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88章 匹马负荆来

大晋衣冠 第188章 匹马负荆来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陶侃杀了江州刺史路永,还割下头颅,带兵杀回建康了”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到京师。

崇德宫内,庾文君从多日的昏迷中悠悠醒来,双目无神,呆呆的望着帷帐。

案几上,铜兽炉里点着檀香,香雾缭绕,整个寝宫都弥漫着这种让人镇静令人痴迷的香气,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她一无所知。

昏迷期间,太医院多方诊治,仍不见起色。无奈之下,太医令奏请成帝,动用大内珍藏的葛天师炼制的仙丹,服用了一粒后,居然真的醒了过来。

成帝此时还在自己的寝宫,听闻醒来的喜讯,放下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前来探视。

看母亲消瘦绯红的面颊,他不忍将江州内斗之事说出,以免她担惊受怕。

再者,母亲刚刚从多日的昏迷中清醒过来,肯定有很多嘱托要说,此时,不能再让她受到惊吓。

但还是有人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打破了难得静谧的氛围

“禀报陛下,朝野纷传,陶侃拥兵杀向京师,臣已安排中军,关闭了建康所有的城门,以备不虞。”

武陵王司马晞慌慌张张跑入崇德宫,快速的脚步带来的风声,吹得袅袅上升的檀香烟雾猛地四散飘去。

成帝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刚想说话,不料太后已经开了口“武陵王,陶侃造反,可有证据是收到了荆州的檄文还是你亲眼所见”

“回太后,臣是听朝堂上一些议论之声,为防不测,这才前来禀报。”

“身为中领军,负责皇室和皇城安危,乃皇室股肱之臣,怎能人云亦云,不加详查今后行事不可如此鲁莽,否则,陶侃没有造反之意,也会被你逼得造反。”

“是是是,臣冒失,臣谨遵太后教诲。”

成帝见太后气色缓和了许多,便说起内斗始末,也想听听太后的主意。

庾文君说道“会稽王,你看呢”

司马昱奏道“臣以为路永兵败身死,死不足惜,但其背后的两大重臣牵连甚大。二人之争,其意并不在路永本身,而是对江州的争夺。王导通过纵容路永来对抗陶侃,而陶侃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出兵内斗,是要将江州控制在手。”

庾文君点了点头,两位王爷的水平高下立判。

司马昱的意思是,陶侃冒险夺得江州,其本意是想控制长江的上游和中游,从而保证自己无论在荆州还是在建康,都对朝政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但内心里绝无反叛之意。

所以朝廷必须妥善安抚,而不可妄加指责。

否则,如有奸人怂恿挑唆,再看到京师城门紧闭,会误认为朝廷已对其防范,难免会重演王敦的兵祸。

“皇儿,速速开启城门,派会稽王亲至西城迎接陶侃入京。”

式乾殿上,一场辅政的元老重臣之间的内斗又开始了,主角从五位辅政大臣的群殴变成了今日王陶之间的独斗。

这场争斗的结束,也宣告了这群老臣们逐渐退出朝廷,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则将是新权贵之间的对垒。

相对于这些开国安邦的功臣元宿,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风格以文斗为主。新权贵们则彻底撕下儒雅的面具,更侧重于武斗,是为性命之争。

斗得更凶残,下场也更惨烈

王导深知,此次陶侃入京一是谢罪,因为他擅启战端,但朝廷肯定不会过分深究,最终会不了了之。纵然如此,皇帝有受胁迫之嫌,今后你陶侃再想得宠专权,皇帝的心结不会轻易解开。

二是问罪,自己乃幕后谋主,陶侃肯定要找自己的茬。但自己并不畏惧,都是依律行事,陶侃也抓不住什么把柄。

只可惜,纵容了路永,未能阻止他疯狂的举动,导致江州失陷,落入陶侃的把控中,且损失了路永这样彪悍的爪牙。

也罢,他死就死了,带着所有的秘密葬身江底,自己也了却一桩心事

“陶刺史,本王奉圣上旨意,在此恭候多时,专程迎接刺史大人进京面圣。”

西城外,司马昱看到陶侃的车驾,连忙迎了上去。

“哎呀,老夫何德何能,敢劳动会稽王大驾。老夫此次进京,是来谢罪的。罪人之身,圣上还如此恩遇,折杀老夫了”

“刺史大人千万别这么说,为朝廷戡乱,何罪之有”

“王爷,听闻京师曾传言说老夫要攻打建康,为此还紧闭城门,可有此事”

司马昱笑道“陶大人误会了,中领军司马晞道听途说,未请圣命,擅自闭城,实是对刺史的误会。刚刚,太后和圣上已严加申饬了他。”

“真是可笑之极,老夫在兵精马壮时前来勤王,现在风烛残年还欲图谋反谁能告诉我,老夫图什么,看来朝堂之上还有佞臣作祟,妄图挑起事端,蒙蔽圣上。”

行至式乾殿外阶下,陶侃撩起朝服,双膝跪地,伏地不起。

“老刺史这是为何快快起来,圣上在殿内等着呢”

“请王爷转呈圣上,就说老夫有罪,在此跪伏,无颜面见圣颜”

今日之式乾殿,朝臣济济一堂,各怀心事,等待着另一个战场硝烟的开启。

谁为胜者,谁为败者,也考验着即将亲政的成帝如何应对,如何开合。

在会稽王和国舅庾亮的劝慰下,陶侃勉强入殿。

“老臣今日只身一人,特来面圣,待罪阙下,请陛下责罚。”

陶侃进入殿内,躬身伏地,成帝亲自走下阶,扶起陶侃。

“快快请起,老爱卿戎事倥偬,为国平乱,又舟车劳顿,亲往朝堂奏事,实乃战功卓著,襟怀坦荡,何罪之有”

“老臣未请圣命,擅启战端,此罪一也;消灭路永,擅杀朝廷命官,此罪二也。”

说完,打开手中的一个木匣子,整个朝堂为之一惊,里面盛放着竟然是一颗白白胖胖近乎浮肿的头颅,正是路永

路永落水后,陶侃派军士下水打捞,寻找近一个时辰,才将早已溺水身亡的尸身打捞上来,斩下头颅,重又将尸体丢入江中。

胆小不更事的内侍还有宫女吓得花容失色,有的还禁不住失礼呕吐。成帝也禁不住微微抖动了一下,赶紧掩饰了过去。

王导更是惊惶,想不到陶侃老匹夫年逾花甲,还这么冲动蛮横

陶侃继续请罪道“江州一战,致使大赵乘人之危,进攻徐州,致生灵涂炭,其罪三也。三罪之中,任意一条足以定大辟之罪,臣任凭陛下责罚,绝无怨言”

成帝一时陷入僵局,以朝政稳定大局考量,他应该安抚陶侃。但成帝已近十六岁,不再是以前那个少不更事的皇帝

过去,被老臣们斗来斗去弄得晕头转向,而又不敢指责,现在则是血气渐渐充盈,政事娴熟了许多。

陶侃进攻江州,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居然只能作座上观,下不来台面,难免贻笑朝野。敌国大赵和成汉闻知,估计都会暗自窃笑自己的无能,甚至会以傀儡来称呼他。

如果就这样金口一开,恕其无罪,还加官进爵,自己的心坎过不去。

最好的办法是大加责罚一番,历数其骄横跋扈的罪行,自己再出面宽慰,下旨褒奖。既稳定朝局,又能消释自己心头的怒火。

王导窥见了成帝的心思,轻轻咳嗽一声,身后的谢裒会意,上前解围了。

“陛下,臣身为尚书台吏部曹尚书,未能及时调解二州的纠纷,臣有罪。然而,地方如有纷争,应上报吏部曹协调,而不该私动刀兵,还望陛下妥处。否则,今后各州府郡纷纷效尤,吏部曹岂不形同虚设”

谢裒接受了儿子谢安的建议,不得罪王导,当然也不能树敌陶侃和庾亮,因而在奏事中没有提及赞成谁反对谁,而是各打五十大板,叫你还无法怨恨,因为这是律例规定的。

王导听了很纳闷,谢裒似乎并未按照自己的思路在行事,有点和稀泥的味道。不过也好,为自己做了一个铺垫。

“启禀陛下,适才谢大人所言,老臣甚为赞同。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朝廷既然有了律例,就要一体遵行。否则,令不行禁不止,朝纲何在,陛下颜面何在”

这句话,说到成帝心坎里去了,很是受用。

此次内斗,牵涉近七万兵力,尚书台粗略估算,死伤将士约两万,毁损舰船数艘,江州城千疮百孔,消耗的钱粮更是触目惊心。

朝廷为此次内斗,至少损失了一年的赋税钱粮,对新政的损失目前还无法估量。

王导列举的这些数据,足令群臣惋惜,为区区一个路永而大动干戈,现在算起来的确不值。

而且,西边的蜀人虽未兴风作浪,北边的石虎却围攻徐州。据郗鉴奏报,徐州城没有三个月的修缮加固,难以恢复。总之,朝廷损失太大,希望皇帝秉公而断,依法而断。

王导抬出新政说事,心想,这么大的损失,不能就这样算了

庾亮也深知,陶侃回京和王导必有一斗,二虎相争,自己不能错过这场盛宴,于是带着庾冰早早就来到建康,顺道去探望了太后。

国舅探望太后妹妹,这个理由谁也阻止不了,包括成帝,否则就会落个不孝之名。

没想到,太后竟然苏醒了,这个消息比王陶内讧本身更让自己高兴,妹妹又能临朝听政,这对自己重返建康的美梦非常有利。

而重返朝堂之路,最大的阻碍就是王导这个老东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庾亮又在梦想重返朝堂,他能如愿吗敬请耐心敬请您的推荐收藏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