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60章 奴隶冠冕旒

大晋衣冠 第160章 奴隶冠冕旒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众臣散去之后,石勒单独留下了程遐,程遐知道石勒肯定要和自己商量称帝后封赏事宜,有此殊荣,心中欣喜万分

“此次幸亏大王亲征,否则大将军印只怕还得送给骠骑将军。若是那样,他就成了统一中原最大的功臣,尾大不掉。大王一亲征,天下谁是敌手让骠骑将军也冷静冷静,没有他,大赵照样战无不胜”

原来,自被剥夺大将军之职,只领骠骑将军后,石虎心中暗自恼恨。

又兼祖约一门被杀,财物全部充公,他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人财两空,因而对征调兵马一事消极应对,进攻长安略显懈怠。

他此举是讨价还价,想告诉石勒,如果自己不出力,你那几个亲生儿子不会取胜,最后还是要倚仗自己,藉此向石勒要兵要权。

石虎的阳奉阴违,影响了石勒原定的秋高马肥夺取长安的宏愿。

关键时候,他亲自出马,征调所有堪战之卒,宝刀不老,竟然提前拿下长安,灭了匈奴政权,让石虎大为震惊。

为弥补自己的过失,重新赢得石勒的信任,于是石虎也亲自领兵,亲入疆场,才有了王导败北的战事。

“大王还要把大将军印交还于他,此举,臣实在难以理解”程遐一脸疑惑的看着石勒。

“不交于他,交于谁其他几个儿子都没有统御全军的资格和能力,只有交个石虎”

石勒说的的确是事实,但程遐仍然面有难色。

“本王知道你的心思,你也应该知道,本王登基之后不会满足于称雄北方,还要发兵南下,进攻大晋。灭国之战,除了石虎,还能有谁难道还要指望本王御驾亲征所以,为一统全国,只能如此。”

石勒目光长远,他要说服程遐,借程遐之口捋顺石弘的心思,理解他当天王的苦衷。

石勒还有一层考虑,他以为,此次没有处罚石虎,石虎今后应该有所收敛。等灭了大晋再收回兵权,封个尽享清福的安乐王爷,也算补偿了他。

再看看自己,虽然经常生病,但自恃体力尚可,往后多栽培栽培石弘,等到羽翼渐成,石虎就再也无法威胁石弘继位了。

石勒的安排无懈可击,程遐只好作罢,心想只能等石弘登上太子位之后,再慢慢找机会吧。

三日后,石勒登基大典正式举行。宫中乐手演奏胡曲,胡儿胡女扭动腰肢,笙歌曼舞,令人耳目沉醉。

石国胡儿人少见,蹲舞樽前急如鸟。

织成蕃帽虚顶尖,细毡胡衫双袖小。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歌舞声中,大赵皇帝石勒身着龙袍,头戴十二冕旒,在内侍搀扶下,登上皇位。

胡人文化礼仪远不及南方汉人,鹦鹉学舌简单效仿。至于封禅、祭天等议程一概缩减。

随即,歌舞暂歇,百官跪拜,四方邦交使者献礼朝贺。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三拜九叩。

“世子石弘封太子,羯族大单于,总领朝政;程遐为尚书令,协理朝政。”

石虎如愿以偿,重任大将军。

正宴开始,内侍一声尖叫,大殿内钟鼓齐鸣,文武百官落坐,席上觥筹交错,人声鼎沸。

宫外步履声声,珍馐御膳络绎不绝,可谓是翠釜出紫驼之峰,水晶之盘行素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位使者起身敬酒,其中一位还是远道而来的高句丽国,给足了石勒的脸面。

石勒端起玉樽,一饮而尽,酒酣耳热之际问道“朕可以和古来哪位皇帝相提并论”

程遐高声答道“陛下神武胜过汉高祖,雄艺超绝魏武帝,自三王已来无可比也,臣看,足以媲美轩辕”

石勒大笑道“爱卿之言太过,朕岂能没有自知之明若逢高皇帝,朕当北面而事之,若遇光武帝,还可并驱于中原,轩辕就更谈不上了。”

“陛下过谦了”

“但朕以为,大丈夫行事当光明磊落,如日月般皎然,绝不能像曹操、司马懿父子,专门欺负孤儿寡妇以取天下”

石勒并未被程遐的马屁熏倒,酒喝了不少,头脑依旧清醒。他自以为比不上刘邦,和后汉开国之主刘秀相比估计不分伯仲,而对曹操和司马懿,则大加鞭挞,出言不逊。

这番话要是被南方的成帝君臣听到,不知作何感想

阶下的石虎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重登大将军宝座,统御赵人全部兵马,可以借机提拔亲信,只要军权在手,谁敢不从。

忧的是,朝政全被太子把持,再加上诡计多端的程遐,今后朝堂之上不会再有自己说话的份了。

尤其可恨的是,羯族大单于的称号原本是石勒亲领,现在登基为帝不再兼任,居然交给了石弘。

大单于的称号虽是荣誉,平时并无实权,却是羯族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共同拥戴的首领,关键时刻,可以凭大单于印信征调各部落兵马钱粮。

胡人民族都是先有部落首领如单于、可汗等,然后才是天王、皇帝这些官号。

石虎这次学乖了,刻意掩饰心中的愤懑,委曲求全。

他看到了琨华殿上程遐挑衅的目光,看到了石弘志得意满的神情,心中暗自较劲,到时候有你们好看的

“父王荣升大将军,重新执掌兵权,可喜可贺才是,为何还闷闷不乐”

石虎恨恨回到府邸,石遵和石闵就前来恭贺。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高兴个屁”石勒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恨恨道。

“父皇自定都襄国以来,我躬当矢石,冲锋陷阵。二十余年,南征北战,立大功无数。成大赵基业者,是我大单于的名号该授予我,却授给了太子。你们想想,为父今后还能吃得下睡得着吗”

石闵慰藉道“父王勿忧,当今天下兵荒马乱,百姓流离,饿殍遍野,这个世道,要想活下去,顶戴和印信一文不值,只有锋利的弯刀才有话语权。”

“继续说”

“父王军权在手,须韬光养晦,收敛机锋。明面上对圣驾阿谀奉承,唯唯诺诺;暗地里笼络人心,静待时机,日后何愁大事不成”

石虎认真在听,不时点头赞许,石闵知道他心动了,继续给石虎打气。

“圣驾之所以和父王有些冷淡,并非不喜欢父王,不信任父王。实在是程遐这些宵小之辈从中作梗,故意挑拨,父王不要沉不住气,不要上了他的当”

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石虎默默念道。

“闵儿言之有理,为父确实该收敛些,换个样子,只是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石闵狡黠道“嘿嘿眼下就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圣驾不是一直对新宫未能修建而耿耿于怀吗,孩儿有一计,可以迅速扭转父王的不利形势,改善圣驾的印象”

“妙计,妙计”石虎听完,拊掌大赞。

一大早,石虎便前往宫廷请安,谁知石勒起得更早,已经在琨华殿上和程遐议事了。

原来,石勒得知南方的建康施行新政,成效显著,也动了心思,酝酿新政,要在大赵境内推行。

石勒深知,马上可以取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

尤其是赵地,诸民族杂居融合,貌合而神离,他健在,秦人、鲜卑人不会有二心。若是作古之后,石弘继位,未必能有同样的胸襟和魅力,未必能留住各族。

因而,大赵需要建章立制,团结各族力量,以安众心。

“父皇上马领军诛除匈奴,下马草创大赵章程,文修武备,自古以来圣贤帝王莫过于此,儿臣顿首钦佩。儿臣也要规劝父皇,修养身心,保重龙体。”

石虎毕恭毕敬,眼里满是孝顺。

“难得我儿一片孝心,朕心甚慰”

“儿臣还有一言,不吐不快。”

石勒抬头看看石虎,示意他说下去。

“适才见父皇在殿内逡巡,几步就走出了殿外。儿臣目测一下,殿高不过两丈,长不过十丈。父皇贵为天子,自然要有天子的仪仗和行止。卑宫陋室,难睹天颜,何以容纳九五之尊儿臣甚是惭愧,甚为惶恐。”

石勒闻言,心中十分受用

哪个皇帝不想后宫美女如云,妻妾成群,不想皇宫后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我胡人如此,南方的汉人也是如此。

只不过,总是有些不识时务自诩为直臣的愣头青,抬出上古时期尧舜的例子来劝谏,要勤俭治国,史上这些例子不胜枚举。

每到此时,皇帝一般会勃然大怒,直臣则以死相拼,然后皇帝退让妥协,还假惺惺表示安抚,当即拍板停建工程,还赐以金银珠宝表示勉励,实则内心恨得牙痒痒。

其实更多的时候,君臣双方只是做做样子,装腔作势罢了。

最后风头过去了,事照做,殿照建,一分钱也没少花,史书上却多了一个进谏之贤臣,多了一个纳谏之明君。

“又是你”

石勒按照石虎的提议,准备营建宫殿,他暗自揣度,此次应该不会再有刺头来挑事了,谁知当初进言反对修建宫殿的廷尉又站出来反对。

别提石勒有多恼火,又不好公然发作

他强压怒火,问道“廷尉当年也曾因此事劝谏,朕当时大发雷霆,本想杀了你,但回念一想,大赵战事频繁,府库并不充盈。朕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厚赏于你,今日形势已然大不同,这次劝谏却又是为何”

廷尉此次略显慌张,底气明显不足。

他心里打鼓,犹豫该不该继续规劝下去,偷偷用眼睛瞟了一下,只见尚书令程遐轻轻点了点头。

程遐一副不经意的样子,常人很难发现,却被石虎尽收眼中。

倒不是石虎明察秋毫,而是石闵设下的一计。

他要用修建宫殿来做一回文章,好好打压一下程遐和他背后的太子,为石虎出出风头,挽回劣势

当然,他为石虎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是为了他自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