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22章 临别芳菲语

大晋衣冠 第322章 临别芳菲语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后,扶朕起来,到窗边坐一坐吧。”

成帝不想这样躺着,因为很快他就会永远这么躺着,长睡不起了。

芷岸钗横鬓乱,芳容上的泪珠,残痕犹在,而新泪也在悄悄涌出。

而成帝,贵为一国之君,此时却无力保护自己的皇后,那种疼痛,那种心酸,无法用言语表达。

“芷岸,他们欺负你了”

“没有,他们若敢,臣妾绝不苟全。只可惜,臣妾身单力薄,在陛下最最需要之时,却帮不了什么,臣妾愧对陛下”

“莫要这么说,是朕惭愧,朕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陛下,真的无可挽回了吗”

“晚了,一切都晚了”

成帝无可奈何,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失去了一切

他现在终于能理解元皇帝和明皇帝的苦衷了。当初成帝还曾有过疑虑,为何两位先帝不在鼎盛之时对那帮人痛下杀手

现在才明白,对方根深叶茂,触角和根须已经蔓延开来,根本难以撼动。

而当先帝发现,必须要斩草除根甚至不惜玉石俱焚之后,却又无能为力,只得任人摆布,就像他现在这样,终究没能敌得过他们,败下阵来。

“何充和桓温不是拥戴陛下的吗他们为何不来请安难道也是墙头之草,见风使舵了吗”

“你误会他们了,咱们的舅舅暗中帮助武陵王,勾结内侍,窃取了中军大印,已经封闭了四门。除了他们的人,没有臣子能进得来,包括南康在内。朕失去自由,成了孤家寡人,没人再愿奉旨了”

宫内,除了落寞的夫妻,再无旁人。

“陛下并非孤家寡人,陛下还有臣妾。臣妾愿意一直陪着陛下身旁,永远不要分开。”

成帝伸出孱弱的手,轻轻为她理理垂下的青丝,他深爱着这个女人,他驾鹤西去后,这个女人的命运将会如何

他想起了桓温,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桓温身上,只有桓温能替他守护好这江山,守护好妻儿。

他会交代吴王善待桓温,让桓温动心忍性,磨砺爪牙,积蓄力量,终有一日成为大晋的昆仑砥柱。

成帝坚信,桓温会为他挥动干戈,斩杀恶魔,还宇内清澈,还关河安宁

可是,吴王继位后,能摆脱吴王妃和庾冰的影响吗能实现自己的嘱托吗

思来想去,成帝想出来一个办法,一举两得的办法。

“皇后,吴王妃笑里藏刀,诡计多端,她不会容下一个前皇后,朕走后,你怎么办”

“臣妾愿意殉葬,和陛下一起走”

“你糊涂,你走了,丕儿怎么办当今之计,只有朕下旨废后,让你出宫,远离这惊涛骇浪,远离这龙潭虎穴,如何”

“不”杜芷岸声嘶力竭,坚决拒绝了皇帝的好意。

“臣妾受陛下天恩,怎能弃陛下而去,臣妾不走,死也不走臣妾还要照顾丕儿,要把他养大成人。”

“好吧,难为你了,活着其实比死去更艰难朕明日就会召吴王过来,交代后事,朕真想能再见桓温一面,有很多话想和他说。”

“嗯。”

“知道朕为何封他为琅琊太守吗琅琊是丕儿的封国,朕本想着让他和丕儿多亲近些,将来好好辅佐丕儿,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陛下,庾贼他们现在虽然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但他们总不敢如此对付吴王。臣妾想,等吴王储君之位明确之后,他们一定会放松警惕。陛下不如明日托付吴王,让他想个办法,悄悄带桓驸马进宫。”

“还是皇后想得周到,就这么办”

两人对面而坐,互相凝望着。

深知时日无多,纵有满腔的话语也难以言说,所以不如选择沉默,就这样看着对方,让时光慢慢的离开。

“吱吱”一声,帷帐外的红烛摇曳了一下,是烛芯结花的声音。蜡泪顺着蜡炬渐渐涌出,在蜡台上悄悄的堆积着,又恣意的流淌。

夜深了,很安静,窗外,忽的起了一阵风,接着滴滴答答,竟下起了春雨。

三更时分的雨打在檐上,带着音乐的节奏,完全不理会室内之人的无限离情。

窗上,映衬出萧疏横斜的枝条,那是当年芷岸亲手种下的木兰树。

心酸了良久,成帝打破了沉默,轻轻的唤道“木兰”

“哎”

芷岸下意识应了一声,忽然醒过神,惊愕道“陛下,你在说什么”

“皇后的乳名叫木兰,是吗”

芷岸愣怔了一下,幽幽的回道“陛下,你怎么了我们结发八年,连臣妾的名字都忘了吗臣妾叫芷岸。”

“朕的皇后真是傻得可爱,你能嫁入皇宫,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你的出身,朕怎能不打探清楚”

芷岸还在犹豫,她不想承认。

成帝心酸道“你和桓温很早就相识,情谊缱绻,而且还在杜家村有过一场没来得及完成的大礼,此后桓温就被人陷害,亡命天涯,婚事一直耽搁了下来。”

“陛下”

“桓温白袍蒙面归来,式乾殿上揭下面具的那一刻,朕看到了你的眼神,你的面容,你的泪水。而这些,绝不是你当时说的感动所致。自那以后,朕就留心起来,暗中派人查访,知道了你的一切。”

“陛下,臣妾有罪”

杜芷岸恍然大悟,方知这些年,自己和桓温的过往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可是他从未提及过,也从未冷落过。

“朕不在乎,也不嫉妒,相反,朕还觉得愧疚。是朕太自私了,琅琊山下萋萋芳草中出现的你,就是朕在诗经中读到的女子,梦寐以求的那样的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杜芷岸泪眼婆娑,更楚楚动人。

成帝抚摸着她的手,安慰道

“这些事朕一直深藏内心,不敢说出来,怕你以为朕会不悦,朕会迁怒桓温。这些年,苦了你,也苦了桓温。他娶了南康,其实并不是那么恩爱,朕的自私毁了你们两个人。如今朕要走了,朕要放你出宫,把你托付给他,你也可以自由了。”

“不”

芷岸掩面而泣,嘤嘤的哭着。

“如果陛下还爱着臣妾,这样的话就不要再提了。臣妾从一而终,宁可今后独坐深宫,面对青灯,日日夜夜思念陛下”

成帝犹豫了,对深爱之人,就应该让她插上翅膀,自由地翱翔,而非戴上脚镣,束缚其终生。

从一而终,夫妇同穴,一女不再嫁,那都是腐朽的儒家纲常,是君王用来治国理政,愚弄臣民的,那是一把管用的利器。

但是,至于恩爱,至于情感,至于人性,那就是一把屠刀

大晋不是这样的风气,他也不是那样的君王。他不想用纲常杀人,以教化害人。

“这是朕还能给予你的最后一点恩德,你好好考虑考虑。”

“陛下施与臣妾的恩德比山还重,比海还深,臣妾全然笑纳。可是,这最后的恩德,恕臣妾不能接受”

此刻,无论芷岸接受与否,成帝的内心都在苦苦煎熬,他既想给所爱之人自由,又不愿割舍所爱之人。

思来想去,还是不要再僵持,不要在最后一刻,给心口留下什么伤痕。八年来,夫妻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从未发生过一点点的争执。

“这样,我们就不纠缠了,也不必相互勉强。总之,今后顺势而为,不要拘泥俗套。记住一句话,只要是你的选择,无论去留,朕在九泉之下都会支持的”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两日后,成帝在半昏半醒中下了平生最后一道旨意立吴王司马岳为皇太弟,为大晋储君,庾冰、何充、司马晞、司马昱同受顾命。

“哎呀,臣何德何能,敢劳动储君驾临寒舍”

“舅舅,这么称呼就生分了,到了家,就叫岳儿吧这青溪桥,我自幼就熟悉,记得那时舅舅常常带我来这里,好吃好喝的,至今还记忆犹新,仿佛回到了过去。”

“舅舅没有看错你,岳儿从小就本分孝敬,几个舅舅都很疼爱。对了,吴王妃怎没陪你一道前来”

“她呀,她回宽窄巷了。我乘此机会便先过来看看,她说改日还会专程来舅舅府上拜谢,说是要好好感谢舅舅拥戴之恩。”

“这是哪里话,舅舅这样做,也是为我大晋着想。”

吴王突然造访,令庾冰措手不及,他不想被储君看到府内的情形。

因为这时,庾府门外偌大的空地上,停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车轿子。顾命旨意甫下,不少朝臣和州郡闻讯,第一时间登门道贺,生怕来晚了。当然,少不了一份厚厚的贺礼。

“今日府上看来有不少客人,舅舅这些日子奔波忙碌,劳苦功高,难得有机会友朋小聚,那我就不进去打搅了,告辞”

庾冰佯装挽留,司马岳执意要走,庾冰并不再强留,他当然不想让未来的皇帝看到庾府高朋满座的场面。

司马岳专门赶在吴王妃回娘家时,悄悄来到庾府,而且乘天将黑之际。其实,他并非真的想来庾府,而是另有目的。

在出了皇城之后,便让身边一个道友偷偷离开报信去了。

离开青溪桥,马车直奔皇城而去,行至上次桓温遇袭之处的那片桦树林附近,隐隐听到里面有刀枪撞击的金属之声。随行的侍卫为防不测,紧紧将车驾围在正中。

吴王喝了一声“进去搜,看看何人胆敢惊动本王车驾。”

侍卫呼啦一声冲向密林,就在这一眨眼工夫,一个暗影迅疾的钻入了宽大的马车之中。

一会,侍卫来报,没有发现歹人,车驾这才缓缓起行。

“站住,什么人,天黑才入城”

领头的侍卫姓尹,大怒道“大胆,这是储君的车驾,快开门”

“我等值守,奉庾大人和武陵王之严令,所有入城马车轿子一律都要搜检。紧要时期,以防不测,请吴王海涵。”

“储君的车驾也要检查,就算庾大人和武陵王在此,也不敢搜检吧。你一个小小的军头,吃了豹子胆了吗”

“属下不敢,请吴王入城”

虽然如此,诸位将卒仍不敢懈怠,对吴王的随行人员逐一仔细辨认,搞得煞有介事,足见庾冰的影响不可小觑。

司马岳贵为储君,仍然有些紧张,幸好,军士们还没有胆子搜查自己的车厢。

马车进入大内,一个暗影拱手谢道“多谢吴王成全”

“不必了,我也是受皇兄所托,快进去吧记住,三更响起,偷偷到我的道院来。明日一早,扮作道人出城,出城不检,我就不送你了。”

皇帝的时间不多了,暗影脚步匆匆,消失在黑夜里

人算不如天算,正当桓温愿为棋子大展宏图时,执棋的成帝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真是时也命也桓温又将成为无根的浮萍,等待他的将是什么,敬请您的评论,等待您的支持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