿,石勒欢宴群臣。

“天佑大赵,恭贺天王凯旋”

“天王用兵神出而鬼没,一举荡平匈奴余孽”

“天王,大赵已一统北方,臣等恳请天王登基称帝”

阶下一众文武拜倒丹墀下,内侍呈上群臣劝进表,石勒志满意得,推辞道“诸位,此番大捷赖将士用命,岂可全归功于本王登基一事,容后再议”

“大赵称雄北方,疆土之大,兵力之强,远胜南方的司马氏。天王,他司马小儿都能称帝,天王更不可谦让”

石勒缄口不言,扫视阶下,程遐窥见玄机,使个眼色给石弘,石弘率群臣再次奏请,摆出一副不答应决不罢休的架势。

“既然众位爱卿推戴,却之不恭了。本王今年五十有六,本不该贪图浮名虚利,但是为大赵万年基业计,为臣民利益福祉计,三日后登基称帝,届时大赏天下”

三进三退,三上三下,石勒也不能免俗,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答应下来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