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2日,北京
盛夏暑气渐浓, 阳台闲立的贺嘉轩感觉衬衫被汗水打湿了, 又燃起一根烟。
像大多数有志青年一样, 少年时期的贺嘉轩认为男人三十而立, 男子汉大丈夫闯荡事业为重, 早早结婚生孩子纯属给自己上笼头,吃饱了撑得。
见到周青羽第一面, 贺嘉轩就被拿下了, 从此乖乖拜倒在石榴裙下,那年他二十六岁。
小资青年周青羽也憧憬二人世界,眼中满是光彩地说“每周吃一次大餐,每月看一场电影, 每年出国旅行一次;今年杭州游西湖,明年重庆吃辣锅, 后年去大理看《天龙八部》中的茶花。七年之痒得去远点, 西藏布达拉宫好了,你唱《求佛》给我听。”
望着如花笑靥,贺嘉轩满心沉醉,信誓旦旦地说:攒钱换大房子,他三十岁再要小孩,男孩女孩都爱。他至今还记得心爱的女孩笑嘻嘻拉着他,“男孩叫贺小轩,女孩就叫贺小青”
二十八岁的时候,贺嘉轩果然有了个儿子, 可这个出生在一月份的男孩子名字不是贺小轩,而是贺一元。
与大多数殷殷期待、满心欢喜的父亲不同,贺嘉轩对这个男孩子的到来是抗拒无奈乃至满心迷惘的。在医院产房里见到那个红彤彤的小婴儿时,父亲母亲、姐姐外甥女欣喜满足,他却双手颤抖,满心敬畏。
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他这么提醒自己,狠狠吸了口烟转过身来。透着玻璃能看到哄着儿子入睡的胡丹,剪了短发的后者满脸慈爱,时不时吻吻孩子脸蛋,令他颇有些陌生。
在贺嘉轩心目中,胡丹永远是那个敏感自我的大小姐,一言不合就吵架,绝不拖到第二天。交往数年,他习惯把对方捧在手心,事事遂她心意,倒也相安无事;琐事也就罢了,关于毕业留在上海还是返回北京却容不得半点妥协,于是他的耐心在频频争辩吵闹中慢慢耗尽了。
返回北京之后,他以为自己分了手,成了单身贵族,可以开始新生活追求新的姑娘;胡丹却不这么想。于是峰回路转,三年时光付诸流水,一切回到原点:周青羽如同天边青鸟风筝越飘越远,胡丹却收敛脾气,成了沉稳满足的年轻母亲。
再也分不开了。
大概被他的目光惊动,一窗之隔的胡丹朝这个方向张望,随即给他一个喜悦的笑脸。贺嘉轩一颗心忽然软了,回到卧室把声音放得很低:“走吧,爸妈和姐姐都等着呢。”
昨晚接到胡丹父亲的电话,听起来和胡家生意有关,不外乎全球金融危机市场萎缩,资金链难以维系,公司压力巨大,胡耀文自己也病倒了。
经过整夜惊惶焦虑,胡丹看起来镇定不少,用鼻尖蹭着婴儿脸蛋,后者沉沉睡着。“要不带着元元吧让我爸看看,说不定就好了。”
自从宝宝出生,她还没和一元分开过呢。
这个问题昨晚就讨论过了,相隔十多个小时贺嘉轩依然坚决反对。“留给我爸妈吧,不都说好了么飞机高铁都没法坐,再说去医院看你爸爸怎么带”
明知他说的有道理,胡丹依然满心不舍,叹着气亲吻宝宝毛茸茸头顶。摞得高高的婴儿衣裳、整包纸尿裤、四罐进口奶粉....贺嘉轩瞠目结舌,“不就待几天么你这是,搬家呢”
叠着小袜子的胡丹白他一眼,统统放进提包里:“你这当爸爸的可真行,有备无患呗。”几分钟之后,她又高兴起来,小女生似的紧紧搂着他脖子:“老公,咱们回趟学校吧,我做梦都梦见图书馆了。我想吃食堂的砂锅,还想吃白斩鸡和小笼包老公老公,我们开/房去吧”
图书馆是两人定情之后常去的地方,他忙着备考,她偷看小说;食堂更是日日打卡,小炒套餐砂锅麻辣烫,吃腻了便出门下馆子,什么白斩鸡小笼包,炒年糕阳春面;毕业前一年,学校附近开了间情趣宾馆,两人兴致勃勃周末开/房....
仿佛发生在昨天。依偎怀里的女人身上带着元元柔软香甜气息,令他心中柔软恍惚,张臂也紧紧搂住她。记忆中的周青羽身影日渐远去,如同挽不住的时光,总不能再伤害另一个;何况,胡丹也是真心在乎他的。
远在济南的周青羽远远没有他伤感,相反非常开心。
“上次就在这里,怎么没有了”她迷惑地弯腰盯紧书架最下一排,试图从薄厚不一、参差不齐的如烟旧书中寻出有价值的目标。“可能被别人买走了。”
看上去并不像--此处实在没什么顾客光顾。这是一家颇有年头的新华书店,很可能破产或者被放弃了,大门敞开着,任由热风呼呼灌进来,几十个陈旧书架堆满东倒西歪的书籍。视野之内没有职员,只有门口坐着一位大叔充当收银员的角色。
上次确实看到一套《安徒生童话》来着,和家中收藏版本完全不同;可惜那时跟着江楠买了不少衣裳杂物,实在带不回去了,周青羽惋惜的想。
咦隔壁过道郑远山忽然“啊哈”一声站起身来,听起来很惊喜,一定大有收获。转过去的时候,他捧着一本半旧的《北京人在纽约》翻阅,“想不到还有这个。”
“这是姜文演的吧”她没看过书,对电视剧还有印象,当年很是红火。“好像还有....王姬”
郑远山显然比她熟悉的多,把书卷起来握在手里。“姜文的王启明,王姬演阿春,里面还有马晓晴。你带回去看看,特别真实。”
换成他本人就是“北京人在斯坦福”,“北京人在加利福尼亚”也没问题。瞧着男朋友把注意力转回书架,周青羽也继续寻找起自己的目标,十多分钟后终于大功告成:那是一套四本《安徒生童话》,译者叶君健,封皮和插图都是彩绘,精美得令人惊叹。
心愿达成便踏实多了,周青羽心满意足地把书籍堆到门口旧桌子上,和大叔打了招呼便一头扎回书海。
一个小时之后,她的收藏品多了《教父》和《杰克伦敦文集》,还有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和《青蛇》;其实前者家中有,后者在图书馆借阅过,不过版本天差地别,收藏起来也挺有意思。
另一边收获更丰盛,《王朔文集》和冯唐的《北京北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还有一套《雪山飞狐》--并不是流传最广的三联版,繁体竖版字体,像是港台流传过来的。看起来郑远山相当随意,还挑了《印象张艺谋》和陈凯歌、李安传记,余秋雨的书也抱了几本,居然还有三毛《撒哈拉沙漠》。
他居然看这些不像文艺青年啊周青羽很迷惑。看到李安传记,她拍拍脑门,回到小说区域把《卧虎藏龙》原著找出来。
付钱的时候,大叔把摞在一起的书籍翻过来看价钱按动计算器,冷不丁指着角落不起眼的书架:“那里还有套《射雕》呢,要不要”
果然是《射雕英雄传》,杂志大小厚厚两大本,字体非常密,看着有些吃力。道过谢的周青羽抱着沉重书籍,坐到副驾才由衷庆幸:“要是我自己来就糟糕了。”
发动车子的郑远山笑道:“就是怕出门在外不方便,才弄了这辆车,怎么样,开了吗”
“没,压根没动过。”周青羽扭过头去望着后座几摞书籍,捅捅他胳膊:“喂,说真的,你都看么”
答案是呵呵大笑。“看不动。”郑远山直截了当地说,“也就上学那会儿成天看,出国带了一套金庸,这几年哪有功夫”
猜也猜到了。周青羽悻悻地说,“浪费,浪费”郑远山自有道理:“书能有什么可浪费的你没事看看,看完了给我讲讲里头怎么回事,齐活。”
想得到挺美“我还以为你打算陶冶陶冶情操。”周青羽顺手把面前戴着红围巾的企鹅公仔抱在腿上,假装它能听懂话,“这个人不读书不看报,我们批评他好不好”
郑远山笑得开心,又想起什么,“哎,你回去的时候还得再弄个箱子。”
“我打算多来几次。”深入宝库满载而归的感觉不错,周青羽丝毫不介意,“你发现没,这里好多书都是港台过来的,北京买不到。以后我自己也开家书店,这些书统统只看不卖”
这次郑远山没有笑,侧头认真地望她一眼。“开书店我还以为你会喜欢,嗯,开家馆子咖啡厅之类。”
这算对自己厨艺最好的恭维吧周青羽满心欢喜,握住他扶着方向盘的右手:“i have a dream,开一家书店。用不着太大也用不着太多书,小说传记就好,还可以多摆点漫画。”
“灌篮高手吗”郑远山哈哈大笑,“有理想。”
一点都不正经。她忿忿松开手掌,却很快被他捉回来,“还没说完呢,书店挺好,有意义又省事,也没那么累,很适合你。我身边的人不少都这样,拼搏几年掘到第一桶金,年纪也大些,谁也不想打一辈子工,都是自己找事情做。有开饭馆的,有投资红酒电子烟的,还有收藏艺术品的,多了去了。”
他的互联网行业薪水福利极高,辛苦起来也是其他行业比不上的,996放在一旁,码农这碗饭可不容易吃,更新换代实在太快了。周青羽好奇心起,关心起他来:“远山哥,那你以后打算”
“我且退不了休呢。”他感慨着看看那只企鹅公仔,“还得干几年。你要真想开书店,好办,我也入伙,怎么样”
这位“不读书不看报”的男朋友也想开书店周青羽大笑起来,拍拍他手背:“好啊,挣了钱咱们分,亏了钱的话....反正书也没有保质期,亏不到哪里去的。”
郑远山笑道:“那就说好了,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