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39章 猛鸠占鹊巢

大晋衣冠 第39章 猛鸠占鹊巢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建康大局底定后不久,在徐州城楼,一个军士匆匆喊道“报校尉大人,城北二十里有一彪人马正向州城而来。”

“快,通知下去,全城戒备。殷浩,随我登楼。”郗鉴走后,徐州城内只留下五千军士,由郗愔统领。郗愔不敢怠慢,火速前往西城楼查看。

不一会,这支兵马进入眼帘。从服饰上看,无法判定身份,马上人既有大晋的黄盔黄甲,也有赵人的黑色甲胄,更多的则是步军,身着单衣,如流民山匪打扮。

约有四五千人,稀稀拉拉,毫无阵型可言,步伐却很快,转眼快到了城下。

“公子,这帮人像是败兵,他们的目标应该是南下奔命,和咱徐州无关。”殷浩打消了郗愔心头的担忧。

郗愔松了口气“这些都是什么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朝廷最北的城池就是徐州,再北就是赵人和鲜卑人混战的地方,奇怪”

“校尉,桓温回来了。”

郗愔回头一看,见是桓温,顿觉宽心许多。“老弟,你眼力好,看看对方是何许人也。”

这声老弟叫得桓温很不自在,郗鉴对苏峻随口撒了个谎,说他二人结为兄弟,这就是随口一说,并不能当真。

哪知郗愔自从听闻桓温游骑到梁郡的经过后,就觉得这家伙有胆识,特别是樗蒲一赌,桓温的谨慎还有不给自己面子的直爽也打动了他。

身为出身刺史之家的贵公子,祖上又大有来头,郗愔自然也有恶习,比如高傲,好胜,爱财、酗酒等等,不过常年跟着父亲固守徐州,也养成了识才爱才的优点。

他断定桓温值得交往,所以自郗鉴走后便老弟长老弟短的称呼起来。

“禀报校尉,这帮人八成是青州兵”

“你这么肯定,有何凭据”郗愔反问道。

“他们从北方来,向南过了淮河就是大晋的疆土,赵人和鲜卑人不会如此,只可能是青州的,因为朝廷一直在争取苏峻。”

桓温刚解释完毕,继而又爆出一句。“不是八成,是十成,你看队伍中间那个着黄色甲胄的将领,那柄长刀”

居高临下,隔得又远,看不清相貌,但桓温对那柄长刀印象深刻,韩晃使的就是长刀。

“没这么凑巧的事,他们就是青州兵。”桓温脱口而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殷浩瞥了他一眼,桓温才发现自己无意中暴露了对青州十分了解的老底。

这句话,郗愔要是还听不懂,那真就是傻子。“老弟,你在青州呆过,苏峻那番话就是说给你听的,愚兄说得没错吧”

桓温讪讪着垂下头,算是默认了。

郗鉴替自己挡了苏峻的诡计,他感恩戴德,消除了所有的戒备。本想将自己的来历和青州的实情说出,只可惜郗鉴被苏峻和路永围在中间,一点近前的机会也没有。

此时,他的心头有个疑问“韩晃为何要南下”

“想什么呢这次行动有何发现”郗愔猛然一问,将桓温从思绪中唤起,城外青州兵已不见踪影。

时隔两个月,桓温再探梁郡时,惊奇地发现有不少兵马和大车返回城内,应该是河南三郡的战事已经分出胜负。那就意味着,徐州的压力大了,赵人一直意图染指徐州,谋划着将淮河以北的疆土收归囊中。

“哎呀,父亲怎么还不回来,王敦叛军不是已经瓦解了吗”郗愔回到大堂,坐立不安。

“公子莫急,刺史大人此次平叛立下大功,论功行赏,一定能封个爵位,指不定还能调回京师任职。”殷浩安慰道。

“要真是那样就好喽,不过希望渺茫。父亲固守徐州,力保重镇不失,功劳不小吧。可这么多年还是刺史,唉就别多想了。再说了,他心直口快,不肯低头折腰,朝中那些大人物也不喜欢他,能保住徐州就算是烧高香了。”

桓温听了心里也很酸楚,自己的命运操在大人物手里不奇怪,可郗鉴贵为刺史,怎么他的命运也有大人物掌握这些大人物是谁难道皇帝也要对他们言听计从

半月之后,郗鉴才回到徐州。

“真是惊心动魄”

“朝廷命悬一线,若不是王司徒釜底抽薪,江山真要变色”

大堂上,郗鉴将前后经过绘声绘色描述一遍,身旁的三个人感叹不已。

当讲到王导叔侄如何危难之际两次献计,王敦如何身死,还有王含王应父子船沉溺死之时。郗鉴话里话外揭露出个中隐情

朝廷派王允之父亲王舒前往荆州扫平王敦老巢,结果王舒暗中给王含父子送信,让他们兵败后回荆州躲藏。二人高高兴兴投奔王舒,在荆州江心上,没等到王舒,却等来了杀手。

王舒密派水军悄悄凿沉船只,杀了王含父子,事后上报朝廷。

“他为何要这么做他们不是同族兄弟吗”桓温百思不得其解,疑问道。

“一方面担心他们落入朝廷手中,牵连更多的人,再戮尸东市,于王家脸上无光;另一方面,是向朝廷表明心迹,和叛贼划清界线。”郗鉴解释道。

“虽然没有证据,但所有朝臣都是这么想的,否则怎会发生这种巧合之事船只在芜湖、江州都没事,偏偏到了荆州就沉了。圣上心知肚明,不过这种细枝末节之事并未放在心上。”

“手段是狠了点,却是明智之举,王司徒果然是高手”殷浩言道。

这样自断手足的事岂止只是狠了点,桓温并不认同。

这些世家大族他还未接触过,以前只是从父亲口中听过只言片语。这一回,王导的手段给他的内心带来巨大的震撼,为了保住家族,真可谓不择手段,心狠手辣。

他想起了小时候,每到天晚时,家中破墙上出现的壁虎。他和弟弟恶作剧,用树枝压住它的尾巴,壁虎一见危险来临,为了逃生它忍痛丢下尾巴。而不久之后,新的尾巴又能长出来。

断尾求生,这和王家何其相似

还有一点他也不能释怀。正如郗愔所料,郗鉴冲锋陷阵,还折损万余精锐的州兵,结果朝廷并未封赏,还把他撵回徐州。

理由则冠冕堂皇,徐州重镇,非志大善谋者不能胜任,而且朝堂之上,没有人比他更熟悉徐州,交给别人驻守,朝廷不放心

“没什么,朝廷这也是知人善任,让我去别的地我还不肯呢。”郗鉴云淡风轻,毫无怨言。

“只要能尽快将徐州缺额补足,再调拨些辎重粮草,我就满足了。不光是我,温峤功劳更大,还是任职江州刺史,陶侃凭借临阵倒戈升任荆州刺史,都差不多,差不多。”

“爹,那现在朝廷谁主政”

“名义上还是王导,不过这层面纱早晚会被撕掉,那庾亮一直垂涎尚书令一职,想主持朝廷政务。”

“王家不是倒台了吗”

“王家也并未倒台,圣上还赐王导郡公爵位,王导戴罪之身哪敢承受,死活辞让,现在还任原职司徒,至于权柄嘛,所剩无几。那个杀死族兄的王舒就任会稽太守,也是一方之尊啊。”

“圣上真是仁慈,王敦罪恶滔天,王家竟然未受连累”殷浩叹息道。照理说,削职为民逐出建康都算是开恩,还能保住职位,真不可思议。

眼前三个后生,一个是儿子,一个是颇为欣赏的桓温,还有就是为徐州出谋划策的殷浩。

郗鉴没有戒备之心,无话不说“我以为,除了仁慈,圣上或许还有别有深意。”

“爹领兵作战身先士卒,这没的话说。可在耍权弄谋察言观色方面,向来是慢别人一筹,圣上的天机爹能揣度”郗愔调侃道。

郗鉴呵呵笑道“你小子又在出言嘲讽,这个把月爹算是领教了,圣上对庾国舅并不是那么信任,是既想用又不敢大用。或许是圣上察觉他这个舅子也非善类,有野心,所以故意留着王家,藏了这一手。”

“想来这就是君王御下之术,制衡之道”桓温想起苏峻对韩晃和路永的那一套,十分相似。

“我心直口快,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你们听着就是,切莫到外面嚷嚷。闲话少叙,说点正题。据报河南三郡争夺大战已近尾声,赵人很可能腾出手来觊觎徐州,咱们要做好准备,严加防范。”

这消息和桓温再探梁郡的情势吻合,四人从午后一直商议到掌灯时分,郗愔想到父亲一路劳累,应该早些休息,便带着二人准备出去巡城。

“桓温,你留下”郗鉴道。

桓温咯噔一下,这口气不容置疑,带有一种威严。

回头看看二人,只见殷浩挤眉弄眼,食指还竖在唇边,是在提醒自己慎言。这位在青州患难一年的朋友越来越觉得陌生,他明明跟郗愔贴得很紧,却让自己对郗鉴保守秘密,这究竟是何用意

前阵子,自己问过朱军头,殷浩几次来找自己陪郗愔樗蒲,为何没有转告。朱军头莫名其妙,称从未看见殷浩来过。

朱军头毕竟年长几岁,似笑非笑的说道“校尉是谁,那是刺史大人的公子,谁不想巴结我想巴结还没机会呢。”桓温只当是玩笑之词,殷浩不会这么小气,这个年纪,也不该有这么深的心机。

这次,自己不会听他的,对郗鉴保留没有任何必要。这一年多的所见所闻,让他对郗鉴产生崇敬之情。

果不其然,郗鉴问起了苏峻当日为何要突兀的说出那番话。桓温竹筒倒豆子,将苏峻如何和赵人勾结,如何贩卖人口和鲜卑人换马,如何谋害恩主占据青州还有私通王敦的丑事和盘托出。

桓温说完,一身轻松,而他,也从郗鉴口中得知了一条天大的好消息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