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69章 夜半临深池

大晋衣冠 第69章 夜半临深池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恭喜刺史大人”

郗鉴刚回到徐州,好消息已经传入殷浩耳中,连忙前来贺喜。

“喜从何来”

“桓温说令爱与王羲之定下亲事,王家目前还是当朝最显赫的门族,属下怎能不来道喜”

管家也喜滋滋凑上一句“今后老爷在朝可以威风八面,咱家小姐也有了好归宿。”

郗愔却不以为然,替父亲担心。

“愚见尔今有目共睹,王家地位一落千丈,现在国舅执政,处处压制王家,这个时候答应婚事,会不会引起庾家不满要知道,他此前还专程来徐州示好过。”

“唉,有些事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论门庭,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王家再窄也比我们高出许多;论地位,王导虽然无实权,可太傅位列三公之首,岂能小视”

郗鉴说出了内心的无奈,有时候,很多事情迫不得已。

“这些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王太傅几次三番亲自提亲,此刻,他家门庭式微,如果我再拒绝,名声也不好听呀。”

桓温宽慰道“我明白大人的苦衷,如果王家风光无限,大人或许会拒绝。越是没落之时,越担心有人走茶凉之非议。此次乌衣巷之行,深感王家能屹立朝堂这么多年,确有过人之处。我觉得,王家目前只是暂时退缩,将来必有再崛起之时。”

纵观京城,一个大族豪门崛起,必定要有至少一个核心人物

正如雁阵中的领头雁,有经天纬地之才,纵横捭阖之势。

王家经营数年,可谓树大根深,难以撼动。

而庾家,靠着太后的倚仗,刚刚迈向豪门,要想和王家相比甚至要取代王家,就凭庾亮的胸襟胆识,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郗鉴想起庾亮的霸道和倨傲,怒气未消。

“璇儿有什么意见,你问过吗”

郗愔答道“姐姐说儿女婚嫁,悉听父母之命。”

“嗯,还是女儿乖巧,就是比儿子懂事,善解人意,那就挑个良辰吉日就嫁过去吧,为父也算了却一桩心事。你们都下去吧。桓温,你留一下。”

郗愔莫名其妙,哪里又惹老爹不悦了

“还记得太傅临别时说得最后那句话吗”郗鉴起身踱步,眉头愁云密布。

“记得”桓温回道。

“他意思是说,守土有责,确保徐州无碍才是刺史大人的天职,切莫意气用事,为什么道义所累,以免重蹈苏峻丢失青州的覆辙。”

郗鉴沉吟片刻,点点头“嗯,是这么说的。他说得很轻松很平常,可是我总觉得后脊背发凉,你说太傅这句话是否另有所指”

“这个,大人,我说不好。”桓温挠挠头。

“没事,你但说无妨,不要多想,就说你的第一反应。”

桓温脱口而出“太傅似乎要告诉咱们,朝廷将会有大事发生”

转眼已到九月初,不出所料,苏峻仍未完成遣散事宜。

消息传到徐州,郗鉴愁眉不展,召来众人商议。评判下来,虽然延期了,但大伙感觉,这一回还真不是苏峻的过错。

按照新政裁撤州兵的方案,历阳只能保留一万人,多出的一万五千人要限期遣散。

请神容易送神难,要把这些骄兵悍卒遣散并不容易,撇开难舍的情分还有苦口婆心的说服教育不提,仅仅四十万两遣散之资这一条,庾亮就始料未及。

他想得太简单,以为一纸诏书就可解决所有问题。

问题僵在这,各不相让

桓温粗粗一算,纳闷道“苏峻并不过分,绝大部分青州兵追随苏峻一二十年,每个人二十两遣散费真不多,再加上那些伤的残的,算上后半辈子的抚恤,历阳并未狮子大开口。”

郗鉴惆怅道“可问题是,咱们的庾大人只愿意十出其一,只想着打别人兵马的主意,却吝惜囊中的钱财,那苏峻怎肯罢休”

桓温疑问道“堂堂朝廷,这点银子拿不出来”

郗鉴鄙夷道“谁说不是历阳还说了,再不及时拨付,军士们闹出什么动静,局面就难以收拾,听说朝廷要派太傅亲自前往历阳处置此事。”

殷浩忽然说道“大人,咱们是不是错怪了苏峻清查流民他照办了,裁撤州兵断他的命根子,他也照办了,还奏请早日拨款以安军心。试问,如果他有非分之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煽动军心,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朝廷还有什么理由去怀疑他”

郗鉴父子默然无语,感觉是被殷浩的分析打动了。

苏峻和王敦的确不可同日而语,再怎么胡思乱想也似乎扯不到一块去。

只有桓温心存疑虑,隐隐不安,他始终认准一条,以苏峻的秉性,舍弃形同割据的青州,长途跋涉前来平叛,绝不会安心当一个什么历阳太守。

如果这是一笔买卖,换做谁都不肯干

而三日后,王导举荐的人选正在赶往历阳灭火的路上

苏峻给庾亮上书,并非虚言恫吓,列入裁撤名册的青州兵,果真有一帮人为泄私愤,纵火焚毁了城内的一处粮仓。

还听闻有一些人成群结队,深更半夜去掠夺商户,拦路抢劫,州兵赶到时则逃之夭夭。

历阳城情势突然空前紧张起来,百姓们惶惶不安。

苏峻连夜上书,声称散卒势大,州兵难制,主动奏请朝廷派兵弹压,或者委派重臣亲赴实地调查,尽快拿出化解之策。

奏折送至式乾殿上,成帝一言不发,龙睛直直盯着庾亮。

意思无非是说,你主持的新政,你来负责,你出的馊主意,你来善后。是派兵还是派人,当然是位高权重的尚书令决定,庾亮被盯得浑身发毛。

“臣,臣”庾亮没了主见。

派兵,他是断然不肯的,激起兵变,不仅破坏刚开花结果的新政,主导权也要落到旁人之手。

派人,自己绝对不能去,那帮乱兵一定会把所有的仇恨记在自己头上,万一失控,恐有性命之虞。这种险地,以自己的尊贵,无论如何不能轻蹈。

他眉头一皱,突然想起上次在西堂,有人亲口承诺愿意去赴汤蹈火的。

“启禀陛下,臣举荐一人前往历阳料理此事。”

“谁呀”成帝明知故问。

“王太傅他和苏峻有旧,应该说得上话。只要他一去,问题便可迎刃而解,还请陛下下旨,令他亲自前往。”

“陛下,王允之昨日送来折子,说太傅最近染恙卧床,眼下尚不知是否痊愈”

王内侍话音刚落,庾亮急匆匆抱怨道“早不病晚不病,偏偏这个节骨眼上染恙。陛下,臣请无论如何也得让他去一趟。”

王导也很厉害,接到旨意后,对着传旨的内侍,强撑病体,起身准备出门,结果头晕目眩迈不开步子。

几次尝试未果,连小内侍都看不下去,这样的病体说不定会倒在路上

还好,王导躺在病榻上,仍然心系国事,举荐了兵部曹尚书郎殷羡代自己前往,而且还派管家持亲笔信到殷羡府上面授机宜。

“下官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钦差大人,殷大人驾临敝郡,实乃历阳百姓之福”

苏峻变得比过去谦和得多,没有以往的骄悍跋扈,对一个尚书郎都很客气。

殷羡拱手道“久仰苏大人大名,本官是代太傅大人前来的。”

“如此更好,有太傅的关心,历阳可以拨云见日啦。”

二人分宾主落座,先各自吹捧一番,苏峻进入正题

“殷大人,你也看到了,若非下官亲自领兵前往乌江渡口迎接,大人今日很难突出重围。这些军士对裁撤之事非常不满,四处闹事,差点将大人堵在城外,惭愧惭愧”

殷羡动容道“是是是,本官瞧得清楚,真是苦了苏太守”

堂上,苏峻大倒苦水,说什么在青州时就遥望建康,如同无家可归的孩子,期盼朝廷能早日派兵接收青州。

说什么接到勤王之诏后,他是如何寝食难安忧国忧民的,又如何扬鞭奋蹄亲赴疆场的。

说什么屈居历阳仍处处遭排挤打压的,分明是自己朝中无人,某些当权者对南渡之人心存偏见等等。

情至深处,苏峻泫然涕下。

殷羡为之心动,正想出言劝慰,这时路永匆匆登堂,称郡衙外上千名军士聚集,吵嚷着要面见钦差大人。

苏峻收住泪,一番苦请,殷羡也觉责无旁贷,在苏峻等人簇拥下款步来至衙外。

若不是有钦差之尊的光环仗胆,还有苏峻率亲兵拱卫,院外的阵势,殷羡估计腿脚都要发软

衙外挤满散卒,闹哄哄的,震得耳膜嗡嗡响。时值九月中,深秋肃杀,冷风嗖嗖吹过,而散卒们还穿着单衣,看看都觉得冷。

还有很多人衣不蔽体,裸露在外的肌肉阳刚威猛,几乎所有人都头发蓬乱,脸上脏兮兮的,活脱脱一副难民的模样。

见苏峻身旁之人官威十足,他们顿时七嘴八舌扯开了嗓子“我等有何过错,朝廷非要裁撤,叫我等何处安身”

“危难时笑脸相迎,百般许诺,让咱青州兵勤王,平定后翻脸不认人,兔死狗烹,朝廷还有什么信义可言”

“不给遣散费,又不给钱粮,难道要逼迫大伙落草为寇吗实在逼急了,反了他娘的”

“钦差大人,今日要不给个说法,我,我就横刀自刎,死在大人面前”

这帮散卒,不少人手里竟然还持着兵器。

“诸位,安静一会,听本官说几句。”殷羡开口相劝,哪知对方不买账,还兀自叫嚣不停。

闹腾一阵子,殷羡窘迫不堪,正想着该如何收场,霎时间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同时闭起了嘴巴。

殷羡惊住了,原本他转脸望向苏峻,想让他帮忙一起化解这闹哄哄的场面,无意中却瞥见苏峻手按刀柄,恰巧作出了一个拔刀的动作。

这个动作被殷羡收在眼中,心想苏峻还是蛮有震慑力的,是个不错的将才。

而苏峻也未曾想,这个小小的动作会被殷羡发现,他只是想让散卒见好就收,停止吵闹,竖起耳朵听听钦差要讲什么

他并不想让钦差看到,自己能镇得住这喧嚣的场面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