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102章 烫手山芋

长命女 第102章 烫手山芋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杨仕达采纳了苏征的建议, 让杨荣不要回寨中,命他带二百人进入深山。杨仕达修复杨氏旧寨的时候,也将杨氏在山中另一座小寨进行了修复, 亦屯有食水。彼时并非为了巡山方便而设的一个落脚的地方, 现在让杨荣暂且躲在那里。

杨仕达还是有一种“万一只是虚惊一场呢”的想法, 若是让长子没命的往远里跑, 等他真做了土司,怎么把儿子给找回来

杨荣年轻人,正在有血性的时候, 并不想走, 杨仕达道:“你就当安你师傅的心。”

杨荣一想也是,道:“那我便入山吧。阿爹, 那个崔老虎您要小心呀。传言未必可信,只要有五分,他就是个活阎王了。”

杨仕达道:“我还用你教”

父子二人却都忘了,崔颖来惩治流人不假,原因却是居然有人敢在官道上劫杀朝廷命官干这个事的虽然是张阿虎, 其中也有毕喜的人手,毕喜正是杨仕达在楣州城里一个得力的打手袁樵将事情止在毕喜身上,梁玉也没有打上门去,这给了杨仕达一种错觉这两个人并没有想再深挖。

杨仕达在屋子里转圈踱步的时间变长了, 他心中没有底。在楣州顺风顺水,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这让他认为自己的才智是一时之选, 也只服一个苏征,别人都不在他的眼里。直到此时,自己的前程、身家性命由别人说了算而他并不能确定别人的想法,才让他觉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我杨家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最坏不过进到山里猫着。“崔老虎”总不能在楣州久住,他难道能不回京城吗我便先交出一千户来给他交差好了。唔,让他们都躲好,要挑老弱病残的交。聚族而居、聚族而居

杨仕达琢磨着怎么哄骗崔颖,崔颖却已经从袁樵手里拿到楣州的概况。

何刺史强拖病体接待了崔颖之后,已无力再设宴款待他,崔颖也不计较:“我来也不是为了吃酒,还是说正事吧。”王司马便代表何刺史介绍了一下情况,面有愧色地道:“是我等无能,以致杨仕达坐大。”

崔颖道:“他真招致了一万户”

何刺史沉吟道:“依下官之见,还有些虚报的。”

崔颖道:“想到一起去了。唔,我路上也办了几个不法之徒,据他们所言,楣州杨氏也不很安份”

这个就不是很明白了,虽然梁玉有美娘,一则美娘年幼,二则是个孤女,当家的是她叔叔,美娘也只知道一个大概。袁樵道:“养寇自重罢了。”崔颖点点头,楣州杨氏在朝廷眼里并不很要紧,对他们也不大重视,楣州杨氏想要加重自己的份量,最方便的就是依靠长久以来的威信,与旧部有些勾连。这就是势力范围。

崔颖道:“圣人已命楣州杨氏解释,劝说杨仕达投案了。”他的口气却不甚赞同。

袁樵道:“杨仕达经营三代,怎么会因为一句话而放弃呢未知朝廷大军何时开到”

崔颖道:“已经在路上了,成安县公一路收束兵马,较之长途远征要快得多。明天我便借刺史这公堂一用,先审一审案子。”

何刺史心道,都说他是本朝头一号的酷吏,却不是一味蛮干,难怪“四凶”死了,他还活得好好的。

崔颖带着甲士,何刺史的府里还装不下,又特意腾了衙门后街上的两处屋子才将这些人都安顿下来。崔颖并不计较吃住,与何、王见过面,便去拜见刘、王二位夫人,他与梁玉是一个意思,与二位夫人见完礼,便直来直去地道:“此地将有事发生,我这里有人,拨出一部来护送二位离开楣州。”

刘夫人道:“已有安排。”

崔颖道:“听闻府里还有小郎君唔,又有梁府的小娘子,四位一同离开吧。”

梁玉千算万算,将两位夫人与袁先都计划好了,却忘了自己在别人眼里也是个“妇孺”。崔颖话音一落,袁樵笑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叔玉还筹划着自己也留下来呢,她手上又有丰邑公主所赠骑士,却是不大好对付。我知中丞必有人马随行,正盼着中丞来中丞经来本为治理流人犯法之事,她正在流放,合该归中丞管辖。请中丞行文,让她暂离楣州。我只能管得到她在楣县的事,处分却是轮不到我的。”

崔颖看了他一眼,心道,你们大户人家的心眼儿就是多你得罪了媳妇儿,是会吃苦头的。想到梁玉的安危,还是认真地应下了:“好。”

刘、杨二夫人听这两人算计梁玉,也只当什么都不知道。刀兵无眼,万一打起来就不是街头殴斗能比的了。

刘夫人道:“只盼大军快些到。”

大军正在路上磨蹭。

成安县公一个主将内心犹疑不定,自然而然地就反应在他的队伍身上。成安县公先是将郭宜等人召集起来说:“虽拨与我等两万军士,却不是我们平日惯常使的,这却需要操练。”

郭宜道:“楣州多山,地气潮湿,领兵而来容易水土不服,反而不如附近州府征集来的驻军用来顺手。”

成安县公道:“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是行军的大忌兵将不能互知就不能信任,互相不信任,如何能与敌拼杀”

郭宜想了想,是这个道理,痛快地承认了:“还是将军想得周到。不过圣人命咱们速战速决,还是不能拖太久的。”他这一路看出成安县公不大想赶路,虽然每天该行多少里路从不拖沓,但是言谈举止间就是能看出来成安县公的不乐意。

捞到这个差使的人,哪个不是兴高采烈的即便是谨慎吧,也没有不高兴的。成安县公就是不高兴,他有本事摆出一张寡妇脸来给大家看,真是好生憋闷。

成安县公当然不乐意,他正算着日子,他老娘杜氏一天一碗粥,能撑多少天呢不若先打草惊蛇,绝了杨仕达归顺之心,待他有了异动,我再平叛。成安县公隐隐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这才有了另一个提议:“寻附近的山匪练练手吧,让孩儿们见一见血”

另一个校尉穆扬诧异地道:“这岂不是要打草惊蛇”

成安县公道:“据报,那杨仕达修葺旧寨,旧寨却是在山上的。仰攻伤亡极大,纸上谈兵怕要害将士性命,不如拿些小寨试上一试。”

好像也在理

郭宜、穆扬,与另外几个胡直、寇健、王威,都争着说:“我来、我来”

成安县公道:“不要争,都有机会的”

打一个不能让杨仕达警醒,那就接着打下一个,让这些偏将、校尉一个一个都练过一遍,谁也不能讲他偏心不是

郭宜抢到了第一个动手,搓着手嘿嘿地笑道:“老哥儿几个,就看我的吧”被穆、胡、寇、王等人围起来按住了打。几人半真半假的笑闹,都有争胜之心。

先是郭宜,动用了攻城器械,却在攻寨的过程中发现军械的使用南北还有些微的不同。而这建在山上的寨子也比攻城为难。郭宜身先士卒,第一个攀上了墙头,啐一口带血的唾沫:“他娘的,还真叫将军说着了,果然有些不灵便,是得练练。”

练一次、练两次,第了三次之后,大军行进的路上还能有几个匪寨没有匪寨,成安县公居然还不放弃,竟派出斥侯去搜寻。

这不对呀,郭宜心里犯了嘀咕,这怕不是要逼反杨仕达好多拿功劳吧

郭宜心里有一丝的松动,建功立业,谁不想他们的良心还算好的,边将杀边民冒功、剿匪的杀良冒功,都是有的。查出来了法办,查不出来的都是功劳了。

不不不,这不行,这岂不是辜负了圣人对我们的栽培之意吗圣人可不想闹大郭宜决心与桓晃谈一谈,他不是桓晃带出来的人,不过是因为朝廷的调遣权做桓晃的部下,对桓晃没有过份的敬畏。觑个没人的时候,直入桓晃帐中,开门见山地问:“将军,可是想要更大些的功劳”

桓觉心道,我要是为了功劳就好了。不动声色地回道:“何出此言”

郭宜道:“将军不是要逼反杨仕达以建功吗这样可不好,圣人正看着呢。杨仕达一反,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人头落地,将军三思呀。”

桓晃被说到心里缺德的地方,颇不自在,道:“我自有安排。”

郭宜道:“愿闻其详。我必不会泄漏。且将军领兵行军,也须我等襄助,我须知道将军的盘算才好行事。”

桓晃正色道:“杨仕达有户一万,一户两丁,便是两万人。不将周围翦灭,这两万人化作流寇,必要扰动州县。那就是你我的罪过了。我的意思,将他困在楣州,所以我才派斥侯查探,遇寨拔寨,以免为贼所趁。”

这道理根本说不通嘛怎么不趁他还没动手的时候就拿下那样岂不是更不会造成伤亡吗借口都不编个照样的人简直胡说八道郭宜有些恼了:“将军便实话实说又何妨这样的心思虽不够坦荡,也是人之常情。将军,万不要辜负圣人呀楣州的官民也是性命那里面还有几个万不能伤到的人。”

比如崔颖,比如梁玉,一个是皇帝看重的人,一个是太子的亲姨,他俩要有个三长两短,估计功劳不够填这个坑的。

桓晃道:“我会安排心腹人去保护他们的。”

“乱军之中,刀箭无眼,将军就这么有把握吗”

“够了”桓晃突然怒喝,“我是主将有妄议军机者,斩”

郭宜摔开帐门,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不听好人言”

这支队伍里,除了桓晃以宗室之尊,就数着郭宜了。论起本事来,众将觉得郭宜可能还要更好一些,就是吃亏在出身不够好。郭宜性情也爽朗,也爱护士卒,与同僚处得也不错。见他与桓晃吵了起来,穆扬便问他:“老郭,怎么了”

郭宜还要给桓晃留一点情面,低声道:“没事。”

郭宜是不肯说了,穆扬又约了王威去求见桓晃,想给两人说和。仗还没打,自家先不和,这不是个好事情。谁知道桓晃也不肯松口:“郭宜不懂军事,口出妄言,都不许再议论了。”

穆扬半真半假地说:“老郭要是不懂军事,我们就更什么都不懂啦,哈哈哈哈。”

桓晃没接他这个话,王威觉得不妙,一拉穆扬的袖子,两人一起出去了。远离了桓晃的大帐,王威才说:“我看不是个事儿。桓将军既是主将,又是宗室,我们都是外人,他才是圣人的自家人,不好与他硬犟的。我们还是去劝劝老郭吧,叫他忍一忍,别为气吃亏。”

穆扬道:“还是你有主意,走,找老郭去。”

两人问来问去,在营盘边上的栅栏底下找到郭宜。郭宜已经没事人似的正逗个小兵呢:“哎,李四,这么大个人了,哭什么哭不就衣裳坏了吗再做一件就是了。”

小兵李四个头很高,颇魁梧,年纪却很小一脸的稚气,光着半边身子,看起来滑稽又可怜。郭宜待手下的兵好,李四也不大怕他,一边抹泪一边说:“没、没本事做衣裳。没、没立功,先把衣裳扯坏了,补也补不起来了。”他说话口音极重,郭宜等人一路与他们厮混,才能听个大概。

拜桓晃练兵所赐,郭宜的麾下第一拨练手,李四想挣个功劳,奋勇拼杀,却没有打到敌人,反而被对方划了好几刀,衣裳也裂了,人没死算是命大。他年纪小,郭宜又是个爱闹的人,就说:“谁说没有的我给你就是了。”

他对手下的兵一向爱护,不但给了李四一件衣服,还说:“哎,小子,我教你唱个歌吧”

李四得了衣服,破涕为笑:“您还会唱歌”

“会好歌儿听着”郭宜看到穆、王二人也没打招呼反而打着拍子冲他们瞎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端的是歌能穿云,声如破锣穆、王二人见他并不苦恼也都高兴起来,与他一起扯着喉咙:“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李四听得一脸懵逼。三人吼完,郭宜才说:“这是个好歌儿啊来来来,一起唱。”

这些人越唱越跑调,荒腔走板的歌声传到桓晃的帐中,听得他头晕脑胀,又十分愧疚他怀有私心,实无颜面见这些袍泽。我本该举着烤羊腿,倚着旗杆,与他们一同唱的。

成安县公再拖延,也不能做得过于明显,一旦被朝廷判断为贻误战机、不堪大用,将他调回,他只好陪着母亲绝食去了。

三月初,成安县公离楣州终于只有五十里了,他却命全军修整。凡战,养精蓄锐,刺探敌情,知己知彼,这都是在谱的。但是郭宜心里怀疑他,越看越觉得他不安好心,再次催促。桓晃道:“不探清敌情,我辈岂能为了功勋而使兵士冒险呢况且,楣州杨氏的杨信已被派去劝诱杨仕达,不若等等他的消息,政事堂也希望看到不战而胜的。”

郭宜当他在发昏,怒道:“什么敌一个土财主,竟成了将军的心腹大患了说出去真要叫人笑破肚皮了。”

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两日后,军中收到急报:“杨仕达反了,杀了劝他投诚的杨信,起兵围攻楣州城”

杨信就是美娘的亲叔叔,楣州杨氏正经的继承人。桓琚想起来还有这么一个人,点到了他的名。杨信骑虎难下,只得亲往楣州去见杨仕达。他到山寨的那一天,正是杨仕达接到消息,袁樵已经把家眷送出城去,而朝廷大军已近楣州。杨仕达家族经营三代的美梦破灭了,又不肯整手就擒,立意坚守山寨。但是想在大军开到之前,先下山抢些粮草充实储备。杨信才是楣州杨氏的正统,这个人是不能留的,杨仕达正好杀了他祭旗立威。

成安县公果断地道:“再探”

郭宜当场暴怒:“还探个屁已经反啦,可以打啦您要的功劳来啦平叛呢。”

桓晃要的根本不是平叛

郭宜见他还不动,冷笑道:“将军要等,我却不敢眼看着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我自领本部兵马救援,将军您看着办吧”

穆扬与他关系最好,口里说着:“老郭,你回来将军,我去劝劝他”跟着跑出大帐,也点兵跟着走了。郭宜见他追了来,在他胸口捶了一拳:“好兄弟”

穆扬悄声道:“头先我还道是老郭你性急看错了将军,这些日,谁还看不出来他有心事咱们当兵吃粮,图个封妻荫子,一刀一枪的赚来功劳,与他们那些算计来算计去的尿不到一个壶里”

两人说着话,胡直也追了来:“我也同去,老王他们不好都走,让我带个话,他们虽在将军面前听命,也会留意策应咱们的。”

有仗不能打,逼反了再打,完事儿回京还不知道怎么交代你姓桓,天下都是你们家的,你们有多少事情关起门来一说,也就完了。我们岂不是替罪羊不干

郭宜道:“得找个向导才好斥侯呢”

郭宜的运气非常之好,离开大营没多久便遇到了送上门来的向导梁玉与美娘正撞到他们了。

梁玉在楣州再横,本质上还是个流放犯,崔颖的文书一出,将她扔到了邻州。她整个人都惊呆了

“凭什么呀就凭他长得好呀”

吕娘子顾不上笑,先劝解道:“他这也是为了你的安全。你万一伤着了,他回去要怎么交代”

袁樵要办张阿虎、毕喜,只要能把人缉拿到案,同理,崔颖要办梁玉,也只需要一封文书。梁玉捧着文书,也不能真的与他撒泼。袁樵则在一边说:“叔玉,我便将阿婆、阿娘与阿先交给你了。”

还能咋办她还能咋办一家老小,袁樵有正事,她可不得照顾着吗只能含恨被“押送”离开。邻州的刺史是杨夫人的堂侄,年纪与杨夫人相仿,辈份差了一辈,对杨夫人很有同族义气。自家后衙收拾了出来安顿四人,又派人修城墙,将壮丁也组织起来,以免杨仕达祸害到自己的地盘上来,连春耕都暂时叫停了。

还种什么地呀乱兵一来,就是种个天,也给踩烂了。

刚开始的时候,梁玉很坐得住,每天读书练字,端的是稳若泰山。杨夫人亲自教她抚琴,准婆媳相处倒也融洽。唯一能看得出她情绪的就是每天都派人去打听大军的消息。渐渐的,梁玉就觉得不对劲了,朝廷没那么傻吧从桓琚往下,就没一个蠢人,他们如果蠢了,这天下就不能太平二十年

那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说,大军快到了,明天说,大军正剿匪呢。“剿匪杨仕达一个蠹虫都被逼成匪了,他们还做梦呢”梁玉大为不满。大军不快点来,反而一天一个消息,这是逼着杨仕达造反啊有了大军的消息之后梁玉开始坐不住,虽然被崔颖的紧箍咒紧着也去不了楣州,出去往楣州的方向看上两眼,也能稍解心中的焦躁。

刘、杨二夫人都没有拦她,梁玉也没有偷跑回去。直到这一天,杨刺史一脸紧张的告诉她们:“杨仕达反了,而朝廷大军离楣州还有百里,我已上奏朝廷,可是”他一个刺史,也是没有兵权的。

杨刺史低声道:“成安县公怕就是存的这个主意,逼反了杨仕达,他的功劳就来了恐怕催不动呀”

梁玉突然起身:“你们都当没见过我”

刘夫人沉声道:“你要做什么”

梁玉道:“我要潜逃,潜逃回京”成安县公鬼迷了心窍了,跟杨仕达一样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她可不想去军中催促,那是送菜。不如直接跟京里告状朝廷会重视杨刺史的报告,也会再派兵,但是梁玉等不及,她得跟桓琚好好告一状才行。

刘夫人道:“胡闹你不如在这里等”

正在争执间,美娘跌跌撞撞跑了进来,一脸的泪痕:“娘子,我叔叔、我叔叔被杨仕达害死了请您帮我报仇,要我做什么都行”她对杨信有不满,杨信同意与杨仕达联姻,又打错了主意,那是决策上的问题,可以说他蠢,却不能说他故意要害侄女。杨信抚养美娘的时候还是尽心的,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叔父。现在杨信被杀,美娘也是悲从中来。将杨信的不好暂放一边,真心实意恨死杨仕达了。

杨刺史道:“这样便可以了。”以美娘的名义报急告状,让梁玉跟着一块儿回京。这个份量足够了。而且梁玉是个烫手山芋,崔老虎都不敢接,把她就势送到京城,估计京城也就顺便把她给留下了。这样对大家都好。

刘夫人道:“要快”

梁玉与美娘都骑马,带着护卫上了官道,杨刺史给了她们文书崔颖把梁玉打发过来,监督发落她的官员就变成了杨刺史。两人只带了一身换洗衣服,什么车马家具都扔了,几乎是只身上路。

两人都是心急如焚,一个恨杨仕达,一个恨不得咬死成安县公,几乎不说话地飞驰。才跑了半天,便遇到了郭宜带着大队人马尘土飞扬地奔了过来,兵马看起来很多,将官道塞得满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