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289章 仙长惊七星

大晋衣冠 第289章 仙长惊七星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敢问仙长,这是何曲”

桓温微微气喘,他随着旋律,被带入了乐曲之中,一会万马奔腾,一会又万籁俱寂,跌宕起伏,琴弦之后好像在讲述着什么故事。

乐曲终了,桓温还沉浸在其中,满脑子鼙鼓之声不绝,嗡嗡作响。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施主的确是好琴之人,此曲大有出处,名叫广陵散,施主可知其来历”

“真是神曲,请仙长赐教。”

战国之时,有一男子名唤聂政,其父因铸剑误期为韩王所杀。聂政为报父仇,入宫行刺,未遂而逃至深山,遇仙人授予琴艺。

意欲再去复仇,又担心连累家人,故而漆面而变其形,吞炭而变其声,行刺路上偶遇其妻,其妻识得其齿。

聂政很沮丧,一怒之下操石碎齿,遁于深山又是三年,琴艺炉火纯青。

其后便鼓琴于韩宫外,韩王闻起曲美,招其入宫鼓琴。聂政藏剑于琴内,鼓琴时刺死韩王,为不露身份,手剥面皮而自尽。

他刺杀韩王时所弹曲目便叫广陵散,其后一度失传。

魏末,竹林七贤嵇康觅得琴谱,深研习之,不久便遭钟会诬陷,被当时的大将军司马昭所杀。

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却遭朝廷拒绝。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看了看太阳,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在刑场上抚了最后一曲,也是广陵散。

曲毕,嵇康摔碎了琴,叹道“琴毁,曲终,人亡,可叹这广陵散要失传了,后世之人再也无缘遭逢。”

自嵇康死后,江湖之上就再也没有人会弹奏这个曲子了,除了老仙翁一人

老者看桓温等人的惊异之色,微笑道“诸位一定是很好奇,贫道怎会弹奏此曲。因为贫道少时曾师从于他,学过几首曲子。”

桓温等人暗忖道“这也太离谱了吧,嵇康被杀那年,距今已经有八十多年,他少时曾拜师学过琴曲,那这位仙长得有百岁高龄了。”

此曲只应天上有,桓温这才明白,怪不得曲子这般荡气回肠,摄人心魄,原来背后还有如此离奇曲折的故事,惊心动魄的过往。

老仙翁悲怆道“一阵春风,一场秋梦,如惊鸿,如皱波,万事万物,总归化为空无,诸位,见笑了”

桓温带着遗憾,带着满足,起身告辞。不料,身后的仙长猛地喊了一声“施主,请留步”

“妙音神曲,不遇知音不弹,施主可谓知音。不知对这曲调有无兴致,贫道愿意点拨一二。”

桓温欣喜的点点头。

“请随我来。”

老者领着桓温走到一间厢房,随手关上了门。

刘言川一旁发愣,这仙长脸上都是惊异之色,可不像是要教人技艺的自满神情。

他不动声色,慢慢贴近墙根,竖起耳朵偷听,担心里面会有什么神秘不可测之事发生。

开始,里面窸窸窣窣像是翻阅琴谱之声,还有嘤嘤细语,难以听清。

不一会,听得真切了,而且就听得这一句,是桓温的声音

“这是自娘胎里带来,天生如此,在下绝无它意,唯有扶危济难,慷慨报国之拳拳之心”

“嘘”的一声,屋内又没了声音。

大约一盏茶工夫,二人走出厢房,桓温怀里似乎揣着什么东西,只露出泛黄的一角,一脸疑惑,而非觅得绝世琴谱的那种兴奋。

“记住,二十年”

老者看着众人远去的身影,还不忘叮嘱了一句。

桓温回身,恭恭敬敬的跪伏在地,向老者的方向行磕头之礼,转身挥泪下山。

远在蜀地的成汉皇帝李寿,病卧龙床,正式册立长子李势为太子。

李寿内心里还不想过早立太子,但也是迫于无奈,因为自己病了,自小公主重阳节从青城山回宫拜望之后,他兴奋了没几天,便一病不起。

原本还指望多活几年,等到女儿练成之后,亲自上山去接,还要为她择乘龙快婿,看来,来不及了。

李寿早年立下军功,多年征伐,为成汉在蜀地建国立下战功赫赫,最终杀了先帝,篡位登上大宝。

色乃刮骨钢刀,李寿又非自幼长于深宫妇人之手,当然深知个中利害。

然而掌握无上的皇权之后,身边美女无数,秀色充盈,饶是自己定力再大,也难以抗拒,更何况他原本就没有定力。

男人最需要攫取的资源不就是女人嘛

至于金银财宝,那些冰冷冷的东西,毫无用处,哪有女人温热细腻润滑的肌肤触摸起来愉悦,更何况自己是高高在上处于顶峰的男人

不知不觉,不经意间,便早早掏空了自己。

有一夜,他突然发现,刚刚送进宫中的一名豆蔻佳人,一脸青涩,含苞待放,娇嫩无比,自己早早下朝,一溜小跑着,乘兴而来。

可刚刚伸出自己罪恶的双手之后,就在这一瞬间,发现自己力有不逮,没有了性趣。

这么多年,这还是第一次,他知道身体出了问题。

宫中的太医照例找不到病根,就像当年诊视小公主一样,只好胡编乱造,开些名贵的滋补药方慢慢静养,还叮嘱戒色。

其实,这声叮嘱毫无意义,纯属多余,皇帝压根就对女色提不起任何**,哪怕是一丝丝的兴致。

李寿苦笑着看着太医,知道再把他们杀了也没用。

他也认命了,那就安心静养,或许还有奇迹发生。但是,李福、展坚、解思明等一帮文武大臣像走马灯似的纷纷规劝要立太子。

“势儿,看这些大臣的奏报,纷纷要立太子,你怎么看呀”

李势一边给李寿端来药碗,用汤匙轻轻一口一口给李寿喂下,一边说道

“父皇,这些大臣也是为国着想,不过儿臣以为,父皇寿与天齐,只要将息得当,龙体早晚会痊愈的。”

“势儿一片孝心,父皇很是感动,只是父皇这病体自己清楚,如果在你和广儿之间选择一个,你认为谁最合适”

当然是我最合适李势险些脱口而出,只能虚伪的谦让道

“儿臣认为弟弟李广更合适,他比孩儿勇武,也善于统兵征战,说不定还可以为我成汉开疆辟土,延续父皇的伟业。”

李势表面是夸奖弟弟,实际上他早已摸准了父皇的脾性。

果然,李寿说道“自古,在蜀地建国的政权,从未能打下外面的江山,最终连蜀地都难以自保。以诸葛孔明卧龙之才,最后还不是灰飞烟灭,被魏国吞并。”

“父亲的意思是,诸葛孔明如果不北伐中原,连年征战,就在蜀地经营,练兵固防,修复关隘,蜀汉还能享祚日久”

李寿满意的看着李势,心里已经有了人选。

“势儿,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父皇百年之后,你切不可不自量力,擅自兴兵,要以力求自保为上;要善待弟弟和妹妹,切不可听信谗言,作出兄弟相残之举;还有,就是,不要沉迷女色,万恶淫为首。”

李势已经明白了父皇的意思,双膝跪地,朗声道“儿臣谨遵父命,绝不辜负父皇嘱托”

李寿信心满满,而且皇后阎氏也极力称赞李势老实本分还很有孝心,甚至不惜牺牲李广的名誉来成就李势。

只可惜,李势还没登基,就露出本来面目。

李寿嘱托的三条,他一条也没有做到,而且是变本加厉。

李寿做鬼也不知道,他为自己的愚蠢和轻信妇人之言断送了一切

“大哥,骑马不是更快吗,为何这次返京要走水路”

桓冲不解的问着,他纳闷,兄长既然辞任了,应该早日返京才对。

桓温却很感慨,他有自己的考虑。

这次是卸任,回朝任职,今后还不知能不能再回来。相处五年多了,虽说也做了点事情,可百姓们很朴素,尝到一点甜头就对父母官感恩戴德。

他们如果知道太守大人要离开这里,说不定还会弄出些事来,故而选择水路,就是不想惊动百姓们。

“哦,是这样,难怪大哥走水路,还一大清早就走。”

桓冲理解桓温的想法,可是刘言川不以为然。

“恩公,你真是奇怪,别人当官都希望百姓们拦路相送,巴不得送万民伞才好哩,好让皇帝知道他是个好官。你可倒好,偷偷摸摸的跟做贼似的,俺想不通。”

桓温没有吱声,他的心思不在琅琊一郡的百姓,而在大晋所有的百姓身上

天刚刚破晓,大多数人家尚在睡梦之中,一叶扁舟逆流而上。桓温一行几人,沿着河流向西,就能进入晋陵郡。

时光荏苒,一晃就是五年,时事大变

鲜卑人脱赵,成汉立了太子,格局调整,人事变迁,这些都预示着会有大事发生,大晋也应该要有所作为,迎时局而动。

桓冲问道“小弟想,世事大变,这应该也是朝廷调你回京任职的原因吧”

“是啊,皇帝是个开明之君,有远见之人,不会熟视无睹。譬如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道理自然清楚。”

“恩公,俺看那袁宏颇有才学,为何不招致麾下,做个幕僚也好,你要干大事,没有人手可不行。”

“这个我想到了,除了袁宏,还有袁真也颇为干练,事事尽心。我此次回京,朝局究竟如何,一切都还不明朗,如果贸然带他们回京,万一不顺,只会连累他们。昨日我已经找过他们了,将来有机会的话,他们愿意来投奔。”

“大哥选择了不告而别,你舍得这一郡的百姓吗这几年,他们都称呼你为大恩人。”

“说的就是,恩公,琅琊百姓要是知道了,指不定有多伤感,多不舍”

桓温怅然看了看他俩,触动了心弦,他东张西望,看看河岸两边的人家。

心里在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为官者的官德所在,使命所系。

这些年,众兄弟孜孜以求的不就是盼着他们能有今天这样吗

有吃有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远离战火,一家人能围坐炕头,做着香甜的梦,可大晋有多少州郡能像琅琊这样安宁祥和

“你们说得这些,我何尝没有感受,这就是我选择乘船的原因。盛宴累日,终有散去之时,分别最容易让人伤感,与其伤感,不如悄悄的走”

桓温心有不忍,强逼自己装作无情的样子。

黎明,静悄悄的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