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02章 片诏下荆州

大晋衣冠 第402章 片诏下荆州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每出如梦,逢人强意。归来寂寞,欲语向谁沈劲,你知道吗得知你的噩耗,兄弟们扼腕悲怆,悲痛欲绝”

时光流逝得太快,过得太久,但是,生离死别的兄弟情谊却从没有忘怀。

“自那以后,常常在梦境中相逢。落月照在屋梁上,能看到你,清风吹在柳梢头,能看到你。秋夜池塘起舞的孤萤,春朝天际失群的孤雁,无一不是你”

桓温摊开黄轴,对着房中沈劲的牌位,嘤嘤哭泣。

“你看到了吗,这是朝廷下的恩旨,沈家再也不是刑余之家,沈玄已经照例封爵抚恤,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

“我已将沈玄认作义子,如同己出,会将他抚育成人,延续沈家的香火,承继你的遗志。遗憾的是,令弟沈猛至今没有下落,我们兄弟不会忘记,会找到他的。”

桓温此时仍不知道,沈猛在乌衣巷被王家的管家偷袭。

“明日,我和言川兄弟就要远赴荆州,不能常来看你。西去水深浪急,北上天高风劲,世道之难,难以上青天。但我们兄弟会一往无前,矢志不渝,可是,唯独少了你的陪伴”

“身葬汝阴,埋骨淮北,无可奈何。沈劲,就让你的魂魄陪伴我们一道战斗,一道拼搏。数载之后,请你在上天睁开眼睛,再来看看王师的黄旗招展,再来看看大晋的山河颜色”

“哗啦啦”

桓温扬起杯子,浓烈的酒香扑鼻,清澈的酒水洒在地上,既是祭奠,也是告别

褚蒜子将心中不安之事说出之后,要请褚华帮她参详。

褚华听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拿起案几上的荷包,仔细端详,百思不得其解。

他不明白,这幅石榴图案代表什么,还有绣着的“安”字所指究竟是什么意思

实在想不出,便随手丢在一旁,问道“姐,这么精美的荷包,应该是宫女所佩,你查问过吗”

“我早就逐个盘问了,都说不是她们的,且从未见过”

这时,褚建也进来了,听闻之后接过荷包,仔细观瞧一阵子,心里有了底数。

“不对,这种荷包,从色泽和款式而言,男女均可佩戴,所以不能只盯着宫女。内侍啊、皇子王爷什么的均有可能,而且,刺绣工艺这样的精湛,尤其是这石榴图案,让人深思”

褚华见褚建抢了风头,急躁道“你别卖关子,石榴图案怎么了”

褚建阴鸷的眼神射出冷光,小声说道“石榴历来有多子多福之意,试想,内侍怎会多子多福,莫非是有人送给聃儿的”

褚蒜子暗然心惊,继而摇头道“从未看他佩戴过,而且如果是他丢的,这荷包搁在案几上好些日子了,他怎么不把它取走”

褚华也赞同道“就是就是再说,宫女难道就不能多子多福你疑神疑鬼的,未免太偏颇。”

二人很少以兄弟相称,常常都是直呼其名,这也是不寻常之处。褚建被他一呛,理屈词穷。

但是,他依旧认为自己分析得头头是道,心里有点不服气。

“姐,你是担心荷包的主人可能曾经藏匿在花坛旁,偷听过你和先帝的对话,那你可曾到花坛旁查看,兴许能踅摸出蛛丝马迹。”

蒜子道“当天我就查看过了,那里确实有脚印,不过几乎都是银儿的脚印,我曾让她藏在那听先帝和聃儿的私语,可她又矢口否认是她丢失的。”

褚华说道“我看八成是她,先帝对她颇有好感,她一定是想着能被临幸,产下皇子,也能册封个什么妃嫔之类的。那样的话,宫女就攀上枝头成为凤凰了。”

褚蒜子哼道“难道她这个贱人还有这样的心思做梦”

褚华听得不耐烦,嚷道“好了,或许是咱们都太敏感,保不齐这荷包早就挂在那里,只是姐太忙,没有发现而已。就别多想了,还是说说桓温的事吧。”

褚蒜子心烦意乱,不想再徒费脑筋,当务之急是桓温入荆州之事,于是便把荷包撇在一旁。

然而,几年后,在一次无意之中,她终于发现了荷包的端倪,从而酿成了大晋皇宫的又一次血雨腥风

天又黑了下来,这是桓温远行前的最后一晚。

他专门去问候孔氏,嘱托桓平看管好家里,除了照顾好孔氏和沈玄母子外,还时常记得西墙外的御沟水。

一切安排停当,桓温回到书房,却若有所失,心里空落落的。

因为还有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要远行,却偏偏不来问候一声

正自郁闷之时,门外想起了脚步声

“爹”

是儿子桓熙,桓温很欣慰,兴冲冲走到门前。

“娘知道你要远行,特意给你缝制了这条锦袍,说荆州阴湿,望你保重身体”说完,放下衣物便走。

桓温一把拉着桓熙,叮嘱道“熙儿,在家要听你娘的话,等爹那边安置妥当,便来接你和你娘一起过去,如何”

桓熙似乎并不情愿,身子向后缩了一下。

“不必了,娘说你走了,她就带孩儿回宫里多住住,至于荆州,她不想去。”

心境犹如这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桓温酸楚道“好,那你回吧,跟你娘说,有劳她了”

桓熙走后,桓温总觉得不安,这样的分离,意味着二人感情的分离,夫妻情分已经名存实亡

桓温徘徊欲睡,最后还是披衣而起,来到院前,轻轻叩门,过了好一会,晴儿打开门,回道“老爷,公主她已睡下了,她说,明日就不送老爷了”

无限凄凉,涌上心头桓温颓然离开了。

“姐,他终于上路了”

“带了多少人”

“也就百人吧”

“哼哼,区区百人,还不够庾爰之塞牙缝的”

褚蒜子心想,这还得感谢庾冰老贼,要不是他解散了辅**,还在半路派人伏击,桓温也不会落魄成今日之状。

今后,他想要再重振旗鼓,卷土重来,那就是白日做梦。想想庾家也很可怜,做了那么多,如今才发现,都是帮褚家在忙乎。

“姐,我怎觉着一身寒意呢。他此去,感觉就是龙游大海。”

褚建摇头叹息,褚华却不屑道“强龙还难压地头蛇,何况是一条奄奄一息的羸弱之龙”

褚蒜子冷冷道“你们放心,这条龙它游不远,皇城里还有一根绳子在拴着他”

春汛初至,长江刚刚告别了枯水期,江水逐渐上涨,江面也显得更加开阔,然而水流还很平缓,春水无声的流淌。

一年之计在于春,窝了一个冬天,度过新年,又到了开始耕耘和劳作的时节。

此时的江面正是千帆竞舞,两岸打鱼为生的渔户撑着小艇,摇动扁舟,带着各式各样的罾网在江上忙碌。不少货船满载着木材粮食之类的货物往返穿梭,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

在这纷纭闹腾的江面上,傍晚时分,一艘兵船停靠在江州码头,驻足一夜。

次日拂晓,从船上卸下一干人马后便调头返回。兵船上剩余的十几人则换乘一艘客船,离开江州水面,直向荆州境内进发。

客船上的这些人正是桓温等人,他们昨日一早拔锚离开石头城,溯流而上,当晚到达江州后,兵分两路。

桓冲携带圣旨率七八十名弟兄从陆路向荆州进发,而桓温刘言川等则扮作旅客,雇了一艘客船,到夷陵打探情况。

这次,还特意从鲜卑人占据的泗州调来了一位许久没有路面的人物

伏滔水性极佳,刘言川见识过,他善泅,可在水下潜行,半个时辰不出水都没问题,堪称水中蛟龙。

他领好了桓温交代的任务,准备好潜水之物,还带来几个同样水性的白籍会二堂的手下。

又是一日舟行,日头渐渐西斜,到达了荆州江面。

果不其然,随处可见不时游弋的舰船,来回巡逻,兵士们持枪荷箭,如临大敌。客船不敢逗留,继续西进,不一会就到了目的地夷陵。

殷浩曾言,夷陵城小而坚,像铁桶一般,要想正面攻打,牙齿再锋利却苦于无处下嘴。

但是,殷浩亲临桓府时还说了,夷陵城并非看起来那样稳如磐石,而是有缝可钻。

这条缝,就在临江一侧

夷陵城地势稍高,江水流经此处,呈一个半圆弧形,恰好将城池的半面包裹起来。

桓温打开手中殷浩绘制的草图,远远望去,正是如此。

殷浩还说,夷陵城内缺水,因而临江一侧的城墙下开了一扇铁闸门,凿了一道深沟通至大江,用于引江水入城。

然而在秋冬时分,水位下降,靠近城墙约有一里之遥的江底会裸露出来,深沟也因此变为浅沟,铁闸就无法引水,通常就会关闭。

只有在春夏时节,汛期到来,如能再下几日大雨,裸露部分会被江水没过,此时深沟积满了江水,则水闸会重新开启。

桓温仔细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殷浩所指的缝隙就是那道水闸

桓温遥望着夷陵城,慨叹不已,这绝对堪称铁桶,如若从江上攻城,纵是旺水期,大型舰船也无法抵近又高又厚的城墙。

而枯水期时,城下尽是淤泥,不仅攻城器械无法安放,连人马都会陷进去。

而这道宽仅两丈不到的深沟,隐约如同一道浅黑色的长龙,藏在常人难以发现的江面之下。

殷浩称,如有深谙水性之人,从水闸潜行,不用半个时辰便可进入城内。当时刘言川还问,城墙并不厚,为何要这么久

殷浩详作解释,大家才明白。

原来半个时辰是指从深沟的南端开始就要下水,否则会被游弋的兵船还有城上的守军发现。

而且在铁闸下面,还敷设有竹签和铁网,就是专门用来防范有人进入。

所以,要想通过这一深沟,进入闸内,必须要通过这些障碍,进入到城内的蓄水池。没有相当的水性和功夫,那就是痴心妄想

桓温当时也曾问,进入城内,难道就不会暴露吗

殷浩胸有成竹,告知桓温,只要进去就没问题。

因为早年其长史府下的一名故交吴曹因精通水利匠工被征调到夷陵,一直没有再调回来,专一负责夷陵城内蓄水和灌溉之事,这些情况就是以往他从吴曹口中得知的。

殷浩说,这位故交忠厚老实,绝对不想附逆,奈何家小皆被控制,为庾希所胁迫,孤立无援,不得已而为之。

如若城外能有几人潜入进去,找到他,就说是殷浩的兄弟,他一定愿意作为内应,再引导混入城守衙门,设法控制住庾倩。

如此,则大事可成。

桓温很感激殷浩,如果没有这个神来之笔,仅凭一纸诏书和这点兄弟,想拿下荆州,无异于蚍蜉撼树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