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62章 登临望建康

大晋衣冠 第162章 登临望建康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父王,也别高兴得太早了,一件小事伤不了程遐的筋骨,至多伤及皮毛而已。”

石虎一听,笑容僵住了。

的确如此,程遐不过是闭门思过的惩罚。刚才自己那番得意劲,要是对手被罢官了还差不多。

这也足见,石虎平时受了程遐多少回气

“那怎么办,为父白高兴了”石虎像个孩子一样问道。

“父王放心,要多伤几回他,等皮毛伤没了,下次不就伤及筋骨了吗今后他再在圣上驾前搬弄是非,就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好使了。就像胶漆一样,看起来非常牢固,一桶水两桶水泼上去毫无用处,若长期浸在水中,时日一长,再牢固的胶漆也会脱开”

石虎瞪大眼睛看着石闵,欣赏之中还夹杂着隐隐的担忧。

他讪笑一下,没有作声

新政颁布月余后,石勒想看看效果,结果就闹了笑话

一日,他微服出宫,恰巧碰到一个人衣冠损坏,非常狼狈,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过去自己身边的一个姓樊的参军。

此人因家境清贫,老母病弱,石勒很关心下属,便封了太守之职。大概有一年多未见,巧了,今日碰上了。

“樊参军位居太守,为何还破衣破帽,如此贫困”

参军性格质朴,见是皇帝微服私访,率然而对道“刚刚路上遭遇胡贼,夺我资财,乃至如此。”

话一出口,他顿时发现犯了新规,赶紧叩头谢罪。

石勒无可奈何,只好笑道“胡贼真是气人,就由朕这胡贼赔偿给你。”说完,吩咐左右赐车马衣服。

事情还没完,过几日上朝,这位参军又碰到了石勒

“樊爱卿,可知盘中之物叫什么名字”

参军一看,案几上有只玉盘,整整齐齐摆放着几根胡瓜,心想,胡瓜自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到中原,至今已数百年,三岁孩童都认得。石勒这么问,要么就是和他在开玩笑,要么就是把他当做弱智

他脱口而出,刚想说出胡瓜,一下子怔住了,想起了石勒颁布的法令,上次自己刚刚冒犯过一次,此次可不能再犯了。

这可怎么办

他看着案几旁摆放的还有菜肴,还有茶叶,双眉紧锁,瞬间有了答案,恭恭敬敬地答道“紫案佳肴,银杯绿茶,金樽甘露,玉盘黄瓜。”

石勒听后,满意地笑了“嗯,敏捷,就依樊爱卿所请,今后,胡瓜一律改称黄瓜”

这位参军是改了,但此后几个月,违反这个禁令的大有人在,让石勒烦闷不已。

难怪南方的汉人要笑话胡人,胡人自己都不争气,改个口都这么困难,唉

无奈之下,还是程遐给他出了个主意。

“陛下,我赵人原为匈奴一支,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称呼,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一时难以改口,不可操之过急,而当缓缓施行。”

“如何缓行”

程遐认为,让当官的先改口,百姓后改,以一年时间为过渡,可以偶尔提及胡字,一年后再犯,根据轻重做出呵斥、鞭刑等不同的惩罚。

这一点,石勒还是蛮欣赏程遐的,不仅仅是皇亲国戚,也确实具有治国理政之才能,然而就是太性急了些,动辄和石虎针锋相对。

正是因为程遐在大赵朝野名望颇佳,很得人心,有贤相之称。石勒才精挑细选,让其辅佐太子石弘。

石弘天资不是很聪慧,但也不是庸碌之才,有程遐的辅佐,再加上石勒的庇护,按理说石勒驾崩,石弘嗣位是顺理成章。

但皇权就是那么诱人,登上皇位,意味着所有人的生杀大全都操纵在自己的手里。

巍峨的宫殿,如云的美人,琳琅的珠宝,刺眼的金银,当然还有那辽阔的河山。

因而总是要有一些人,觊觎皇权,盯着御座,而越是离皇权近的人,野心就越大,就越不肯放弃,千方百计,甚至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赌上一把

比如石虎,是石勒亲侄子,多年来一直视作亲儿子看待,在大赵军中有别人无可比拟的威望和人脉,距离御座就很近,难免会产生非分之想。

这不,石虎刚刚因天降巨木受到褒奖,又在府中苦思冥想对策,要在皇帝面前再拔得一筹。

可是,绞尽脑汁,敲破了打脑壳,也想不出一个道道来。

想个主意怎么这么难,哪有举刀杀人那么痛快,看来只要找石闵求教

这一回,石闵给他献计,又打了一出感情牌

一日,临漳北城外,人声鼎沸,议论纷纷,不知从哪冒出来一大群人。

守城军士细看,并不是前来觐见的文武百官,而是素衣打扮的乡里人。胡服毡帽,腰上还系着一个布条,感觉是到了乡下的集市。

“陛下驾到”

乡里人闻听,慌慌张张跪下磕头,有几个不懂规矩的还昂首站立,被军士强行按了下去。

石勒在侍卫和宫人簇拥下来到城上,石虎和石闵一旁陪侍。

“父皇,下面这些人都是武乡的牧人,是陛下的桑梓乡党,今日都来拜见陛下”

“快快平身,既然是乡党里人,就不要拘朝廷的繁文缛节。”

意外的惊喜,让石勒回忆起儿时的桩桩件件,唤起最为质朴和无私的情怀。激动之下,邀请所有人到琨华殿做客。

一个老汉乡言土语嚷道“陛下端坐御案,黄袍金冠,我们乡人觉着陌生,不如和我等同样穿戴,也亲切些”

石勒定睛一看,认出是儿时玩伴石老三。

石勒兴致大起,欣然从命,他走下御案,换上一身素衣,和乡人一样,叉着腿坐着。

诉说几十年前的陈年往事,有说有笑,打打闹闹,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

这是石勒有生以来过得最快的一天,很快就到了傍晚,乡人要散去了,石勒依依不舍。

这时,石虎当着众乡亲的面,突然跪下磕头。

“启禀父皇,昔日汉高祖征伐英布,返程路经沛县,和乡野党人宴会三日,还免了乡人的赋税,青史留名,传为美谈,父皇何不效仿高祖”

石勒一听,说到了心坎上,他也正有此意,既让乡人感恩戴德,又卖个顺水人情给石虎。当即下旨,武乡免三年赋税,三年后一律减半征收。

乡人散后,石虎又拜倒在地,赞道“儿臣叩谢父皇仁济爱民之心”

石勒对侄子非常感激,兴致高涨,越看石虎,越觉得可爱,一把拉起石虎,走到殿外。

只见大批从黄河打捞的木材整齐有序的码放在地上,匠人们穿梭其间,牛车拉着各种材料纷至沓来。

青砖碧瓦,新殿雏形已具,石勒露出开心的笑容。

“若非我儿襄助,朕新宫之愿恐怕只能在梦中相见”

“此事全赖上天庇佑,父皇恩德所致,儿臣不敢贪功。”

“待新宫修成,你我父子届时可登顶浏览,极目远视,俯瞰大赵山河,一吐胸中之豪迈”

石虎怂恿道“登临高处,看到的不仅仅是大赵山河,父皇目力过人,倘若天气晴好,还能窥得见大晋的疆土”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芒砀山寨,油灯下,桓温背手踱步,口中念念有词。

“恩公,又在看什么宝典”刘言川端着食盒走进来。

桓温没有搭理他,继续和沈劲在聊。

“议兵篇里说吴起在魏国训练武卒的事,你可曾读过”

“少时曾听父亲提及过,他熟读兵书,对武卒非常感兴趣,好像还曾在军中试习过,不过最后未成正果,大概就是因为太难太苦,军士不能坚持,最后不了了之。怎么,大哥莫非想在山寨练一练”

刘言川搁下食盒,饶有兴致道“你俩说的俺听不懂,什么武卒文卒的不过,山寨弟兄从不怕吃苦受累,只要你一声令下,弟兄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大哥,言川讲得有道理,朝廷军士有饷银,吃不吃苦受不受累,饷银还是那么多,谁也不愿意多卖力气,多吃苦头。而山寨不同,兄弟们能坚持,不妨试试。”

刘言川拿过桓温手中书,大字不识几个,自讨无趣,又悄悄放下。

但对于桓温想把兄弟们打造成什么武卒,他暂时还不懂,但他相信自己的兄弟们能完成任务。

在兄弟们心中,山寨就是家,吃苦受累,打仗行军,都是为了家,为了兄弟义气。

他们为了山寨荣誉,不惜命,不怕死。

战死了,山寨都会为他送行,家里还有老父老母妻儿的,山寨会拿出银两专门送至老家,足以赡养一家老小,就连送终的花费都一文不少。

他想,有了这帮生死之交,又有恩公的悉心教导,山寨没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

他满心期盼,有朝一日,桓温能把兄弟们带出洞穴,走向大道,冲破黑夜,迎来曙光

悲哀的是,南北大战,无可避免。幸运的是,桓温来到芒砀山,以此为依托,准备大显身手,未来会如何,期待您的关注和支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