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四疗程·自我之室
「神明用梦操控你,疯子用剧本试探你。
而你只要一个问题:
我是谁。」
走廊尽头,那扇门悄然伫立。
它没有科室编号,表面却与其他任何一扇门都不同——那层雾白的玻璃下泛着奇异的光泽,
如有人在其背后以指甲反复刻划,留下无数细细密密却永不重叠的划痕,
像是在一遍又一遍试图刻出一个从未有人真正读懂的名字。
门上的金属铭牌半锈,却意外清晰:
【精神行为评估科】
段行舟皱了眉,低声念出:“……精神科?”
“不。”林婉清的声音比平时更快,意外地清晰冷静,像是久藏在脑海中的恐惧突然找到了出口。
“‘精神行为评估’是上个世纪心理测验整合前的术语,最初是用来——”
她停顿了一下,像在犹豫是否该说出口。
“是用来判断你——到底是不是你。”
司命走上前,一脚将门推开。
门后没有风,也没有光亮。
可所有人却在瞬间“看清”了房间的全貌——不靠灯光,
而是某种“思维预加载”的错觉直接在脑中映出空间结构。
六张沙发围成半圆,正对一面裂纹遍布的立镜。
镜面之上如蛛网密布,每一条裂痕都像有人亲手用玻璃刀一寸寸刻出,
但镜子仍旧保有部分反射能力,勉强映出每一个人的模糊人影,扭曲而怪诞。
每张沙发上都放着一本纸质厚册,沉重如卷宗,封面标注着病人编号。
林婉清第一个走上前,指尖有些颤抖地揭开最上方一本封册。
她的指甲划过那熟悉的排版与字体时,瞳孔骤缩:
【患者编号:E-063】
【人格适配性测试·第七代】
【操作说明:本测试仅供“他人”代答,严禁自评】
【警告:人格适配度低于70%,将触发认知剥离/记忆修复程序】
“这……是人格镜像测试。”她几乎是用喉咙挤出这句话。
司命倚在门边,双手插兜,眼神落在她手中的纸册上。
“你认得?”他语气轻松,像是在赌局前抛出筹码。
“认得。”林婉清咬了咬牙,“我在精神领域写过这方面的论文。”
她吸了口气,“它不是给你自己的答卷,而是——让你代答他人的人格。”
“什么?”林恩轻声追问。
“它在考验我们的观察与信任。”林婉清缓缓说道,
“你手上的这份问卷,是对坐在你对面的人的‘人格诊断’。”
“但——它不是要你客观评价,而是要你把你对那个人的‘潜意识信任’写进去。”
司命从桌上抽起一册,翻开第一页,念出其中几道题:
【受评者编号:E-060】
【观察者编号:E-063】
Q1:你是否认为他在危机时刻会撒谎?
Q2:你是否相信他会为队伍牺牲?
Q3:你是否亲眼见过他愤怒时的模样?
林婉清闭了闭眼:“这不是普通测试,它是在投射我们的信任偏差。”
“它不在意事实——它在意你的潜意识。”她的声音带着极深的冷意。
“如果我说他会撒谎——系统就默认为‘他会’。”
“哪怕他一生都没有撒过一次谎。”
林恩低声说:“我们……是在定义彼此的‘存在’?”
“是。”林婉清点头,声音平稳如手术刀落下。
“这是行为结构破坏副本,不是战斗型。”她眼神冷冽。
“答错三题,镜子裂,人格错位。”
“答错五题——人格标记将被‘回收’,系统将启动‘清除与重构协议’。”
她回头看向那面镜子。
那面布满裂痕的镜子像是等待着下一段人格崩解的回音板。
镜面泛着模糊的光,镜中的“她”微微歪头,仿佛已经知道她要坐下答卷。
她转身坐下,一页页将答卷平铺开来。
“这局——是凡人的游戏。”
司命低声说道,抽出那本厚重答卷,在身前展开,目光一寸寸扫过问题。
他没有笑。
也没有牌。
他只是坐在那里。
仿佛面对一场最不确定的赌博——赌注不是命,而是“你是谁”。
房间里落针可闻。
六个人,六份答卷,六面裂镜。
他们将彼此——写进“真相”里。
此刻不是斩神,不是梦魇。
是,他们要彼此相信彼此——否则,他们就会彼此“消失”。
沉默压了下来,压得人无法呼吸。
“……所以谁给谁答?”段行舟终于出声,声音低沉,仿佛想要冲破这凝结的压抑。
林婉清咬着下唇,视线一圈一圈地在所有人脸上扫过。
这一刻,她的思维高速运转——不是逻辑上的演算,
而是本能直觉在重建一幅“情感认知图谱”:谁对谁了解,谁对谁信任,谁之间的偏差最小,谁对谁存在不可言说的偏见。
她一度将司命分给段行舟,又犹豫地将林恩配给了自己。
可正当她准备落笔确认时,手里的纸轻轻颤抖了一下。
不,是她的手,在发抖。
“我……是不是配错了?”她低声喃喃,
声音像是碎在嗓子里的玻璃,“配错……也许没那么糟……”
“只是人格错位……只是——”
她语速越来越快,像是考试时被卡住的学生,在试图回忆答案的同时,
又不敢去翻背诵册。那种深层的不确定,开始吞噬她的语调。
司命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穿透了空气。
“林婉清。”
林婉清一震。
他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她面前,伸出一只手,掌心摊开。
“你不是在考试。”
“你是在捍卫一种东西——我们定义‘真实’的权利。”
“这不是选择谁活下来,而是……”他顿了顿,声音低了半度,“谁还能活着,还是他自己。”
林婉清抬起头,对上司命的眼,那双总是带着一丝倦意和吊儿郎当的眼睛里,此刻透出一种令她无法移开视线的清明与信任。
这不是考场。
这是战场。
“你配得没错。”司命轻笑了一声,指尖一挑那本答卷,
“只不过——你得从我们脑子里,拿出‘我们眼中的别人’。”
“你教我们怎么答题,我们照你说的——你不是答卷者。”
他退后一步,像是给她让出整个剧场。
“你是翻译。”
她呼吸一滞。
忽然意识到,压在她腿上的那本笔记本……那本她几乎每晚都在偷偷写的记录本,
像是一只她早已忘记自己放在那儿的备用之眼。
她缓缓翻开第一页。
笔迹潦草却细致,每一页都是队伍成员行为习惯的速记与情感投射:
【林恩】:反应快,习惯性护人。下意识用“我们”代替“我”,对孤独有本能排斥。
【司命】:说话前眼神会偏移约0.3秒,擅长迎合他人语气,极度擅长隐藏真实意图,怀有“剧场型自控欲”。
【段行舟】:肢体动作延迟表达,情绪控制强。保护者人格倾向明显,疑似长期背负未解情感负担。
【塞莉安】:言语节奏大幅波动,抗命冲动强,但在权威结构下会自动调整。表面桀骜,本质服从。
【林婉清】:书写时常重写句首,对“信任”二字存在高频回避反应,可能有童年自我评价撕裂历史。
她缓缓闭眼,深吸一口气。
“我来做配对。”
“我答司命。”她声音比刚才稳了三分。
“司命答段行舟。”
“段行舟答林恩。”
“林恩答塞莉安。”
“塞莉安答我。”
“——开始。”
六人各自落座。
沙发偏硬,皮革内隐隐传出咯吱作响的低吟,像是某种濒死之人的脊柱在隐约哀嚎。
纸张在无风的房间里自发轻颤,一页一页翻开,仿佛有无形指尖在掀动他们的命运底牌。
林恩最先落笔。
她答的是司命的问卷。
她的眼神极度专注,笔尖下的每一个字都像是走在一根细线之上。
Q1:你是否相信他会在关键时刻以自己为盾?
她写下:否。
“她会出手,但不会为了谁牺牲。她是自己的王。”她语气低而坚定。
Q2:你是否认为他面对亲密关系会表现出羞耻感?
答案:是。
“他嘲讽、调侃,但其实是在掩饰‘想要靠近’的冲动。”
【适配度更新:当前匹配82%】
系统光屏闪了一下,伴随轻微的“滴”声,代表数据稳定。
段行舟吹了声口哨:“不错。”
林婉清一边做记录,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司命答题的速度,太快了。
他几乎不看题干,只凭直觉下笔。
但答案却惊人精准。
Q4:段行舟是否会在压力下优先独自承担任务?
答案:是。
Q7:他面对女性时极度控制情绪是出于羞耻吗?
答案:否。出于恐惧。
【匹配度:91%】
“他不是迟钝。”司命边写边说,“他只是不知道该把情绪交给谁。”
林婉清轻声:“你在读他。”
“不。”司命笑了笑,眼中闪着某种古老赌徒的光,“我一直在等他露牌。”
这不是简单的问卷。
林婉清终于意识到——
“我们不是在答题,我们是在‘接管’彼此人格中的空白区。”
这张卷子是“心理拼图”,更是“命运共鸣”。
每一个答案,都是在另一个人的心里种下一个“真相”的种子——哪怕那不是事实,只要你“相信”了,它就成立。
镜子上的裂痕微微颤动,仿佛在等待下一次碎裂——或者重组。
游戏开始了。
他们要用自己的“信念”去承认彼此。
否则,他们都将失去“自己”。
可是,游戏似乎进行的,太过顺利?不对!她猛地看向自己手中的答卷。
是“关于司命”的。
QN:他是否曾主动试图欺骗团队?
她的手指在发抖。
她不确定。
她本能想答“是”——因为她知道,司命从未真正把一切摊开,他总是笑着藏起最关键的底牌,
像赌徒,像局外人,像一个把人群当剧场的编剧。
可另一部分的她想答“否”——因为当那个木偶医生举起解剖钳时,
是他挡在她面前;当医院规则试图定义“病人”时,是他第一个咬着牙喊出:“我们不该低头。”
她犹豫了,提笔修改了答案,写下“否”。
系统反应一秒后,屏幕缓缓浮现一行文字:
【适配度更新:当前匹配68%】
她的心猛地一跳。
没有警报,但空气仿佛瞬间变重。
一股无形的压迫像是从镜面后方压来,让她后颈发凉。
她继续翻页,下一题是:
Q:你是否觉得他愿意为“理念”牺牲队友?
她迟疑了不到两秒,写下:是。
【适配度更新:72%】
她恍然意识到。
这不是在“判断”一个人的真伪。
而是在判定你是否真正“理解”他——你看见他复杂的多面,却仍然愿意将这些矛盾揉进一个完整的人格中,不逃避,不歪曲。
她眼前的镜面微微一颤。
不是裂开,而是仿佛有一道模糊的“印象轮廓”正在形成。
与此同时,塞莉安那边出事了。
她做的是林婉清的问卷。
Q:她是否讨厌你?
她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写下:“当然。”
【适配度更新:48%】
下一题自动弹出。
Q:你是否愿意信任她在危机关头保守秘密?
“当然不。”她冷哼。
【适配度:42%】
啪!
镜面边缘剧烈颤动,一道明显的裂痕从右上角蔓延开来,像是失控的心电图,一寸寸撕裂玻璃。
林婉清猛地站起,声音颤抖却坚定:
“停下!”
“你在答你‘想象中的我’——不是我!”
塞莉安皱眉,眼神瞬间变得尖锐:“可我就是不信你。”
“这不是信任的问题。”林婉清咬牙,逼自己不躲开那道目光,“是你不理解我。”
“理解,不是喜欢,也不是原谅。”
“是知道我为什么不说话,为什么在每一次决策面前犹豫,为什么不站在最前面。”
“因为我不是你。”她低声补上一句,却像是在说出压在心口已久的真相。
塞莉安的瞳孔震了一下。
那是第一次,她从林婉清身上看见——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沉默勇气。
她握紧笔,缓缓重写答案。
她没有说话,但她的呼吸变深了。
系统跳出新的提示:
【适配度:96%】
镜面裂痕停止扩散,轻轻一颤,仿佛有人在它身后松了一口气。
【系统提示】
人格镜像构建完成。
所有适配度≥80%。
错位概率已清除。
当前治疗阶段判定为“稳定态”。
沙发前那面原本布满裂痕的镜子微微震荡,裂纹不再张牙舞爪,而是如冰河回春般缓缓融化。
水波般的光晕在镜面上泛起,投射出所有人的倒影。
——没有迟滞,没有断裂,没有模糊。
他们彼此映照,终于看见那个属于“现在”的自己。
镜面轻轻旋转,发出仿若呼吸般的“咔哒”声。
墙壁后方自动滑开,一道隐藏通道慢慢露出。
柔和灯光如被捧出来的火焰,从甬道尽头一点点点亮,照亮前行的路。
司命长舒一口气,转头看向林婉清。
她仍坐着,笔记本合在膝上,背脊挺得笔直如松。
她的双手还在发抖,却没有再去掩饰,而是把那颤抖坦然暴露在灯下。
她轻声说:
“不是我做到了。”
“是你们……愿意让我看。”
那一刻,她不再是那个躲在旁观者位置上书写分析报告的记录员。
她,是这个舞台的参与者。
众人起身,准备离开。
但就在走出测试室门口的那一刻——
司命猛然转头。
“你看到了?”林恩低声问。
他点头。
走廊最深处,那块原本沉在黑暗中的观察玻璃后——站着一个人影。
他不动,不语,仿佛一直在看,一直在等。
王奕辰。
他没有遮掩,甚至没有退缩,只是静静地立在那儿,
看着众人,看着刚刚完成一场自我拼接的人群。
他的视线落在林婉清身上。
那一瞬,他脸上浮现出四种完全不同的情绪,如潮水般压在一张脸上:
贪婪。
仿佛在打量一件极有价值的试验品,测量其每一寸裂缝。
懊悔。
如同一个想说“对不起”的人,却早知道那句道歉无济于事。
决心。
他不是看客。他参与了。他还会继续下场。
而还有一丝——
不屑。
他的嘴角轻轻一扯,似乎在说:
“你们写下了谁是谁。”
“可你们怎么知道,你们写下的……就是真的?”
那一瞬,所有人都默然。
司命盯着那团影子,没有说话。
王奕辰没有停留,转身踏入黑暗。
像从未存在过。
但镜子仍留在原地,悄然映着他的残影。
——这局,还没结束。
「你眼中看见的人,
是他自己,
还是你怕他变成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