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6章 第六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6章 第六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劝服陆母的人选上,陆辞确实未选错。

因着这些年来颇受照顾,陆母对钟家夫妇的印象极佳,现一听到有那么两处相邻的宅舍要出售,还物美价廉,立即就心动了。

哪怕她只是个妇道人家,也清楚住在廉租房中绝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撇开辞儿准备科考时需要个能静心读书的好环境不说,若不购置一处产业的话,作为最末等的坊郭客户的可不就得再等上整整五年,才能得到应考资格。

陆母细细打听,他也耐心十足,言无不尽。

虽然这意味着她必须把自己这些年来的微薄积蓄,加上陆辞孝顺自己的那些钱财都填进去,可竟能刚刚好够,还真是多亏了钟家的人脉了。

具体购置房产的事项,钟父建议只由他与陆辞两个将落为户主的人出面,至于陆母与钟母,就留于家中等候消息即可。

陆母自然毫无异议。

陆母不知真正安排此事的其实是自己儿子,欣喜答应后,径自为迁家之事兴奋不已。

等好不容易忙完了一天的活计,她就快步赶回家中,欣喜地同陆辞说了“届时若有不懂的地方,不妨多请教你钟叔。”

不存在的。倒不如说是钟礼不懂的事,还需虚心问他。

陆辞明明知之最详,却装出了一无所知的惊喜模样,一耐心地听完了陆母的讲述,就配合地笑道“如此大善刚巧还有六日假,那我便多随钟叔去外头奔走,争取在学院重新开课前,将改办的都办好。”

陆母歉然道“就是叫大郎劳累,还耽误了读书的功夫。”

陆辞笑“娘亲此言差矣。且不说读书非一日之计,备考非一月之功,家一但迁成,便是一劳永逸的好事,又如何谈得上辛苦呢”

陆母忍不住也跟着笑了笑,半晌不免感叹道“真没想到,官人过身那么多年后,仅凭你我母子二人,竟还有再购置家业,再度回到上户,从客归主的一日。”

陆辞含笑道“贫富无定势,事却在于人为。日子定会越过越好的。”

陆母不禁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得亏我儿成才”

朱说在旁边捧着碗热汤,起初也满是雀跃地看着,真心替陆郎兴奋。

之后便渐渐低下了头,被蒸汽熏得微微潮湿的眼眶里满是羡慕。

若是他的娘亲当年也未曾改嫁,而是如陆母一般寡居,独自抚育郎君的话

他此刻虽也会过得清苦,却不至于落得孑然一身罢。

陆辞不知朱说心中五味杂陈的感叹,又陪欢喜得厉害的娘亲叙了会儿话后,便回了屋,将明日起的行程细致地做了安排。

见朱说好奇地凑脑袋来看,陆辞不禁莞尔一笑,忽道“朱弟若不急回,不妨多留几日,予我做个陪客吧这么一来,我凡事也好有个商量的人。”

朱说正愁欠陆辞的各种债越来越多,当即眼前一亮,毫不迟疑地应道“愿往愚弟不才,于房屋建造上一窍不通,只是若有能帮上陆兄的地方,还请陆兄不吝直言,我定无推辞之理。”

陆辞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那我便不客气了。多谢朱弟。”

朱说赶紧回了一礼“当不得当不得。”

尽管都说要早些睡下,才能养好精神,应付明日的忙碌,可不论是兴奋的两家大人,还有心情复杂的钟元,甚至是白天不慎睡过头的朱说,都未能正经阖眼,而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恨不得眨眼就能到天亮。

唯有陆辞入睡最快,也睡得最为安稳。

几乎是五更的鼓声响起的那一瞬,钟陆两家人就精神抖擞地弹坐起来,发了烛,手忙脚乱地洗漱更衣,去早市上随便买了几个包子凑合做早饭,就眼巴巴地等着最优哉游哉的陆辞出门了。

钟父怕是这几人里,对陆辞的本事了解得最多的一个,自然不敢有半句催促,还热情地帮陆母干些力气活;钟母也赶紧帮陆母打了打下手;钟元则无语地盯着同样一脸期待的朱说“你乐个什么劲儿”

陆母不好意思让钟家人久等,又舍不得当着别人面教训陆辞,免得伤了这极懂事的爱子的颜面,便只不着痕迹地冲他使眼色。

陆辞无可奈何地咽下最后一口包子,用沾了水的干净麻布擦了擦手“走罢。”

头一个要去的地方,自然是专司官房管理的店宅务。

只是他们去的时辰显然还太早了,店宅务大门紧闭,官吏一个都未到。

正当钟礼略感尴尬,预备就近寻个地方坐着等时,就见陆辞不慌不忙地上前,在小门上敲了敲。

钟礼诧异道“陆郎,你这”

不等他劝陆辞莫做这徒劳无益的事,里头就立马传出一道懒洋洋的声音来“何人敲门”

陆辞向钟礼淡淡地递去一眼,不疾不徐道“陆辞,同你说好了是今日的。”

此话一出,在钟礼的目瞪口呆、朱说的吃惊注视中,门当真被打开了。

“都到齐了”着了小吏服饰的那人笑嘻嘻地同陆辞打了个招呼,小声问了几句,旋即往外头候着的钟礼身上扫了一眼“快进来吧,让别人看到不好。”

虽然说当差的提早来上工并不违反规定,可要叫好事者看到了去衙门告一笔,也够烦心的,当然是能少一事就少一事的好。

钟礼便如梦游一般跟着进门来了。

“陆郎可真是好本事,你三年前来时的模样,我还记得一些,才这么一会儿,就要自个儿置业了,一举成为坊郭上户了”那李姓小吏对陆辞可不是一般的好,不但特意应陆辞的请求起了个早,又把需要的文件提前翻找出来了,省了不少功夫,对陆辞赞不绝口之余,还特意抽了点空,给三人沏了杯热茶暖身。

他笑得油滑市侩,却不惹人讨厌“只得粗茶一碗,诸位莫嫌。”

朱说不卑不亢地道了句谢,钟礼的反应则大一些,难掩受宠若惊地接过,连连道谢,可对方想厚待的人明显不是他。

只随意地看了他一眼,就不再搭理,继续积极跟陆辞搭话了。

“怎敢受此恭维”陆辞笑着摇头“奔波数载寒暑,如今也不过小有盈余,图个温饱而已,怎能与李兄比较”

那人却摇头,叹气道“陆郎龙章凤姿,前途不可估量,如今就这般了不得,等往后高中,怕是连面都见不上了,岂是我这汲汲于富贵的井底蛙能比的”

这话说得一本正经,直让钟礼听得胆战心惊。

好在这人没说别的,办事也很利索,在他的积极配合下,陆辞很顺利地签好了终止租约的文书,落好花押,就算是将廉租房这边的事儿给了结了。

李姓官人玩笑道“陆郎买房子,怎不考虑竞标公房实不相瞒,下个月就有几处好宅子,你要想拍,我找人给你留心一下,说不准能便宜些拿下,我还能顺道给你做个保人。如何要不考虑考虑”

陆辞与钟礼皆为廉租房的租户,在签订买卖房屋的契书时,便需要一个肯做担保的人才可成立。

钟礼眼前一亮,不由看向陆辞,陆辞却婉拒道“那几所公房,我也略有耳闻,只怕我囊中羞涩,到头来落个两头空。倒不如求个稳妥,与屋主直接交易的好。”

那人不由遗憾地叹了口气“呵呵,陆郎啊,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谨小慎微啦”

小心才驶得万年船。

陆辞心里一哂,不再继续那个话题,兀自微笑道“多谢了。近来稍忙了些,改日再与你叙叙,你且保重。”

得了陆辞的这句承诺,那人就果断不再留人,爽快挥手“得,等你消息啊,也不耽误你忙正事了,去吧”

被人笑眯眯地送别,走出老远后,钟礼才不再感到如梦似幻,忍不住好奇道“陆郎你怎么结交上那位官人的”

陆辞轻描淡写道“一日有缘,帮了他点小忙,结识后偶有来往。”

他刚搬来时,设法掺和进转让度牒的买卖中,便在那个过程中认识了李节的兄长。合伙干了一阵子后,他偶然得知对方的弟弟李节就在房宅务工作,想到以后肯定用得上,就主动提出将李节也拉进这里来。

初期只让那人跟着分一份利,后来他感觉已赚够钱了,剩下的不必涉险,便见好就收,干脆利落地退出这类买卖时,就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对方。

李节平白无故得了这么一笔横财,当然看陆辞一万个顺眼了。

“原来如此。”

钟礼对此一无所知,在感叹之余,也知道自己羡慕不来,遂继续专心于接下来的行程上去了。

朱说却忍不住偷偷地瞄了陆辞一眼。

虽然只跟陆辞相处了这么两日,可据他的了解,陆兄的小忙,怕不是真的凑巧。

陆辞敏锐地捕捉到他暗中打量的目光,缓缓展颜一笑,甚至冲朱说眨了眨眼。

朱说脸颊微红,迅速错开了眼。

他为何要错开眼去

不等朱说想明白,钟礼在走了几步后,又有些疑惑,不禁问陆辞道“竞标公房之事,他既肯便利,陆郎要不就”

“公房竞标,并非是他能给予便利的。”陆辞挑了挑眉,善意一笑“他好歹是官场中人,钟叔莫太将他的话当真了。”

公家的确卖房,房子的品质却是参差不齐的,难等到个合适的房,还得以合适的价格拿下。

竞标公房的流程,更是堪称严丝合缝有意购买的人,都得去招标文件张贴的地方进行书面投标,开标的过程可能要拖个一两个月,最后是价高者得。

虽不是无懈可击,但绝不是一个人的插手,就能左右最终结果的。

真有这贪污舞弊的本事的人,也不可能瞧得上插手竞标后得来的那丁点回扣。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对方不过在吹嘘罢了。

钟礼不料自己还没个比儿子年纪都小的小郎君想得妥当,顿时老脸一红,陆辞已善解人意地岔开了话题“保人的话,我也定好了更合适的人选,钟叔不必担心。”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应考资格要么有房产田产,要么在入户籍后住7年以上,才可以在这个地方参加科考。

宋朝贡举条例规定非汴梁本地居民,想在汴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取得汴梁户籍,并居住七年以上,或在汴梁有一定的田产,方可“即许投状”

以下三种户籍的人不能参加科考军籍终身制,贱籍注意不是贱民宋朝没有贱民,只有贱籍,即为娼优皂隶,以及僧道户还俗了也不可以

2户籍制度

宋朝户籍制度按居住地区把居民户口划分为“乡村户”分五等,一到三为上户,四和五为下户和“坊郭户”分十等,一等为官户,一到五为上户,六到十为下户,也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把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主户需要独立向官府缴税。等级是按家庭财产多寡划分的。

浮客流民们在一个地方居住满一年,即可落户,取得当地户籍,即为最末等的坊郭乡村客户。假装生活在宋朝和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87

3“店宅务”即负责管理官房的官府部门。假装生活在宋朝

4公房招标出售过程如文中所说,不再作详解。假装生活在宋朝

另,无论是招标还是私下交易,都必须有保人,或者自己有房产可以作为抵押。出自假装生活在宋朝和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

5度牒。 请注意,度牒和戒牒不同。戒牒是僧侣颁发的,拿着可以去寺庙挂单,免费吃住;度牒是政府颁发的,权利是不纳税不服兵役。

然而度牒是出售的,并不完全实名,也会发空白证书,只要填了名字上去,就被政府承认为合法僧人,甚至不必剃度修行,都能享受免税和兵役的福利。

王安石变法时候的度牒价格是一百三十贯,后来到宋徽宗时期,愣是被炒到两百二十贯再后来一段乱折腾,就终于加强管理,不再滥伐了。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120121

6 包子是宋朝各阶级都爱的美食。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太子诞生时,真宗皇帝就拿包子赏赐群臣,不过馅儿是金银珠宝豪门大族里甚至有专门蒸包子的厨房。宋徽宗时候,曾有人买了个自称是蔡京府上包子厨房里的女子做小妾,想让那女子做包子给自己吃,结果女子表示自己不会,她只是包子厨房里负责捋葱丝的易中天中华史大宋革新222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