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4章 第四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4章 第四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说到底,此处虽为茶馆,实际上只是个给来洗浴的客官暂做歇息的地方,不论是环境还是茶水,都远不如正经的茶坊来得讲究。

不过会挑剔茶艺、茶水和茶叶的精细人,也根本不会往公共澡堂来。

钟元对题壁诗毫无兴趣,只很不客气地走前几步,拿起陆辞顺道给他倒的那杯茶水,仰头来个一饮而尽,被苦得皱起眉来,匆匆灌了好几口冷白开,才缓过这股劲儿来“瞧你那悠闲享受的模样,我还当他们换了茶叶,这不还是老样子么”

自尝过一次这苦涩的破茶,他就再没碰过了。

陆辞成功骗得钟元猛灌一口苦茶后,便不动声色地将之前装模作样地饮了几口、其实还纹丝未动的茶杯用手虚虚盖住,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了起来“有人曾道,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我这亦然。”

钟元哼了一声,一屁股坐了下来,脸故意偏开,不看陆辞,愤愤道“你总有一肚子歪理。”

陆辞看着朱说对那堆良莠不齐、好的值得一看,差的却是胡乱涂鸦、狗屁不通的诗篇也看得一样入神仔细的模样,不由感叹道“你若能有朱弟一分的好学,两分的认真,钟叔他们也就不必操心了。”

钟元翻了个白眼“那你得先行行好,帮我娘将我塞回她肚皮里去。”

陆辞莞尔,侧过头来,向朱说道“朱弟若是有意,边上便有笔墨,你可自便。”

能平白得附近书院那些往后说不定会前途无量的学子的墨宝,于卢老板而言,当然是求之不得的美事,可比现今那些乱涂乱画要有价值的多。

朱说白皙的面皮上还残存着被热腾腾的水蒸气给熏出来的红晕,听了陆辞的提醒后,他微带羞涩地抿了抿唇,当真挽起袍袖,研墨运笔,便在这堵很是磕碜的墙上认真留下了一首浣溪沙。

“莫取密城景气佳,一杯新浴夜深吹仁作松风霄汉远,翠竹新浴半床阴。”

这词作得中规中矩,以朱说的岁数,已算不错了。

陆辞于诗词一道并不出彩,赏析上倒还颇具天赋,钟元就更不必说了他可是能在卷子上大大方方地作打油诗的。

现见朱说小小年纪,诗词却是信手拈来,不但陆辞面露微笑,毫不吝啬溢美之辞,钟元也暗暗吃了一惊。

心里头这瘦小的书呆子的形象,便悄悄拔高了一些。

朱说手足无措地谦让了好一会儿,才走笔成妍,把刚刚险些给忘了的花押也留上。

陆辞原只是随意一扫,结果盯着那形如花葩的漂亮花押看了好一会儿,才勉强分辨出是个淹字来,不免有些疑惑“朱弟所押的,可是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的淹”

朱说点了点头,不太好意思地解释道“实不相瞒,我本姓范,只因爹爹早逝,后娘亲改嫁,我才随义父更了姓名。”

朱母改嫁时,朱说不过两岁稚童,不知事情变故,稀里糊涂地过了这么些年,才偶然从义兄口中得知,自己并非朱氏血脉的真相。

那是他见义兄们一昧奢侈无度,忍不住以弟弟的身份去出言规劝,反得了你非我朱家子,凭甚管我朱家事的讥讽。

他自然不可能怨怪因孤儿寡母、贫苦无依才不得不嫁于旁人的娘,可他虽被瞒住了,两位义兄却是晓事的,诸多下人也对他的身世无比清楚。朱父命他改名虽然出于几分好意,可到底没有血浓于水的亲近感,终究有着不小的隔阂。

过去他只隐约感觉出几分,并不理解,如今知道了真相,自然不好在仰仗朱家的资产过活。

况且,被义兄那般蔑说,他如受当头棒喝之余,又如何不被激出烈性

他暂还无力自立门户,只不顾娘亲的竭力反对,离家至醴泉寺中,不再受家中资财,而是凭书院发下的一些米粮过活。

虽然清贫,心里却自在。

朱家人自是对他这形同决裂之举极其不满,断了他日常一切供应不说,也不允他母亲随意出门接济亡夫之子。

出门时,朱说只带走了一些薄财也就是属于母亲的奁产,她唯一能自由支配,赠予自己儿子的那些。

朱说还有一道隐秘的期盼,未曾好意思同外人道出,却不知为何,愿委婉地向今日才真正认识的陆辞暗表。

他想凭勤学苦读,尽快出人头地,还清朱家这些年来的养恩,再接出娘亲奉养,恢复生父给他取的名姓,并以此立于人世。

朱说不可能背后道人是非,陆辞也不难猜出,其中定有一些难言之隐。

他眉眼微弯,并不故意做出什么替人感伤的模样去勾起朱说的自怜,也不去探究其中隐秘,只温和道“不知我可有这荣幸,得知新友名姓”

朱说不由自主地也跟着露出一个微笑来,接着一丝不苟地小揖一礼,郑重道“范氏仲淹,幸会陆郎君。”

朱说此刻心中正感释然,眼帘无意间微微垂下,便未发觉

在听清他名姓后,笑如朗朗清月的陆郎君面上先是掠过一丝茫然,紧接着,唇角的笑意就渐渐消失了。

“”

慢着。

这个被小和尚排挤得只能住山洞、早年丧父不得不跟着义父改名的小可怜,居然是那位从未到过岳阳楼、只凭一幅画就洋洋洒洒写下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且让后世学生背这篇想象文背得头皮发麻的那位大名鼎鼎的范仲淹

同样也有过背诵全文的阴影的陆辞,对这如雷贯耳的名姓反应过来之后,就忍不住眼皮狂跳。

虽及时在朱说重新抬起眼来前把难以置信给收敛住了,浑身却还有些僵硬。

或许只是碰巧同名同姓

虽说如此,陆辞却隐约感觉出,此范仲淹,多半就是彼范仲淹了。

他勉强勾勾唇角,重新带上一贯的温柔微笑,一手不轻不重地搭上朱说范仲淹的一肩,淡定道“也该回去了。你若不嫌香水行杂乱了些,明日再领你去其他几家逛逛。”

不只是为了照顾朱说,帮他在密城里混个眼熟,结个善缘,也顺道帮了这些平日待他不错的澡堂老板一把。

能得范公留下的词作,哪怕只是年少版的,这些店家往后也将受益无穷啊。

朱说则在应答之前,悄悄在心里哗啦啦地拨起了小算盘,计算了下自己带出来的全副身家,目前还剩多少,以后又够不够用。

很快得出个能让他松一口气的结论来要是省吃俭用,别再有类似今天烧坏锅的多余损耗的,再争取七年以内考中的话,应该是够的。

遂欣然应了。

回去路上,钟元当仁不让地担起了同时拎三人家当、且在前头拨开人潮开路的重任,已整顿好心绪的陆辞则落后一步,与朱说有说有笑地并肩而行。

刚拿到一笔不菲的分红,陆辞索性以见者有份为由,对这一新一旧的两位友人十分大方。

钟元对他的做法早已有所预料,板着脸啥也不看,径直向前;朱说则还没领略过陆辞的豪爽做派,就不慎中招了。

他毕竟是头一回到如此热闹的夜市上来,自然忍不住对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多看几眼。大多只是单纯好奇,陆辞却比他还眼尖,但凡是被朱说看了几眼的,都被陆辞大大方方地买下。

买之前,还没少问朱说的看法。朱说以为陆辞是买给他自己的,本着对友人的一份赤诚真心,当然是认认真真地给出了建议。

有过无数类似经验的钟元在二人后头默默站着,一脸的卒不忍睹。

等回到家中,陆辞照例将剩下的六成交予陆母作为家用,剩下的四成自己留着,而买下的那些零七八糟、加起来却也有一百多文的物件,则塞给了猝不及防的朱说。

朱说大受惊吓,当场差点跳得比兔子还高,要不是人生地不熟,他怕就要被这好意惹得夺门而逃了“陆兄美意,小弟心领,这却是断然不可的”

陆辞莞尔“并不值什么钱,只想与你同乐,你若实在在意,不妨当做是暂借于你,待你高中,可是要还的。而且买都买了,我又用不着,难道还要挨家挨户退回去,给人添麻烦”

朱说还是摇头,欲要再说,陆辞已将这些小玩意儿挨个展示了一下,唉声叹气道“我今日去石洞居士家中观看时,竟连把像样的座椅都无。你要坐下读书,就得一直躬身,若定了骨形或是养成恶习,往后待人接物,又如何像样再看这引光奴,是我见”

经舌灿金莲的陆辞一通说下来,这里头竟没有一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加上陆母也在边上帮腔朱说着实推辞不脱,只有羞赧地接受了下来,只无论如何都要打下借条才肯罢休。

陆辞笑眯眯地把借条收下。

要是自己以后运气不佳,没能考中,能收藏了这么一位名相的花押,也是挺不错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周实在好忙qaq明天又是一天实习,肯定会断了,这周六再恢复日更吧,实在对不住各位

注释

1茶坊宋人极爱喝茶,不过他们喝茶的方式有些不一样,是将茶叶研成末,再以开水冲之,“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点茶。宋人点茶,对茶末质量、水质、火候、茶具都非常讲究。日本的茶道,就是宋朝时的传过去的。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宋代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东京梦华录说,汴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2花押“押字,古人书名之草者,施于文记间,以自别识耳。”宋朝文人与友人通信,也爱用花押。这还是应用很广的个人凭信,签署公文,宰相签发文件,都必须要花押。王安石还因为花押像一个“歹”字而受到同僚取笑哪怕是不识字的百姓,也可以有花押,且不管是状纸,还是签订合约,都必须用花押。

3引火娘火柴。也叫发烛,已走入民间使用。武林旧事里的商品目录就有“猫窝、猫鱼、卖猫儿、改猫犬、鸡食、鱼食、虫蚁食、诸般虫蚁、鱼儿活、虼蚪儿、促织儿、小螃蟹虫蚁笼、促织盆、麻花子、荷叶、灯草、发烛”据北宋陶穀清异录的记述“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引火娘是不能自己发火的跟现代火柴不同,只能做为引火用。

4奁产即为嫁妆。宋朝女性是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嫁妆的,哪怕改嫁了,也可以全部带走也只有宋朝的时候可以这么做,元明清都不可以改嫁后还带走自己的奁产,而是会被前夫没收。

丈夫如果索要妻子的奁产,往往会被当时的风俗所鄙视。

宋朝女子也有财产继承权“在法父母已亡,儿女分产,女合得男之半”,也就是如果父母都已亡故,女儿得到的那部分遗产应该是儿子得到的一半。如果不分给女儿,还能去打官司宋朝也有过因为这类财产纠纷打官司的例子。

5改嫁宋朝女子改嫁十分常见,并不受歧视,还受到法律保护。皇帝的妃子也有改嫁的,如宋光宗有个姓张的贵妃就“出嫁于民间”。宋仁宗皇后曹氏也是改嫁女,原嫁与李家,但新婚之夜丈夫逃婚,“曹氏复归,后曹氏选纳为后,慈圣光献是也”有钱的寡妇更是香饽饽因为嫁妆丰厚,最夸张的一起发生在真宗朝咸平五年,那是两位当朝宰相向敏中和张齐贤,为争娶一位姓柴的寡妇打起了官司这位柴寡妇特别有钱,最后因为闹得太难看,都被罢官了

范仲淹对再嫁女还会资助他所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

6范仲淹的身世出自野史,不过按照我的逻辑推论脑补,他在做官之后,就立刻将母亲单独接走并且恢复范姓,从这做法来看,只怕关系的确好不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