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01章 不负泉下人

大晋衣冠 第401章 不负泉下人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殷浩走后,桓温和言川百感交集,晚上二人又痛饮一番,直至日上三竿,才从宿醉中醒转。

桓平早已准备好了醒酒之汤,用罢后,出了些微汗,头脑清醒了许多。

他俩都对殷浩的变化感到意外,尤其是桓冲,对殷浩趾高气扬的做派很抵触。

桓温心平气和,劝解开导。

人至察则无徒,殷浩这样的变化,虽说自己并不苟同,但也不会非议。毕竟,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只要他能勿忘初心,他们照旧还是好兄弟

其实,真正让他感到担忧的,是朝中几个新人的擢升。褚家兄弟还有任从事中郎的谢万,这三人都是太后的私人。

别看他们品级不高,掌管的却都是紧要差事。

“大哥,这正应了一句老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往后,朝堂就成了褚家的朝堂。”

桓冲愤愤不平,难掩愤恨之情。

“恩公,司马晞和太后穿一条裤子,太后不仅没奏请他担任顾命,连中军都并未归还于他,就不担心他暗生二心吗”

“褚太后岂能不知军权的重要,已经攥着手中的东西怎么可能再拱手让出不过她也是个中高手,听说将司马晞的儿子司马遵封了侯,这下,司马晞也摆平了”

桓冲叹道“真是可笑,拿朝廷的爵位作为拉拢人心的私器。那司马遵才几岁就封了列侯王侯将相,真有种也”

大伙真开了眼,这位太后着实可畏,不仅仅有摄政大权,而且还能有男人都不具备的手腕,委实厉害

还有一件事让桓温很恼火,也很不安。

正旦朝会上,褚太后的凤椅居然高出皇帝的御座,这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应该是蓄意为之,暗藏了她的野心。

另外,大臣奏事也是先禀报她褚太后,把皇帝无形中晾在一旁。

桓冲问道“难道朝堂臣僚竟无一人提出异议”

“连尚书令何充大人都保持缄默,其他人更是噤若寒蝉,谁想得罪太后,谁想正好被她借机处置以作立威祭旗之用”

桓温叹罢,又想起偏殿中芷岸透露的消息。

“她的厉害不仅于此,你们听说了吗,圣上曾经无意中说过这么一件奇怪的事”

二人瞠目结舌,褚太后竟然还有这样的淫秽之事。

“大少爷,门外有故人来访。”桓平一声通报,打断了三人的讲话。

“又有故人”

桓温很纳闷,喜道“哦,谁呀,快请进来吧”

“袁真,是你,你怎来了”

桓冲在龙王坡遭庾希袭击,受过袁真搭救之恩,还妥善照料,心里亲切,故而热情的招呼。

“属下前来投奔荆州桓刺史,不知可否接纳”

桓温笑容可掬,迎出来连声说道

“当然接纳,我正愁孤掌难鸣,想不到袁参军就来雪中送炭。不过你可要想好,我现在只有一纸诏书,荆州官印还在别人的手里。”

“只要能追随大人,赴汤蹈火,属下在所不辞”

袁真能前来投奔,让桓温激动不已。

而且,袁真说,琅琊郡里不少兄弟听闻他前来,都想前来投奔,奈何被郡府阻止,还威胁以逃卒论处,这才作罢。

只有他无所畏惧,托人递上辞呈,星夜离开了琅琊。

袁真不仅仅懂得兵法,更谙熟粮草兵马和征调转运事宜。这些事看起来琐碎,然而在疆场之上那就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正是朝堂急需之才

“恭喜恩公得一臂膀”

刘言川和袁真也是老熟人,分外亲切。

“桓冲,你把袁真的住处安顿一下,我要出去一趟,临行之前,还有个人必须要见一见”

一小碟腌黄瓜,蜜渍藕片,萝卜笋汤,一碗粟米粥,这就是堂堂尚书令的晚膳,简单得几近寒酸。

何充膝下无子,发妻早逝,后来也未续弦,府内只有几个老仆人伺候。

不收礼,不纳贿,所有的收入来源仅靠俸禄还有皇室偶尔的赏赐,其中八成全捐给了寺庙和僧人,剩下的菲薄部分用作日常开支所需。

桓温没有打搅这顿简朴之人的寒酸之餐,静静的守在厅外,直至何充用完才进来。

二人稍作客套,何充便直奔主题

“扬州,秦汉时又称广陵、江都,自后汉以来,向为重镇,大晋立国,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本朝王导、郗鉴等元老都曾主政过那里。扼长江,据江淮,邗沟通衢,物阜民丰,人杰地灵,下辖晋陵、海陵等诸郡。”

桓温应和道“所以朝廷慧眼独具,派了殷浩前往,可谓识人”

何充却道“正是,不过比之荆州还稍逊一筹。”

荆楚是大晋西边门户,人口近百万,北有强胡环绕,西与劲蜀为邻,地势险阻盘曲,绵延万里。

所任得才则可平定中原,所任非人则国家社稷可忧,正所谓陆抗存则吴国存,陆抗亡则吴国亡。

地理形势的重要,也是朝廷不会让一个豪门公子庾爰之充当此任的缘由。

“圣上和老夫皆以为,只有你桓温,才略过人,文武兼备,所以经略荆楚的重任,非你莫属”

桓温躬身道“多谢大人提携”

“这是为朝廷选才,非是老夫个人提携,不必言谢如今你们兄弟二人,执掌荆扬二州,也就是看守着大晋的西门和东门。只要你们能尽心竭力,一心为公,凭二位的才能,老夫相信,必能保大晋安康,黎庶安康”

“晚辈定当牢记大人教诲”

何充笑道“今日能来敝府,老夫很欣慰,你这年轻人很识礼数,你看看,殷浩就未曾来过我府上。”

“哦,是吗”

“殷浩一定以为,得任扬州必然是太后的一己之力,殊不知,是褚裒坚辞了扬州一职,老夫在太后面前又极力举荐了一番。不过老夫并非是责怪于他,这是他的秉性,责之无益。也是朝廷任能,与老夫无涉。”

桓温这下才得知,里面竟然有这么一层,没想到褚裒很谦逊,没想到褚蒜子并非完全信任殷浩。

何充继续道“你今日来,恐怕不仅仅是来听老夫唠叨的吧”

“主要还是来听大人训诫的,当然,还有一点点别的事。”

“老夫就知道你一定会来,事情已经办好了,东西就在案几上,拿去吧”

桓温起身,走进案几,黄澄澄的物什卷成一轴,便知办得妥当。内心充满了感激。

他深深一躬,眼噙热泪道“大人恩德,没齿不忘,请受晚辈一拜”

何充谦逊道“请起请起,临别之际,老夫有一句肺腑之言,可能有些刺耳,不知你想不想听”

“能治沉疴的良药都是苦口的,大人请讲,晚辈洗耳恭听”

“论文论武,还是论品行,老夫以为,你都略胜殷浩一筹,不过有一点你却比不上他”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桓温面面俱到,在他面前,殷浩就是配角,这一点,长期的潜移默化,就连桓温自己都相信了。

而何充却思虑独到,不走寻常之路,他究竟看出了哪一点,自己真想听听。

“这一点就在于你手中的这卷黄轴,为了它,你竟然答应了朝廷近乎苛刻的条件,不带一兵一卒前往荆州,便知你是个厚道之人,也是性情中人”

桓温愕然无语,久久不能释怀。

这卷皇轴乃是沈劲毕生的夙愿。

有了它,沈劲的家小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沈劲才能说是死得其所,为了那份情谊,再大的苦痛,自己都愿承受。

“就是这一点,你不如他”

何充终于点明了桓温的不足。

殷浩务实,而桓温性情。务实之人会权衡利弊,但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现实出发,一往无前。

而性情之人则为情所困,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有时候会为了恩怨而忽视利弊,抛却大道

“你的经历老夫听说了,这些年中,你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你也想方设法去回馈,知恩图报,这是对的。”

桓温点点头。

“但你这一路,也遭遇过很多阴谋很多陷害,仇人的名字,我想你肯定也牢记在心,有朝一日,你也会千方百计去报复”

桓温本想辩驳“我,我”

“不必反驳,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并非坏事,只是性情中人有时候会因仇恨而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智。愤怒之下,难免疯狂,难免糊涂,会犯下蹊田夺牛之过激之事。”

何充一边说着,一边盯着桓温的眼睛。

继而,又意味深长的说道“此时若再有人在旁煽动,而你自己又大权在握,则更会铸成大错,遭世人口诛笔伐”

何充的腔调和神色让桓温心里咯噔一下,这番话怎么这么熟悉,好像刚刚有人说过一样

他猛地想起句曲山上仙长尸解前,看到自己左耳后七颗痣时的一番惊天之语,二者如出一辙。

他俩一个修道,一个信佛,却都似乎早早就窥破了一个自诩为儒生的内心。

我的内心里究竟藏有什么,怎么连我自己都不曾发觉

难道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好了,得空时常常想着今日这席话,但愿老夫是杞人忧天”

何充告诫完毕,桓温茫然而走。

“桓刺史,留步把你拿来的东西统统拿走,老夫向来不收礼,你也不例外”

“大人,这连区区薄礼都算不上,只是晚辈的一片感激之情,怎能是送礼再者,晚辈知道大人两袖清风,又怎敢坏了大人的名节”

“那好吧,看你一片赤诚,跟别人不一样。如果是吃的喝的,可以留下,其他的一概不要。”

“巧了,大人,这里面都是吃的。看大人这么清苦,既要勤政,又要礼佛,辛苦得很,这些都是山珍滋补之物,大人用得着。”

“你小子嘴巴还挺甜的,就放下吧。”

“晚辈告辞”

两日后,派往寿州的兄弟将沈劲妻儿接到了桓府。

这是桓温特意吩咐,在前往荆州前,一定要将母子俩安排妥当。

而且就安排在自己府上住下,早晚有个照应,沈劲九泉之下也就放心了。

“恩公,义气干云,难怪乞活军那么多兄弟都把你奉若神明,将来俺要是也这样,你可不能厚此薄彼”

桓温笑骂道“闭嘴你要给我好好活着,我还等着将来退隐林泉后,咱俩一起飞鹰逐兔,纵酒高歌呢。等我老得走不动了,还要你给我当个拐杖,端茶奉药,伺候起居。”

“恩公,你这是要折腾俺一辈子,老了都不肯放过俺”

三人呵呵大笑,谁知桓温却伤情道“可惜沈劲兄弟,他连这样的机会也没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