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92章 王子竖二指

大晋衣冠 第192章 王子竖二指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温深深的埋怨自己,不该如此轻率今后如何避免意气用事,避免轻易涉险,要好好琢磨琢磨,除非万不得已。

“言川,弟兄们士气如何”

其实,这句话问得多余,刘言川不用回答,看山腰间的动静就知道,兄弟们又生龙活虎在操练。

当几百个兄弟的尸体被抬回来时,并排的躺在山地上,弟兄们一时没忍住,痛哭流涕。大伙几十年的生死相处,当然无法接受。

刘言川作为山寨首领,含着泪劝慰说,人嘛,都是要死的,咱们山寨兄弟就是不怕死。随后,他安排老三重新组队,继续训练。

“恩公,你看,还行吗”刘言川一指热火朝天的景象,还能有喜滋滋的表情,真是难为他了。

“弟兄们受此战的鼓舞,更加卖力气。这一仗虽然损失不少,但他们发现,赵兵单打独斗根本就不是对手。还有一个武卒说,他一个人就杀了三个赵人。现在他们见了赵人,不仅不怕,还敢主动冲上去。唯一的不足就是山寨人数有限,禁不起损失。”

桓温欣慰道“是啊,他们都是宝贝疙瘩,命金贵得很”

“兄弟们还说,恩公一柄长剑,手一挥,五六个赵人就被连腰砍断,他们膜拜的不得了,非让俺跟你说一下,有空去给他们展示展示。”

山寨痛损这么多好兄弟,言川不仅没有不满,还千方百计化解纠缠在自己心头的症结,大度豁达,粗鲁中透出细致和体贴,桓温真心感谢这位兄弟

沈劲一脸疑惑,问道“大哥,有件事我觉得很奇怪,那个年轻的赵将是不是你几次提及过的石闵”

“是的,你怎么知道怪在何处”

“当他撇下我而冲向你的时候,其实,他在你背后有绝好的下手时机,却偏偏暴喝一声,引你转身,估计是想辨认你的模样”

沈劲说的这个细节提醒了桓温,当时他也很纳闷。

石闵双刃矛刺来时,他挥剑一挑,兵刃相接时,他发现,对方刺来的矛看似凶狠霸道,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力道。

换句话说,石闵或许有过怀疑,怀疑石虎口中的白袍人很有可能是鹰愁谷他放过的那个人。

桓温回道“你说得有道理,我也有这种感觉,估计他读懂了面具背后的面孔。而且,他临走时向我打了个手势,到现在还弄不清是什么意思”

“什么手势”

“握紧左拳,然后伸出两根指头”

沈劲也没有猜出两个指头究竟意味着什么,桓温情知,石闵不会无缘无故做出伸指的动作,肯定别有用意,要告诉自己什么。可是,在疆场上来不及说,或者不方便说。

等若干年后,石闵说出两根指头的含意时,南北风光已经大不同

今年很快就要过去,桓温决定明年一开春,派人再去把鲜卑人另外一千匹马买回来。

另外,两次战争带来的减员问题,他和言川等人详细商量,山寨打一个少一个,不是办法,必须再招一些人,但是要宁缺毋滥。

沈劲玩笑道“言川,你要睁大眼睛,别把赵人的探子招进来,引狼入室。”

“哈哈你也太小看俺了,进入山寨的新人都是精挑细选的,首要一个就是身份底细,如果是海州的乡党,要把他祖宗三代搞清楚。如果是外面的,要明察暗访至少一年以上才放心,俺也知道,万一看走眼了,会给山寨带来隐患。”

言川这句话突然提醒了沈劲,他严肃的对桓温说道“还有一事颇为紧要,咱们要好好合计一下。”

“什么事这么严肃”桓温问道。

“当然是你的事”

桓温难过道“你们不说我也知道,这次确实怪我,不该鲁莽骄纵,大意之下,害得弟兄们”

“嗨嗨嗨,你想哪里去了,我是说你个人的安全”沈劲打断了桓温的认错检讨,说起他的忧虑。

王导北征,桓温牛刀小试,以白袍亮相,坏了石虎和鲜卑人的好事。

如今,北征军士、徐州军士,包括自己的兄弟,都把这身白袍当做是一面旗帜,是侠义的化身,所以赵人千方百计要除桓温而后快,不可不慎

“是啊,恩公,大伙现在都叫你白袍蒙面将军。山寨的弟兄们说,白袍一出现,他们就有了主心骨,估计一时半会,白袍你还不能脱下。”

桓温之所以蒙面,当时是怕王导还有郗鉴他们认出自己钦犯的身份。

而披上白袍,没有什么深意,就是觉得北地夏日太阳毒辣,可以遮阳,还有一种灵动的感觉。

“嗬”桓温自嘲道“白袍蒙面将军这个名号不错,很神秘,很飘逸,让人难以捉摸。”

沈劲却非常担心桓温的安全,就拿此次的遭遇来说,很明显,赵人盯上了白袍。

石闵的手下疯了似的扑向桓温,眼里根本就无视别人的存在,搞得随沈劲掩护桓温的一千骑兵很没面子。

而且,后来突然杀出的那些弓箭手,他们的目标也是桓温。

总而言之,石虎已经惦记上了,肯定下了严令,要不惜代价除掉白袍人,山寨不得不防。

刘言川急道“那你快说,有什么好办法除了脱掉白袍。”

沈劲神秘的笑道“办法倒是有一个,咱们现在就要预备起来”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远在蜀地的成汉皇帝李寿最近有点烦,好好的安生日子被北面的秦人给打破了。

大赵的梁州城和成汉的巴西郡相邻,一向相安无事。最近,郡守来报,说边民发生纠纷。

驻守梁州的秦人声称,他们牧放的数千头牛羊失踪,诬告是巴西郡蜀人盗取,要越界查找,遭郡守拒绝。

城内的苻氏悍然率兵侵入巴西郡,以寻找牛羊为由四处抢夺,郡里下辖的三个县衙官仓被攻破,被劫粮草近万石,损失很大。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李寿怒骂秦人真不长眼睛,蜀人刚得到消息,说大晋江州内斗,是犯边的绝好时机,可以大肆劫夺一番,兴许还能拿下毗陵的夷陵郡。结果,偷鸡不成,反被秦人劫掠。

李寿还不到四十,正值生理巅峰,却因长年累月沉溺女色,面色浮肿,双目无神,脸上的皮肤耷拉,有气无力的在思索。

自石勒称帝,成汉和大赵素无过节,井水不犯河水。而今却劫夺粮草,难道他游牧之人不吃肉,改吃米啦

成汉偏安一隅,强敌环伺,李寿登基以来,为李氏基业计,为蜀地苍生计,也曾锐意内政,大刀阔斧,蜀地朝野欢呼一片,认为蜀地出了明君。

实际上却只是为赢得民心,稳固皇位

尔后,他将先帝的子嗣赶尽杀绝后,认为再无人能危及其江山,便抛开朝政,到处猎色,过上声色犬马荒淫奢靡的君王生活。

所谓上行下效,皇帝荒淫,朝臣一般也好不到哪去,享乐之风在皇城益州蔓延。当然,也有部分臣子忠义耿直,纷纷劝谏李寿。

说蜀地富饶,虽无饥馁之患,然国土狭小,国力无法与外邻抗衡,必须扬长避短,练兵育民,固边安邦,以免将来成为强敌的囊中之物。

话是好话,主意也是好主意,但李寿充耳不闻,以为蜀地山高路险,雄关险隘,沟深林密,谁也奈何不了。

他甚至都想早点传位,不再过问政事,一心扑在后宫脂粉堆里,做个快活神仙。

问题是,最大的一桩心事还没有着落,就是立太子

李寿后宫无数,自己也不分昼夜辛勤耕耘,可是,除了自己篡位之前生下的两个儿子,登基之后颗粒无收。

立谁,至今拿不定主意。

其实,他偏向伟岸雄健的次子李广,不太喜欢儒雅英俊的长子李势。

可皇后阎氏一心要立李势,倒不是阎氏偏爱,而是认为应该立长立嫡,否则两个儿子将来会产生仇隙。

在阎氏的劝解下,李势逐渐扭转了颓势,开始顺着李寿的圣意行止,而李广则不抢功不争风头。

这一点,李寿浑然不觉。

更夸张的是,作为女人,阎氏对李寿的荒淫并不吃醋,再说吃了也没用。李寿也配合默契,投桃报李,两个儿子全交给阎氏调教,自己不加干涉。

眼下,正是考验他们弟兄的机会,上一次兵发荆州,两个儿子的表现一反常态,自己当爹的都闹不清了,再考验一次吧。

“势儿、广儿,你们看,我成汉该如何应对啊”

汉王李广心知肚明,知道这是皇帝在考验他们。

他是孝子,不愿违背母后阎氏的命令,况且自己也无意于宫廷权力争斗,于是扮演起卖拙的角色。

“父皇,秦人伤我边民,抢我钱粮,欺人太甚。儿臣以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朝廷应派兵征讨。儿臣不才愿领兵北上,一雪国耻。”

李寿一听,虽有血气,可成汉岂是大赵匹敌,这不是以卵击石嘛万一大赵一怒之下,大举犯边,别说钱粮了,只怕打到益州,自己的皇位不保,不妥不妥。

长子李势看父皇的脸色,猜出他心中的不悦,奏称,汉王之计乃匹夫之勇,断不可行。

正如父皇所言,成汉和大赵素无过节,然此次劫夺粮草一事,时机耐人寻味。

临漳早就有传言,石勒病重,朝廷两派明争暗斗,最后谁能嗣位,对成汉影响很大。

李势建议,派使者以处置边民纠纷为由,到临漳打探情况,让他们主持公道,以免伤了和气。顺便再交通一下掌权人物,以保成汉无战火之虞。

李寿喜上眉梢,想不到李势这么快就大有长进,心思缜密,思虑周祥。

说实话,刀兵无眼,自己一点也不想打仗。李势所奏,果真能避免战事,哪怕再送上些粮草金银也在所不惜。

李寿不想打仗,不愿骑在战马背上,只想骑在女人身上

“势儿所言,甚合朕意,临漳之事就交由你全权处置”

李寿说完,便急急准备退朝,只因内侍又物色了一个大臣之女,昨夜刚刚破瓜,意犹未尽,等着回去再折腾一番。

不料,皇后宫里的内侍匆匆跑来“陛下,皇后请移驾后宫”

李寿顿觉索然无味,然二人有默契,皇后叫他,必有要事,他只好按下淫心,摆驾前往。

只见阎氏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很伤心,原来是小公主又发病了。

除了李势和李广以外,李寿还有一女,视如掌上明珠。

当然,他如此宠爱女儿还有另外一层,宫中一直有谣言,说李寿无色不欢,龙体早已掏空,丧失男子功能。

也难怪有此传言,登基后任凭自己怎么折腾,数百嫔妃均没有开花结果。

直到第五年公主的降生,才打破了令他羞愧难当的谣言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