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大宋悍臣 > 第235章 大宋是国富

大宋悍臣 第235章 大宋是国富

作者:鼠猫狗鸽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5-26 11:36:4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司马光这些话,宋煊其实挺受用的。

毕竟谁还不愿意听点好听的?

要是司马光一见面就喊宋煊老匹夫,勒马镇小周处,三害之首,那宋煊可没什么好脸色。

所以此时闲的没事,他也就顺势答应下来了。

没过一会,司马旦连忙把拟好的契约拿过来,让宋煊仔细瞧一瞧。

宋煊其实也没在意,反正就是圆了他想买匹马的梦。

“哎?”

宋煊盯着司马旦道:

“你如何能做赔本买卖?”

原来是司马旦拟定的契约,便是这匹马若是明年秋天之前病死,那便要退给宋煊四十贯。

毕竟买卖病马这件事,无论怎么说,都是司马家不地道。

“无需如此。”

宋煊把司马旦拟定的契约推了回去:

“我宋十二买卖向来公平公正,既然选择买了病马,自是要有这个心里准备。”

“若是因为占你便宜,便要签下如此契约,岂不是让旁人看贬了?”

司马旦也没想到宋煊会把这份契约给退回来,他当即愣在原地。

司马旦缓了一会才说道:

“十二郎,这份契约你签了百利而无一害啊,我不明白。”

“你这话说的我不爱听。”

宋煊当即示意王珪:“把钱掏出来。”

王珪直接掏出七片金叶子,放在桌子上。

一片金叶子大概就在一两重。

虽说朝廷定下的是十进制的换算,但是因为黄金珍贵,实则兑换铜钱,并不是一兑十的。

待到了北宋后期,一两黄金能兑二十四贯钱呢。

“还望司马兄能够重新拟定一份契约,就是作价八十贯,就算这匹马交割到我手里立马病死,也与你这个卖主无关。”

司马旦听到宋煊这样说,一时间没了主意,他看向自己的弟弟司马光。

司马光连忙站起来,走到一旁收起七片金叶子,走到哥哥面前:

“大哥就按照十二哥儿的话去做了此事,况且我们本就是谈好的价钱。”

司马旦心想自己与宋煊也没谈价格啊。

哪有人不还价就买这么贵的物品的?

而且还是一匹病马。

司马旦无奈,便只能回去按照宋煊的要求,重新拟定契约。

王保瞠目结舌,他知道宋煊有实力,所以才恬不知耻的抱大腿。

但是没想到他这么有实力!

鱼周询与王拱寿对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之色。

莫不是宋十二写的那几本书,赚了许多钱财?

不应该啊!

毕竟那些钱都是让说书人给赚去了。

就算大宋百姓热衷于科举,推崇读书人,但能读得起书还能识字买这种无关科举的事,始终是少数人。

宋煊的话本能流传的如此之快,还得是靠着茶馆以及瓦子里的那些说书人才行。

司马光坐在他哥哥的位置上:

“十二哥如此拿钱不当回钱,我便知道家底丰厚。”

“嗨,以前穷的揭不开锅了,自是想法子做些买卖挣点饭钱,未曾想倒是一发不可收拾,让我免除了因为生存之苦,才能安心科举。”

宋煊饮了口茶。

总之大宋的商业氛围是不错的。

至少那些官员不敢明面上伸手。

无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地方官府那权力都是层层叠罗汉的架构,确保他们相互掣肘,更不是一条心。

尤其是“大宋公务员”待遇优厚,他们伸手要钱,那就是主动给人递把柄。

许多官员都不像明清官员那般。

特别是大明俸禄太低,以至于前期许多官员都忍不住伸手,维持自己体面的生活。

待到了清朝,那是皇帝主动剥削下面,跟他们要钱。

大清官员们自是要狠狠的捞一笔,不仅是要孝敬皇帝,上官,自己也得吃的饱饱的。

那就只能在苦一苦百姓了,骂名其他人来担。

要不然这书以及功名,不是白他妈的读与考了吗?

司马光倒是没有经商的打算,因为不养这匹马后,家里能够空出许多钱财。

抛除给宗族那份去支援族人,依照他爹的俸禄,维持整个家的运转,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十二哥当真是天赋异禀。”

司马光小小年纪,又是吹捧了一句。

不是司马光年纪小就如此油腻,他虽是神童,可悲他爹带去宴会上的次数多,久而久之也学会了大人之间的说话方式。

明白怎么说话,才能让别人高兴。

况且这种事,又不是说谎。

宋煊摆摆手:“大家如此操劳,不过是为了保证生存罢了。”

“若是连自己的生存都搞不定,纵然你胸中有千万想法,那也无计可施,更不用说报效朝廷,为百姓做主了。”

“什么都是屁话!”

鱼周询与王拱寿二人越发认同宋煊的话。

因为他们二人目前最大的困境,就是卡在了生存这件事,没办法安心读书学习。

若是解决了生存问题,能够专心温习功课,定然能够在考场上更上一层楼。

司马光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他参加的都是文人雅士的“高级圈子”,大多数都是风花雪月。

很少有能够触及到这种民生问题上的。

特别是钱惟演开的宴会虽多,他又是王孙之后,如何能知晓民间疾苦?

但是从宋煊的话里,他立马就察觉到了。

宋煊与其余文人雅士的不同。

因为他觉得依照宋煊的实力,假以时日,定然能够成为取代刘筠等大儒之人,独领风骚。

所以司马光再次询问宋煊:“十二哥,可否与我讲一讲这一路上的见闻?”

“当然可以。”

宋煊从运河上的纤夫、船夫、搬运工,以及在码头售卖的小商小贩,甚至他在管城遇到的小周处许显纯的事。

司马光越发确信宋煊的与众不同。

因为他发现宋煊即使取得了如此成就,但绝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种人。

反倒是愿意亲近贫苦百姓,还惩恶扬善,甚至还给他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旁人那些官员,在宴会上,绝不会说这种扫兴的话。

“十二哥所讲,当真是给我打开了思路。”

司马光素有神童之称,他能明白宋煊话里的意思,那便是对于百姓贫苦细致入微的观察,渴望改变这一现状。

毕竟宋辽之间承平良久,西北有没有太大的战事。

百姓的生存自是应该更加容易一些。

否则一旦发生战事,背在百姓头上的赋税只多不少。

更不用说还要征发大批量的民夫放下手中田地的农活,去支援前线。

长久下去,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困苦的。

“十二哥,你觉得为何有许多百姓都还处于不能解决温饱的事情上呢?”

王珪是觉得东西太贵,因为他在东京生活过。

王保是觉得自己没有个好爹,否则不会从小饿到大。

至于鱼周询与王拱寿都没什么想法,说贪官污吏,好像也不合适。

因为他们目前还没有遇到过。

宋煊也并不觉得司马光这个神童会听不懂。

他思考了一会,便解释道:

“第一嘛,便是大宋商业发达,但是商税不低,而且主要是中小商户上税最多,他们上税多,卖出的价钱就贵。”

“一个炊饼以前耗费一个时辰的辛苦钱就能买到,如今得耗费两个时辰。”

司马光很快就理解了宋煊话里的意思,他很是默契的没有询问那些大商户的税收呢。

“盐、茶、酒暴利归官,百姓买高价盐,我听闻江西等地的盐价是米价的十倍。”

“十倍。”

王拱寿忍不住惊呼一声,纵然他在东京城郊过活,也没有买过这么贵的盐。

东京能有百万人口而不蹦,那便是各地物资都是要通过运河运往东京城的。

所以东京城根本就不缺什么物资。

价格高的不计其数,但是日常生活用品,其余东京城郊生活的人也是较为轻易获取的。

北宋商税峰值到达过一点六亿贯,但是所谓的GDP高用不等式皆是,并不意味着民生就好!

“那还真是。”

司马光点点头:“朝廷若是舍弃一些利益分给百姓?”

“别痴心妄想了。”

宋煊伸出一根手指笑道:

“官府不做这暴利之事,那自是会有其余势力从中截留下来,塞进自己包里,底层百姓很难接收到的。”

鱼周询点点头,他岁数大,明白这个道理。

就算官府不做,那些官僚家属亦或者以前的豪商地主也会自己去做的。

“第二个便是土地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大宋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

更不用说当官了还有职田,本就是亩数不少。

佃农要上交超过一半多的地租。

一旦遇到灾荒年,许多人都会破产典卖妻子。

王安石变法的青苗法便是想要改正这一缺点,但被下面的人给执行成官方高利贷了。

哪个食肉者会愿意主动割自己的肉啊?

一定是脑子有泡!

宋煊指了指外面:

“我一路走来西京瓦舍勾栏热闹十分,可是我敢肯定,超过一半的人都不配在洛阳城有个房子,更不说有多少人在温饱线上了。”

司马光倒是没有对百姓民生观察过如此细致。

因为他除了读书,便是陪他爹去参加宴会。

对于真正的民生关注的很少。

“说的好。”

司马池下了值回来,听到宋煊如此言语。

他快速上前,仔细打量了一下。

只见此人面若冠玉,方才那一番话更是振聋发聩。

“不知你是?”

司马光连忙给他爹介绍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宋十二,在街上看上咱家那匹病马了。

如今天气炎热,正好留他与他的朋友们在家里吃个晚饭。

司马池当即表示欢迎,对于宋煊更是大为惊奇。

他本以为晏殊夸人也是会基于“吹捧”,用来提携后辈的。

但是通过与宋煊的交流,司马池就发现自己想错了。

晏相公那么一个人物,自己如何能够那般龌龊的去想他呢。

宋十二当真是大才啊!

晏相公识人之明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通过数次验证得出的结论。

司马池摸着胡须叹了口气:

“十二郎所言极为有道理,据我所知织工被丝绸行会管辖,每日辛苦劳作六七个时辰,但是每日获取的工钱不过是能买两升米。”

就诸葛亮到了五十多岁,一天还得吃三四升米呢,就被司马懿断定为时日不多了。

更不用说这些壮劳力织工了,每日辛劳那么久,甚至都不够她们一天的饭钱。

宋煊通过雷员外,倒是给那些织工涨了些许工钱,但在大宋始终也都是少数。

他更没有把改进织机的办法拿出来。

因为此时的大宋根本就不缺织工。

一旦织机的效率提高更多,那织工的工钱就会进一步压缩。

那么多货没有地方卖出去,一层一层的挤压货款,最终还是丝绸行业受到伤害。

除非把盘子做大!

“司马通判有没有想过把那些丝绸卖到西北去互市?”

宋煊端起手中的饭碗:“如此也算是为本地丝绸找出一条出路?”

司马池摇摇头,告诉宋煊如今西北又将出现动乱。

辽主派遣大军去打甘州回鹘了,那里出现动乱。

甘州回鹘哪有什么抵抗之力?

宋煊哼笑一声,这场战事分析他早就给曹利用讲过。

更何况一统西北这种事,还得是李元昊来干呢。

如今李元昊他爹都活着,辽国发兵也定然是无功而返。

宋煊吃了几口饭菜笑道:

“司马通判勿忧,甘州回鹘定然能够击败辽国远征军,依旧能与大宋进行互市的。”

“啊?”

司马池有些诧异。

一向聪慧的司马光抬头妄想宋煊,这场战事他早就听那些官员们议论过了。

他们都觉得甘州回鹘定然会撑不住的,被辽国所击破。

反正无论是甘州回鹘还是契丹,都是蛮夷,他们狗咬狗最好。

最终受益的是大宋。

但是辽国连小小的甘州回鹘都不能击溃,是否也太小看大辽了?

那可是屡次压着大宋打的契丹王朝啊!

“十二郎,何出此言呐?”

“辽国皇帝率领五十万亲政西夏都没有覆灭李明德,反倒被李明德给打的溃不成军,损失惨重。”

“如今几年过去,大辽也并没有整饬军队,他们辽军的战斗力只会比几年前攻打西夏的还要差。”

“相反甘州回鹘经常与西夏之间爆发战事,那些士卒都是百战老兵,绝不是辽国大军能够轻易对付的了。”

宋煊继续夹着菜:

“若是司马通判不相信,尽管等着前线的消息传回来,莫不如现在就收拢一批丝绸,待到战事一结束便运送到西北去互市。”

“我相信那个时候甘州回鹘应该有不少斩获,他们也有这个钱来换丝绸这种紧俏玩意。”

至于铁器嘛。

那是万万不能流出境外的。

除非有人故意走私。

这种走私的钱,想要不经过军方就出去,那是很难做到的。

司马池陷入了深思当中,宋煊的这个判断未尝没有道理。

待到明日他与河南府知府刘烨说一说此事。

兴许能够改善西京城内织工的苦闷下场,让她们也能多赚钱养家糊口的米钱。

“嗯,十二哥儿这个法子,我会同刘知府汇报一二的。”

司马池主动给宋煊倒了杯小酒,当是答谢他。

毕竟他这个通判也是从六品的官,能够主动给宋煊一个平民倒酒,那便是极大的折辱相交了。

宋煊自是道谢,接了司马池这个面子。

待到酒足饭饱之后,天色也渐渐晚了,他们再不前往太室书院兴许就无法留宿了。

司马池租住的院子也住不下如此多的人,便让宋煊等人走了,以后有时间再约。

反正他们出来游学都是有一段时间的。

司马池带着自己的儿子把宋煊等人送出大门,瞧着他们远去。

待到回了会客厅,司马池才开口问道:

“你觉得他们几个如何?”

司马旦也明白父亲是在问自己的弟弟,所以他只是坐在那里喝茶,并不言语。

“除了那个背着大包裹的是宋煊自己的老班底,剩下的三个人应该全都是他路上碰到的。”

司马光稍作回忆道:“而且接触的时间不会太长,但他们都被宋煊所折服,孩儿认为宋十二不同凡响。”

“是啊。”

司马池也觉得先前自己是小觑了宋煊。

未曾想此子年纪轻轻肚子里当真是有货。

“我本以为我儿子司马光是世上少有的神童,未曾想别处神童也不逞多让。”

“爹爹莫要忘了,太室书院读书的也有一个神童咧。”

司马光所说的便是王安仁,他也有一个同父异母的神童弟弟王安石!

“是啊。”

司马池捏着胡须摇头道:

“天下神童何其多也,倒是我这个当爹的想的还不如儿子明白呢。”

司马光如同小大人一般,而且有着极强的自制力,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甚至还能给他爹出主意,分一分脑子帮助他大哥操持家里的事。

“其实我还是有一事不明白。”

“爹爹请说。”

“就是宋煊方才所言那个辽国会再次战败之事,我心里直打鼓。”

因为其余改善民生的事,过于宏大遥远,司马池没有本事和力量去改变。

但是借着辽国战败这件事,帮助本地百姓赚一次外快的胆量,他还是有的。

而且做出来之后,那也算是知府刘烨的一份政绩。

此时司马池内心极为纠结,想干又畏手畏脚的。

司马光沉吟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我觉得宋十二说的很有道理,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爹爹不妨请刘知府放手放手一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