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88章 如听万壑松

大晋衣冠 第288章 如听万壑松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老仙翁的经历很神奇,说的话也很玄妙,桓温略知了梗概,但其中的深意却未得要领。

仙长用手一指院外“施主请看,西南方向的那个山峰,那叫抱朴峰”

“抱朴峰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说过。”桓温喃喃自问。

“施主想必是听说过抱朴子葛洪”

“对对对,就是葛仙翁,难道仙长和葛仙翁有何渊源”

桓温一听就来了兴致,急切的问道。

“葛洪乃是贫道的关门弟子”老者轻轻的说道,脸上略带忧伤。

桓温顿时肃然起敬,谁人不知葛仙翁乃道家名宿,蜚声大江南北。

听说葛洪和开元的元皇帝是旧交,宫中珍藏的几粒还魂大转丹就是他炼制的,救过太后的命,救过杜艾的命。

自己幼时听父亲说起过,想不到这位仙长竟然是他的师父,真是天外有天,匪夷所思

再崇敬的看着老仙翁,对方却对名震南北的徒弟没有什么好感。

老仙翁说,抱朴还是他为葛洪取的道号,取自于老子一书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葛洪拜他为师之后,精修道术,颇有天性,十数载工夫便几尽得其一生所学。而且,葛洪于炼丹之事,还胜过师父。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也为能收得这样的关门弟子而欣慰。然而,高兴了没多少时日,就发现,葛洪有些变了

他开始疯狂炼制仙丹,沉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对于道家典籍经义开始荒疏冷淡。

他固执的以为,不得金丹,但服草木之药及修小术者,可以延年迟死耳,不得仙也。

其实,道家隐居,追求清静无为,至于炼些金丹,驻容养颜也未尝不可,但追求长生不老,纯属无稽之谈,甚至还会害人性命。

于是,老仙翁曾几次责备葛洪,开始,徒弟也稍许收敛了些。

可后来,说起来距今也近三十多年了,乘师父云游期间,他竟变本加厉,还收了一个方外之人,具体叫什么已经记不清了。

那个人看起来四十来岁,相貌清秀,自称颍川人士,也不知怎么找到这里的,跟着葛洪,二人开始研习丹术。

仙翁以为,葛洪炼制金丹,原本是追求长生不老,初衷还是好的,而且,选用的都是黄精草、丹砂等,要么是金属,要么是滋补药材。

然而,物料虽好,可炼出的丹丸好坏还取决于炼制手法。若用量不妥,火候不当,就会衍生出毒物。

更为诡异的是,同样的金属和药材,但因炼制之人的心气不同,所出丹丸也不同。

有的延年益寿,有的却是催命符,这一点,仙长是后来才得知的真相。

葛洪早先随仙翁配置草药,救治了不少生灵。可是炼丹这种东西,却无济于事。一些权贵之人不仅没有长生,反而身体每况愈下,说起来,也算是善恶兼有之。

然而新来的那位后生,不但不引以为鉴,反而以之为宝,专一精研旁门左道,心怀不轨

听到这里,众人静气凝神,忽忽不安。

有一次,因操作不慎,铜锅倾覆,汤液溅落,洒了少许在后生手背之上。炼丹过程中,汤液偶尔溅落也是常有之事。

葛洪说,他也遇到过几次,只不过是烫伤,涂些创伤药,几日后也就好了。

但几日之后,那人手背上开始出现许多红色斑点,触摸上去如针扎一般疼痛。

又过了几日,开始成为疱疮,奇痒无比。再过几日后,开始溃烂,二人这才慌了神。

葛洪原本还想隐瞒,但救人要紧,他知道纸包不住火,无奈之下,找到师父,坦言了这一切。

仙翁得知经过之后,便配置药材,熬制药膏,里面不少都是些驱寒排毒的上等药材,涂抹了一个月之久,才渐渐痊愈,但手背上还是留下了许多疮疤。

仙翁一怒之下,欲将其赶出师门,葛洪百般求情,愿意悔改,亲自销毁了那锅毒药,还搬至了抱朴峰。

他不忍赶走那个人,苦苦哀求师父,仙翁一念之仁,也就罢了,谁知这一念之仁却铸成大错

众人好奇心陡然升起,正欲听仙长讲下去,究竟是什么大错。

不料身后的那个瘆人的道童开始啜泣,打破了这神秘的氛围,尤其是刘言川,龇牙咧嘴,忍不住埋怨起来。

仙长慈爱地看了看道童,停顿了一下,继续娓娓道来。

大约是在半年之后,葛洪又来了,不过还抬着一副担架,原来是一个道童似乎也沾染了同样的毒药,因为症状和那个人一样。

仙翁严厉质问,但葛洪坚称他非常小心,并无铜锅倾覆汤液溅落之事发生,而且信誓旦旦,说从来没有再炼过上次的配方。

当时仙翁还不知是有人故意为之,后来才知那位道童并非肌肤触碰到药汁,而是遭人下毒,口服所致。

仙翁如法炮制,开始熬制解药,可几日后丝毫不见效果,相反那童儿开始发起烧来,关键是他还畏寒。

仙翁认为是寒症所致,几次下来,不得要领。渐渐的,童儿陷入昏迷,形势十分危急。

葛洪后来忏悔说,是那个颍川后生又背着他偷偷炼制的。不过,他已清点过,并无新添加的药材,还是原来的老方子。

那仙翁就纳闷了,为何伤势和那人手背上的程度不一,或许是药量猛增,炼制时间更长,导致药性更猛吗,或者是口服进入肠胃所致。

仙翁也顾不得许多了,遍翻典籍,搜尽古方,终于发现了一句话

“太阳之草,名曰黄精,饵而食之,可以长生。太阴之草,名曰钩吻,不可食,入口立死。一阴一阳谓之道

仙翁寻思,黄精草乃长生之草,炼制后有了毒性,那么与之相克的钩吻草,是剧毒,炼制之后是否会反其道,成为解毒之药

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童儿在自己眼前痛苦地死去。

桓温被其间坎坷跌宕的情节所震慑,心口忽忽不稳,插话道“这钩吻草乃剧毒之物,寻常山川根本难觅此物,不是施主从哪觅得”

“施主说得对,或许这童儿命好,贫道踏遍句曲山,始终没有找到。可是就在大茅峰顶,葛洪采挖黄精草的缓坡的另一侧,在悬崖峭壁之处,贫道发现了几株钩吻草。”

“噢,这就是药家所说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是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钩吻草经过配置,和黄精草混合后,互为一体,相互发生,药性变得舒缓,还能解除毒性。用了三个月时间才救回一条命,还好属于初发阶段,送来的及时,否则,他小命休矣。

老者一指身后,平静道“十八年前那个苦命的道童就是他”

忽的一阵风起,漫山的枝叶在摇曳,松林间发出飒飒的声音,更有一些去岁的枯叶被卷入半空,随意的飞舞着。

突然,风又戛然而止,动静之间,众人的心绪也摇荡起来。

当众人再回看那道童时,眼泪扑簌簌而下,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满脸瘆人的肉坑了。大伙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对道童亲近了许多。

“童儿,你来说吧”

那道童神情忧郁,回忆起那段痛苦的梦魇

道童是葛洪的弟子,自葛洪搬至抱朴峰之后,便严厉申斥了颍川人。

对方痛哭流涕,称自己只是仰慕师傅的名望和医术,才千辛万苦前来拜师学艺的。

如果赶下山,碰上仇家,只有死路一条。自己别无出路,只有上山求仙问道。

葛洪心软了,哪有道家尊者逼人走上绝路之事

开始,自称颍川士人的家伙真听话,渐渐变得乖巧起来,虔心跟着师傅修道炼丹,对他们这些侍童也非常和蔼尊重,一副收敛心性一心修道的姿态。

葛洪也放下心,认为他已经痛改前非,大彻大悟了。

后来葛洪有一次要到江北岸,说是那里不少镇甸的百姓染上疟疾,去帮着治病,估计要十天半月,只留下他和道童守在石室。

不料当晚,颍川士子又开始独自炼丹了,还撒谎说,是师傅临走前吩咐的,完全按照师傅的方子。

道童想,师傅既然交代了,也就没有阻止,还主动帮着他一道添柴禾,看火候。

让异的是,他见道童大汗淋漓,还亲自斟来了一杯茶水,帮着擦了擦汗。这样的情形大概持续了半月左右,直到师傅回来。

尔后不久,道童身体开始不适。几日后,出现了颍川士子手背上发生的那一幕,师傅这才让人抬着他,来到仙长这里

“好了,天色将晚,诸位就回去吧。如有仙缘,或可再会。”

“仙长,在下还有一事相求,不知可否应允”

“说吧,何事”

桓温诚恳道“前次见堂中案几上有张琴,在下也爱弹奏,更愿意倾听不凡之人弹奏不凡之音,仙长定有绝世琴曲,不妨让我等开开眼界。”

“好吧,倒是同道之人,贫道有一支曲子,已经多年没有弹奏了,今日正逢知音,就勉为其难,献丑了”

一张七弦古琴,端端正正的摆放在案上,纵然有琴衣遮蔽,但仍有少许灰尘侵染,看来确实是好久没有弹奏了。

老者洗净双手,燃起一支檀香,雪白的鹤氅,满头的华发,在袅袅升腾的香烟中,随着枯瘦细长的手指拨弄,琴弦开始颤动起来。

忽而低沉,忽而高亢,忽而宛转,忽而迅疾,铮铮之声扣住了每个听者的心弦,叫人欲罢不得。

唯工尺跳跃于琴盘,思绪滑动于指尖,情感流淌于七弦,天籁回荡于苍天,仙乐袅袅如行云流水,琴声铮铮有铁戈之声,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忽的一声,琴声戛然而止,众人只觉得风停云滞,人鬼俱寂,山中的松竹停止了吹拂,林间的鸟雀闭上了嘴巴

后世刘长卿诗云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多谢诸位书友的陪伴,您的陪伴,是我坚持写下去的动力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