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81章 泾县起二心

大晋衣冠 第81章 泾县起二心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母子俩爱恨掺杂的眼神,恩怨复杂的表情,这一幕被王导看在眼里,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面对苏峻的咄咄逼人,自己既要护驾,又不能开罪苏峻,既要原则,又要灵活。

他相信,自己应该能对付过去

“苏太守误会了,老夫可以作证,这并非陛下之意,都是庾亮一人所为,切莫混淆啊”

王导先是婉言敦劝,继而又为皇帝开脱。

“苏大人想必也知道,陛下尚未亲政,政不由己出。”

“哦,照太傅的意思,那就是说,摄政的太后也有责任。没有她的首肯,庾亮也不会得逞所愿,恣意妄为。来呀,将太后拉过来。”

苏峻狞笑一声,恶狠狠命令军士,不管王导的阻止和成帝的哭求。抻出刀,刀尖挑着庾文君的下颌,似乎随时有可能要了太后的小命。

其实,他看似凶狠,实则眼神游移不定,继而集中了瞳孔,放射出一道蓄藏许久的光芒,贪婪的俯视着这副如春的粉面桃腮。

要不是还有顾忌,他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她扒个精光

庾文君刚才还想寻短见,这时却乱了方寸,一动也不敢动。

“太后有今日之下场,全然是拜你哥哥所赐,本来你们有大把的机会移驾的,可都被他所耽搁了。而他,大难临头独自飞走,撇下你母子,让美人蒙难,苏某真是又爱又怜。”

话中以苏某自称,且用美人来称呼当朝太后,十足的大不敬,还带有挑逗和猥亵的意味。

无人敢反抗,苏峻志得意满,刀锋翻转一下,离开了下颔,沿着喉咙和香颈慢腾腾下滑,大伙心惊肉跳,生怕苏峻手一抖,太后命丧当场。

接着,就听到刺的一声,庾文君没有中刀而死,胸口处的衣衫却被划出一道口子,从两侧分开,众目睽睽之下,一条令人喷血的沟壑若隐若现

苏峻端坐马上,看得更加真切,几乎能窥见整座傲然的山峰。

王导怒吼一声“士可杀不可辱,况太后乎苏太守若再不遵人臣之礼,老夫愿血溅当场,捍卫皇室尊严。”言罢,昂首挺胸向着刀锋而来。

“太傅多虑啦”苏峻撤回刀,心有不甘。

“苏某无意如此,只是刀口太锋利,手滑了一下。念在太傅遗简之情的份上,苏某也要给太傅几分面子。”

“什么遗简之情,老夫费解”

王导知道苏峻所指,因而明知故问,以作试探。眼睛还狠狠盯着对方,言下之意是劝苏峻不要做的太绝。

苏峻看在眼中,这会江州援兵已驻扎新亭,还不是马放南山之时,很多事情离不开王导帮衬。

“路副将,通知下去,守好四城,任何人不得出入。弟兄们辛苦多日,可以轮流休息,本将军准你们快活三日”

“噢噢噢”叛军齐声高呼。

“来人,将他们押至崇德宫看管。对了,没有本将军的命令,谁也不能无礼”

苏峻说完,望着王导,问道“太傅满意否如无异议,暂请太傅自便,有事本将军会着人相邀。”

“陛下保重,太后保重,臣先告退”王导看着依依不舍的成帝,还有羞惭交加的太后,无奈转身而走。

身后,苏峻策马追来,轻声向王导示好。

“乌衣巷,本将军秋毫未犯,青溪桥现在是瓦砾无存。殷羡上次受太傅委派前往历阳时,在木匣的马蹄金里夹着一封书信。苏某心知肚明,知道是太傅有意指点。太傅放心,苏某守口如瓶,绝不会泄漏此事。”

王导回望了一眼,既不承认,又不否认,面无表情走回乌衣巷。

路永对放走王导很不满,劝道“将军,现在刚刚破城,人心不稳,难保城内没有人反对我们,不如拿王导开刀祭旗,给这些所谓的衣冠大族来个下马威。”

不料当头遭到苏峻的嘲讽

“你这莽夫,越来越糊涂。王导岂能随意可以加害他是大晋世家大族的旗帜,杀了他,只会激起他们联合反抗,那样的话,咱们还能持久吗鼠目寸光之辈,他对我们还有很大的用处。”

“是,将军说得是,末将糊涂”路永连遭羞辱,愤愤不平。

苏峻继续道“不是有人说桓温关在地牢里吗赶紧派人去找,本将军要亲手结果了他。还有,三天后尽快恢复城内秩序,集中精力应对勤王之师,不可麻痹大意。”

“将军,祖约不是说,小王子石闵会率赵人前来助战吗,还愁什么”

路永此前听祖约说过,正月初一同时起事,赵人出兵徐州,牵制郗鉴,防止徐州兵南下勤王。如苏峻得手,赵人还会南下淮河,扫清长江以北晋军,消除苏峻背后之敌。

苏峻一只大眼炯炯有神,一只小眼露出凶光

“赵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据报,他们并不守时,晚了两天。石闵是故意如此,目的就是给徐州兵创造勤王的机会,等郗鉴大军一走,他们就可轻易占领垂涎多年的徐州。你想,他们现在就在愚弄咱们,今后也不会真心实意帮助你我,往后还是要靠自己。”

路永一听,心里凉了半截

靠自己就现在入城的三万人能成大事

桓温距离上次回宣城,已经一年又半载多。桓冲一直闷闷不乐,不过他牢记大哥的嘱托,承揽了杜家所有的粗活重活。

桓彝颇感欣慰,夫人常常卧病,幸好有木兰照料,端汤喂药,缝补洗晒,亲如闺女。

唯一担心的就是次子桓秘,上一次进京品评,乘兴而去,扫兴而归,自认为学问不比几个大族子弟差,可就是没别人品级高,只能等来年再进京雪耻。

身为太守,靠着一人的薪俸要养活两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还好,两个儿子懂事,担负起家里的耕种,也不用花钱买粮食。木兰又心灵手巧,裁缝刺绣也能贴补家用。

桓冲在院中舞剑,一招一式有模有样,进步很快,而且个头长高不少。一会,收住剑,擦擦汗,出门去向杜家。

“大哥来信没”桓冲风一般跑进来,不敲门,不吱声,来到身后才猛地问上一句。

木兰躲闪不及,慌忙将手中的东西藏着身后。

桓冲越发好奇,嚷道“什么东西不让我看,肯定是大哥给你捎的礼物,让我看看。”说完,趁木兰不防,一把抢过来。

原来是一把团扇,白绢缝制,细竹裹边,非常精美,上面还绣着一副图案。

“一个姐姐,倚着栏杆,看着池塘里的两只鸭子。”桓冲看着图案,嘴里还念叨着,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木兰姐,你绣的鸭子怎么这么小”

木兰羞涩不语,她不好意思纠正桓冲,那不是鸭子

“哎,这幅图还有名字四个字我全认得深闺盼远。什么意思,木兰姐是不是想念大哥了”

“冲儿,不许胡说,我是看仲夏了,天气越来越热,给他做一把扇子,不知他能否收到”

转眼木兰已十四岁,豆蔻初开,出落得象清水芙蓉,雪山白莲。正是含苞待放之龄,情窦初开之时。被桓冲这么一闹,脸红到耳根,更是俏丽之极。

“大哥也真是的,这么久不给你回信等再回来我帮你教训他。”桓冲替她打抱不平。

木兰一改刚才的娇羞,皱着眉,撅着嘴,杏花般的脸上稍露愠色。心想,是啊,再怎么忙碌,连鸿雁传书的时间也没有吗宣城,又不是遥远的大庾岭

想到这里,把团扇随手扔在一旁,明净的眸子里闪烁着泪花

宣城地理重要,乃建康南部屏障。山水秀丽,土地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江南富庶之地。境内物产丰富,鱼鲜蟹肥,稻米飘香,是进奉京城的贡品。

敬亭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京师的豪门大族常来此避暑小住,泾县的桃花甜藕酥糯软香滑,南漪湖的银针鱼浑身通透,肉嫩少刺,是达官贵人的常备点心。

泾县、广德等县,别看县令只有区区七品,背后大都有些来头。

桓彝曾和泾县令江播发生过不快,一次是初来宣城,江播父子来送贺礼被婉拒;还有一次是克扣青苗款被当众斥责,随即江播又上门致歉,上下级之间有些摩擦也是常事,无碍观瞻。

后来在桓温的规劝下,桓彝收敛很多,他也自知迟早要离开宣城进京任职,犯不着开罪属下。而中秋之后,桓彝忍无可忍之下,双方又发生了一点小争执

裁撤州兵的新政自然影响到宣城,桓彝下令各县,兵员虽减,战力不可减,要求提高练兵频次和强度。

可偏偏又是江播,阳奉阴违。质问之下,竟然以县境内遭遇水患人手不足为由搪塞。

这个理由桓彝无法接受,他很清楚,江播派出很多县兵和流民挖莲藕,晾桃花,晒琴鱼。

哼,赚钱的营生有兵可派,花钱的练兵则人手不足

“太守大人错怪卑职,那些都是无稽之谈。泾县城墙你是知道的,比郡府城墙坚固结实。如果有战乱,凭城固守则可万无一失,何必要天天操练再者,就本县那点兵力,出城应战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江播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却遭到桓彝的怒斥

“分明是狡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凡事要筹划于几先,眼光要放得长远些。尔等不思朝廷安危之大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本官权且记下,日后再予清算。”

江播灰溜溜从郡衙退出去,门外,长子江彪已安排官轿等候。

听闻父亲又吃了亏,不甘道“爹,这个桓彝好像专门挑你的刺儿,老和泾县过不去,要不修书一封,找京师权贵周旋一下,让他也知道山外有山”

“不,现在还不是时候,京城里的那位权贵现在也是火烧眉毛,自顾不暇,待时机到了再说不迟。”

江播狠狠不平,并未意气用事,还替桓彝说了句实话。

“老实说,太守大人的确是个好官,勤政爱民,清廉自守,他训斥爹,也是上官的职责所系,并非刻意针对爹。只可惜他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也是致命的错误”

“爹,是什么”

“自古清官多刻薄,他自己要做清官,没人拦着。但至清则无鱼,至察则无徒,可惜他不明白这个理。如果要求所有的官都象他一样,就大错而特错了。在郡县如此,在朝廷也一样。”

江彪问道“那又怎样”

江播阴阴言道“自古以来,官场上就有一个规则,把别人当官发财的路堵死,那他也就离死不远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