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19章 立储百态出

大晋衣冠 第319章 立储百态出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施主,仙长尸解了”

“尸解”

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仙长乃道教高士,修行有为,因而可遗弃**仙去,假托生前寻常随身之物遗世而升天,此谓之尸解

史书记载,前汉时方士李少君尸解,汉武帝将信将疑,令人发其棺,果然没有尸首,唯独衣冠尚在。

当初桓温还认为是史家凭空臆断,捏造的事实,今日居然就出现在自己的身边,出现在自己熟识的仙长身上,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懊恼着走出正堂,他迈步来到院子里,再低头看那些花圃。

去年来时,花开五瓣,通体金黄的黄精草,还有那神秘幽冷的钩吻草,彼时开得正盛,如今却只剩下几缕枯叶。

仙长去了,花儿草儿也去了

“仙长去前可曾交待过什么”

道童肃然回道“仙长好像知道你要来似的,本来睡得好好的,前晚二更天时,突然坐起来,对我说,让你莫忘了和他的约定,他就只留下了这一句话。”

桓温懂得,仙长所说的约定就是二十年后,再回到句曲山顶,仙长会给他留下什么嘱托,为他指点迷津。

而前日晚上二更,正是自己接到报信,从荆州乘船返京的时间,怎么会这么巧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桓温素来不相信命运,他相信,天道酬勤,他相信,事在人为,并为此而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拼搏。

从一个十三岁流落北方的少年,到如今位居高职,深受帝王的赏识,无不证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可这一次,他犹豫了,他开始相信命运的安排。

他确信,冥冥之中,有一只大手,在操纵着世间的一切。任何人,任何事,躲不过黑暗之手的主宰

仙长能料到二十年后自己的迷津所在,却无法估算到成帝的劫难。

残留世上的那一点点的毒药,终究还是派上了用场,发挥了作用,毒害了煌煌大晋唯一一个不该毒害的人。

是天意的安排,是造化在弄人。现在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成帝的噩运,是有人暗中下毒,并非是那帮太医口中的寒症所致。

这种毒无人可解,无药可治,这就意味着皇帝的日子不多了,朝局又要迎来一次天翻地覆的变革。

而下毒之人将是这场变革的幕后操纵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敢于冒着诛灭九族的风险行此大逆之事。

他,是谁

颍川士子

不会,他应该早就死了,不是他下的毒,但他也脱不了干系,因为成帝的症状和道童一模一样,基本可以预见,毒药的来源同样出自他手。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他死前一定是将毒药交给了什么人,一直被精心收藏着,以备重出江湖的某一天,用于想要杀死的某一人。

下毒之人不是高官,就是显贵,至少和他们有关联。因为,寻常之人没有机会给皇帝下毒

他,是谁

天色暗下来了,山路曲折,桓温顾不得那么多,必须下山,连夜告知这一切背后隐藏的大逆之事。

他要让皇帝在最后的时光里把后事安排妥当,不能让咸康新政因人而废,不能让朝局起伏动荡,不能让敌国贼寇有机可乘。

而首要之机则是立琅琊王司马丕为太子,准备灵前继位。这,毫无疑问,成帝只有两个儿子,他总不会废长立幼。

还有,皇后怎么办司马丕并非己出,芷岸能成为太后吗庾家褚家他们会生出事端吗

思绪万千,他彷徨无定。

愁绪满肠的他想着想着,忽觉一阵眩晕,竟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一摔,摔得不轻,耽误了大事

龙榻上的成帝何尝不知自己的病症严峻,不需要等到桓温的消息,从朝臣的悲戚还有太医的恐惧中,他已经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

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任谁也逃不过死亡的归宿。

可是,他内心不甘,没料到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如此仓促,让自己措手不及。

不是该死的成汉李势大举犯边,耽搁了时日,新年朝会上自己就会将所有的大政安排妥当,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就差了这一步。

而短短的一步,对大晋的安危,对朝廷的未来,对臣民的命运,却产生了长远的影响,甚至是沧海桑田的变化

怨天尤人,是最愚蠢无聊的念头。成帝不是这样的人,他要正确的面对。

可是有一点,他觉得非常奇怪。

当初明皇帝驾崩,好像也是同样的病症。那时自己还小,记得不太清楚,而且不管是朝臣还是太医,知道具体病症的人屈指可数。

成帝隐隐记得,他听庾太后提及过,好像父皇身上也长满了触之即痛的红色斑点,后来皮肤溃烂脱落,没几日就惨痛而死。

臣民沉浸在悲痛中,不过谁也没有多想。

再说,疾病本身就很奇怪莫测,它长什么样子它什么时候来会找上什么人根本难以预计。

而且,当时太医院认定,没有人为下毒的可能。

那时候,朝中老臣很多,王导、庾亮、陶侃、郗鉴、桓彝、温峤等等,个个经验丰富,老谋深算,难以蒙骗。

他们都没有异议,所以这些年来,也从未有人谈及过此事。

自己登基时,还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不清楚朝局宫闱。只是端坐龙椅,任人摆布。

等到亲政之后,还曾问过太后有关明皇帝的病情,庾文君似乎不愿旧事重提,成帝以为母亲是怕再次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而现在,太医的结论仍然如出一辙。

自新年至今,成帝饮食的所有东西,御膳房都记录在案,太医院进送的参汤等滋补之物,还有熬制的草药,是何种药方,何人熬制皆有据可查。

更有甚者,会稽王司马昱还从丹阳郡大狱中提出几个死囚,照方子服用,结果,个个活蹦乱跳,无任何中毒的迹象。

父子连心,竟然连致死的病症都一样,成帝认命了。

他还以为,自己比暴崩的父皇要幸运,快二十天了,虽说每况愈下,但除了断断续续的昏迷之外,头脑还是很清醒,至少还可以从容安排身后事。

头一件事就是立司马丕为太子,以作储君。

然后,杜芷岸就自然成为临朝摄政的太后,升任何充、司马昱、桓温三位为辅政大臣,再将吴王司马岳和武陵王司马晞发往封国,庾冰升为手无实权的太傅。

这样一来,三位辅政大臣施政起来不会碰到阻力,整个朝局底定,自己也就放心的和九泉之下的父皇母后团聚了。

式乾殿上,成帝强撑病体,内侍用銮舆将他抬上殿。成帝浑身裹满了锦褥,龙案旁点起几只暖炉,面容惨白,但内心镇静。心想着一会工夫就足够了,自己应该能挺过去。

然而,第一件事就搁浅了

几乎所有的朝臣都异口同声,坚决反对。

尤其是尚书仆射庾冰,认为琅琊王司马丕虽然老实本分,谦和孝顺,但年纪尚幼,做个太平君主还行。如今列强环伺,朝政繁杂,幼主难以从容应付。

所以,他们坚决奏请从皇室中挑选成年之人作为储君,带领大晋臣民同相辅助,共渡难关

成帝始料未及,狠狠地瞪着庾冰,哪知庾冰丝毫没有畏惧,反而互相对视,似乎很坚定,很决绝。

成帝本想发怒,但觉得体虚,没有力道,连发怒都有点吃力。

再者,庾冰的意见也不是毫无道理,思索的瞬间,阶下静寂无声,安静得可怕。

成帝不想再僵持,转而问道“何爱卿,你的意见呢”

何充势单力孤,赞成的意见被众人的反驳浪潮所淹没,此时终于可以慷慨进言

“庾大人不羁之言,实属荒谬。臣以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此乃古训。我大晋自宣皇帝以来皆是如此,祖宗的规矩岂能轻易擅改”

何充的说法有理有据,父子传位,是先王既定的法典,妄加改变,不是利国的良策。

周武王不传位给有圣德的弟弟,是遵循大义。从前汉景帝也打算传位给其弟梁王,百官都以为毁乱典章制度,不能接受。

庾冰反驳道“何大人之言,貌似有理,然刻板偏见,墨守成规。兄终弟及,史书上并不鲜见,而今情势紧迫,何大人仍空守教化,如盲人骑瞎马,不知审时度势,岂不愚哉”

“琅琊王虽未成年,但比陛下登基时相差无多。陛下能开启大晋中兴,难道琅琊王就不行吗”

何充毫不退让,据理力争

“只要选上几位胜任的辅政大臣,众位同僚一体同心,大晋照样江山永固,享祚长久,难道庾大人一叶障目,就不见泰山了吗”

尚书台两位当家之人在式乾殿上你一言我一语争吵起来,旁人根本插不上话,也不敢插话。

成帝又气又急,喝道“好了,两位爱卿,打住容朕,容朕想想”

他喘着粗气,呼吸变得沉重而急促。

“众位爱卿,立储之事,尔等还有什么要奏的吗”

成帝扫视阶下,料想此等大事,一般臣子不会轻易评论。他指望会稽王能支持自己,结果司马昱低下头,缄默不语。

成帝很失望,稍稍一想,又觉得理所应当。

司马昱也是皇室成年之人,按照庾冰的奏请,他也是储君的人选,此时唯有沉默,才是回避嫌疑的办法。

司马昱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根本没有机会。

首先,吴王司马岳是皇帝的胞弟,机会最大。而且,他相信,庾冰等人也不会钟意于他。

既然没有任何希望,又何必蹚浑水,落下一个不安分的口实

司马昱头脑清晰,选择了明哲保身,而武陵王司马晞吃一堑,不长一智,又跳将出来,居然为庾冰呐喊。

“臣以为,庾大人所言切中时弊,乃中肯之言,臣附议”

黄门侍郎褚裒奏道“臣附议”

阶下一众大臣悉数奏道“臣附议”

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说明这几日的工夫没有白费,庾冰心花怒放,偷偷瞥了瞥沮丧的何充,还有失望的皇帝。

“陛下,陛下快,传太医,陛下又昏迷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