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08章 元非池中物

大晋衣冠 第408章 元非池中物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心里的天平渐渐倾斜,桓温开始相信,他的福星就在建康城外,他要好好的思量思量。

眼下,虽说已经入城,但据报,城内仍有零星的骚乱,军民都在期待新任刺史能否名副其实,拿出治州理政的新举措,让荆州焕发生机。

掌起灯,桓温没有睡意,还在思虑明日的谋划,这时,只听得府门外嗒嗒的马蹄声,在静夜里异常震耳。

“报刺史大人,蜀人趁我军不备,悍然攻打万州,现在恐已破城,请求发兵援助”

桓温放下手中笔,腾一下站起身,心想这李势还真给自己面子,甫一到任,就来个下马威。

这是要探探我的底,试试荆州的斤两。

万州本来就是成汉的边州,和荆州接壤,双方数番攻占,几度易手。

自汉王李广夺下它后,又被殷浩夺回。上次庾家兄弟北伐,蜀赵联手,但赵人拿下南阳之后,却违反承诺,并未帮蜀人拿下万州,李势觉得非常窝囊。

故而,成汉朝廷一直在派兵窥探,想打万州的主意。果然,趁此次内乱,无暇西顾,成汉才悍然出手。

“诸位说说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袁乔最有经验,率先言道“荆州此刻余波未平,属下以为,此时不宜擅开兵端。”

桓冲高声道“又是蜀人李势即位以来,三番五次侵夺边境,屠戮边民,袭扰大军,真是如芒在背,如鲠在喉这次一定要还以颜色,痛歼蜀寇”

袁乔却坚持反驳道“蜀人挑的正是时候,现在我荆州方经大乱,军备不齐,兵员不继,大军尚未重新建制,连将领都缺失严重,一时难以成军,如何痛歼敌方”

刘言川龇牙咧嘴,怒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俺不愿做缩头乌龟,依俺的意思,还是火速进援,痛打李势那个狗娘养的,让他知道知道恩公的威名”

“不可不可”

袁乔毫不客气,又反驳道“军戎之事宜审时度势,切忌为名声所累,如若这是蜀赵的诱敌之计,一旦大军出了荆州,赵人乘隙而来,我们何以御敌若是那样,才是真的坏了大人的威名”

刚才还在犯愁无法安置老四的人马,现在又在犯愁如何进援万州,桓温沉思之下,有了两全其美的主意

“好了诸位,桓某以为,袁乔深谙边事,所言切中要害,现在情势不明,不可失了方寸。还是速速派人告知守军,择机撤出,以免无谓的死伤”

见众人还要再辩,桓温急于要实施自己的妙计,及时结束了辩论。

“袁乔,眼下能立即调遣的还有多少兵马”

“回大人,目前只有属下的城防营建制还算完整,有三千人马。”

“好,那就辛苦你一趟,和桓冲一道前往接应,目的只有一个,保住城内将士们的性命。万州原本就是李势的,丢就丢了,只要将士们在,今后就还能再夺回来,去吧。”

袁乔谢道“大人爱兵如子,属下佩服”

桓温又吩咐刘言川“事不宜迟,你率麾下百人火速前往万州一带探查,摸清情况,以免袁乔他们遭遇埋伏今日就到此吧,诸位早些回去歇息,明日桓某还有要事商议。”

众人退去之后,桓温悄悄唤住桓冲和言川,叮嘱了几句,二人面带喜色,拍掌叫好

众人散去,桓温披衣走出厅堂,在后院信步,夜风吹来,敲打着竹子,发出簌簌的声响。

徘徊小径间,空气中竟然飘来了一阵熟悉的花香。

闻香寻去,在西墙角一侧,居然也有一株木兰树,在这西陲江畔湿润的早春,独自在暗夜中默默的生发,静静的绽放。

独自一个人,他在木兰树下徘徊良久

蜀人的挑衅,让桓温敏锐的捕捉到了难得的机会。

要是搁在往常,如成皇帝那个时候,他即使率百人也会毫不犹豫的去救援,而现在不行了。

有了褚氏姐弟,有了这些年的荣辱成败,自己必须要谨慎起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不仅仅为国而战,也要为自己而战

要想尽一切办法武装自己,壮大自己,有了保护自己的强大实力,才能有保护大晋和保护她的可能。

仰望漆黑的夜空,桓温喃喃自语“桓温,你的战斗,现在才正式开始”

至荆州的第三日,桓温才正式坐镇州衙大堂,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安民告示。

叛臣宵遁,荆州归化,本刺史遵循圣上爱民之心,感念生民劳苦,特令各郡县,奖劝农耕,扶助蚕桑,今岁蠲免一切税赋,明岁减半征收。

裁减关卡,消除壁垒,鼓励商货流通,各郡各县务使辖内士农工商,各安其道,各尽其能

第二道政令则为整饬军队,澄清吏治,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将佐僚属任免。朝廷惯例,荆州刺史有权任免州内官吏,报尚书台即可。

第三道政令乃是工曹之事,包括加固城墙、整通官道、修葺舰船等。

三道政令的颁布,无疑为今后桓温的诸多壮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陵郡、襄阳郡、当阳县、监利县、华容县。”

“卑职在”

“我等皆为朝廷命官,食君禄,分君忧,仰面报君,俯身治民。自今往后,还要烦劳诸位与本州同心同德,恪尽职守,上不负圣上嘱托,下不悖万民期待”

“我等定当尽心竭力,不负大人钧命”

政令既下,荆州境内万民欢呼,群情振奋,士农拥戴,工商踊跃。他们热情的载歌载舞,敲锣打鼓,感念朝廷的恩德,感念刺史大人的厚爱。

而几日后,驿卒也带着桓温的奏报飞马奔向京师。

穆帝接到荆州呈送的奏报,笑逐颜开,桓温不负众望,证明了自己和何充慧眼识人,而褚蒜子则脸上欢颜,皮下嫉恨。

太离奇,才两天就拿下了荆州,庾爰之怎会如此不堪

看着一旁皇儿还有阶下何充的神色,褚蒜子除了惊愕,更有些沮丧,沉沦多年,荒废几载,桓温还是那样令人畏惧。

今后他会不会真的如褚华说的那样,蛟龙入海难擒,猛虎入山难制

尚书仆射褚裒递上来一个折子,那是荆州奏呈的七品以上的官员名录,穆帝略作浏览,刚想照准。

不料,一旁的褚蒜子轻启朱唇

“陛下,桓爱卿擢拔的都是自己身边的故交弟兄,怕是会沾上任用私人之嫌,对他的声名不利呀。”

司马晞和司马昱当即迎合,以为这样一来,荆州岂不成了桓温的独立王国,而何充和褚裒则一言不发。

“褚爱卿以为呢”

褚裒回道“臣查看了旧档,荆州边地常有战事,为便于差遣应对,故而朝廷委刺史特权,任免属下,事后只需报尚书台备档即可,除非所任职务有明显过错。”

“褚大人所言甚是,此举合情合规,太后不必多此一虑。桓温所擢皆为州衙之官,而治下各郡县并未变更,谈不上任用私人之嫌,桓刺史此举符合规制。”

尚书令何充替桓温仗义执言,不给褚蒜子面子。

“嗯,朕也以为如此,母后的意思呢”

“既如此,那就是哀家多虑了,就按照陛下意思,准了吧。”

褚蒜子稍作争辩就同意了荆州的委任,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欲挫先扬。

桓温的奏报昨日就到了尚书台,褚华已经将详情和名单禀报了她。根据这份奏报,褚蒜子预判到,接下来肯定还要有更大的论辩,她要把反对的意见留在后面。

“既然母后也无异议,那就准了”

穆帝很高兴,又言道“诸位爱卿,此次桓温运筹帷幄,智下荆州,除首恶外,叛军几乎全歼,功莫大焉。当传旨嘉奖,晓谕三军。至于桓温,朕以为,自庾翼殁后,征西将军之职一直空缺,朕看”

褚蒜子竟然当堂打断了皇帝,满脸堆笑道“陛下,莫急,武陵王似乎有话要说,兼听则明,还是先听听他们的意见。”

在这节骨眼上,母后横生枝节,穆帝有些不悦,冷冷道“武陵王,你可有本要奏”

武陵王冷不丁被太后推了出来,自然知道其中之意,只好当这个替罪之羊。

“臣以为,臣以为,桓温得了荆州固然有功,但却失了万州,也当责罚。否则赏罚不明,何以服众,请陛下明鉴。”

司马昱闭口不语,问责归罪之事,自己还是躲避为妙。

何充瞪着司马晞,恼道“荒唐万州比之于荆州,九牛一毛,不可同日而语。再者万州之失,乃庾爰之反叛,蜀人趁火打劫所致,岂能归罪于桓温”

一语吓住了司马晞,何充接着又道“陛下,万州之事,老臣有本要奏。”

“爱卿但说无妨。”

“虽说成汉主李势荒淫无道,然而越是昏暴之君,就越容易黩武好战。成汉时刻觊觎大晋,万州之失即为明证。而荆州又远离京师,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有变,待朝廷援军到达,形势早已逆转。”

“依爱卿之意,该当如何”

“臣请授桓温征西大将军之职,以便统筹镇军,加强防御,以应对诸如万州这样的战事。”

穆帝是真心赞同的,因为双方万一开战,荆州只能调遣五万州兵,此次内乱损失万人不说,战力又不尽人意,何以迎战

庾翼之后,征西幕府的镇军也无人统御,尚书台千里之遥难以约束,与其空耗粮饷,何不让桓温统领,也能避免荒废军务,何乐而不为

司马晞没有主意,只好撇撇太后,退缩了下来。

褚蒜子不置可否,又转向司马昱,眼神中带着深意

“你再不愿开罪他,现在这是朝廷大政,总该说几句了吧。”

褚蒜子不提醒,司马昱也要说两句。

“陛下,万州既失,近期内也不会再有大战,何须劳动大军桓温刚刚就任刺史,几日不到,再骤升二品征西将军,恐为不妥。俗话说,事功相符,方能掩悠悠之口。如此率性骤升,难免招致非议,有人会说他是当朝驸马皇室姻亲,朝廷过于偏袒”

褚蒜子听罢,微微颔首。

何充心里不悦,荆州是桓温夺下来的,不是像扬州一样,亲手交到了殷浩的手中。

“太后,陛下,桓温奏报中还说,他能确保荆州不失,必须要依仗天时地利之因,而若要确保边陲不失,还要请朝廷擢将才选精兵,以震慑蜀赵。试问,朝中谁堪为将,谁能领兵”

几个文臣武将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到荆州一带和成汉交手,特别是酣睡在侧的那些凶神恶煞的赵人。

最恼火的是端坐御座的穆帝

他心里暗恨朝堂这帮峨冠博带之人,自己没能力没胆量去镇守西陲,却嫉妒别人的勇武,眼红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这样的朝堂风气必须要改一改。

他就是要重用桓温,而现在就是机会,哪怕褚蒜子反对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