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409章 万州庇寒士

大晋衣冠 第409章 万州庇寒士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母后,一枚官印和西地边陲之安危,孰轻孰重,还望三思”

穆帝主张当即就授予官印,而褚蒜子果然含蓄的反对,但是态度很和缓。

“诸位爱卿有赞成,也有反对,哀家也不能偏袒。这样吧,暂且先搁置不议,以免朝堂分歧。哀家不是有功不赏,吝惜官印之人。假以时日,待桓温在荆州治理出成效,再定不迟嘛。”

虽说成功阻止了桓温拿到征西将军大印,退朝后,褚蒜子犹自狐疑。

万州得而复失,的确怪不得桓温,但奏报上写得既清楚又模糊,意思是说,城内守军被荆州援兵接应,顺利撤出。

但是,却不知哪里又窜出一群流寇,趁火打劫,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褚建掌中正摩挲着一块巴掌大的玉如意,通体雪白,莹透纯净,泛着油光,如同凝脂,一见便知是西域于阗出产的上等羊脂玉。

恼人的是,他还不时地将这洁白无瑕的宝玉在长满肉疙瘩的黑脸上磨蹭,实在是有些突兀惊悚。

褚蒜子看见弟弟这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

“褚建,在会稽王手下任职感觉如何”

“姐真是料事如神,丹阳尹属官还真是个肥缺,刚刚上任不久,就宾客盈门,纷至沓来。而且你还说对了,司马昱他一点也不加干涉,而我则逍遥自在。”

“哼,恐怕不止是逍遥自在吧”

褚蒜子见其对蜀寇之事心不在焉,有些嗔怒,眉毛高挑,盯着他手里的玩意。

吓得褚建赶紧将玉如意收了起来,回道“姐的旨意,我怎敢不听,只是人家盛情,又不好一一挡驾。不过,姐放心,我不会因此而误事。”

褚华言道“这伙人来路不明,究竟是什么身份,桓温奏报上也含糊其辞。只是说,这些人是从南阳方向而来,可能是流窜于秦赵一带的山匪。不过我想,蜀人再弱,总不至于和流寇勾结吧。”

褚蒜子也以为,蜀人没有落魄到这个境地。

褚建嘟囔道“城也失了,兵也撤了,还想它何益那一带是三国交织之处,更有秦人羌人作乱,有些山匪流寇再也正常不过了,还是赶紧想想如何遏制他的势头最要紧”

“你看看,这些都是他的亲信,你们要记好了。”

褚华接过名单,念道“桓冲,亲兵营主将,袁乔,城防营主将,袁真,荆州司马,袁宏,荆州军曹”

“臭鱼烂虾,都是些不起眼的小角色,桓温竟然拿他们当成宝贝,足见他山穷水尽,在荆州也腾不起大浪。”

褚蒜子却道“你可别小看他们,桓温能一步步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些小人物,这正是他的可怕之处”

“他们有什么可怕的”褚华满脸的不屑。

“因为小人物身无长物,无所顾忌,他们重情重义,为了虚无缥缈的情义,他们愚蠢到连死都不怕。关键之处还在于,桓温走到哪里,总能得到这些小人物的追随”

褚建插话道“小人物眼下还不足为虑,毕竟他们还没形成大的气候,咱们的眼光还是要紧盯军权。”

“哦,你有什么想法”

“我以为,那驻守江夏郡的几万镇军如果能掌控在咱手中,对桓温或者对荆州而言,就是一把尖刀。进可攻荆州,退可守大江,灵活自如。”

褚蒜子点头称是“说得在理,不过眼下我们褚家还无人能够统御镇军,还得预作筹谋,交给谁合适呢”

思前想后,她勉强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近来,芷岸经过仔细观察,越看侍女琳儿越觉得畏惧和痛恨,总是蹑手蹑脚的,而且目光游移不定,不敢正面示人。

看来丕儿说的没错,在自己和桓温偏殿晤面之后,当晚丕儿曾看到琳儿奔向太后銮驾。

肯定是偏殿之事被她发现,去邀功请赏了。

这么看,琳儿毫无疑问是皇后的眼线。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小心谨慎,千万不能再让她抓住什么把柄,指不定寝宫的那一位又在酝酿什么新招数

最近,丕儿的生母周太妃病情越发严重,估计撑不了多久。

一开始她还担心司马奕的生活起居没人照料,听宫人讲,不知是什么心理作祟,褚蒜子主动承揽下来,常常把司马奕带到寝宫照顾,真是奇了

刚刚丕儿从穆帝宫中回来,告诉了她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说桓温已经入主荆州。

这个消息,不啻于凉爽的和风,吹散了自己心头的雾霾,着实替他兴奋,为他骄傲。

“褚华,你在这作甚”

“哦,是南康公主啊,没事没事,刚刚去探望了太后,顺道路过这里。”

“顺道你回府不是走南门更近吗,怎会在芷宫这里徘徊”

被穷追不舍的质问,褚华恼恨不已,却又知道南康的火辣脾气,虽然自己贵为国舅,但还是不敢沾惹皇帝这位亲姑姑。

当然,他还要顾及桓温,敷衍道“我正好要去北城办些事情,公主,告辞了。”

说罢,悻悻而走。

南康带桓熙入宫小住几日,恰巧看见褚华在芷宫门前探头探脑,心生疑惑,但压根没朝那个方面去想,也就不再追问。

“恩公,大事已定”

刘言川打出一个成功的手势,桓温知道,是老四他们拿下了万州。

桓温这招走的是一步险棋,为暗中积聚实力,不得已而为之。派出袁乔和桓冲领兵三千接应万州后,刘言川打探清楚,周边确实没有伏兵,然后会同老四率人直扑万州城。

此次得手也有侥幸的成分,城内守军本来有五千之众,援军到来之前,维持个日不成问题。

但荆州内乱,万州犹如孤臣弃子,使得军心涣散,斗志大损,半日不到便败象已露。

成汉趁火打劫,也想试探荆州的深浅,派出的人马既非展坚麾下的精兵,也非大将李福亲征,而是权臣王嘏唆使李势,派他的心腹率兵一万,想捡个便宜,捞些战功。

谁知刚刚攻打了半日,天色刚刚擦黑,西城门就摇摇欲坠。

蜀人得意之下,明知不善夜战,但肥肉已经送到嘴边,在主将的威逼之下,仍死死咬住不放。

皓月当空,双方还在城门内外混战,死伤近半,疲惫不堪,最终还是人数和斗志占优的蜀人撞开了城门。

援兵迟迟未至,更让守兵胆怯心寒,当得知传令兵撤军的命令之后,如释重负。守兵边战边退,打开东门,仓惶逃跑。

蜀人主将头昏脑涨之下,不顾众军疲敝,下令大军乘着月色,斩首记功,要全歼对方。

而此刻,死神来了

言川和老四率军长途奔袭,掩兵而至,从大门洞开的西城长驱直入。

多年在芒砀山练就的夜战本事,又有月色的冷辉映照,他们将城内喘息未定的千余名蜀兵杀得哭爹喊娘,四散逃窜。

而东城外的五千蜀兵此时尚浑然不知,还在追击溃不成军的晋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虽然疲惫,但主将许诺,一颗人头就是一锭黄澄澄的金子。而且十数年来,何曾见过蜀兵扬眉吐气追击过晋兵

这次回师后,他们名利双收,有得吹嘘了。

越过一处高冈,蜀兵傻眼了。

远处,一大群火把在月夜下闪着磷火一般让人惊惧的微光。蜀人心想一定是晋人的援兵,暗夜之下,不知有多少。

此时,还什么名还什么利逃命要紧

这正是桓冲和袁乔率领的三千援兵,准确而言,他们的目标是来接应败卒的,并非前来支援守城的援兵

“袁军副,你们可算是来了,万州丢了。”

“弟兄们不要自责,是刺史桓大人派遣我等前来接应,他说只要大家性命还在,万州丢了就丢了,以后还可以再夺回来。”

“我等感激桓大人救命之恩,定当誓死相报”

桓冲催促道“蜀兵在撤退,好像人数并不太多,索性去追杀一阵,也好为兄弟们报仇”

“算了,刺史大人有令,只要接应大军即可,咱们不能违拗。”

袁乔阻止反攻,言道“再者,你怎知城内还有多少兵马,万一中计,回去怎向大人交待”

“太便宜他们了,那就撤吧”

当蜀兵回撤之时,发现东城门不知何故,已然关闭,恼羞成怒,在城下咒骂了几声。

待绕至西城,更是惊悚的发现,刚刚破损的城门已然被砖石封堵起来。

刚想破口大骂,城上冷矢凌厉而来,劲道之大,令人恐怖。有的穿颈而过,有的射破铠甲,大半截箭身没入。

蜀军惊慌之下,豕突狼奔,一哄而散。

桓温实现了两全其美的意图,挽救了两千多败兵,给朝廷减少了损失,而冒险拿下万州,让乞活军有了赖以藏身之处,自己也有了一块秘密的营地。

城池不大,却在今后的峥嵘岁月中,派上了很大的用场。

时光荏苒,刚至暮春初夏时节,湘楚大地已略显闷热。荆州紧邻大江,还要潮湿一些。桓温照旧带着几人乔装打扮,出城巡视。

几个月下来,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州城内外景象一新。

百业复苏,军民逐渐感受到新刺史的德政,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军卒忙于操练,农人勤于稼穑,商旅逐于贩运,忙碌而憧憬着,一派盎然生机。

城北三十里的郊外,一处连绵起伏的高岗,被青葱翠绿的树木花草遮盖,泛着绿油油的光。

山岗下,初春时刚刚疏浚的河道,流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条长长蜿蜒的白带,点点跃金。

河道则穿插环绕着一望无垠的稻田,这个时节正是农人正忙碌的时候,他们刚刚旧裾飘风,忙完了蚕桑,又白袷卷水,秧起了稻田。

远处,几只白鹭在灌满河水的田里一走一停,一步一啄,寻觅着鱼儿虾儿。

这样的画面,静谧而唯美,任谁也不愿打扰

桓温沉醉其中,心旷神怡,若是普天之下,皆能如此,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纵是仙境也不会羡慕。

此情此景,偏被一个不识时务的人粗鲁的打扰了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