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90章 水落白石出

大晋衣冠 第190章 水落白石出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成帝的惊悚,更让庾亮兴奋,他朗声道“是落款漏出了马脚

庾亮埋在心中许久的猛料终于等到了爆出的机会,详述起事情的经过

王导曾悄悄派路永到博望驿站,以查核江播遇刺为由,找时任驿丞褚裒借过簿册,因为那上面有桓温的笔迹。

当时桓温和沈劲为混进驿站刺杀江播,留下的名字是鲍二、仇三。

而蹊跷之处恰恰是,江彪被杀时,凶手还是留下了鲍二和仇三的题字。

试想,如果是桓温闯入泾县江家去杀人,完全可以留下他的本名,为何还要留下化名这不是贼喊捉贼,弄巧成拙吗

搞笑的是,桓温在驿站杀人后,便一路北逃,并无作案时间。

这一点,庾亮也曾禀报过,他在于湖渡口还有金陵渡查访到了证据,还有寿州淮河南岸官差被杀,均可以证明,在江彪被杀时,桓温并不在现场

庾亮敢说出这番话,因为他有确凿证据,也是他手中掌握的王导的一个软肋,一直隐忍不发,等待机会。原来,江彪死后,庾亮派往泾县协助侦破的捕快发现了一条重大线索

自江播丧命后,江彪成日活在恐惧中,生怕桓温再来杀他,每晚都更换寝室,而且还安排仆役睡在外间,自己躲在内室。

捕快在命案现场勘测,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那日凶手杀了仆役后,发现错杀了,又四下搜索,在内室发现了哆哆嗦嗦的江彪。

从死状可以看出,江彪生前是非常惊愕恐惧的。

那种恐惧和突兀,说明行凶之人绝对不是他预料的桓温,而是另有其人。

而恰恰是,一名侥幸得脱的江家奴仆曾见过凶手的模样,不是桓温,而是路永

众人唰一下,把目光又投到王导脸上,王导面如死灰

这回轮到成帝炸锅了,桓温报父仇杀死江家三父子,看在桓彝的份上,他本是要赦免的。

是王导一再坚持,桓温擅杀朝廷命官破坏新政,必须要严惩,不得已才列为要犯缉捕。

后来江彪之死,王导言之凿凿说是桓温怙恶不悛,强行将其升格为朝廷钦犯,还要株连家人。

这么说,桓温的确是冤枉的,他替路永背了黑锅,而路永又在为谁背锅

路永和江彪无冤无仇,他能远赴泾县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还伪造笔迹题字而栽赃桓温,如果要说合理的话,那就是受人指使

背后是谁在指使

所有人都想到了那个面如死灰的人

朝堂鸦雀无声,面对成帝的质疑和绝望,甚至还带着一种受骗上当的情绪,陶侃幽幽叹了口气。

“陛下,其实老臣早就知悉此事,但并未及时上奏,只因叛乱已经过去,不提也罢。况且朝廷新政离不开王丞相,如果揭露此事,朝野震动,新政难以为继,最终损害的还是朝廷和百姓。”

陶侃顿了顿,幽怨的望了一下王导。

“若非王导欺人太甚,老臣宁可将此秘密带入坟墓,永远不再提及,就当世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此事”

成帝心乱如麻,从情感上他不愿意相信。

自登基以来,有了王导,再大的风浪也能渡过,再大的困难也能解决。在他心中,王导如同高山仰止般的存在,孰料背后竟然还有这么多不可告人的勾当

这一切是真的吗

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

王导偷偷瞄了一眼,发现成帝瞥向自己的目光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坦诚和坚定,而是带有一些漂移,透出一丝怀疑。

他心如刀割,不甘落败,因为这一败他将在劫难逃,永无翻身之地,他还要再做最后一次反击。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陶大人挟兵锋直逼建康,难道是想逼老夫作城下之盟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要想栽赃,老夫宁死不屈。”

“噗”一声,他天晕地旋,吐出一口鲜血,颓然倒在地上

当他再醒来时,透过琐窗看去,外面的庭院静悄悄的,连个人影也没有。百灵鸟的一句宛转,院子显得更加空荡。

王导悠悠睁开双眼,心情差到了极点,感觉万事皆空,但他还要挣扎。

“允之,允之”

王允之这两日一直陪伴在侧,生怕王导有什么不测,万一要交待什么,可不能错过,因而伏在床侧打着瞌睡。

“叔父,你醒了,太好了”

王导环视四周,似乎在寻找什么,神情落寞。

王允之一夜之间成熟了起来,聪慧了许多,他明白了王导的用意。“叔父,昨日圣上已经派人来探视过了,还着太医院送来了药材,你就放心吧”

王导稍觉宽心,皇帝虽未亲自前来,总算还未抛弃自己。他又回忆起朝堂屈辱的一幕,肌肉痉挛,痛苦不堪。

同样痛苦不堪的,还有即将亲政的意气风发的成帝

朝堂上的争斗,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绝非空穴来风,种种迹象表明,王导十有**牵涉其中。

心中一座大山就这样轰然崩塌,他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

要不是庾太后耐心开导,他还不肯派人到王府探望。

看成帝沮丧的样子,庾文君知道他内心还在挣扎。

“衍儿,母后知道你很重感情,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这样,你就换个思路,或许会好受一些。”

“请母后赐教”成帝面无表情,敷衍道。

“既然没有证据证明王导牵涉此事,你就假设他是无辜的。但他年事已高,不宜再执掌尚书台,也不宜再担任辅政大臣,给他一个荣誉爵位,就这样隐退了吧,往后君臣之间也不至于难堪。”

“母后,朕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做皇帝是不是应该铁石心肠,对臣子不讲感情,只**度”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皇帝应该也一样,只不过皇帝要学会比常人更能承受,更能体谅,心胸要更开阔。宰相肚里能撑船,皇帝的度量当然要更大。”

庾太后语重心长,开导着自己的儿子。

“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百姓发怒,也就是在家里摔摔东西,而皇帝手握生杀大权,不能轻易发怒。即使丞相确有此事,也是为了自保,为了王家的利益,为了打击你舅舅。可归根结底,他并未触碰为人臣子的底线”

成帝疑问道“什么是臣子的底线”

“忠于皇帝,忠于皇权,忠于皇室”

往事历历在目,庾文君幽幽叹道“这些老臣从元帝时就开始争斗,多少年了,从未停歇过。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不争斗,就不是大晋朝廷的风格。从母后嫁入司马家就已经有了,见怪不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

庾太后这句话,成帝似乎听懂了,领悟了。

他们这些老臣毕竟对司马家有底定之功,让司马皇祚还得以继续沿袭。身为君王,如果锱铢必较,对朝廷,对皇室都没有好处,只会让朝野寒心,说皇家无情寡恩。

“所以,母后认为,于公于私,于情于理,还是让他们在一片赞颂和喝彩声中,体面的离开吧”

成帝点点头,迈步向式乾殿而去。

皇帝诏曰荆州刺史陶侃奋勇当先,身先士卒,平叛逆于既发,灭内乱于将起,底定江州,戡乱为朝,公忠体国,功莫大焉。着兼领江州刺史,都督江州军事。

皇帝诏曰褫夺尚书郎殷羡一切追封及恩赐,勒令其家归还朝廷所有之抚恤,其族三年内不得察举征召为官。

皇帝诏曰丞相王导破旧俗,立新政,民生复苏,府库充盈,国力大增,成效卓著;芜湖太守庾亮临机决断,助平内乱,着尚书台褒奖议叙。

成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圣旨,长长舒了一口气。激浊扬清,既有内心郁闷情感纠缠之浊气,又有明达事理胸胆开张之清气。

“陛下,老臣戴罪之身,怎敢再愧领江州一职,请陛下收回成命。”陶侃跪倒阶下,老泪纵横。

“请起请起,爱卿三朝元老,为大晋戎马一生,建功无数,江州重地,还望老爱卿不辞辛劳,替朕守好。”

“多谢陛下体恤”陶侃内心既有激动,又有愧疚

“老臣本应归隐林泉,然驽马恋栈,思君报国之情丝毫不曾懈怠。然臣确已年迈,仍尸位素餐,愧对朝廷和陛下恩宠。陛下亲政之日,就是老臣请辞之时”

成帝惊道“爱卿拳拳之心,朕岂能不知老骥伏枥,今后爱卿休要提请辞之事,还是赶紧返程吧。”

“那臣就告辞了。”

陶侃转身准备离殿,忽然看到了王导,他和自己一样,背部微驼,两鬓苍白,心头顿时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感觉,类似于兔死狐悲。

他心头一震,转而又趣步上前,对着王导深深一躬“丞相,得罪了”

王导面无表情,郑重回礼,惨然道“刺史大人说哪里话”

“丞相,想当初我们满头青丝,意气风发,携手为大晋奋斗了多年,也为自己争斗了多年,转眼乌头换为白头,时光过得飞快。”

成帝远远望着他俩,心里也有同样的感喟。

“我们如今都老了,斗不动了,老夫自知,今生今世你我是无法再回到从前了。不过老夫希望,将来九泉之下,见了先帝,我们能摒弃前嫌,相逢一笑”

王导触动心事,事已至此,想恨也恨不起来了,想恨也无法挽回了,眼圈一红,动情道“刺史大人前路珍重”

王导要倒了,而陶侃虽胜尤败,他这一走,余生再也没回建康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