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十二年,故人戏 > 69、第六十七章 青山依旧在(1)

十二年,故人戏 69、第六十七章 青山依旧在(1)

作者:墨宝非宝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20:14:21 来源:就爱谈小说

丁字号木箱的失踪,本该是个隐秘。

可消息却不胫而走。

等代表团抵达巴黎,关于文件的丢失,已经有了数个版本的传言。有说是总长途经日本时,被日本间谍买通了身边随从,盗走文件;有说是在游轮行驶到半途中,遭遇了偷窃;也有说总长在横滨时,曾有御医前来诊病,是总长意志薄弱,把文件送给了日本人……报纸谣言漫天,日本人也在逼着总长辟谣,说是有人要蓄意影响中日关系。

流言滋生,无法遏制。

一场舆论战,在和平会议开始前就拉开了大幕。

而对于这个文件箱,傅侗文在游轮上,甚至到了纽约也没对她提到过。沈奚是在巴黎租住的公寓里看到报纸,才获知了这件事。

……

而现在,沈奚发现,这份去年十二月中旬的报纸竟又出现在傅侗文的书桌上。

窗外,已是初夏六月。

沈奚握着那份报纸,心像浮沉在水里。

自从租住了这间公寓,书房里到处可见报纸,英文、法文,还有日文和中文的报刊。傅侗文和谭庆项曾给她讲过,报刊是一个战场,能够引导舆论,博取民心。

所以一到巴黎,代表团电报回国,要的第一笔钱就是舆论资金,用来打点巴黎大小报社,为中国争取更多的舆论支持。傅侗文也投了不少钱,打点日本和国内大小报纸,所以他收到最多的包裹,都是报纸。

沈奚挪开十二月的,下边一份就是五月的,在讲国内的学生运动。

傅侗文走进书房,他穿着白衬衫和西裤,肩上却披了件中式的长褂,灰白色的。

他一直不穿旧时的衣裳,这件还是沈奚私下里问驻法公使要了一位华人裁缝的地址,特意让人缝制的。西装过于拘束,也重,还是长褂轻便。

傅侗文初见长褂,很是意外,虽不习惯,但也照沈奚的建议,披着御寒。

久了,反而觉出沈奚说的好处来。

“报纸上说的话看看就好,都是旧新闻,”他走近,把一顶巴黎正流行的帽檐翻转的钟形女帽递到她眼下,“你要迟到了。”

“我很快回来。”

“不用急,”他说,“难得你在巴黎见个朋友。只是不要到天黑。”

“嗯。”

沈奚接了女帽,在手中握着,若非要紧事,她是一秒也不想离开他。

沈奚并没和他说见谁,只说是大学同学,傅侗文也没追问过。

她临走前和谭庆项交代了两句,把自己要去的餐厅地址和电话号码都留给谭庆项,这才放心出了门。

到了圣米歇尔大道,她找到那间咖啡馆。门外坐满了人。

全是一个个的小圆桌,桌子直径不过二十厘米,摆上几个杯碟就占满了。反而是圆桌周围的藤编座椅,每一把都比圆桌要大。十几个桌子放置很随意,绅士小姐们也坐的随意,享受午后咖啡。椅子抵着椅子,是城市里最常见的、拥挤的午后聚会。

绅士们只能把握着报纸的手尽量放低,避免边角蹭到身旁的陌生人。

阅报者十有七八,沈奚不懂法语,但也猜得到,其中半数会在关注和平会议。

她又想到家里堆积成山的报纸。

……

在角落里,难得有个圆桌,只放了两杯咖啡,坐着一位先生。

沈奚看着窗边圆桌旁坐着的男人,脚步停驻,对方从玻璃反光中看到了她的影子,偏头回视。两位好朋友,不约而同地笑了。

“你竟然还是老样子。”陈蔺观亲自起身,想为她拉开对面的座椅。

“这里人多,你不要假绅士了。”沈奚拦他。

她把帽子搁到腿上,喝了口咖啡。

陈蔺观以手肘撑在桌边,笑意满满,等她喝。

沈奚去年12月离开纽约前往巴黎,在游轮上就给他发了电报,但不巧,陈蔺观刚启程前往纽约,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两人在海上,彼此错过。

直到前几日,陈蔺观返回巴黎,才算促成了这次的见面。

当年沈奚离开纽约,没来得及和他告别,这些年他们虽然恢复通信,可一直无缘相见。

真到面对了面,看到对方的脸,和通信又是不同的感觉了。陈蔺观不由记起在纽约读书,两人你追我赶,学到入魔的岁月。

沈奚是他从心底佩服的人,也是他认定的最好的朋友。

“为什么挑在和平会议来”陈蔺观笑着问,“在信里还故作神秘,不肯告诉我”

沈奚抿嘴笑。不方便答。

幸好,陈蔺观知轻重,见她的笑容,就识相地不再问了。

“有句话我憋在心里很多年了,你后悔吗”陈蔺观突兀地问。

后悔她奇怪:“你指什么”

“你在纽约最感兴趣的是心脏外科,也有天分可以成为最优秀的心脏学医生,你后悔吗突然回国,毁了自己的前程”

从两人恢复联系后,陈蔺观就不遗余力地劝说她来欧洲读书,当听说她放弃去英国的机会后,毫不留情地在心中指责她目光短浅,荒废天分。

他对她昔日放弃心脏学的事一直耿耿于心,难以释怀。到今天仍是如此。

沈奚摇头:“不后悔。”

“你是在逞强。”

“是真心的。这几年我在国内,单单是救活的人就有上千人,救治的病患早就数不清了,还有――”她笑起来,“我还给蔡将军的军队送过钱。你看,我也做了不少的事。”

“你本可以有更高的成就。”

也许吧。她放弃争论,不在意地喝咖啡。

沈奚放了杯子:“我想求你帮我做一件事。”

“我就说了,你是个功利主义者,”陈蔺观仿佛识破了她,愉快地说,“找我总是有事情的,不会仅为叙旧。”

沈奚又一次没反驳。

两人在念书时就是你来我往的谈话方式,从没人肯示弱。接连两次的沉默,让陈蔺观很不适:“我和你开玩笑的,没有你的资助,我走不到今天。只要我能帮的,你只管说就是。而且,千万不要用‘求’这个字。”

“我想……让你为我推荐一位心脏学医生。”

陈蔺观恍然:“你是想找我的教授为你的朋友吗”

她停了会,才道:“是为傅侗文,我想为傅侗文找一位主诊医生,他心脏不好。这半年来因为和平会议的波折……情况……”

笑容在陈蔺观眼中散去。

“我咨询过许多的人和同学,都说你的教授是临床上最好的医生,最适合他的医生。”

沈奚盯着他,“我想恳求你……”

陈蔺观摇头,以最温和的方式表示了拒绝。

当初在纽约公寓外,情绪激动的少年长大了,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了尊重朋友,可不代表他能忘记自己家是如何落魄的。

“抱歉。”沈奚轻声说。

“不必抱歉,”陈蔺观说,“窦婉风告诉过我,他是你丈夫的哥哥。”

“他现在是我的先生。”

陈蔺观怔了一怔。

他从同学那里听说了沈奚结婚的喜讯,还电报责备她,以为她忘记分享喜讯。

今日揭破,才知真相。

沈奚欲要说话。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在纽约时,一直反复要我记住资助人的恩情,”陈蔺观看着她,“现在是想要我还了吗”

“不,我当时说的话,是想要你牢记学医的初衷,救许多的人,才不枉费傅侗文给我们的花费。不是要你还他什么。”

“他是个大慈善家,爱国商人,资助过许多的人,”陈蔺观回她,“可是沈奚,他对别人是好人,但对我不是。我是个普通人,不是圣人,你如果想要我的教授救他,不必来求我。”

“我试过联系你的教授,可是……”

陈蔺观自然知道她碰到的困难:“当然,我的教授早已重病在身,闭门谢客了。”

“所以我才找到你,是因为知道你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你不要打我的主意,也不要和我谈医者仁心,我是个很自私的人。”

长久的安静后,沈奚再次说了句:“抱歉。”

她预料到这个结果了,可还是想试一试。

这条路走不通的话,只好准备起来,前往英国,去见谭庆项过去的教授。心脏外科是连外科医生都要避讳的领域,专攻这方面的医生本就少,能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更少……她怕,到了英国还是于事无补。

沈奚和陈蔺观不欢而散。

她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坡路,往公寓走,两旁都是小咖啡馆、小酒馆。她初见巴黎,是在傅侗文送给自己的一套彩色照片里,那时她对欧洲的这个城市印象是,街边房子像摆放整齐的洋火盒,色彩斑斓的墙面,严丝合缝地贴着彼此。

傅侗文后来提到那套照片,说是自己初到巴黎,花大价钱问一位记者购买的。他从不吝于赞美任何一个西方国家,开放的思想和工业化的成就。

赞美下,是美好的期盼,期盼中国能有这样绚烂于世的一日。

几个小孩子围着辆冰激凌贩卖车,接过自己想要的甜品和汽水。

沈奚看到也有贩卖爆米花的,她买了一包,贩卖的老者提醒着,指了指她的手包。巴黎是繁华没错,可偷抢也是出了名的。老者见她黑发黑眼是个亚洲人,走路漫无目的,有点游览的意思,推测她是初到巴黎的女孩子,好心提醒。

沈奚用和傅侗文学的法文,道谢后,接过纸袋子。

回了公寓,她看落地钟的时间,傅侗文还在午睡,便把爆米花放在了门口的矮几上。来接培德的人坐在客厅里,见到沈奚,立身唤她:“少奶。”

她看门口的布纹行李箱:“谭先生呢”

“在和培德小姐道别,在厨房间。”

沈奚到厨房门口,咳嗽了声。

“不用进来了,我们出去。”

谭庆项说着,带培德走出厨房。

他这次带培德来法国,就是为了亲自把她送到欧洲,再把她交给德国驻法领事馆。没几日,和平会议就结束了,他知道再没法拖延,就在上周联系了德国领事馆,定了这星期送她过去。对于这个决定,培德不是没争辩过,可她能战胜所有的困难,唯独无法逾越一个天堑――谭庆项不爱她。眼看着德国即将被制裁,培德也要担心家里的祖父母,左思右想,没别的法子,才算是答应了离开的安排。

培德手里抱着一个食盒,是她央求谭庆项做的中国菜,准备在路上吃。

沈奚和谭庆项送她到公寓大门外。

“不要给这个地址写信,会议后这个公寓会交给房东,我们也会回国。”谭庆项交代。

“你们回中国后,住在哪里”培德灰蓝色的眼睛里,是藏不住的泪水。

“说不准。”谭庆项说。

培德低着头,用只有他们两个听得懂的德语,说了很久的话。

沈奚从音调、语气里,猜想这是最后的剖白。

谭庆项毕竟是傅侗文的同龄人,经历得多,他始终带着笑,使培德不至太窘迫。最后,他给了小女孩一个真诚的拥抱,低声,用德语说了几句话。

培德眨眨眼,泪水顺着脸颊,落到衣领内。

“再见,沈小姐。也替我和三爷说再见。”培德轻声对沈奚道别,掉头,上了汽车。

汽车消失在街道转弯处。

谭庆项轻轻地呼出了一口气。

“她说了什么”沈奚小声问。

“我不告诉你的话,你会如何”他笑。

“会辗转难眠”沈奚和他说笑,“像在红磨坊看了一场歌舞,却唯独落幕前离场了,不知结局的滋味,不太好。”

“她说……同样是叫培德,同样是跨国恋情,同样是爱上了中国男人,为什么她得不到好结果。她说,陆总长和夫人的爱情是‘命运的暗示’,可我却要忽略。”

女孩子在爱情上,都是相通的。

都喜欢抓住一点蛛丝马迹,说服自己,暗示自己好的结果。

“那你呢”

“我你问我说了什么”

“嗯。”

“我说,”谭庆项笑着说,“小姑娘,我不爱你。”

和她想的几乎一致。

沈奚和谭庆项交代了下午的结果。

见陈蔺观的事,傅侗文不知道,谭庆项知道。从五月以来,他和沈奚一直在商量这件事,是留在法国,还是去英国。

怕被傅侗文听到,他们在厨房里,轻声交谈。

人年纪大了,爱回忆,谭庆项说着说着,就提到了那年在游轮上的事情:“那时也是山东,侗文还说,他实在不行了,绑了炸|药在身上,和日本人同归于尽去。”

沈奚在外头还能端着架子,面对谭庆项,架子全散了,心乱如麻。

半晌,也只是轻声说:“我一想到,我们在横滨坐立不安,唯恐误了去美国的时间,唯恐让威尔逊怀疑我们合作的诚心……就觉得……”太可笑。

这些话,她不能和傅侗文聊,只好在这里随便说说。

“最后美国选了日本,可笑啊我们。”谭庆项接了话。

突然,楼上有戏曲声传来,他们对视一眼。

他午睡醒了。

“我上去了,”她说,“你尽快联系你的那位教授,会议一闭幕,我们立刻启程。”

“已经谈妥了。”谭庆项微笑着,安抚她。

可两人都知道,错过了陈蔺观这里,是错过了什么……

她拿了那包爆米花,寻声,来到书房。

傅侗文仍披着同样的一件灰白长褂,深陷在黑如墨的天鹅绒沙发里,脚下是软皮拖鞋。壁炉里没火,光穿过玻璃和大半间书房,落在他脚旁,西裤腿上。

他下半身沐浴在阳光里,五官在房间的晦暗中,合着眼,带着一丝微笑,手指在跟着曲子轻敲着。

日光太短,够不到他的脸。

沈奚深知,对巴黎一行的失败,她的唏嘘和伤心,远不及他的万分之一。他走维新的路,维新失败,他支持革命,袁世凯登基称帝,忙活半辈子,好似全在瞎折腾。到最后在山东这里还是一事无成,注定是要失望……

而身边人,去了一个又一个,死了一批又一批,黄泉路上已是老友无数。

她站了许久,静看他,心里一抽一抽地疼。

傅侗文在欠身,调整坐姿时,睁眼,瞧见了她。

他一笑:“我这个闲人,又在等着你回家陪我了。”

“我走时你还说,难得我在巴黎见个朋友,”沈奚上前,半蹲在他面前,两手捧纸袋,“我欠了你许多年的爆米花。记得吗”

他接了纸袋,打开,捏起一颗丢到嘴里:“cinderella.”

他们在纽约看得首映。

傅侗文也给她喂了一颗,柔声道:“等三哥回国,要为央央开上一百家影院,像戏楼一样热闹。首映日就放cinderella.”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