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功名路(科举) > 第109章 109

功名路(科举) 第109章 109

作者:沈桑榆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7: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元宵节,整个府城都张灯结彩, 大家还没从新年的喜悦里出来, 又迎来了元宵。

这种时候一般府城都会人满为患,沈陵让巡逻队加强治安管理, 根据经验, 有这种大型的聚集性节日很容易会有混乱,古代的街道特别狭窄,宽一点的勉强两辆马车,一旦混乱, 很容易有踩踏。

另外这样的日子,也是拐子最喜欢的。沈陵也是做父亲的, 如何舍得,每年官府都会收到孩子被拐的报案, 但能被抓到的寥寥无几。

沈陵增派了护卫队, 当日进出城都必须好好检查,主要的街道口派人值守, 控制好人流量,人流多的时候, 不让进只让出, 设定好街道的进出顺序,从一个口子进一个口子出,这样更有秩序。

这样虽然麻烦了一点, 但保证大家的安全。

元宵节当天, 沈陵和文以苓也带年年去看灯会了, 视察下面的工作,丫鬟小厮都带足了,丫鬟小厮们都是接受过训练的,带了这么多人还被拐走的事情到底还是少见的,更多的是和家里人走散了,被拐子一骗就被拐走了。

年年头一回看到这么热闹的场景,目不转睛,文以苓看得好笑,刮了刮他的小鼻子。

沈陵抱着他,他小嘴儿张着,满眼都是新奇,看着别的小朋友拿着灯笼,他也眼馋了“爹,爹年年要。”

沈陵摸了摸他的头,道“只能选一个,你自己看好要哪个”

年年现在大概都是听得懂的,熠熠生辉的眼睛望着街道两旁的灯和来来往往行人手里的,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但他知道爹说一个,就只能一个。

如果沈全和方氏在,年年肯定就要耍赖,但在沈陵面前,他就会遵守规矩。小孩子也是会看人下菜碟的,沈陵从来不会理会他的哭闹,久而久之,他也就知道这一招对沈陵没用。

年年看到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手里拿着兔子灯笼,他指着那个灯笼激动得不行。

沈陵看了看摊位,找到了一样的灯笼,直接买了下来。

那小摊贩笑着问道“老爷怎么不猜个灯谜”

沈陵笑着摇摇头,他们这都是小本生意,要是他这一猜还得了,买下来之后让下人抱着年年玩,他问道“你们摆摊子都摆到几时”

小摊贩两首交叉插袖子里,有些惊奇这瞧着就贵气的老爷竟这么接地气,赶忙回道“什么时候没人了就走了,今年官府管的严,街上没以前那么挤了,估计今天能早一点。”

“生意没影响吧”

小摊贩受宠若惊“没,人照样多,官府这样管一下,能过来的人更多了。”

沈陵笑着点点头,带着文以苓和孩子走了,徒留那小摊贩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隔壁摊子的人一边吆喝着,抽个空问道“刚才那大老爷怎么和你说了这么久都说了什么啊”

小摊贩挠了挠头,他也不晓得都说了些啥,很快有了新的客人,小摊贩立即抛之脑后。

今年元宵节得益于良好的管理,没有发生大的意外,有一对拐子也被抓住了,当街被大众打得头破血流,在淮南府算得上一件大事,拐子可是被人深恶痛绝的,官府把人抓了起来,审问看看以前是不是还拐过别的孩子。

一时间官府备受赞誉。

金大人也称赞沈陵的举措“这样做虽废了些人力,却是卓有成效,这事情办得漂亮。”

沈陵还自掏腰包,奖励了一番下面的巡铺和护卫。

元宵节过后,沈全和方氏从建康府回来了,带回了两车的年礼,都是亲朋好友送来的。两人也算回家过了一回年,精神头都很不一样。

不过建康府虽好,但没有他们的宝贝孙子,两个人还是放心不下这边。

沈陵一直和文以苓说,他们这个年纪最担心的就是不被需要,不被需要就意味着没有存在价值,尤其如今他们没有事情做。所以有时候适当地装傻,假装什么都不会,依赖依赖他们,才能让他们觉得更有价值。

这也容易,文以苓可就舒坦了,婆婆是个爱操心的,有些事情她就假装笨一点,方氏会包揽过去。

因此沈全和方氏一直觉得儿子儿媳没有他们就会乱套,走之前还很担忧。

淮河又到了每年的治理期,每年春季开始就要加固堤岸,不然夏季暴雨容易决堤。

他和金大人商议今年用多少的徭役,太平年间,大家都是会尽量少征徭役的,尤其如今春播,不能影响地里的活。

沈陵便和金大人提了他的设想“堵不如疏,若是河床年复一年地高,总有一日会撑不住。不若加大支流,支流下面还有支流,支流连通瓦埠湖。淮南府人杰地灵,比起其他临淮河的府城,我们淮南府不易发水灾,与瓦埠湖不无关系。大人您看江南多湖泊,发大水也有湖泊蓄着,干旱时节,也有湖泊撑着。我们不若加强支流,引流至各个村镇,一是方便百姓用水,其次也是利于农业灌溉”

金大人沉默了半晌,道“孝原啊,你知道的,马上就是春播了,这徭役都必须省着来,若是徭役太过厚重,下面民生哀怨,谁都知道这事情功在千秋,可孝原,你悄悄有多少人这样做呢,千秋之后我们又在哪里呢”

他马上要致仕了,只想安稳地全身而退。沈陵是年轻人,还有一腔热血,到底还是太过年轻,想得太过当然了,可他不是。

其实来之前,程先生从他的仕途考虑,也并不建议他如此劳烦,一般来说,三年一个任期,这件事情只会便宜后任者,对他完全没什么好处。

但沈陵也并不完全是为了政绩的。

“千秋之后,您会在淮南府的史书上。大人,拓支流我们可以放在春后,壮丁不需要耕种了,也都会打零工。我们不若以餐代役,劳役者可得一餐。引流至各个村镇,对村民们也是有好处的,若是挖凿水池,水池中可养鱼,也可灌溉,养鱼虽少见,但下官在游学时,恰亲眼所见”

别小看这一餐,不是农忙的时候,壮丁都会到别人家帮忙造房子之类,大部分是没有工钱的,就管饭,但这顿饭若是吃得好,多的是人乐意。劳动力是廉价的,但能省下几顿饭也许冬天就好过多了,不是农忙,大多数人家只吃两顿。

沈陵也想过经济价值,水池养殖可能最为适合,如今市面上的鱼多是从河里打捞的,他记得当年建康府江北那边有人养殖了螃蟹,沈陵还特地去看过,那个人就靠着养螃蟹发了家。

混合养殖四大鱼,青草鲢鳙,其实有经济价值就不怕没有后人模仿。

金大人看着他明亮的眼睛,心中也是被触动了许多,不与自主地捻指腹,内心不停地在交战,可想想自己的年岁,到底还是求稳占了上风,道“孝原本官知你为百姓着想,但这事关系重大,如今我们还是先把堤岸加固,此事日后再议。”

沈陵稍稍失望,但他也理解金大人的立场,金大人在这个位置上,压力也是很大的,一旦出了差错,首先问罪的定是他。

沈陵想着还是先把淮河加固给做好,加大支流以及引流的事情,可以徐徐图之,先做一个试点,一旦有个成功的案例,后面也就不难了。

沈陵打算先去视察一遍堤岸,看看哪边不太稳固,最好再加高一些。

他刚出府城,金大人就派人追他回去了,说是京城来了使者。

竟是圣上赐下圣旨褒奖整个淮南府,还派了使者来了解淮南府公文的范本,想要延用全朝廷。

沈陵大喜,比起圣上的褒奖,后面一件事情更让沈陵有成就感。

金大人同他好生款待了京中使者,沈陵还是头一回见到金大人表情这么丰富,高兴得这般外露,这也算是一大政绩了,也许在致仕前,金大人还能再往上升一升。

使者前来特地是为了了解淮南府官府的整个运作,今年开始,淮南府的整个运作已经成了体系,递上来的公文愈发规整,沈陵能够想象,圣上这番嘉奖过后,下面的县肯定会更加积极。

沈陵亲自带使者讲解了一下如何设计公文模板,主要还是要了解每个部门的运作,清楚要写主要内容,他把要点都写下来,连熬几个夜,写了厚厚的一个册子,让使者带回京城。

虽是熬了几夜,可沈陵仍神清气爽,如今想到自己的法子能用在全国上下,还是有些激动,可能这是他穿越以来,作出的最大贡献了。

送走了京城来的几位大人,金大人再度邀请他喝茶就更亲近了一些,像是年轻了好几岁,喜不自禁道“孝原,这份功绩当真是多亏了你。”

金大人亲自给他斟茶,沈陵有些惶恐,双手接过茶盏,道“大人客气了,若没有大人的鼎力支持,如何能上行下仿,您是咱们的父母官,还是有您的指挥,才能这么顺利。”

金大人靠在椅子上,显得很是富态,笑如弥勒“哎,我当真还是老了,不如你们年轻人了,日后啊,还是你们年轻人的。孝原,这你就别谦逊了,咱们这一任的政绩是不用愁了。”

“下官到底年轻,压不住事情,还是要您这样经验丰富的长辈在上面镇守,也是要恭贺大人了。”沈陵还是懂得什么该说的,他说的也是实话,他没有地方官的经验,许多时候,还是要金大人做决断。

他不愁政绩,沈陵更不愁,想想沈陵的年纪,金大人都不免嫉妒,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中进士,沈陵已经是六品官了。他更嫉妒沈陵的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养出这样的儿子,他见过沈家父母,倒是寻常,自家孙儿三岁启蒙,自幼都有名师教导,如今却还只是个举人或是秀才。

难不成野生的就比家养的厉害这么多。

刚下放就作出这样的政绩,日后定是前途无量,也还好半年以来,他们都是和和气气的,没有冲突,金大人想到后辈,也到了为后辈做铺垫的时候了,他想卖沈陵一个好,道“你是年轻人里头少有的稳重人,能像你一样踏实做事的人,不多。孝原,看到你,我也想到了我年轻的时候,刚下地方,一腔抱负。那一日你说,淮南府的史册上会有我,年轻时谁不想名垂千古。可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发不敢动弹”

沈陵看着他慈祥的脸,透着迟暮的淡淡哀愁,亦不知如何开口,他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这样,他相信金大人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而是在官场中不断地被磨练打磨。

金大人道“看着你这样的年轻人,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分。孝原,你上回说的挖支流引流村镇,我们再商讨商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