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34章 曲高和者寡

大晋衣冠 第234章 曲高和者寡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女儿这番话让当爹的心生寒意,他无可奈何,仍犹豫不决,呆呆的不发一言。

褚蒜子情绪激动,嚷道“爹,女儿能入宫,绝不甘心当一辈子王妃。庾太后能让庾家鸡犬升天,我也要让褚家富比王侯”

“蒜子,你胆子越来越大了,在宫里就敢大放厥词”

褚裒担心自己的女儿德不配位,今后要么大福要么大祸,不得不出言训斥。

“后宫深似海,险涛恶浪随时会将你吞没,今后一定要谨言慎行。咱褚家已经大富大贵了,平安就好,万事不可再强求,懂吗”

“那怎么行两个弟弟不成器,褚家今后只有靠我一个人了。王庾两家又不是天生贵胄,他们能得到的女儿就一定能得到。不把遮挡阳光的参天大树拔掉,那些乔木灌木如何生长”

褚蒜子几乎是声嘶力竭,继而又和缓的劝道“爹,你听女儿的,准没错。不管是什么浪潮,女儿偏要做弄潮人”

快马加鞭,两日工夫,桓温已到建康城,匆匆来到式乾殿面圣。

“桓爱卿,一路鞍马劳顿,辛苦了,事情的原委都知道了吗”

“启禀陛下,方才尚书令已经告知臣了。”

“好,诸位爱卿,寿州刺史密报,驻守梁郡的镇南将军石聪有意归顺朝廷,献出梁郡。今日朝会,就议一议梁郡事宜,诸位畅所欲言,朝廷该如何应对是接收还是不接收”

话音一落,群臣哗然,自晋开元以来,还从未有这等好事。

庾亮当仁不让,率先支持北上。

他的理由是,梁郡方圆百里,丁口数万,膏腴之地,物产丰富,且与徐州接壤,位置险要,如能拿下梁郡,大晋增一城池,徐州多一屏障。不仅如此,还能收抚人心,安中朝遗民。

郗鉴因身体不适,无法来朝议事,便让郗愔代为回京陈奏。

令庾亮不爽的是,郗愔和他唱起反调,并不同意接受梁郡,还以战国时韩国上党归赵的前车之鉴作为佐证。

桓温当然知道那个结局悲惨的典故

秦国名将白起伐韩,韩国决定割上党之地请和。

上党郡守冯亭认为,不如将上党送给赵国。若赵国接受,秦国一定会进攻赵国;赵国被秦国攻击,必定会与韩国亲近。这样,韩、赵两国联手,一定可以对抗虎狼的秦国。

赵王得悉后相当高兴,但大臣坚决反对,认为无缘而受禄,必定会招来祸害。韩国之所以主动献出上党,是企图转嫁战祸。秦国蒙受疲劳,而赵国坐享其利,一定会招致秦人报复,不如不接受。

而名闻遐迩的四君子之一平原君赵胜则同意接收

他的主张是,出动百万大军进攻,一年也得不到一座城,如今白白得到上党十七座城邑,送上嘴里的肥肉,不能丢掉。

赵王贪心,于是就派人接收上党。

秦国果然恼羞成怒,舍弃韩国转而进攻战国,长平一战,杀赵兵四十万,冯亭战死,上党丢失,鸡飞蛋打,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就是郗愔反对接收梁郡的理由

庾亮嗤之以鼻,不屑地说道“郗公子此言乃长赵人志气,灭大晋威风,实属抱残守缺,今日之晋赵绝非当年之韩秦”

因为石聪在信中坦承,石虎被秦人和鲜卑人缠住,难以分身,此乃一也;

石聪身家性命遭受石虎威胁,确系真心归降,怎会有冯亭嫁祸的心思此乃二也;

大晋国力今非昔比,又有征北将军和徐州两地策应,此乃三也,何惧之有

庾亮慷慨陈词,一番豪言壮语,打动了成帝。

在下结论之前,他还要听听桓温的意见。

“桓爱卿,你在北方多年,对大赵了如指掌,听说还和石虎阵前过招。你说说,如今晋赵之差到底差在哪里差距有多少能否顺利接收梁郡”

“陛下,臣以为,今日之大晋,自陛下新政以来,国势蒸蒸日上,经济有方,赋税充足,民生复苏,论整体实力而言,已超过大赵。然而,这并不代表战力就超过大赵。”

桓温先扬后抑,实际上不同意北上。

“虽说战争打的是钱粮,那是从长期消耗持久征战角度而言。纵观几次北伐,晋赵两军相遇,瞬间就分出了输赢,那时拼的是士气,拼的是骑射,而非钱粮。”

“笑话,那钱粮留作何用”庾冰来者不善,质问道。

桓温不为所动,朗朗道“陛下,臣以为,就眼下而言,朝廷的国势和钱粮用于防守江南大抵无虞,若长驱直入出兵北地,败局十有**,咱们的军士远远不是赵人的敌手”

庾亮讥讽道“照桓将军之意,那大晋就永远被动挨打,一蹶不振喽本官怎么觉得,你似乎是在替赵人说项”

庾氏兄弟带有人身攻击的冷嘲热讽,桓温懒得理会,而是振然说出了他的理由。

大晋要想从根本上击垮北方,收复失地,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大道,就是大晋骑兵数量及战力要胜过或接近赵人。

二是小道,就是待赵人内讧,自相残杀,或者被秦人和鲜卑人拖垮,实力大损后,方可乘隙而动。

“这不等于没说”庾亮讥笑道“照桓将军的两条途径,那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北上,实现陛下中兴大晋收复故土的伟业”

他抖了抖手中的奏折,称石聪在信中还说,石虎虽然擅权揽政,架空了石弘,但石弘还是大赵名义之主。

目前,很多将领还有州郡仍然效忠于石弘,反对石虎暴行,因而会处处掣肘石虎。所以,石虎分身乏术,根本无暇顾及梁郡。

“庾大人就这么相信石聪的来信,而罔顾事实”

桓温有些火气,大声说出自己的见解。

因为石弘被架空,仍是名义之主,但现在的争斗毕竟是大赵的内部争斗。秦王和燕王依旧承认赵主石弘,一旦他们侦测到梁郡事发,石弘一下旨,三方必然会暂时媾和,联手对付大晋。

而西边的成汉蜀人,也将乘机袭扰,如此一来,大晋两面受敌,转安为危,朝廷应该慎重考虑。

庾亮反唇相讥,驳斥道“记得桓将军上次临朝时还曾说,秦王和燕王他们和石虎是死敌,不会轻易媾和,怎么今日就自食其言”

庾亮露出得意的神色,继而又奏道“陛下,即便如征北将军所说,他们三方会暂停兵戈,可是北上接收梁郡,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他们停下手,梁郡城早就插上我们大晋的龙旗了。”

整个朝堂,本是群臣商议,却演变成了庾亮与桓温的对手戏。

王允之本来代表王导还想辩驳几句,根本插不上话,刚刚出口就被庾亮顶回去,弄得面红耳赤,下不了台。

桓温和郗鉴的意见如出一辙,令雄心勃勃的成帝有些失望,不知该如何取舍。

突然,他发现桓温后面还站着一人,一直沉默不语,便随口问道“这位可是上次随同来朝的吴兴沈劲此事你有何见地”

沈劲一直在寻思,皇帝点名让自己来,却迟迟不给说话的机会,怎能不懊恼。

可是当机会来临之时,他又窘迫不安,不知该如何启齿。

因为,桓温反对北上

皇帝的询问让他踌躇而尴尬,最终,内心深藏已久的夙愿还是战胜了兄弟的情感

“回陛下,草民正是吴兴沈劲,追随桓将军在赵地数年,对北地形势多少有些了解,至于接收梁郡一事,草民,草民”

沈劲犹豫了,他内心在承受煎熬,在激烈的斗争。

可是,转念一想,满堂之上众人皆称臣,只有自己卑微的自称草民,情何以堪

“草民赞同北上,接收梁郡”

式乾殿上,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最为惊喜的莫过于成帝,他还以为自己听错了,随口的无心一问,竟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哦,你为何同意接收”

沈劲抒发胸臆后不再拘束,侃侃说起自己的见解。

晋赵互为寇仇,终将一战,无所谓是今日战或是明日战。

北上接应石聪,既可以表明大晋的决心,也可以之为示范,鼓动赵人内部那些对石虎心存不满之人,以分化而瓦解。

还有,如果要想顺利成事,须轻兵突进,出其不意,万不可走漏风声。

沈劲说罢,浑身轻松,桓温却如背山负海一样沉重。

他不知道沈劲为何与自己唱反调,在过去从未有过先例,尤其是事关安危成败的大事他很苦恼,内心隐隐作痛。

可是仔细思忖,他又觉得沈劲有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今日的结果正如他杀了吴儒一家而耽搁了和木兰的七夕之约一样,背后的道理异曲同工。

沈劲身世的苦衷,当然有他的追求,而要实现追求,只能通过军功,这个念头,上次在青州买马时就再次重申过

成帝赞许道“不愧是桓爱卿的属下,很有见地,甚好”

然后望向尚书仆射,调侃道“爱卿倒是沉得住气,说说吧。”

何充挠着头,言道“臣素无北地经历,不敢冒然评议。既然陛下钦点,只好抛砖引玉。臣不想莫衷一是,也担心被扣上首鼠两端的指责。”

从南北大势而言,他赞同桓温所言,其言鞭辟入里,分析透彻。

但从当下短期情势而言,他又支持庾大人之意,至少大晋可以夺取一些梁郡的物资,还有丁口,里面不少是中朝的遗老遗少,他们盼望南归。

当然,也能如沈劲所言,分化瓦解,震慑赵人。

成帝很满意,颔首称赞道“何爱卿老成,运筹帷幄。”

“陛下,天与不取反受其殃,战机稍纵即逝,沈劲所言轻兵突进实乃良策”

庾亮窥见成帝的神色和语气,知道他动了心,赶紧趁热打铁,顺道也给桓温挖个大坑。

“依臣看,朝廷可以就近的征北军为前锋,他们对赵人作战经验丰富,战力甚至高于赵人,只要他们全力以赴,胜算很大。臣愿再率五万大军长驱直入,速战速决。”

成帝环视四周,无人再有陈奏,心中有了决断。

而庾亮则冷眼偷瞧桓温,心想,接下来的战事,看我怎么收拾你

外战未起,庾亮已经盘算起内斗的图谋,这个境界比王导差了一大截,后文会有介绍。敬请关注,敬请支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