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96章 黯然别徐州

大晋衣冠 第196章 黯然别徐州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殷浩无地自容,负气而走,他不想惊动昔日的同僚,更不想惊动郗鉴,选择了悄悄出发。

想不到的是,城西大门,郗鉴已在等候,专程为他送行。

郗鉴轻叹一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殷羡只是池鱼,以皇帝的睿智,岂能不明白个中曲折

但为了维护王导一家的声誉,也为了维护司马皇室和大晋朝廷的声誉,只好舍卒保车。

殷浩其实连池鱼都不该算,还是受到了牵连。郗鉴摇摇头,说实话,他真舍不得殷浩离开。

朝堂之事传到徐州,庆幸的是,自己长年驻守北地,远离政治漩涡,此番未被波及到。而不幸的是,随着最后一丝面具被撕破,几位辅政老臣已经站在了悬崖边缘。

其实,在这场没有赢家的争斗中,有的人看似占据了上风,他自己又何尝不是满身伤痕。

他们的时代要结束了,当然,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

“寒冬腊月,北风凌厉,大人年事已高,怎能为我受冷风肆虐,愧煞小人了。”

殷浩一把将自己身上的棉服脱下,裹在郗鉴身上。

郗鉴还未放弃最后一丝希望,劝道“朝廷旨意只是说三年内不得察举征召,但并未说已经为官的要罢免,你为何主动请辞”

“男儿大丈夫有谁不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将一载,安民一年。事已至此,我怎么还有颜面食朝廷俸禄,行走于州衙僚属之间。正好,无官一身轻,今后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游历,修身,养心。”

郗鉴喃喃道“良臣良将却废弃不用,浪荡江湖,是谁之过”

殷浩强颜欢笑,说道“大人切莫为我感伤,至少我还苟活着,而桓温呢,他们至今还生死不明。这样的世道,官不当也罢,将不做也罢。”

“老夫虽拙于辞令,但心如明镜。这些年,老夫深知桓温和你二人,是我大晋新一代年轻将才,也曾多次举荐你们,奈他们空有慧眼,却不识珠玉”

“大人知遇之恩和栽培之德,我粉身碎骨,不敢有丝毫忘记。大人多年独守孤城,为朝廷戍边,须发皆白,我实在不忍弃你而去,可迫不得已。临别之际,有一句肺腑之言不吐不快。”

郗鉴诚挚道“老夫洗耳恭听”

“大人也该向朝廷请辞,回京师颐养了”殷浩的关心是殷切的,但他不敢说出缘由。

“颐养你们这些年轻将才都不肯使用,只能驱驰我们这些老马了。可惜啊,老马终有无力奋蹄的时候”

“大人,我还有一言提醒。圣上亲政后,朝局应该还会变动,临漳肯定也会如此。徐州对赵人而言如鲠在喉,我总感觉,赵人肯定有什么大的阴谋,请大人多多珍重。”

殷浩还是努力说服自己,稍稍又透露了自己的看法。

郗鉴道“没事,赵人多次攻城,还不是无果而终,你就放心吧。不过,你这份情谊老夫心领了。等圣上亲政,朝局稳定下来,老夫定会请辞南归。”

“那我就告辞了,大人保重”

“时势造就英雄殷浩,老夫相信终有一天,你会有用武之地的,一路珍重”

殷浩挥了挥手,一介布衣,一匹瘦马,带着满腹的愤慨,满腔的惆怅,辞别了孤城

途经芒砀山附近时,他还转头西望,看看群山的轮廓,心里暗自苦叹,还不如山上那帮神秘的山匪活得痛快。

此刻,刘言川正咧着嘴,笑逐颜开。

“大哥,咱们今日又大发横财,真是老天开眼,天上掉下馅饼,正巧砸在弟兄们嘴里。”芒砀山寨,老三兴冲冲地说道。

桓温正巧进来,插话问道“什么横财”

三当家说起横财,喜得乐不可支。

原来,最近俩月,山下常有大批马车经过,装满粮草还有被服,应该是向徐州城运送辎重的。

兄弟们按照桓温的吩咐,固守山寨,不敢打人家的主意。

可奇怪的是,车队每次经过东山山麓,总会从车上滚落几大包下来。押运的军士离得很远,竟浑然不觉,赶车的车夫也没有意识到,车上丢了东西。”

沈劲笑言道“看来大晋新政有方,短短两年,官仓就溢了出来,否则这么多粮食被服丢掉了,他们也毫不在乎。”

刘言川笑道“管他了,这些是弟兄们捡的,又不是抢的,是便宜了我们。恩公,眼下山寨储蓄可不多了,这些还都是你上山前弟兄们攒下来的。这两年,除了抢夺赵人的大营以外,几乎没有下山抢过。”

天上怎会掉馅饼

桓温没有这么乐观,他转动脑筋,左想右想,觉得没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后勤辎重乃军中战备物资,徐州军士也不阔绰,不可能马虎大意。

转而一想,难道是

桓温心头一热,顿时泪水盈眶

徐州城里,郗愔还在嘟囔着抱怨他爹。

“粮草吃不完咱们还可以卖一些,赚点银钱,给军士们加饷银,总比这样悄悄扔给他们好。再者,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领会,这是咱们故意送给他们的。倒不如直接说清楚,还能有一份情谊。”

大垂耳笑道“公子真糊涂,专门把朝廷的辎重明目张胆送给芒砀山,万一有人上奏朝廷,会扣咱们一个勾结山匪,倒卖军资的罪名,而且罪行还不小呢。”

郗愔被下属呛了一句,翻了一下白眼。

郗鉴也斥道“你堂堂校尉,还不如下属明理,就知道拿军饷,赚银钱。寒冬已至,青黄不接,正是他们储蓄粮草过冬之时。最近从未听说他们打家劫舍过,山寨哪来那么多粮食度日”

郗鉴此举是将心比心

芒砀山山匪在王丞相北征时就立下大功,前次石遵围城时他们虽未直接出手援助,但听探子来报,双方曾发生激战,损失还不小。

大赵今后再来攻城,也得要掂量掂量,这也是山寨从侧面帮助了徐州。他投桃报李,悄悄输送些物资给他们,也在情理之中。

殷浩走后,徐州失去一员良将,往后的岁月,更需要山寨的支持

式乾殿上,王导拜倒丹墀,面色苍白,而且还连呼带喘。成帝一看,就知他抱恙在身,行动不便。

“老丞相,快坐下说话。”成帝亲自下阶,扶起王导。

“陛下,老臣江州之行一切顺利,宣读了陛下的旨意,拜祭了温大人的在天之灵。温家阖门上下感念陛下,皇恩浩荡啊”

“想想真是可惜,不惑之年便弃朕而去,大晋痛失股肱”

成帝真的为温峤惋惜,特别是诀别之前的那番话打动了自己。每次想来,都会触动心弦。

“爱卿,身体好些了吗”

“陛下,老臣身体已大不如前,赴江州几日便染了风寒,蒙陛下体恤,在家休养,至今仍未痊愈。然心念陛下,因而抱病上朝。”

“老丞相,这是何必再大的事,也要等身体痊愈了再上朝不迟。今后,朝中仍有诸多大事要仰仗你呢”

“没用了,老臣行将就木之年,再休养也无法恢复了”说完,王导从袖中颤颤巍巍的掏出一份折子来,呈了上去。

“老爱卿,这是何意将息几日,定会好转,怎要请辞啊朕不允”

这一幕,既在成帝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于公,新政已施行两载,一切皆井然有序,朝廷只要按部就班,扎实推行即可,有无老臣主导并无两样;于私,老臣自出仕以来,为大晋奔走了近五十年了,如今油尽灯枯,万望陛下赐骸骨,归园田,老臣不胜感激”

“陛下,老丞相乃我大晋栋梁砥柱,万不可准”

庾亮心里暗喜,然而口中却是一片挽留之情。

“国舅谬赞了”

王导对这种逢场作戏的官场套路再清楚不过。

“大晋的栋梁砥柱乃是陛下,臣恰逢盛会,攀龙附凤而已陛下,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都有曲终人散的时候。陛下亲政后,定会有一番大作为,总不想中兴之路不时有朽木顽石吧”

“好吧,容朕细作思量,再作定夺。”

成帝心里有些不好受,尤其是王导所说的为大晋奔走近五十年的那句话。

“好,老臣告退了”

王导小步退出,转身欲走,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又折了回来。

“陛下,老臣还有一事启奏,已故宣城太守桓彝之子、朝廷钦犯桓温,近两年一直没有下落,臣以为,不如取消追缉。”

“老爱卿现在为何又忽然改变主意,之前可都是你坚持的。”成帝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他这是在揭王导的老底,因为上次朝堂对质,庾亮已经掌握了证据,江彪是路永所杀,桓温是被冤枉的。

“可能是人老多情吧,老臣这几日总是回想起当初桓彝大人,他为国捐躯战死疆场,有大功于朝廷。还有,在江州凭吊时,臣也曾想起温大人对桓温的关切和厚爱。”

庾亮想了想,却认为不妥,赶紧劝阻。

“老丞相果然是仁义之士,重情之人。可是,朝廷的法度不可动辄轻改,朝廷钦犯乃是陛下金口所定,无凭无据停止缉捕,岂不是有损陛下天威再者,桓彝有功,朝廷已行嘉奖,难道这还能用来抵罪吗为国尽忠又不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买卖,请陛下慎重。”

成帝沉吟了一下,没有驳斥庾亮。

王导知道成帝犯难,他也不想再和庾亮纠缠,便草草道“既然庾大人认为不妥,那,老臣就告退了。”

迈出式乾殿门槛,他总算得到了一些慰藉,心情稍许舒畅些。暗想道,阻止赦免桓温,是你庾亮干的

庾亮死死盯住王导,希望他回头时能看一眼自己,互相敷衍一下,施个礼。

他望眼欲穿,希望能看到王导的眼神,再来一次四目相对,把上次自己发配芜湖,在御街上遭遇王导丞相车驾时,那番嘲讽眼神给自己带来的落魄找补回来

可他就是没有王导的道行深。

人家根本就没有正眼看他,甚至连余光瞥过的机会也不给,而是一直低着头,退至门槛处才低低的转身,将自己狠狠的晾在一边。

成帝原本想就势撤销追缉,然庾亮未等自己开口,就提出异议,且理由有根有据,他也不宜当场驳斥。

他恨恨不已,要么舅舅撒谎了,要么母亲被骗了,总之,庾亮一丁点改变也没有。

成帝胸中有了安排,亲政后,要狠狠给庾亮一个下马威,提醒自己的舅舅,外甥已经长大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