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3章 第三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3章 第三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虽不比首都开封府的繁华似锦,密州作为水路贸易输运的重要港口之一,也是万家灯火。

密州城仿效了汴京的做法,大街小巷边摆满了桌椅板凳,楼房林立,不乏三四层之高者。

破墙开店的市民比比皆是,宵禁业已早早废除,烟火气徘徊不去,不大不小的城池即便入夜也是人头涌动,通宵达旦地热闹着。

装着干净衣裳的木盆被钟元接走,双手空空一身轻的陆辞,就只需领着目不应暇的朱说不紧不慢地跟在他身后,轻车熟路地穿行街道之中。

对自得知自己身世后、就下定决心不再依仗义父的家资,而是要自力更生,独自出来求学的朱说而言,最让他叹为观止的,既不是坊市的新奇,也不是络绎不绝的驼队,而是陆辞那叫人难以想象的好人缘。

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每迈个步,就将有热情的摊贩或行人亲昵又惊喜地叫声陆郎,有的甚至连客人都不惜撇下,就为将陆辞叫住寒暄几句。

见陆辞要走,他们随手就在自家摊档上拿点什么,硬要塞到陆辞身上。

陆辞每逢此时,就坦坦荡荡地冲他们摊开双手,表示盛情纵难却,也没地儿装了。

对方不死心地把他上下打量一番,确定真是如此,才无奈作罢。

钟元虽有些不耐烦,还是在隔了十来步远的位置安静等着,看连上个街都整得跟宰相出巡一样风光的竹马游刃有余地应对别人。

只在眼角余光瞥到发愣的朱说差点被人潮撞远时,才往前大步迈了几下,皱着眉把朱说一条胳膊攥住“嗨,跑什么神虽说你这么大个儿,拐子怕是瞧不上,但再傻愣一会儿,没准都能被挤到城外去。”

这正是午晚市交替的时分,集市上是再忙碌不过的,朱说这瘦胳膊细腿,自然没法让钟元放心。

朱说回神,赶忙向瞧着凶巴巴、却是个热心肠的钟元道了谢,复看向才走了几步,就又被几人拉住的陆辞,不由感慨道“陆兄每回上街,难道都是如此”众星捧月

他在学院里,也常见陆辞被同窗们簇拥着进进出出,可学子们多少都矜持一些,不似这般直白厉害。

朱说心里既感慨又疑惑,对此早习以为常的钟元却是唇角微微一扬,带了几分幸灾乐祸道“那倒不至于。只是他太久没上街,多少猜到会有不小阵仗,通常会挑别的时候去香水行。今日嘛,也只能怪他自投罗网了。”

钟元虽未直说,朱说也不难明白,唯一的变数就是他了。

等陆辞终于打发走他们,重新追上二人时,钟元便乐道“得亏我替你拿着这木盆,不然不出十步,这澡盆怕就得成果盆了。”

对于钟元的调侃,陆辞只笑眯眯地拱手一揖“多谢钟兄。方才叫你们二位久候了,着实抱歉。”

接下来这小半程路里,不知该说运气好还是不好,终于没遇到多的认识的人,很快就到了浴堂巷,看着一处处门口挂壶、大小新旧不一的香水行了。

陆辞径直往其中一所行去,却不急着到店主那交纳费用,还伸手拦住抢着要为三人付钱的朱说“等等。”

朱说讶道“还有人要一起么”

陆辞“那倒不是。”

话音刚落,他便向巷口微微一笑,朱说不禁转身看去,就见不远处匆匆跑来一个半大少年,高兴地唤道“陆郎,可算见着你了”

说话间,他极自然地将手里一直攥着的那串铜钱往陆辞手里一放,直让朱说吃惊地瞪大了双眼。

之前一路走来,给陆辞送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直白地送钱币的。

更叫朱说难以置信的是,婉拒了所有人的馈赠的陆辞,这回竟是坦然接受了

陆辞并未细数,不着痕迹地一掂量,再将那串少说也有数百枚的铜钱往袖中轻巧一拢,就全收下了。

见对方微露难色,陆辞微微一笑,主动问道“最近可有遇上什么麻烦尽可与我说。”

那人便暗舒口气,略气愤道“真说难题,确有一桩,是城南那头以享香堂为首,出现了好几家浴堂最近联手撵我们,就是为了自己揽下卖肥皂团的那点生意。”

陆辞沉吟片刻“这事交予我办,你先不用管了。这段时间,别往城南去,只在城东。”

那人一愣,刚还气冲冲的,这会儿反而冷静下来了“城南只有那几家闹,其他的并未参与,难道也不去了”

陆辞颔首,只小声又叮嘱几句,最后道“一个月内若无转机,你不妨再来寻我。”

那人这才安心去了。

陆辞目送他离去后,回到朱说和钟元身边“我们也走吧。”

朱说忍了又忍,到底还是问出了口“刚才那是”

陆辞解释道“都是附近店主的郎君,平日游荡无事,我便给了他们个肥皂团的方子,再同一些浴堂的人商量好,允许他们就在浴所外头售卖。不过他们坚持分三成利予我,每月一清,刚好就是这时候。”

朱说这下彻底安心了“原来如此。”

那伙人瞧着不似善类,朱说想劝告陆辞莫与他们多做接触,可思及交浅言深,暂就忍住了。

而且观陆辞在这鱼龙混杂之地的长袖善舞,朱说或多或少地明白了对方会极受众人喜爱的原因了。

钟元抱着臂,悠闲地倚在门框上,见状挑了挑眉,没在朱说这在他看来还不熟的外人跟前多做补充陆辞方才说那些人游荡无事,其实还是委婉说辞。不过是一些个学堂压根儿不去,在一身细皮嫩肉上刺了一些张牙舞爪的图纹就以为自个儿是什么江湖好汉,结果对内给各自父母添乱子,对外则没少祸害周遭商铺的混混而已。

跟钟元交好的那帮伙伴,虽也不乏不学无术者,可胸怀着投效军旅,振奋国威的大志,自然瞧那伙人不上。

就不知陆辞是如何处理的,竟让那些恶少肯听他的,就此得了个自制肥皂团又走街串巷零卖去的简单营生,自然不必嚯嚯已被这些滚刀肉气得狠的商贩了。

对陆辞而言,既打开了一些小小人脉,让这大小街道得了安宁,也从此使陆母免受可能的骚扰,自己也多了笔小收入,哪怕只看在这些的份上,也值得稍费些心神,去维护现状了。

陆辞以客随主便堵住朱说的话头,一下交了足够三人的洗浴的三十铜板,又在使眼色让钟元先带朱说入内后,额外加了十五铜板,添了搓澡服务。

店家姓卢,这时笑着推了五枚回去,打趣道“陆郎半个月才来我这洗一回,其他时候都往别家去了,如此难得,怎能收你这份保准盼你来的不只是我一个哩。”

对于这份好意,陆辞并不推辞,笑道“多谢卢叔,那我便不客气了。我今回带来的那位朱弟,才来密州不久,羞涩内向一些,人却是好的,往后卢叔若是在城里见着他,也劳烦小小照顾一下。”

卢叔自是一口应下。

陆辞又与他好好聊了一会儿,才不慌不忙地往汤池去。

而那几个生得五大三次、臂上满是腱子肉的搓澡工也已得了店长的指示,特别给了陆郎君的两位友人插队的优待,径直奔他俩去了。

在搓澡时,也是半点没偷懒的,实打实地使出了十成巧劲。

陆辞舒舒服服地泡在热水里,笑眯眯地看到平日威风八面的钟元,就如受惊的小鸡仔一般,光溜溜地被壮汉按在木板上一顿狠搓,发红的皮肉底下却是又痛又麻又舒服,想要嗷呜乱叫又怕丢面子,只有艰难忍着。

对陆辞额外吩咐过的朱说,另一位揩背人则客气不少,以免将这小胳膊细腿给揉断了,慢慢吞吞地一下又一下,可就这样,也让自记事来就没进过公共澡堂这种地方的朱说满面赤红,窘迫得很了。

相比之下,给陆辞搓背的那人,手法就不知有多轻柔小心,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把这白玉雕就一般的白皙莹润的匀亭骨肉伤到。

等筋疲力尽得仿佛脱了层皮的钟元和羞到几欲滴血的朱说一前一后地从热腾腾的汤池里出来,看到的就是坐在香水行前头所设的小茶馆里,一边神清气爽地品着茶,一边捧着本书读,最后才是顺便等他们的陆辞了。

明明都是普普通通的白袍,穿在陆辞身上,却好似额外显得不同一些。

别人的人靠衣装,他这则是衣受人衬,哪怕房室甚陋,有这么一位丰神俊朗,眉目俊美的小郎君在,就如整个人都在放光一般,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无数过往人欣赏的目光。

朱说是临时受的陆辞那半软半硬的邀约,哪怕知道要留宿,也只打算和衣而睡,并没做洗浴的打算,除了带了少量钱财外,当然不会准备换洗衣裳。

好在陆辞两年前穿过的旧衣尺码与他身量还算合适,又因陆母勤快,洗的干干净净地保存着,这会儿也能拿出来让他暂时穿着。

“出来啦”

陆辞眼角余光一直停留在澡堂门口位置,他们一出现,他就察觉了。

陆辞嗓音慵懒地招呼了这么一句,就不疾不徐地放下只草草看了几页的杂书,假装没看到钟元冒火的双眼,兀自抬了抬精巧的尖尖下颌,示意朱说看向那堵最靠里、也是最宽大的墙。

“这里竟然也有题壁诗”

朱说一下被勾起了兴趣,连方才的小小窘迫也忘了,凑近前去,挨个看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打算今天双更,但明天又被安排了事儿,要开500多公里的车,所以先欠着吧

明晚我会尽量更新的qaq

注释

1从宋仁宗时期,封闭的坊市制就已经崩溃,而被开放型的街市制取而代之了,商家纷纷沿街设店摆摊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9496。宋朝也已取消了宵禁,夜市一般开到三更,早市则五更开,期间可能会有鬼市黑市。

2上一章提到的磨喝乐是宋朝最流行的泥娃娃“磨喝乐”原为梵文“摩喉罗”的讹音,不知何故被宋人借用来命名泥娃娃,就跟现代的芭比娃娃差不多。制作精良的磨喝乐,不但身材、手足、面目、毛发栩栩如生,而且也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装,甚至还能有内置机械版可以自己动。宋朝孩子很喜欢模仿“磨喝乐”的造型,大人们夸一个孩子可爱迷人,也会说“生得磨喝乐模样”。当然也不便宜了。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3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成,出自小岛毅的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里的地图。主要是登州,密州,海州,秀洲,越州,台州,温州,福州,潮州,杭州,明州,泉州和广州。

4 宋代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大额的还出现了交子纸币。但请注意的是,不同州之间的钱币是不通用的,需要进行兑换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114,以及假装生活在宋朝

5 香水行宋人也将浴堂叫作“香水行”。而挂壶乃是宋朝公共浴堂的标志,“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 能改斋漫录

6肥皂团即为肥皂。主要是由皂角、香料、药材制成,南宋人杨士瀛的仁斋直指还记录了一条完整的“肥皂方”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7 宋朝题壁诗非常盛行,在旅馆、寺庙、饭店、茶馆等地方都会存在。类似于现代的论坛,先来者用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后来者可以跟帖进行回复,这类言论并不被管制,官府有时候甚至还会从中选取意见听取的。举个例子,在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个低级武官因为薪水太低,在上头写诗抱怨,由于引发共鸣,朝廷就给武将加薪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