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5章 第五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5章 第五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陆母早年是受过苦日子的,因此哪怕陆辞有不少进项,她也改不了在自己的事情上节俭,只对独子大方的老习惯。

陆辞交给她留作家用的那些银钱,她虽是收下了,却一直攒着,未曾动用过一分一文。

家中所耗,尽是从她挂靠在牙人处接下的琐碎活计的报酬里出的。

在她看来,辞儿是一片孝心,可那些个进项看着多,却不知能持续多久,到底不比自己劳作所得要来得稳定。

况且辞儿日后要参加科考,日常笔墨纸砚的损耗加上去别处赶考的旅费,定然不是个小数目,怎能大手大脚,随意挥霍呢

陆辞再能言善道,也说不服这份慈母之心。

说到底,陆母还是穷怕了,再有能让她安心的保障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奢华无度的。

陆辞劝说无果后,明了了症结所在,只有下定决心,待时机一成熟,要么一举高中,要么另觅出路,彻底经商去。

这夜,陆母在收拾完碗筷后,并不舍得多耗烛火,只照例叮嘱陆辞莫要太过用功、以免伤身,就自己早早歇下了 。

钟元在冲陆辞再三强调过,莫要明早去学院时落下他后,也心满意足地翻墙回了自己家。

陆辞领着有些不知所措的朱说,先去院中以刷牙子揩齿后,悠悠然地回房去了。

既是官府的廉租房,条件自然好不到哪儿去,陆母心细,在他们三去香水堂时,就不知从何处借了一张窄桌,搬进了陆辞的房间里。

“寒舍逼仄,只勉强能下脚,还请朱弟见谅。”陆辞熟练地取出引火娘,将唯一一盏青灯点上,旋即邀朱说坐下,说道“床榻的话,就只有委屈朱弟同我抵足而眠了。”

房室狭小简陋,朱说却莫名安心了几分,闻言不禁摇头道“陆兄此言差矣。与我那处山洞相比,此处无异于琼楼玉宇了吧。况且贸然应邀夜宿,还使陆兄如此费心照顾,我心里羞愧是真。”

陆辞莞尔一笑“再这么客套下去,怕是钟兄都要起得比你我早了。”

朱说不由笑了出来“陆兄所言甚是。”

夜市上的人声鼎沸也好,不知哪家邻人所蓄的犬吠也罢,都不妨碍这盏烛火透过薄薄油纸映亮小小的屋室。

青灯在两桌之间,两头是朱说与陆辞一人分据一桌,默契地将各自的簿子取出,摊在上头。

许是眼见着连床都将分享陆辞的了,现不过借用一下对方笔墨而已,相比之下显然不算什么。连脸皮薄如朱说也不再动不动就感到羞赧,而是能坦坦荡荡地研两份墨,对顺手给自己倒杯醒神热汤的陆辞简单道句谢了。

虽有七日的假期,但陆辞同朱说一样,都不是愿意将课业拖延至最后一日才匆匆忙忙地完成、还纯粹只是为了交差了事的那种懒人。

陆辞过去通常是一边督促钟元写课业,一边自己分神完成的,期间还得淡定地镇压住对方的满腹牢骚以及耍赖打滚,十分忙碌。

朱说却比他还要闷得多,安安静静的狭室,只得蘸了墨的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的细微动静,陆辞不知不觉间,也彻底沉浸进去了。

期间灯油将要耗尽,灯火变得明明灭灭时,朱说不禁小小地抬了抬眼,偷瞄陆辞的反应。

却只见对方神情专注,对此显然一无所觉。

灯下的美人被镀了一层柔光,漂亮的轮廓显得既温暖又明亮,让他满心都只剩不忍打扰。

他思来想去,干脆自己在屉里稍微翻找一下,好在没多久就成功寻出灯油,自己先添上了。

如此反复,朱说也未细数,只依稀记得添了三四回的灯油,接着便是报晓的僧人沿巷敲木鱼的响动,以及报更人的鼓声。

陆辞这才回了魂,不可思议道“这都五更了”

朱说点了点头。

看着这神色乖巧的少年郎的下眼睑已泛起淡淡的青色,眼白处也有不少血丝,还忍耐着打了好几个大哈欠,陆辞顿感哭笑不得“我不慎忘了时辰,你怎不提醒我,倒一声不吭地陪我熬到了这时候”

这会儿连早市都要开始了。

朱说不好意思地捏住自己袍袖的一小撮,撒谎道“我看书入了神,一不小心也给忘了,实在对不住陆兄。”

“”

如此乖巧懂事的孩子,怎么会是写出当年让他背得死去活来的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呢。

陆辞心里颇感微妙地叹了口气。

他哪里猜不出事情的真相,却不拆穿,只迅速将灯火熄了,竹帘子一拉,将人往床上一拽,干干净净的被褥也往人身上一丢“此事怪我。赶紧抓紧时间睡罢。”

房里陷入一片漆黑,朱说连忙答应,老老实实地闭上了眼。

然而最困的那一会儿已经被生生熬过去了,就难以再唤起睡意来。

但不睡可不行呢。

且不说得去买口新锅今日他还得回寺庙的山洞里去,不能再给陆兄添麻烦了。

朱说惦记了一通醒来时要办的事,便紧紧地闭着眼,开始努力酝酿睡意。

然而置身全然陌生的环境,加上陆辞浅浅的呼吸声近在耳畔,隔壁房传来陆母蹑手蹑脚地起身的动静,与此同时,还有遥遥传来的店铺各自开张、开始吆喝早客的声音混杂一起

朱说明明感觉极其困倦,却不知何故,愣是睡不着。

偏偏他也不敢乱动,生怕惊醒了紧挨着自己躺着的陆辞。

他反反复复地告诉自己就是一块木头雕的,必须保持一动不动,呼吸也必须喘匀,不能叫陆辞发现他一直没睡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在锲而不舍的自我催眠下,终于睡过去了。

还睡得极沉。

等朱说舒舒服服地自然醒来,眼半睁不睁,只隐约感觉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

什么时辰了

朱说迷迷糊糊地想坐起身,手往两边稍微一撑,一个使劲儿,脑门就猝不及防地撞到了一冰冷的硬物上,发出嗡的一声大响。

“这什么什么什么”

朱说被狠狠惊了一条,刚还徘徊不去的迷糊瞬间不翼而飞。

额头痛倒不怎么痛,声音却是吓人。

他慌慌张张地往前猛力一推,就把那撞到他的元凶给推开了不是别的,正是一口锃亮又小巧的新铁锅。

朱说呆呆愣愣地盯着它看了会儿,不等他反应过来,在小院里正督促钟元写课业的陆辞,也听到自己布置的机关的声响,施施然地进来了。

“朱弟睡醒了。”陆辞笑眯眯道“快去洗漱,刚好要用膳了。”

朱说如在梦中,却还是乖乖听从指示,翻身下床,接过陆辞递过来的牙刷子和小瓷杯就要往院里走,结果刚迈出房门,一看到黄昏时特有的橘黄色天空,就如挨了当头一棒。

他心里犹存着一丝侥幸,神色恍惚道“这都什么时辰了”

陆辞慢悠悠道“离再就寝还早,但肯定来不及上山了。”

一早就被陆辞按在院子里,外头还有凶巴巴的娘亲拎着棍棒守着,被迫在假期的头一天就将课业痛苦地写了大半的钟元已然气若游丝,此刻附和道“肯定来不及了。锅已经买好,明日再说罢。”

朱说慢慢地蹲了下来,羞愧万分地捂住了脸。

他只觉脸颊的温度就跟被这夕阳的余晖给灼烧过一般,烫得脑子也跟着发昏。

他竟是睡过了一整个白天

陆辞看出他心中所想,在他头顶上温柔地揉了揉,含笑道“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睡会儿挺好。昨夜害你陪我熬了一宿,今日见你睡梦正酣,也就没忍心叫你起来。”

朱说欲哭无泪。

陆辞冲钟元使了个眼色,钟元便撇撇子道“你这懊恼什么不过买口锅罢了,又不是要置办宅子,何必出动三人,那般兴师动众你也不必觉得太劳烦陆郎,昨夜香水行门口那出你也瞧见了罢,类似的分利,可不只是肥皂团才有的,你这神通广大的陆兄可多的是进项。”

他可不是无的放矢也不知陆郎是怎么长的脑子,天知道同样都在读书,夫子也是同一个,怎么他就那般聪明,想得出那么多能挣钱的鬼点子,收入有时候看得连他这个好兄弟都忍不住眼热。

“说起宅子,”陆辞将朱说拉起来,看着他满脸通红地去擦脸,又想起一事,轻描淡写道“我好似还忘了告诉你吧我同钟伯父已说好了,一同定下了城西的两处宅子,等下个月初装好了,就一起搬进去。你也该开始收拾你那些零七八糟的小玩意儿了吧”

钟元满脸空白“啥”

朱说也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睁大了眼睛看陆辞。

陆辞不由笑道“你刚还对我那些进项如数家珍,怎一会就忘得干干净净,我不过是买所宅子,你还好似见鬼了一样”

其实在陆辞看来,单是为学业着想的话,当然住哪儿都比不上住学院的宿舍里好。

可陆母身体状况不佳,还常爱逞强劳作,小病小痛也非要忍着,就怕拖累了独子。

离得远了,陆辞就不方便照顾她了。

况且这廉租房多是来自各地的流民在站稳脚跟前无奈暂住的地方,单是狭小和吵闹这两点,就不适合再住下去了。

而他再过个两年,就该正经进入备考阶段,准备参加科举,既得有个良好的复习环境,也得解除一切后顾之忧。

一个条件中上的住宅小区加上个热情又熟悉的老邻居,俨然标配。

陆辞节俭了这几年,攒下的家底早就足够购置一所正经房屋,只一直没选到合适的地方,秉着宁缺毋滥的想法,才搁置了许久。

后来见钟家夫妇不错,刻意结交一通,成效甚好,就改了主意,打起了要将这家人一起带走,好帮着在他忙碌时照看他母亲的主意。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钟元,这回盯着陆辞的眼神里,难得带了点复杂的敬畏。

平时不是不知道陆辞不显山不露水,本事却大得很,连他爹娘都忍不住疼对方胜疼自己这个亲儿子。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买宅子这么大的事儿,就被陆辞轻而易举地办成了,还是直接与他爹商量的,直接越过了所有的同辈

钟元沉默了好半天,才想起要问“那伯母可知道了”

陆辞早已想好了应对“她暂不知道,不过我也同伯父说好了,由他出面去说服她,反而合适一些。”

陆母对常给予她帮助的钟氏夫妇颇为信服,却不知对方最信服的,却是她的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牙人类似女性家政服务的中介。东京梦华录说“凡雇觅人力男佣、干当人杂役、酒食作匠厨师之类,各有行老供雇。觅女使女佣即有引至牙人。”

请注意的是,宋朝禁止人易,也是没有终身制的奴仆的,必须是双方自愿结下的契约,也可以解除。

为了防止出现终身为奴的情况,宋朝法律还规定了雇佣奴婢的年限“在法,雇人为婢,限止十年。”虽然宋人的习惯用语还在说“奴婢”,但法律上已将受这些受雇于人的佣人、劳力称为“女使”“人力”。

一个有趣的细节淳化二年991,陕西一带发生饥荒,“贫民以男女卖与戎人”当时陕西沿边邻境的戎人部落还保留着奴隶制,陕西的贫民便将男女小童卖给戎人为奴。宋廷知道之后,即派遣使者带着官钱,向戎人赎回被略卖的小童,送还他们的父母。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2刷牙子即牙刷。宋朝的牙刷已成为平民百姓的日用品了,梦粱录“诸色杂货”一节,在“挑担卖”后面罗列了“镜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通常用木头制成,一头钻上若干小孔,插上马尾毛。宋人周守中养生类纂

3报晓 由于没有自鸣钟,宋代的许多城市都设有钟鼓楼,白天击钟报时,每一个时辰击钟一次;夜晚敲鼓报时,也是每一个时辰报一次。此外,在汴京、临安等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乡村,还出现了民间自发的报晓服务,通常由寺院的僧人负其责。 “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方,日间求化化缘。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

后来僧人还多增了天气预报的业务“若晴则曰天色晴明,或报大参,或报四参,或报常朝,或言后殿坐;阴则曰天色阴,晦雨则言雨”。每天早晨,必报天气,“虽风雨霜雪,不敢缺此”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