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十二年,故人戏 > 22、第二十一章 来时莫徘徊(1)

十二年,故人戏 22、第二十一章 来时莫徘徊(1)

作者:墨宝非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14: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手里的电报像燎原火,一路摧枯拉朽地烧到她心窝里头。

还活着,这是最好的消息。

可“沉疴难起”又把她的心提到了嗓子口,她喉咙口干涩着,强行让自己冷静。

“你……发了电报给家里”她看得出,这电报的后半截是给段孟和的话。

“是。但没问什么要紧的话,怕家人疑心,”段孟和见她回了魂,进而解释,“只是说有位至交想拜会傅三公子,问他人是否在北京城。你看,我家人说‘在京无误’。”

这下她全懂了。

沈奚略定了定心,把电报沿着旧有的痕迹摺好,递还给他:“谢谢你,为了我,让家里人知道了你的行踪。”

“总要回去的,我也不会瞒一辈子,”段孟和为她宽心,“你设想如何我也是要回京的,可以带你一道北上。”

沈奚没做声。

她是要北上,但不能和段孟和去。

段孟和紧跟着说:“倘若袁――真要登基,又会要打仗。到那时你想北上更难,如果走,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只是你要等等我,至少要半个月的时间安排病人。”

沈奚抬眼,盯着他看:“多谢你,段先生。”她再重复。

这回,段孟和听懂了。这是逐客令。

“你不信我吗”段孟和在这骇人的安静里,看穿了她的心思。

她又摇头,说:“我要想一想。”

情感上,她信段孟和,三个月的相处摆在那里,他是个好人。

可好人不顶用,他是姓段的。自从他坦白了身世,沈奚也留心了报上、杂志上关上段家的评论。私底下,她和祝先生夫妻闲谈也若有似无地带上一两句,因此了解更深了。

段家是金门槛,和大总统关系就是鱼和水,袁大总统的干女儿就是段祺瑞最得宠的一位夫人。这一层层关系在,她不能冒险。

虽然眼下看来,和他北上并无不妥。

但总有她想不到、顾及不到的地方,万一……留下什么口实把柄,或是在她不晓得的地方,因和段孟和同行,给傅侗文惹什么麻烦,她难辞其咎。

见段孟和还要劝,沈奚索性把门闩打开,开了门。

过堂风灌入她的领口,她才后知后觉自己穿着睡衣,更是拘谨着低头,对段孟和微颔首,权当告别:“这一次我记在心里,日后会还你。”

“还什么不过一份电报。沈奚你再想想,同我北上会省力不少,”段孟和耐着心劝说,“也会更安全。”

她再摇头。

段孟和一时没了话。

“还有,先生日后不要再来了,”她说,“这里我也不会再住了。”

段孟和静了会,苦笑说:“抱歉,破了你我的约定。”

跟着她找到这里,是他一厢情愿,既不守信,也失礼。

沈奚在风里,道了别,将段孟和送走。她从厨房的玻璃窗望出去,确信段孟和已经离开后,掉头跑上楼,慌张张地将皮箱子打开。

把最厚的大衣和帽子找出,当下换下睡衣,预备出门。

她信段孟和的话,也信段孟和家人不会欺瞒自己人,就因为“信”,才一刻不能耽搁。全国到处都是剑拔弩张,军队和革命党一直在打仗,这还是在共和的体制下,都难以平复战争。如果袁世凯真的决定复辟,重新搞封建帝制……她完全不敢想。

到那时,又该像清朝末年一样,到处都是宣布独立的省,宣布独立的军队……

趁着还算太平,今晚就走。

先前房间早收拾妥当了,抽屉和柜子全清空,物归原位。

只是要多留一封信。万一,真的和傅侗文错过,也有个消息给他。

她将钢笔从拿出来,寻不到信纸,把行李箱的书掏出一本。里头夹着一叠,都是他在船上写给她的,一个个的“一见成欢”。她有用信纸夹书的习惯,再去翻找另外的书,和几张白纸在一处的,是傅侗文抄给他上海公寓的地址。

那时没留意,再展开,却发现这纸摺得十分技巧。

信纸一共是三摺,一摺在前,一摺在后。

前头是手抄的地址,后头写了短短的两行字――

身付山河,心付卿。

两处相思各自知。

喉头一窒,这话狠撞到了心坎儿上,撞得她手指发抖。沈奚一字字,复又读了一遍,好似他此时正坐在她的面前,气定神闲地摺好了纸,递过来……

手里的信纸,被她打开,又合上,两指轻轻沿着那折痕滑过去,她再想不到别的,全是他。

干坐着,足足十分钟人终于回了魂。

她从书里找到白纸,打开墨水瓶,把信纸铺平在桌上,端坐着写:

三哥,

见字如晤。假若你看到这封信,那是我同你又错过了。一位朋友帮我打探到你的消息,说你在北京,我想试一试,北上去见你。你的病情,还有如今的时局都让我不能再等下去,我怕战事一起,你我南北两隔,不堪设想。

假若错过,我会在北京等着你,只要你在傅家,我就有法子去找你。

还有,这房子被外人发现,是我不够小心。经一蹶长一智,日后我会更留心些。

仓促手书,望君见谅 。

央央

十一月四日

下笔意万重,却是匆匆道不尽。

她把信纸摺好,心觉不妥,再展开,把落款撕掉。谨慎些,还是不要留名字。

她从书架上挑了个品相好的空墨水瓶,压在上头。关了窗,又怕被窗缝里的风吹跑了,于是多添了个空墨水瓶。

信纸留在书桌上,只盼着,他没机会见到这封信。

沈奚出门时,祝先生恰好归家,和她错肩而过。

“沈小姐,”祝先生好似记起什么,喊住她,“这几日那位先生一直有来。先生真是个好人,我同他说‘储金救国’的事,他便给了我钱,嘱托我去捐了。你们两个都是好人。”

沈奚让自己微笑着,点头:“他是心好。”

“沈小姐这是,要搬去新家了”对方见她一副远行模样,关心问。

“年关了,想回乡看一看。”沈奚微欠身。

上回她是受义士安排,北上逃难。此番,却是不同,都要自己来操办。

初冬的雨来得急,排山倒海淋下来,根本避不开。

沈奚在火车站下了黄包车,连人带皮箱全都湿了,也顾不上自己的狼狈,先去问今日的火车票。从上海往南京去的票十分紧俏,三等和二等早已售罄。

她不得已只好买了头等票,一张票就用了半月薪水。上了车,马上有列车上的招待人员递上热毛巾,再带她去休息室换了干净衣裳,对方见她只有这一件大衣,就想法子帮她把衣帽晾在休息室。当对方问她是否要去西餐厅用餐,她再舍不得花钱,谎称自己用过了,饿着肚子,在位子上坐到了天亮。

车到南京,隔着一条长江没有列车,只能做游轮。她赶集似的,从火车站叫车叫不到,索性走去码头,买票过江,再换浦口去天津的车。

这里和上海不同,人多,也杂,还有许多没钱买票的人,簇拥着,爬上火车顶。

沈奚在这轰乱吵嚷里,被人半推搡着上了车。有个大娘拉她一把,将她推到了墙边沿。寻常民众、教书先生,大学生,抱孩子的女人,每个人都前后大包袱裹着行囊,提着、扛着、肩背着。等车开动了,沈奚的后背也扛上了一个包袱,动弹不得。

上百口人在车厢里呵出的气,凝结在玻璃窗和车厢壁上,水珠儿流下来,把她手背都浸透了。这样,真像回到多年前的逃难。那时她还小,被两个陌生男人护着,圈在车门边沿,一路不说话不哭不笑,谁见着都以为是被家人卖了女孩子。

……

等到了天津,再换去北京的列车。

三趟火车,一趟轮渡,运着她穿过了大半中国。

在离开上海三天后的清晨,沈奚满身的灰,脚落到站台的泥土地上。还是前门楼子的火车站,举目环顾,还是黄土漫漫。

身旁下车的旅客太多,把泥土地踏得尘沙飞扬。

她在尘沙里,心底油然而起了一种不真实的归家感。

她回来了。

在路上她已做了打算。虽是挂了虚名的四少奶奶,但绝不能贸然去傅家。傅家和傅侗文是两回事,万一莽撞去了,还不知会惹出什么麻烦。

必须要寻个人帮忙。而她千思百想,只有一个人适合。

在游轮上,傅侗文和谭庆项也提过此人――傅侗善,傅家二爷。

沈奚按着这个计划,先到傅家街门外,找了门口候着的两个黄包车夫,塞了钱,问出傅家二爷的动向。得来的消息很有利,二爷从不离京,每日都会在午时出门,深夜再归家。

眼下还是上午,没错过。

沈奚在傅家家门外的一个小胡同口外,把皮箱子立在墙壁旁,背靠着砖墙,人坐在皮箱上,耐心地守着街对面的傅家大门。守株待兔。

约莫到晌午,傅二爷穿着灰色长褂子,人走出大门,身后跟了两个仆从。

沈奚和他有一面之遇,见那张脸,还是认得的。只是和她预想的有差别,他身边有下人,这样贸然过去,万一下人认得她也麻烦。

她远看着,人不觉往后缩了缩。

很快,傅二爷上了黑色轿车。开走了。

他要身旁一直有人,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早上收过她袁大头的黄包车夫,见沈奚等了一上午,一副要见情郎却不敢上前的样子,好心出主意:“小姐要找二爷的话,不如我拉你去个地方,二爷每日就去那里。”

车夫随即说了个名字:胭脂胡同。

沈奚醒过神,忙提着皮箱子坐上去:“好,现在就去。”

车夫吆喝了声,拉着她跑向前门。戏园子、茶馆、酒楼下去,最后兜进了一条胡同里头,停在了四合院的街门外。一个大院子,几乎占了半条胡同,外头都是黄包车夫。

街门上的牌匾写着“莳花馆”。

“二爷和这里的小苏三要好,每日都在这里。”车夫说。

沈奚道了谢,迈入四合院的街门。面前的影壁上有题字,弄得仿佛书香门第的样子。

一个候在垂花门的伙计,见她个清白姑娘风尘仆仆地进来,很是惊讶:“姑娘这是”

伙计想问是不是她走错了,可又觉得不太可能。

胭脂胡同是干什么的,全京城都晓得。

“我找人,”沈奚掏出笔,在火车票上写了名字,递给对方,“麻烦,将这个给傅家二爷。”

“找二爷的”那伙计摸不透沈奚来路,不敢怠慢,“您跟我来。”

伙计把沈奚引着进了垂花门。

这是个三进带跨院的大四合院,进了垂花门,右厢房里有笑声。伙计和丫鬟忙活着,看到沈奚都心生好奇。伙计说是寻二爷来的,大家又都低头笑,好似猜到是情债。

那伙计把沈奚带到了左厢房:“您等着。”

坐在这里头,她提着心,唯恐见到什么不该见的。

没遇见傅侗文前,她在那个花烟馆就是最下等的妓院。里头的女子年老色衰者多,陪抽陪聊和解决所有**需求。有时,她走过去,能看到烟鬼解下裤带,几下扒开烧烟女的衣裳,顶身进去,摇动得木板床吱嘎作响。她初次见,被吓到。

后来到了纽约学医,上解剖课,头回见男人的身体构造,还能联想到那次,脸红得让教授好一顿奚落。念到第二年,有专业课的熏陶,又有婉风和欧美同学的教导,才学得开放些。

可眼下……

她并拢着双腿,低头看自己的鞋,耐心等。

隔着门窗,有人在唱《苏三起解》,玉堂春里出名的一折戏,正到这句上:“……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这唱词里是三郎,她要寻的是三哥。

戏里苏三要人将口信传给三郎,戏外的自己也是要寻人传信……

有个小丫头进来,点了一炉香,捧了热腾腾的手巾,让她擦手:“我家姑娘唱得好吧”小丫头猜她是二爷的红颜知己,故意说,“多少人来,就为听这一折呢。”

沈奚心不在焉应了。

她耐着心,等这一折戏唱完了,终于,等到门帘子再被掀开来。

傅二爷跨进门槛,一双眼在镜片后细瞧她。

沈奚立刻起身:“二爷。”

跟着他进来,按下帘子的是个姑娘,细长的眼,双眼皮,说不出的文气。只是穿着袄裙,否则真像是个新派女学生,包括她的笑也是柔柔弱弱的,带着书香气。沈奚猜,这就是那个黄包车夫说的小苏三了。

“你跟进来做什么”二爷笑。

“三爷的人,自然是要看一眼。”那姑娘柔声笑。

傅二爷没给她多话机会,将人劝出去。

四下只剩她和傅二爷了,他又端详沈奚:“都说三弟出国是为了寻你,可回来身边却没带人,我还以为是他们说错了,看来,他过不去的永远都是女人这道坎儿,”他径自坐下,“说吧,寻我做什么”

“我听说他病了,想见他。”

傅二爷沉吟:“这个,我帮不了你。”

她忙道:“我不是要纠缠他。我和他有过约定要再见面,如今约定的日子已经过去,又听说他病了,才迫不得己来求二爷。”

对方意外沉默。

沈奚心慌着,唯恐听到说他病入膏肓的消息:“他是真病了吗”

“病是真的,但病到何种地步不好说,”傅二爷默了半晌,对她说,“从他回来,没人能见他,我也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