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23章 绵绵无绝期

大晋衣冠 第323章 绵绵无绝期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爱卿,你终于来了,朕把这最后一丝气力留给了你。你若不来,朕难以瞑目”

桓温心痛的看着骨瘦如柴的成帝,失声痛哭。

“陛下,怎么会这样陛下不是说过,要率臣等励精图治,复我大晋荣光,开我大晋盛世的吗为何要早早舍臣而去”

成帝没有回答,他呼吸急促,已经无法正常说话了。

可还是觉得不甘,积蓄着气力,艰难的说道“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为常人所,不能为。爱卿这些年,历经磨难,苦,苦了你了”

“陛下快别这么说,这些都是为臣的本分。”

“不,朕要说,爱卿,朕崩后,如果有什么对不住的地方,还请爱卿体谅,有些事,也是不得不为”

“陛下,折杀臣了。陛下深思高举,皆为明智之策,臣实不敢当。”

桓温只顾痛哭,未曾想过,皇帝究竟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以为就是临别时的客套之词。

成帝眼角渗出晶莹的泪花,目光瞥了一下芷岸,用手指指了一下桓温。

芷岸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说,有很多话他已经和臣妾说过了,让臣妾今后有机会再和你说说,他说他没有力气再重复了。”

桓温使劲的点头,说不出话来。

芷岸心情复杂,看了桓温一眼,说道“陛下已经知道了我们之间的一切还有”

桓温听完,除了悲天抢地,除了肝肠寸断,什么也没剩下。

“陛下”

“陛下”

成帝忽然浑身哆嗦,喉咙间咕隆咕隆的,胸口起伏不平,伸出瘦弱纤细的双手,不知想要干什么。

“朕有负于你,再想弥补已经来不及了。你要答应朕,莫负了朕,莫负了大晋。给朕,守、守好,这半壁河山”

“陛下,陛下”

成帝双目怒睁,带着悔恨,带着不甘,带着满腹未竟的宏愿,带着一腔无限的悲凉,抛下了挚爱的皇后和亦臣亦友的桓温,抛下了所有的负累,气绝身亡

尤其令二人感怀的是,他咽气前一手拉着桓温,一手拉着芷岸,用最后的一点力气,让他俩的双手渐渐靠近。

他是想,让桓温和芷岸能够手拉着手

但是,就差了一口气,就差了一拳的距离,他的双手松垂了下来,落在榻上。

成帝下葬,康帝嗣位。式乾殿上,康帝和褚蒜子接受众臣朝拜,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开始了。

“诸位爱卿,先帝中道崩殂,百事待兴,朕才浅德薄,力有不逮,然赖先帝之重托,诸位之拥戴,不得已坐上这龙椅,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思前想后,越想越担忧。”

庾冰恭维道“陛下过谦了,陛下乃先帝同母弟,血浓于水,深得先帝信赖,且年轻有为,圣姿聪颖,圣光烛照,臣等得以辅佐,真乃三生有幸”

“朕初登大宝,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今后朝政之事还望诸位同舟共济,竭力辅弼。”

“臣等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宫听闻,自成皇帝立储以来,各地纷纷奏报祥瑞之事,可有此事啊”褚蒜子看着庾冰问道。

“启禀皇后,此言不虚。尚书台接荆州奏报,襄阳郡荒田之中,出现嘉禾,一茎九穗。还有滁州府奏报,乡野之中发现有神兽出没,似乎是麒麟再世,上天示吉,将赐福我皇帝陛下和苍生万民啊”

“天将祥瑞,此乃陛下之福,陛下能登大宝,其实乃是天意”

褚蒜子笑容灿烂,她的话比康帝还多,无非是想告诉群臣,司马岳的继位,不单单是成帝的意思,更是上天的意思。

“依臣看,祥瑞之事还应慎重。昔日汉文帝据已成之业,**同风,天下一家。而贾谊上疏陈当时之势,犹以为譬如抱火厝于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康帝司马岳还想谦虚几句,不料何充却不给他面子,当廷反驳,令举座皆惊。

“此言是在告诫,存不忘亡,安不忘乱。愿陛下居安思危,不忘履冰之戒,无信祥瑞之言。”

桓温更觉得祥瑞纯属无稽之谈,成帝励精图治这么多年,都无祥瑞出现,康帝甫一登基,就到处出现祥瑞,上天也太不开眼了吧。

于是,他也启奏道“臣赞同何大人所言,朝廷咏康哉之歌,山薮无伐檀之人,此皆天下臣民所期望。陛下初践阼,未发无讳之诏,未置箴谏之官,山河未变,世事未改,祥瑞从何而来”

康帝想了想,也觉得莫名其妙。频频出现的祥瑞,怎么自己没听说过

“诸位爱卿各有道理,不过祥瑞之事还须仔细审慎,今日就不议了,退朝。”

退朝之后,庾冰和何充被单独留下,康帝走下御案,来到二人之中,居然行起了礼。

吓得他俩连忙回礼,战战兢兢道“陛下使不得,哪有君王给臣子行礼,折煞臣了。”

“两位爱卿不必谦让,此时殿上又没外人。于公,两位皆是顾命大臣,论私,一位是朕的舅舅,一位是朕的姨父,担得起,担得起。”

言辞恳切,两人才勉强心安。

“之所以把两位留下,实是想表达朕之感佩之情。朕继皇位,乃二位爱聊之力。”

庾冰听闻,满面骄矜之色,自以为受之无愧,很是享受。

不料何充却一本正经,言道“陛下龙飞,乃仆射庾冰一人之力。若依愚臣之意,陛下就不能君临天下了。”

康帝面有愧色,唯有讪讪而笑。

何充当初是坚决拥护成帝,要立琅琊王司马丕的,所以,他不敢居功,更确切的说,不想和庾冰为伍。

“陛下,老臣敢问,对成皇后如何安排”

“这个,朕早就想好了,成皇后仍居芷宫,抚育琅琊王,朕还要封皇兄次子司马奕为东海王,一切供奉照旧。”

“臣谢陛下宽厚,还望陛下上承先帝遗志,下抚苍生民瘼,宵衣旰食,殚精竭虑,再创大晋辉煌”

庾冰反驳道“何大人,此言谬矣。一朝天子一朝事,哪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陛下新即位,当然要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何充冷冷道“咸康新政革除时弊,顺应民心,怎能是因循守旧”

“可现在不是咸康之时,陛下有陛下的时代”

康帝留下二人,是奉了皇后褚蒜子的意思,要他拉拢两位重臣,今后治理朝政会顺利得多。

结果,何充不给面子,反而和庾冰争吵,打乱了康帝的思路,不知该如何收场。

“好了好了,不要争了,满朝之中,就你我君臣三人最为亲近,有事好商好量,何必吵个不休,让外人笑话。”

出了朝堂,何充早就把刚才的争执抛于脑后,忘得一干二净。回府之后,就净手净面,换上僧衣,刚迈入佛堂准备诵经,管家来报,府外有人求见。

“让他进来,领到佛堂见我,去把府门关上,今日概不会客。”

“拜见大人”桓温进入佛堂,毕恭毕敬的施礼。

“你要是再不来,你就不是意气风发的桓将军了。这些日子,你怎么能沉得住气”

何充指了指面前的佛像,笑道“难道你有佛祖的法力,可以笑对世间万事”

“大人见笑了,满朝之中,只有大人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下如今只是一尊泥菩萨,稍微有一点风雨,就会土崩瓦解。所以冒昧前来,想讨教一些几十年的往事,望大人不吝赐教”

“颍川士子”

何充听完了桓温的叙述,觉得有些离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本官从未听说过,这应该不是什么人的名讳,因为颍川藏龙卧虎,读书人众多,出将入相者比比皆是,那里出来的读书人都可以自称颍川士子,没什么奇怪的。”

桓温一听,很失望。

按照仙长说的时间,颍川士子来到句曲山,应该在三十多年前,如果是个有来头的人物,朝堂上恐怕只有何充这样年岁的人还能有印象。

不料,他乘兴而来,要败兴而归。

接下来,何充说了一句话,又让他看到了希望

“对了,本朝之中也有颍川人氏。”

“谁”

“青溪桥庾家就是颍川人氏”

“大人,此话当真他们不是一直自称京师人士吗”

“当然当真,那是老夫舅子家的事,还能有假他们是在颍川陷入赵人之手后才迁入京师的,怎么,你怀疑是他们仅凭颍川士子这个说法,也太儿戏了。”

桓温非常欣喜,又问道“那大人可知高士葛洪”

“葛天翁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元皇帝登大宝前和他就有私交,葛仙翁还赠送几粒还魂大转丹给皇家,救了太后,还救了国丈杜艾。”

“大人可知庾府父辈人的情况”

庾家父辈,何充就知道庾冰的父亲庾琛,那也是自己的岳丈,年轻时是颍川当地的佼佼者,听说曾散尽家财助元皇帝起事。元皇帝称晋王后,他便辞官不做,闲云野鹤去了。

后来,就没有了消息,何夫人亡故前曾说起过她的父亲,好像是死于一场灾祸。

不过那时候除了庾亮,庾冰几个人年纪还不大,无从知晓,长大后也没人提及,好像有什么隐情似的。

“敢问大人,令泰山何时仙逝的”

“这个记不大清了,大概有十七八年了吧,听说连丧事都草草了事,只有庾亮一个人知情,他连几个弟弟都没告诉,自己一个人回家安排了后事,记得当时内人还记恨此事。”

桓温一怔,疑虑更深了。

庾琛过世的时间基本和仙长的推断不相上下,而且,皇亲国戚过世,朝廷都要下恩旨赐谥号加荣封的,庾亮为什么悄悄回乡,偷偷安葬

这本身就很奇怪,即便寻常乡野之人,遇到丧事也断不会如此行事。大晋虽说玄学风起,世俗大变,但祭葬之事还是马虎不得的。

“怎么了,你问这些作甚”

何充很好奇,因为关于颍川士子偷炼毒药之事,桓温并未告诉他,只说了个大概,一些关键情节并未吐露。

另外,桓温担心连累到何充,他毕竟是庾家的女婿。可是,能记得那么久以前的事情的,朝堂估计只有何充一人了。

“下官无意隐瞒,但时机不到,暂时还不能相告,请大人见谅。”

“知道你有苦衷,老夫相信你,一定为你保密。”

“谢大人体谅,下官告辞”

桓温终于找到了一些线索,心里除了恐惧,还非常愤慨,抱拳作揖,转身离去。

那个颍川士子,莫非就是庾冰的父亲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