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82章 城厚人心薄

大晋衣冠 第82章 城厚人心薄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正月初三傍晚,宣城接到勤王诏书,桓彝不敢怠慢,军情似火,刻不容缓,即刻整军待命,亲自领兵勤王。

出发之前交代桓秘,照管好母亲和弟弟,等他回来。

对苏峻反叛,他并不奇怪,此前曾给朝廷上书,说祖约贪财无度,容易被人利用,千万不能让其自领一军,被人所利用。可惜,庾亮没有采纳。

对苏峻反叛,他又觉得意外,他一直以为,胡人的铁骑不会跨过长江,而跨过长江的竟然是朝廷的一个太守

桓彝一腔报国之心,令人肃然起敬,甘愿马革裹尸,效命疆场。

但他缺乏对叛军战力的认识,没有调集各县兵力,便匆匆北上。甚至没有妥善安置好家人,天真地以为打一仗就能回来。

其麾下曾劝他准备几匹好马,万一不测还能保住性命,卷土重来。他却玩笑道“以顺逆论之,叛军失道寡助必然失败。若万一王师失利,要良马还有何用”

谁料竟然一语成谶

此次奉召勤王,除了郡兵,他带走的还有衙役捕快,甚至包括垦荒的流民,勉强凑齐了五千人。

桓彝马不停蹄,人不离鞍,三日后未时许,抵达朱雀门外扎营。通报后,等了小半个时辰,城门还是迟迟不开。而这时,遭遇韩晃叛军突袭。

鏖战一个时辰,阵亡过半,败象明显,麾下丧失斗志,纷纷劝他进城躲避,因为他们忽然看到了朱雀门洞开,似在迎接援兵。

桓彝没有采纳,认为应该拼尽全力,最大限度减轻城内压力。直到最后,死伤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流民逃散的迹象。

“桓太守别硬撑,好好看看,你们的实力就是朝廷的实力,本将军的勇猛就是青州兵的勇猛。投降吧,饶尔等不死”

韩晃举起长刀,得意洋洋。

桓彝怒斥道“反贼,纵然今日不能阵前杀了你,桓某也要拼杀到底,你好好看看,桓某身后有朱雀门,有朝廷王师。”

韩晃哈哈大笑“书生迂腐无用,你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朝廷王师,骂我们是叛军,但是你对朝廷的洞察力远不及韩某。如果那道门真是为你所开,为何刚才不开,此刻你已无法脱身时它才开,里面的奥妙你清楚吗”

“什么意思”桓彝不清楚他口中的奥妙到底是指什么。

“实话告诉你吧,省得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如果你和本将军没有遭遇,兴许还进得了城。如果遭遇后你能占据上风,也能进得了城。可是,唯独你战败了,最需要入城保命的时候,就进不了城喽。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看”

桓彝当然不信,一拨马头,率兵朝朱雀门而去。

果然,轰隆一声,朱雀桥倒塌,城门掩上了。

桓彝傻了,众军傻了,仿佛城门的机关掌握在韩晃的手中

“引开叛军,快撤”

“追”韩晃紧追不舍,杀死桓彝是苏峻交待的头等大事。

边战边退,行出三十里外,有一处土丘。桓彝见情况危急,率兵离开官道,进入土丘,命行军司马在此设伏,掩护大军离开。

好在司马奋命,依靠山形暂时阻击了韩晃,桓彝熟悉地形,绕路奔向宣城。等韩晃立于高丘之上远眺时,对方已经逃出三十里开外。

“你们几个,过来”

韩晃麾下有数百名流民,当初就是从宣城境内私下以优厚的工钱招募到历阳的,对地形很熟。

“将军有何吩咐”

“你们分成两拨,换上快马,抄近路,一路去宣城东条巷。一路去泾县,找到这个人接头。”

韩晃拿出信物,说出名姓,告知如何如何行事,几人得令而去。

韩晃冷哼一声“逃回宣城,你是自寻死路”

“桓平,你赶紧先回宣城,把一家老小藏到南郊的茅舍里,千万不要露面,不能被叛军抓住要挟老爷我。”

桓彝见甩开追兵,叫来管家吩咐道。

“那老爷你怎么办”

“我前往泾县,县城墙比郡府牢固得多。”

桓彝现在才感到后悔,当初没听桓温的劝告,仅仅修筑了七里城墙,其余部分还没来得及加固修缮。因为那时,所有人都天真的以为,赵人绝不会飞过黄河和长江,打到宣城。

现在才明白,打来的不是赵人,而是自己人

“老爷,你可要保重啊。”

“告诉夫人和孩子,不要惦记我,家国不能两全”

泾县县衙,江播正在催办辎重粮草。巡逻的兵士,忙碌的驿卒,飞奔的马车,县城里一片慌乱景象。

“爹,叛军远在京城,怎么会到咱们小小的县城来太守的命令不必当真,做做样子就行。”

江播深沉道“事有可为可不为,寻常时可以虚与委蛇,大不了一顿训斥。而现在形势不同以往,这是战时,非常时期。惹恼了他,随便安个罪名就能先斩后奏,懂吗”

桓彝临走之前,严令各县停止休沐,加强城守以备不虞。

江播宦海多年,焉能不知郡令的份量,丝毫不敢怠慢,连日来亲自督工,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不,天色将晚,还在忙碌着。

“见过舅舅”江彪躬身施礼。

江播抬头一看,见是县兵统领王校尉,纳闷道“你不在城南加固工事,到这来作甚须知郡府的严令非同儿戏”

校尉满脸堆笑道“姊夫大人息怒,我是有要事而来。”

江播不悦道“莫非又是内侄为非作歹,横行街市,惹出祸事。上次就犯在桓太守手里,幸好他没有深究,否则”

“姊夫误会了。”

校尉打断江播,愤恨道“犬子哪还能惹事,一条胳膊废了,唉不说这个,我是来给姊夫引荐一个贵人,升官发财的贵人”

江播这时才发现面前有两张新面孔,开始不曾注意,还以为是县兵。见左右无人,他低声问道“敢问阁下是”

来人说明来意,江播既惊且喜

夜幕低垂之时,桓彝率两千多人进入泾县城,刚刚增派人马布置好城防,南城下火把连天,韩晃叛军已至。

“取笔墨来”韩晃草书几句,射入城中。

桓彝接过信,仰天大笑“叛臣贼子,恁地小瞧我桓某。桓某食君禄,忠君事,屈膝投降,做苟且偷生之辈,休想”

次日天还蒙蒙亮,迫不及待的叛军便开始攻城,然而折损近千人,仍未叩开坚固的城门。

城小而墙坚,桓彝庆幸自己的选择,虽不能入京杀敌,能拖住苏峻麾下第一猛将还有数千叛军也是勤王。

韩晃软硬兼施,午后,派人在城楼下喊话劝降。

“城上守军听着,尚书令庾亮不战而逃,京城已被攻破,皇帝太后尽在我家苏将军手中。告诉桓彝,莫要负隅顽抗,赶紧开城投降。否则,城坡之日,定让全城百姓为他殉葬”

“庾亮败类,十恶不赦圣上蒙尘,太后受辱,是臣等无能啊”

桓彝得知消息,慷慨泣涕。越是如此,越激发了斗志。

既然北上无望,那就决心坚守泾县城,略尽臣子本份。

城内人心惶惶,斗志消磨,郡府长史劝道“大人,听闻周围诸多州郡已降于叛军,咱们不如诈降,假意投靠,事后再寻机会,以免叛军屠城。”

桓彝正色道“本官受国厚恩,义在战死,焉能忍垢蒙辱,与苏贼交通”

“这厮真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韩晃在帐内骂道。

派往宣城的手下没有动静,而泾县城内也迟迟不见消息,姓桓的还真有两下子。

韩晃其实很心急,并不敢久留,因为据报,会稽太守王舒五千人马在勤王路上突然失踪,该不会是要到宣城来吧

如果真的如此,为了一个小小的桓彝而困住自己,得不偿失,路永那狗东西不知在苏峻面前进自己多少谗言

韩晃吼道“再攻”

起事以来,自己势如破竹,兵锋所向,无坚不摧,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泾县城却屡攻不破,岂不是让其他将领笑话。

韩晃摔碎茶碗,步出帐外,抬头望天,阴云密布,若再要下雨,尽快回京的希望更加渺茫。

而此时,桓温刚刚离开青溪桥,在赶往宣城的路上

过了博望驿站的丁字路口,早春的细雨如牛毛一样飘拂,吹到脸上带来丝丝清凉。

桓温无兴致享受这份惬意,必须尽快到宣城,要不然雨下得太久,前面会有很长的一路泥泞。

终于,在雨势骤增之前,到了宣城境内。这时,天也黑得差不多了,头顶上乌云滚滚,风起时,道旁的枝叶簌簌作响。

半边天亮如白昼,几条金龙张牙舞爪。紧接着,轰隆隆一阵巨响,脚下的大地被惊雷震得颤抖,一如宣城的局势。

几人未曾料到天气突变,在京城时还好好的。

一路奔波到郡城时,更没想到,叛军不在这里。此时,大伙浑身早已湿透,就随意找了间客栈烘烤一下衣裳。

桓温想先回趟家看看家人,至于泾县战事可以暂时先撇开,叛军不会选择深夜攻城。他安顿好大伙,自己一个人摸黑悄悄前往东条巷。

还是那个熟悉的院落,并未受到战火的损毁,黑灯瞎火啥也看不见,难道家人怎么早就睡了

桓温蹑手蹑脚,不敢大意。现在形势紧张,政局混乱,最是人性最丑陋之时,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确信里面没有什么动静,桓温准备上前敲门,忽然听到轻微的脚步声由巷子深处而来。

片刻之后,一条黑影轻车熟路来至院墙下,没有选择敲门,而是逾墙而入,身手轻快的翻入宅院中。

不好,家里来了贼盗

桓温寻思着,两个弟弟在家,还有桓平也在,三个人对付个贼盗问题不大,自己守在外面,防止对方逃走。

果然,听到宅院内一声惊呼,接着传来打斗声。

紧接着,啪一声,院子里扔出个包袱,方才那个黑影连跑带喊爬上墙头,不料被里面紧追不舍的几个人拽了下去。

看来是贼盗被家人捉住了

“你们是谁”院墙内被制住的黑影惊慌的问道,接着就是呜啊呜啊的闷响,听声音,应该是被布帛之类的东西塞入口中。

“咣当”一声,门外有人叩击了一下门板。

这是桓温故意敲打的,因为他听出了里面声音不对头,接着嗖一下,他攀上院墙,一闪身,跳入院中。

门板后两个持刀的人来不及反应,就被稀里糊涂刺死,连杀他们的人长什么模样都没瞧见。

桓温听得真真切切,那一声惊慌的叫喊是弟弟桓冲的声音,才明白家里出事了

大战在即,祸起萧墙,世乱更显人心,有劳诸位多多鼓励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