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 第59章 第 59 章章

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 第59章 第 59 章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5 11:57:1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上面容一肃。

不光皇上第一反应这么想, 所有发觉这两人见面的人,都这么想好哇,就知道庆成王是因为徐景珩才有的决定

皇上倒是相信徐景珩说, 他没掺和, 那就没掺和。可皇上直觉,这还是和徐景珩有关。皇上的小脑袋瓜转得快,临门一脚也没有直接冲进去, 一个拐弯,飞到书房外头的小池塘。

威胁侍卫们和下人们都不许吱声, 提起来轻功一个飞掠, 仗着人小,正好钻进来外书房半开的窗户,皇上贴在外书房的墙边站好,屏住呼吸, 竖着小耳朵听。

两个人落座撩起衣袍的声音,徐景珩那慢悠悠中带着孤清的金玉之声,“听闻山西庆成王,噩梦半个月,不知可有好转”

皇上心里一跳, 就听到庆成王又哭,一口带着山西口音的官话,声音哽咽,似乎是感动于这般问话。

“指挥使也知道也是,指挥使一定知道。”庆成王觉得,这大明要是有什么事情,指挥使不知道,那才是奇怪的事。庆成王掏出来手帕擦擦眼泪“我一连做噩梦半个多月, 每次都梦到自己被抄家”

皇上“”

“皇上抄家,那是真可怕。一大家子,三千多口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宅子也变成学院,也没有住的,一起去大街上要饭”

皇上“”

徐景珩没有说话。皇上似乎感觉到徐景珩的眼角余光扫过,一眼看到秋日太阳从窗口照射进来,自己投下的阴影小小的影子,正好落在书房里外间的纱帘边上,庆成王背坐不会发现,但徐景珩一定会发现。

一阵小风吹进来,衣摆和衣袖飘动,影子也动皇上的心脏“砰砰”跳,急得额头冒细汗,呼吸都没有,却更是打定主意一定要听如此这般,皇上心里头又委屈,都说他人小不告诉他,要他想知道点事情只能偷听

皇上一这么想,瞬间理直气也壮

徐景珩感受到皇上身上的气息变化,默然不语。他身上的悠闲保持不住,却是叫庆成王误会,以为自己说的话,引起指挥使的注意和在意,顿时两行眼泪溪流一般。

“指挥使,你一定要身体好好的。我梦到,你一来北京就身体不好,还还”

还没撑过四月份的大劫。徐景珩的目光落在庆成王的身上,微微叹气。

庆成王圆圆胖胖的脸僵住,身体也僵住,眼里含着眼泪,脸上带着鼻涕,惊呆。

“指挥使”指挥使你猜到了

徐景珩笑出来“本来没有,见到王爷,明白。”

庆成王顿时放下心来徐景珩这样的人物,看到他就明白,那很正常。

庆成王的肥爪子抓住徐景珩的衣袖,哭着祈求“徐大公子,指挥使,你可要好好活着你不知道”庆成王的眼前又浮现皇上那双眼睛,眼睛里冒出来恐惧,整个胖胖的身体都颤抖

这份深入骨髓、刻入灵魂的恐惧,叫徐景珩看一眼,就一颗心不停地抽痛。

疼爱着,宠爱着全心护着的孩子,变成那般模样,叫徐景珩如何不心痛

徐景珩轻轻一闭眼。再睁开,凝目注视庆成王,无声的安抚。待庆成王平静下来,眼睛微合,缓缓开口“这是一个梦。王爷有福气之人,太祖皇帝给王爷预警,王爷懂了,做到了,王爷的大福气,在后头。”

他的目光落在庆成王的身上,又似乎落在虚空中,一字一顿的,说的极其慢,好似有一种莫名的规律,有一种奇异的力量。

不说庆成王听着面容恍惚,面带微笑,好似梦到自己一生最幸福安全的时刻,就是皇上听着,都要睡着。

就感觉,仿若胎儿时期在母亲身体里,每次都害怕被流掉,可每次又潜意识里相信,相信徐景珩,相信有徐景珩在,自己就是安全。

其实皇上那个时候,一个几斤重的小胎儿,所有的情绪都只是本能。可就因为是本能,他记得最深刻。

此时此刻的皇上,也是。

皇上不明白庆成王话里的恐惧,也不知道徐景珩明白了什么,就感觉,一颗心温温暖暖的,明媚的太阳光、秋风的香气、徐景珩的声音都要他整个人都是幸福安全,想哭。

皇上哭的无声无息,泪流满脸,自己都没有察觉。庆成王哭得声势浩大,眼泪鼻涕的狼狈不堪,似乎要把自己这些日子的挣扎惊惧,都哭出来。

庆成王哭得一个小孩子一般,哭得痛快淋漓,哭得打嗝儿,最后哭着睡着。

徐景珩唤进来门口的侍卫,通知庆成王带来的人,来照顾庆成王。等呼呼大睡的庆成王被抬着出去书房,书房里没有其他人,一步一步,走去外书房。

外书房里,皇上已经哭湿了前襟,那泪水,和庆成王一样多。

徐景珩看一眼,面色一变。感受皇上身上的气息,放下心来,又忍不住笑出来。

徐景珩抱着皇上,轻轻给他拍拍后背,顺顺气儿,皇上在他怀里一动不动的,好似小婴儿一般乖巧。

整个书房,整个天地都是静谧无声,太阳光投射下来,形成一道重合的影子。

良久良久良久良久皇上还是没有动静,徐景珩纳闷,放开皇上的脑袋一看,睡着了。

徐景珩情不自禁地又笑。这般睡着,果然小猪崽一般。他也没动弹,就这样抱着皇上,察觉皇上因为他的动作睡得不安稳,赶紧再拍拍后背哄哄。

仿若哄着一个几月大的小娃娃一般。徐景珩知道,等皇上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庆成王身上的情况,庆成王的秘密也就不是秘密。他也不想去隐瞒,只想皇上在召见庆成王之前,缓一缓。

投胎,挣扎出生,短短十个月的经历,冷了热了不舒服了都刻在身体里、灵魂里,融合进本能,只能去慢慢治愈,慢慢放下。所以即使强大如徐景珩,有时候也恍然觉得,类似庆成王这般灵智不开,乃是真大福气。

他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更是抱紧怀里的孩子。

皇上饱饱地睡一觉,被天空中的打雷声惊醒。皇上面对徐景珩的眼神儿,也顾不得去和那“天”置气,赶紧地给徐景珩揉按双腿。

双手动作不停,嘴上还特不讲道理地唠叨“我睡着了 ,徐景珩抱着我去榻上睡啊。徐景珩抱不动,要余庆抱啊。”

徐景珩躺在躺椅上,用完一杯水,一碗参汤,双腿还是麻得没有知觉,待要说话,却叫皇上按到腿上一个穴位,那酸爽劲儿,刺激的他眉头一跳,哪里还说得出话来

皇上一看,赶紧给用内力缓一缓,更是小大人地唠叨“徐景珩不能久站不能久坐,要注意身体啊。”

皇上鼓着腮帮子,眉心紧皱,好似浑身不舒坦的人是他自己,徐景珩已经不想和熊孩子说话。

“皇上,四位阁老,礼部尚书,都还在等候皇上。”

“不着急。他们要是有急事,就会离开。徐景珩你睡一会儿,等晚上,朕给你泡脚搓脚。”

蓦然发觉,自己是七老八十徐景珩,面无表情“臣谢皇上。”

皇上板着小胖脸,小奶音铿锵有力“要注意身体”皇上的双手从左腿换到右腿,按照皇帝内经的手法揉按,终于按得自己满意,一抬头,发现他双眼闭着,似乎是睡着了,拿过来一个毯子盖好,轻手轻脚地出来外书房。

示意池塘边的小鸟儿不要叽叽喳喳,皇上才放心地离开。

四位阁老一起看着皇上,这都一个时辰了,他们都用完一份点心,一肚子茶水,真去一趟更衣间简而言之,这都马上午休时间了。

皇上打个哈欠“朕困了。四位阁老,礼部尚书,也都去午休。下午再议事。”

其实这事儿在皇上看来,真不是事儿,山东要建造市舶司,那就建。山东不是西南,再比不过江南,那也是富庶山东。可四位阁老就是拧巴。

皇上自己去午休,起来后看着徐景珩用饭喝汤药,和四位阁老把山东市舶司的事情敲定,看完礼部尚书的章程,吩咐道“朕后儿中午要见庆成王,就在豹房。”

后儿是九月十五大朝会,皇上计划在下朝后见庆成王,礼部尚书也知道庆成王今儿来见指挥使的事情,以为皇上要问庆成王一些话,当即答应下来。

指挥使为了大明土地改革的深入,威胁利诱庆成王,吓得庆成王主动提出来土地清查,引发一桩桩大事儿这是所有人的认知。

礼部尚书出来院子,一面琢磨湖广这番变化,河套战场上的王守仁,着急赶回来的杨阁老一面感叹指挥使这“七窍玲珑心”,再次告诉自己,这些争斗都不是自己的脑袋玩得来的,自己只管做事情就好。

礼部尚书这般,刑部尚书也是这般,户部尚书一直就是死要银子皇上对这一届六部尚书,也是看得稀奇。

皇上忙完政务,晚饭后跟着红衣侠学习煎煮药材,拉着徐景珩洗澡泡药浴,还要他泡脚搓脚

徐景珩叫皇上这番折腾吓到,特干脆地睡去,这还是他第一次比皇上睡得早。

皇上挺满意,收拾收拾自己准备睡觉。哪知道,太祖皇帝叫皇上这孝顺模样,气得鬼眼发红,更叫其他鬼鬼们看笑话的模样,整个鬼魂都要爆炸。

皇上不搭理闹腾的太祖皇帝,临睡前只有一句“要投胎啊”气得太祖皇帝所有话都憋在嗓子眼,那个憋屈。

当然,憋屈冒火的不止太祖皇帝一个。九月十五大朝会,皇上借着蜡烛的昏黄光芒,面对集体焉巴巴的大臣们,看一眼还在赌气的阁老们,揉揉眼睛。

大臣们心里生出来一股气。

礼仪大太监尖声高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皇上跳下来龙椅就要离开内阁六部九卿的大臣们那个憋气啊。

蒋阁老第一个忍不住冲出来“启奏皇上,臣有本奏。大明和西部蒙古互市,货币不统一,蒙古人大多用实物交易,引发很多问题。一个是银子铜钱笨重,不易携带,民间人呼吁重新启用宝钞,甘肃巡抚要求加大钱庄管控”

皇上“准奏。鸿胪寺和蒙古一方沟通,要他们确定货币。宝钞容易贬值,严格控制数量。”

蒋阁老一口气卡在喉咙口,黑着脸退回站位。谢阁老立即跟上“启奏皇上,大明和西部蒙古的满速儿汗,叶尔羌汗国的盐巴交易,虽然已经暂停,但不可重复如此大额交易。大明的盐巴产量,需要控制。”

皇上一琢磨,盐业改革不能着急“准奏。”

谢阁老涨红着脸退下来,毛阁老立即跟上费阁老接着六部尚书大明的朝堂又开始你争我斗,吵吵嚷嚷的闹闹哄哄,皇上只得又坐回去硬邦邦的龙椅,听得烦了一瞪眼,安静不到两刻钟,又吵起来

汉太祖冒头“皇上,这盐业改革是什么”

皇上一边听大臣们的吵闹,一边用意念回答“大明盐法,莫善于开中。朝廷管控盐的出产和销售,其税收是国库来源之一;通过让利,鼓励盐商积极跑商,朝边镇以及西南之地贩卖,省去朝廷运送盐的巨大负担”

“只是时间一长,在权贵势要、各方势力夹裹下,奏讨占窝、垄断开中、多支夹带、贩卖私盐各种破坏,开中法基本上实行不下去。天气变化大的时候,江南的盐一斤三四文,西南的盐一斤到十文以上”

汉太祖表示明白,其他鬼鬼们也都明白,尤其大明太祖感慨万分“当年的很多政令,如今都不适合了。”

大明太祖的魂魄黯淡无光,隋文帝安慰道“一百五十年了,就算人是死的,也知道怎么钻空子了。”

唐高祖叹息“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我倒可以理解,大明一开始规定两淮盐区、两浙盐区、山东盐区划区行盐,本为了防止争斗老朱啊,你也看开点儿,你就是皇帝又如何做人做鬼,最大的错误”

宋太祖微笑接口“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大明太祖深呼吸深呼吸,皇上颇有同感地点小脑袋“然也然也。铁打的世家,不变的山水,只要皇帝是好皇帝,不管皇帝姓什么。”

一伙儿鬼鬼们,鬼眼瞪圆小皇帝还有三天才满五岁,就懂这个事实

皇上当然懂。皇上小眼神儿骄傲,就觉得这些鬼鬼们笨笨,懂不懂和年龄有关系

老鬼们当胸一箭,血淋淋的。可不就这个道理有的人活了七老八十白活一辈子,有的人早早地开灵窍皇家人需要这份儿皇家富贵,不是老百姓需要。任何人都一样,切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觉得谁离开你活不下去。

鬼鬼们一起鬼影飘飘,一起看向大明太祖。

“老朱快问,问皇上,是不是徐景珩去世,也不重要”

大明太祖瞧着朱载垣骄纵的小模样,问不出来。

任何人做了五年皇帝,甭管多大,都会有心理变化。朱载垣懂了这么多,知道这么多事情,却还有一份天真烂漫的孩子气,大明太祖问不出来 。

朝堂上吵啊闹啊,解决一个个问题,秋天里卯时七刻上朝,因为大臣们的气要发出来,每个人都找事儿发言,一直到巳时三刻堪堪结束,整整一个半时辰,不光站着的大臣们累,皇上也累。

皇上卯时正爬起来,简单用一碗奶汤一个烧饼,小肚子“咕噜咕噜”叫,人也困得没有精神,就感觉这屁股下的龙椅,硬的扎人。礼仪大太监喊“退朝”,群臣恭送,余庆抱着皇上回来后殿

皇上打个盹儿,用一碗鳕鱼汤,一份小笼包,有了精神,在太液池边的八角亭子里,召见庆成王。

庆成王那天饱睡一觉,醒来就感觉,好似回到没有重生之前,没有做噩梦之前,不再天天担忧的日不能安夜不能眠,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模糊明白是指挥使的仙法,对指挥使满心感激,对皇上也是万分恭敬。

庆成王目不斜视,上来凉亭,一撩衣袍,三跪九叩大礼参拜,高喊“宗室朱奇浈,拜见皇上。”

“平身。赐座。”

“宗室朱奇浈,谢皇上赐座。”

庆成王再次行礼,起身,屁股做一半绣墩,依旧目不斜视、面容恭敬。

皇上看着面前的庆成王,慢慢的双手握拳,手抖,身体也抖。

皇上一个起身,胸膛剧烈起伏,又极力克制自己坐下来,脸上已经惨白惨白。

最近,皇上虽然不明白徐景珩怎么教导他的,但是“天空打雷”两次,皇上知道。皇上上次看章怀秀,只能看到一个鬼影,这几天却可以清楚地看到章怀秀的来历,这次看庆成王,也是。

徐景珩

徐景珩,曾经没有撑过那次劫难。

徐景珩,回来北京的时候就身体不好,费尽心力五六年,最后为了保护他,死在几界大战里。

皇上的心,痛,说不出的痛,痛的他喊都喊不出来。他的灵魂和身体分开,他清楚地听到自己和庆成王说话,问他“一路顺利吗”“家里可有什么困难”“还有什么请求”

皇上完美地完成这次召见,看着庆成王心满意足地离开凉亭,就觉得眼前黑呜呜的一片,天旋地转、忽忽悠悠,站不起来。

那天,徐景珩见庆成王,是为了他。动用心神给庆成王疏导,也是为了他,为了给他缓一缓,给他一个心理准备。

皇上的眼泪哗哗下来。

皇上告诉自己,不怕,不怕。徐景珩还活着,章怀秀出现了,庆成王出现了,说明命运已经改变了,可是皇上的眼泪更多。

“红石头受伤,是五六年前吗”

“是。”

“是因为时空变化”

“应该是时空风暴,然吾等也说不清楚。红石头本来能说话,自从受伤后一直没有恢复。”

皇上更是哭,无声无息的,一颗一颗泪珠子掉下来,叫整个豹房都沉浸在一片悲伤中,天空电闪雷鸣,蒙蒙细雨落下来,直到一声叹息落在皇上的心口,皇上扑到徐景珩的怀里,一开口,“哇哇哇”“哇哇哇”。

一声声一句一句,悲痛到极点。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皇上哭累到睡着,徐景珩抱着他不敢动,在余庆的照顾下简单用一碗参汤,一杯奶粥,半坐在小榻上闭眼休息。

这件事情,对皇上的打击之大,超过徐景珩的预期。皇上醒来,不哭不闹。大臣们都说皇上变得稳重。可贴身伺候的人都知道,皇上偶尔夜里惊醒,发现身边的徐景珩还有呼吸,才能继续睡觉。

白天的时候,若不在徐景珩的视线之内,皇上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仿若身体里装着一座活火山,动一下就要喷发。

徐景珩对皇上的变化自然更清楚,余庆和他说,在他受伤没有醒来的时候,皇上也是这般模样,但那个时候还有希望,那就是救治。

徐景珩就更痛苦。皇上要他吃药用饭泡澡泡脚,不操心不劳作,甚至看书写大字也不能太久,他都答应。

九月十八,皇上五岁生日,在紫禁城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一身通天冠大红袍服,端坐龙椅,一双眼睛,平静漠然,那是真正君临天下的帝皇,才有的无声威压。

还是胖嘟嘟的小俊脸,还是胖嘟嘟的小身板,可所有大臣们都感知到,他们的皇上变了,皇上不再是以前喜欢端着“威严优雅”,也不再有多变的情绪和表情,皇上不怒而威,皇上,已经是真正的帝王。

古老庄严的丹陛大乐悠悠响起,明黄色的丝质长麾高高耸立,迎风招展,金线云纹仿若一条金龙盘绕天际,大鼓、方响、云锣、箫、笛、管、笙、杖鼓、拍板一起演奏,恍惚间,这不是奉天殿,这是天宫的云霄宝殿。

一直呆在皇上身边的大臣里惊骇。赶回来的杨廷和阁老,杨一清阁老,对皇上的变化看得更清晰。

可这不是叫他们恐慌的。皇上一天流程走下来,领着文武百官祭祀太庙,坐在最讨厌的龙撵上,都是这般模样。

去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行礼,宴百官于奉天殿广场,文武百官再次大礼朝贺,百官进万寿酒,王公以下献金镜绶带、承露囊,礼部在午门鸣炮,颁诏书,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大明举国欢庆,各地政府的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祝贺皇上万寿无疆。各家大户摆开流水宴席,搭起来彩棚大明老百姓身穿彩衣,将家里和街道都收拾的绚丽多姿

整个大明,鞭炮齐鸣,歌舞杂技表演日夜不停。夜晚灯火通明,到处是昼夜狂欢的人群。

皇上还是平静的。

大明人都高兴,皇上五岁了,五岁,代表养住了,代表皇上一定会健健康康地长大,开始正式学习理政,正式进学

大明人都梦想,都相信,他们的皇上,长大,长成一个翩翩美少年,可能和他爹一样到处风流多情,可能和他爷爷一样不二色,但一定会生一窝小娃娃,都和皇上一样健康聪明。

各地方画师们想象皇上的金童模样,画出来,大明人请回家里,和皇上三岁那年的春耕图一起供奉起来,天天三炷香。

皇上听着张佐绘声绘色的描述,一双眼睛还是平静无波。

皇上五岁,不光代表皇上正式学习理政,正式进学更代表皇上不再是一个小孩子,皇上不能再赖在徐景珩的宅子里,不住在紫禁城,就要住豹房。无大事,不能随意外出。

阁老们都胆战心惊,内廷宫人也胆战心惊,都怕皇上不要搬回来,闹腾。

唯有皇上,没有一丝变化。

再热闹的节日庆典也有结束的一天。徐景珩站在窗边吹着竹笛,皇上站在书房门口,默默地听。这次,徐景珩没有吹奏鹧鸪飞。

笛音清亮而悠扬。皇上仿若看到,晴朗天空、旭日东升,大地一片清新,一切生灵苏醒,鸟儿们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向天地宣布美好的一天,从可爱的朱载垣开始。

笛音徐徐高扬,幼崽的小凤凰展翅,扑棱翅膀要直上九空云霄,透彻心扉撞击心灵,皇上只倔强地仰着脑袋。

待到速度徐缓,曲调变得辽阔而优美,皇上几步上前,跳起来,夺下来徐景珩手里的竹笛,瞪大眼睛瞪着徐景珩。

两个人的目光对视,最终是徐景珩心疼。

九月二十三上午,皇上搬回来豹房,记得徐景珩一身青衫吹奏笛子,秋风吹动衣摆的模样;记得天空下雨,雨水从屋檐上流下来连成一线的悲伤;记得这一年的秋日萧瑟,树叶枯黄,一层秋雨一层凉

记得徐景珩伸手摸着他的脑袋,看着他的目光。

皇上坐着龙撵回来豹房。皇上是皇上。皇上打定主意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去做。

皇上知道,徐景珩不告诉他,下山的时候受伤的经过,红衣侠他们为什么会送来黑宝石戒指,不是要阻止他,只是要他接受。皇上无法接受。

大明有重生的人,徐景珩呆的“山上”也有重生的人,一些事情都变了,皇上可以猜到。但皇上的仇恨之心依旧,甚至更旺。

两辈子,他们都不饶过他,不放过徐景珩,那他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通通杀光。

皇上的身体里藏着的火焰,是杀心,是仇恨。皇上面对他的大臣,面对大明人,还是一个好皇上。

十月初一,永乐皇帝规定的大祭祀,皇上带着人在紫禁城祭祀社稷、太庙,巳时开始大朝会,文位大臣根据顺序站位。

杨廷和杨阁老先站出来“启奏皇上,严嵩在南海,代表大明和西班牙、葡萄牙签订合约,两国通商往来。西班牙总督、葡萄牙总督,请求来北京拜见皇上。”

“见。派大明水师清缴南海,大明的后院不允许西洋、任何国家兵力进驻。”

杨阁老心尖儿一颤“臣遵旨。”

蒋阁老小心翼翼“启奏皇上,印度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驻军,他们的人试图贩卖军火给日本和大琉球,南海各土司。印度莫卧儿国王请求大明出兵支援,另发来请求,希望可以迎娶大明公主。”

“所有人,在大明境内,守大明律,犯者,格杀勿论。协助出兵事宜,先派人去印度查看情况。联姻一事,回复莫卧儿国王,大明没有公主,宗室郡主县主不远嫁。”

“臣遵旨。”蒋阁老因为皇上一句“大明没有公主”额头冒冷汗。谢阁老瞄一眼皇上出列“启奏皇上,朝鲜和日本,请求派人来大明国子监学习。”

“礼貌拒绝。大明人的国子监,四书五经天天啃,算法天文历法退步,何以教导他国之人既然大明人不愿意自己研究,派人去西域,请学问好的高僧、回回,送来钦天监。”

谢阁老一颗心颤抖,队伍前面的大臣听着,都一颗心地震。

因为之前元朝疆域庞大的原因,很多回回在大明,他们的历法先进。可是这一百五十年来,大明的回回世家也变得保守,大明天文观测方面确实退步,可最要他们害怕的是皇上的态度,他们宁可皇上喊打喊杀。

谢阁老抖着胆子提议“皇上,大明人不是不愿研究天文算法”谢阁老后面一句话说不出来。

众人等候。几位阁老都在心里叹气。要把大明读书人的目光,从四书五经上转移过来,最好的办法是在科举中加入试题。可是,一旦科举改革,大明的未来会如何

沉默中,毛阁老挺身而出“皇上,臣愿意去国子监,改革国子监的学风。既然国子监有算法天文课程,那就好好学”

“准奏。”

费阁老轻轻一闭眼。有毛阁老开始,不也是一样吗费阁老、杨一清阁老、六部尚书、九司司卿,都站出来陈述自己的事情。到午时,皇上宣布午休,用膳。

余庆和皇上报告“指挥使和文老先生,上午与章怀秀一起在工部研究,说要提取什么物质,做另外一种琉璃。下去去西山赏秋钓鱼。按时吃药用饭。”

皇上眼睫毛一动,表示知道。

余庆瞄一眼皇上,想说,皇上不好随意出宫,也没有时间出宫,指挥使可以进来说不出来。

指挥使上次来豹房,也是一身便服。余庆已经意识到什么。皇上看一眼余庆,只说“不要徐景珩操劳。”

余庆一愣,随即精神一震指挥使不管理日常事务,也是指挥使他不应该瞎担心。

未时三刻,皇上再次开始朝会。

给事中夏言第一个站出来“启奏皇上,去年一年,大明官员的俸禄统一用银子,大明官员都感念皇上的恩德。只银子的购买力,已经不如大明建国时期。臣提议,适当给提高俸禄。”

“准奏。有六部协商,内阁票拟。”

内阁六部齐齐眉心一跳,杨廷和阁老就要出列,却是定国公抢先一步。

“启奏皇上,给事中夏言要求,给官员涨俸禄。臣也知道,这几年大明事情多,吏部改革后,大小官吏少了两万人,都很辛苦。然臣有不同意见。”

“大明官员,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三十五石至十三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而止,永为永制”

定国公的意思,永乐年间出现俸禄折钞,宝钞不断贬值,形同废纸、官员几乎没有俸禄;宣德年间出现折绢布,将布以高出市价近十倍卖给官员,以苏木、胡椒等等折俸但如今这些情况都没有了。

大明的俸禄,是按照粮食来算。一斤顶级大米,洪武年间半两银子,如今一两银子也好,二两银子也好,反正是月俸乘以粮食价格,与银子的购买力没有关系。

而皇上也听明白了勋贵外戚的反击。

定国公高举朝笏,疾声高呼“皇上大明上上等田,每年亩产稻米三石,上等田二石五,中等田二石,下等田一石。臣略计算一番,若亩产量为两石,一位农民一年劳作,除去赋税,需要耕种四十余亩地,才有九品官的年俸。皇上”

皇上一双眼睛,冷酷无情。

然而定国公有魏国公给出的勇气,不管不顾地喊“皇上大明百姓,还有耕种时的农具种子等等支出。而大明的科举官员,都有赋役优免特权,逢年过节都有额外赏赐,致仕有养老银子皇上,至少从账面来看,大明官员的俸禄,不能说少。”

“皇上除非这个清官,他只是清廉,管家不合格,买侍妾小厮。大明的侍妾,大约二十两到五十两银子一个,养侍妾歌姬,更需要花银子。否则臣想不通,为何这般俸禄,不够花用。”

“皇上臣不是说,大明清官不能养侍妾,贪官都养,清官更应该养皇上臣同意涨俸禄,高高地涨。只臣认为,大明科举之人的免税田,可取消一部分一些官员名下超额田地几百亩,清官名下空空荡荡,这更不合理”

定国公一席话,炮竹一般,雷点一般,响在奉天殿。夏言面色一变,倔强地不开口。六部九卿没想到这般发展,不开口。皇上的目光扫一遍,六位阁老都要站出来,却是武定侯郭勋,人还没出列声音先出来。

“皇上臣同意定国公的提议。俸禄要涨,好好地涨,这才对得起大明的清官。万一哪个官员家里子嗣不旺,还没有银子买侍妾,谁都不忍心。可是,大明科举人的免税田,需要清查。否则对清官更是大大的不公平”

“皇上,臣附议。”居然是太皇太后的亲弟弟,寿宁侯张鹤龄。

“皇上,臣附议。”这次是皇太后的长兄庆阳伯夏臣。

“皇上,臣附议。”驻守云南的黔国公沐绍勋。

“皇上,臣附议。”因为两次战事复爵的成国公朱麟。

有他们带头,大明的勋贵外戚齐齐露面,正好挨着皇上生日,都在京城。

朝堂上静的,落针可闻。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