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69章 探女青城山

大晋衣冠 第269章 探女青城山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参军袁真所说的现象,正是朝廷面临的棘手问题的症结所在

如果能改变这种白籍现象,朝廷既可以增加赋税,又开拓了兵源,还减少了社会不安因素。

可是,很多大族,为了一己私利,置大晋的利益而不顾,真令人愤慨。

“袁参军,这种现象在琅琊郡普遍吗”

“回禀大人,琅琊有不少白籍之人。前几年新政大兴,他们日子还过得去。这两年,新政几乎停顿,日子又清苦了。”

“我是问琅琊郡里,有无豪门大族圈占的田地庄园”

“大人,这个”

袁真吞吞吐吐,似乎不想揭开这个敏感的话题,见躲不过去,只得据实而言。

“这个情况自然也有,毗邻的晋陵郡更多,当然建康城内尤为突出。总之,越接近京师,越是鱼肥水美之地,也就越多。”

情况竟然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头桓温若有所思,喃喃的说道。

他决定率先发难,揭开这个盖子

人在患病时最是孤苦,特别思念亲人,贵为帝王之尊的成汉皇帝李寿也不例外,石虎篡位之后,他曾莫名的兴奋了好久。

或许大伙都是篡位得来的江山,他以为双方会惺惺相惜。

因为上次秦人以寻找走失的牛羊为由闯入蜀地,劫夺了巴西郡万石粮草。蜀人自知不敌秦人,便派王嘏为正史出使临漳,找石勒评理。

石勒染恙没有出面,太子石弘似乎偏向秦人,和稀泥,最终以双方恪守约定,不再逾越边界而不了了之。

使者无功而返,回到益州后王嘏和两位副使大吵一番,闹得不可开交。

唯一让李寿欣慰的是,当时石虎向成汉示好,愿意为蜀人讨回公道,于是他理所当然的认为,石虎对成汉有好感。

石虎篡位后,他曾派长子李势亲自为特使,携带重礼前往临漳祝贺。结果石虎不冷不热,礼物是收下了,却没有当年的热情和仗义。

令人惊讶的是,小王子石闵又私下找到李势,怂恿蜀人进攻秦人,答应届时临漳会出兵相助,大有当初石虎的影子。

李寿大喜过望,派兵出巴西郡攻打秦人的梁州,结果被暴揍一顿,根本没见到赵人援兵的影子,只好偃旗息鼓,赔偿钱粮罢兵言和。

且忧且怒,早已掏空身子的李寿病倒了,连月没见好转,迫使他不得不产生立太子的念头。

奇怪的是,刚刚萌生出这个想法,身体竟然奇迹般的又好转了,于是按下此事不提,他又开始想念女儿了。

“朕的小公主如何了,身体好些了吗”

李寿急吼吼的,询问刚刚从山下回来的宫人。

“禀陛下,小公主病情好多了,不仅发病的间隔长了,而且症状也缓解了许多。”

“哎呀,这贼尼,哦,不,这妙音道长真乃世外高人啊。几年调治下来,愣是让咱们的蓉儿起死回生,功莫大焉朕一直以为道长是妖言惑众,想蒙骗些钱财,如今想来,多亏听了皇后的话。”

李寿欣喜至极,把皇后阎氏奉承了一通,继而问道“公主平日都干些什么”

“奴才去时,公主正在研习蜀琴,技艺大有长进。哪一天公主回来,给陛下和皇后弹上一曲,保证余音绕梁三日,如痴如醉”

“是啊,朕多年没见着宝贝女儿喽,甚是思念,模样都快忘了,只是那颗五色花状的红痣还印在心里。不行,朕等不及了,明日就微服上山,看看心肝宝贝儿。”

公主的降生,击破了足以让男儿永世不得翻身的传闻。

他无比疼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掌心怕飞了,可是小公主或许是受李寿影响,生下来就体质不佳,动辄犯病。

李寿杀了多少个太医都无济于事,后来送到青城山一个道长那里调治。

道长果然是化外之人,脾气古怪,未经允许,不准家人随意探望,帝王之尊也不行。

李寿咬牙切齿,敢怒不敢言,没办法,女儿在人家手上

次日,李寿在几个侍卫的暗中保护下,微服来到青城山。

半山腰处,一处道观拔地而起,在奇花异树的掩映中显得非常清幽,和蜀地的闷热形成鲜明对比。

观门匾额上书“青城洞天”四个大字。

拾阶而入,院中一塑铜像赫然进入眼帘,老子骑青牛入函谷关的造型,惟妙惟肖。进入观内,三清殿里供奉着三清神像和三清弟子十二金仙。

“施主,请随我到西跨院内。”

李寿跟着一个小道童的身影,亦步亦趋,左转右绕,来到一处幽深的院落。

道童手一指,李寿迈脚进去,见得一个女子,白纱蒙面,正舞动着一把宝剑。身手轻盈,上下翻飞,一招一式,颇见功底。

“施主,那就是令千金”

“啊,是蓉儿”

李寿欣喜不已,本能的想上前相见,突然又停下脚步,不解的问道“好好的姑娘家,为何要带着面纱”

“道长说了,天机不可泄露小施主暂时还不能以玉颜示人,至于什么原因,贫道也不知,你去问道长吧,她自会言明。”

李寿闻言,一脸疑惑,赶紧直奔正殿而去。

刚跨过门槛,就听见妙音道长正在虔诚的念着“先天神女,上世仙姑,庄严妙相,常现娑婆世界,清净法身,早登梵刹琅环”

“手持宝剑,斩魔王于斗垣之下,足踏金莲,朝皇母于瑶阙之中,宏慈宏愿,至显至灵,九天玄女无极元君”

道长果然神通广大,未卜先知,不等李寿开口询问,便知是什么问题,高深莫测的回答道

“施主,令千金乃九天玄女转世,本上界仙子,堕入凡尘。这道面纱并非不愿示人,而是分割仙界和尘世的屏障,待令千金在观中修行一纪,仙俗二气通融之后,方可去纱下山。”

“为何要一纪”李寿茫然问道。

“岁星一周为一纪,一纪乃一十二载,是一个轮回。”

“那还要等上好几年,要不唤她出来见上一面吧”

李寿心里带火,顿时想要发作,说着说着改为商量的口吻,不料还是遭到了拒绝。

“施主今日不便和令千金相见,从明年起,直至她下山之前,施主每年九月初九均可前来探望,当然也可接回府上小住一日。不过要切记,不可去除面纱,不可以仙容示人,否则再有事端,贫道也爱莫能助”

李寿虽然恼怒,但事关女儿性命,纵有九五之尊,也不敢违拗,只得双手合十,谦卑的说着“有劳仙长了”

戴在指上的几颗硕大的翡翠扳指一晃一晃的,绿油油夺人双目,被道长早就瞧见了。

“贫道看施主金光护体,绝非凡俗之辈,今日亲登山门,一片诚心,令贫道动容。奈何山路崎岖,道观颓破,委屈施主了。”

李寿倒是不傻,听出了这句话的含义。

“仙长客气了,还望仙长多多照顾小女,为报恩德,每年九月初九仙观自会收到黄金千两,聊作香火之用。待小女下山之日,定会重修道观,再塑金身。”

妙音道长心如止水,诵声不止,唯有眼角稍稍抽搐了两下

“殷浩,这是何故,你为何向朝廷请辞”

荆州刺史府衙,庾翼接过殷浩递来的请辞文书,不解的问着。

“虽说是白衣领职,也贵为大州长史,常人羡慕都还来不及,如此轻易辞去岂不可惜”

“大人,非是属下矫情,即便没有朝廷任命,承蒙大人的信赖,属下也能在刺史府效力,身份待遇丝毫不比长史差。如今这道授命,反倒是欲盖弥彰,授人口实。它像大山一样压在心头,属下思虑再三,还是辞去为好,望大人代为呈奏。”

这道任命,是在庾亮梁郡遭受围攻时,殷浩受庾翼委派,带兵进逼南阳,逼迫石虎亲自领兵南下,为梁郡解了围,立下军功所得。

“这个”

庾翼明白了殷浩的用意,这是对朝廷封赏不公的抱怨,也是对其父殷羡遭遇的喟叹。只好宽慰道“年轻人志在四方,机会有的是,总会有扬眉吐气的哪一天。”

“多谢大人垂怜”

殷浩鼻子一酸,眼眶湿润了。

他知道庾翼洞悉了自己的内心,不过并不担忧,因为在他看来,庾家三兄弟中,相较之下,老三庾翼坦诚正直,更具能力和人望。

“本官现在还很好奇,当接到尚书台何充大人发兵北上配合攻打梁郡的旨意,你是怎么知道蜀人必来侵扰而提前布置的呢难道你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属下并不擅长占卜,只是根据成汉朝廷的习惯作出的推断而已。”

当年在陶侃刺史麾下时,殷浩就查阅了历年以来的文书战报。发现,只要大晋有战事,荆州要调兵遣将时,他们必来侵扰。

或者水路或者陆路,或者攻城略地,或者劫掠生民。而且,一旦听闻大军返回,蜀人便逃之夭夭。

“哦,是这样你确实心思缜密,因而将计就计设下陷阱,就等着他们往里面钻,强将手下无弱兵,陶刺史没有白白栽培你。”

殷浩谦逊道“大人谬赞了,属下愧不敢当。”

庾翼却认为殷浩太谦虚了,因为荆州接到尚书台的文书后,殷浩就建议他故意大造声势,提前率兵北上南阳。

果然,蜀人闻讯后,等荆州大军开拔就派兵来袭,哪知晋人早有准备。

庾翼又好奇道“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会从陆路进攻”

“因为他们来攻的路线基本无二,陆路都是从与荆州毗邻的万州发兵,我们派兵在边境埋伏,设好诱饵,故意纵放蜀人来攻城。”

“然后你让北上之大军以雷霆之势突然折返,而攻城的蜀人得知后已被困在荆州,要想退兵已经来不及了。”庾翼恍然大悟。

“对,咱们再派兵扮作被击退的蜀人模样,乘夜色回到万州,赚开城门”

殷浩果然精于钻研,洞察时事,摸清了蜀人的套路。

庾翼感喟道“就这样拿下了万州,还消灭了两万蜀军,大事底定之后再北上梁郡解围。这就是兵法上所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已深谙用兵之道,前途不可限量。说实话,我庾家的子侄辈望尘莫及”

主仆二人惺惺相惜,一问一答,非常默契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