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长命女 > 第103章 与子同仇

长命女 第103章 与子同仇

作者:我想吃肉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16: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同样风尘仆仆的两路人马在获悉对方就在前路的时候,心理的变化如出一辙。同样的紧绷, 同样的警惕, 又暗含了些许的希望。

梁玉这里, 想的就是大军快些来救援如果有办法能够收买桓晃, 她绝对会去做,毕竟她首要的目的是救人, 哪怕上京,救援的任务最终也要着落到援军的身上。是桓晃近来的表现让她放弃了与援军直接接触这个打算。现在终于看到援军了,压在梁玉心口的巨石稍稍离开了半寸。旋即又想到, 万一桓晃又发疯了呢

她是警惕的。

郭宜同样的警惕他与穆扬、胡直带出来的兵士不过五千, 兵不是新兵, 却是才接手不久的。传闻杨仕达有户一万, 则他至少能抽出两万的兵来, 还占据了楣州的地利。郭宜不是一个莽撞的人, 独自出来实属无奈,一是义愤,二也是为了保命主将死活不肯出兵,跟着主将一样作壁上观, 日后脱不了一个处份。五千对两万,郭宜非常的小心。

他需要一个熟悉楣州情况的人来做向导,说起来土著都可以做向导,但是“向导”与“可靠”从来都不是正相关, 历来不乏向导将兵马引到敌方包围圈里的事例。杨仕达在楣州经营了三代, 郭宜不是很敢相信楣州的土著。

双方人马带着对对方的怀疑, 小心地接触了。

梁玉人少,她自己的骑士、崔颖派的护卫,拢共加起来也不过几十人,但是一个个衣甲战马都不一般,郭宜那里普通的兵士是比不上的。她先派王大郎去接触,自己却对美娘道:“留意,要是对方有异动,咱赶紧逃”谁也不知道桓晃利令智昏这下会做出什么事来,万一将她们扣了呢又或者让她们“死于乱军之中”,人都死了,还能有什么后话

王大郎被领去见郭宜,经过很小心的试探总共各说了两句话,郭宜问:“尔等何人”王大郎答曰:“奉杨刺史之命,送女眷离开。”郭宜第二句就是:“你的官话讲得很好,京城人吗”王大郎答曰:“是。公主命我等随娘子过来。”

终于对上了

郭宜听说来的是梁玉,与胡直、穆扬相视而笑她好好的,咱们命就保住一半了,不用被东宫记恨了。

穆扬道:“我们正要往楣州去呢,可否耽误娘子些许时辰,告知我等楣州境况”

梁玉千肯万肯,她又有一个疑惑:“只有你们三位吗”领兵的桓晃呢

郭宜咳嗽一声:“将军在后面压阵,还有几十里的功夫。”

“啥那你们这点人够吗”梁玉问得毫不客气,“大头肯定在他手里,都闹成这样了,你们不怕吃不下吗”

这个就让人难回答了,郭宜三不愿意去告这个刁状,又给桓晃找不出正当的理由来,都沉默了。梁玉一看这样就知道里面有猫腻,给他们细说了楣州的情形:“杨仕达亲口对我说,他有一万户,他冒姓杨氏,占据了楣州杨氏的旧寨,那可是在山上啊现在他们还不知道闹成什么样子呢何刺史病着,王司马也是个书生,袁樵他能干事官又不大,一个崔中丞还是新来的。”

穆扬不得不解释道:“我等劝不动将军”

郭宜喝道:“老穆娘子,我等可解燃眉之急呀,这样,我等做策应,袭其后路。娘子”他又犹豫了,按说顶好是让梁玉去京城报信,催战。可是再往前就要遇到桓晃了,桓晃会不会把梁玉扣下来不好讲,郭宜不敢做这个安排,他也不大信得过桓晃了。

郭宜长叹一声,往地上一蹲,抱头道:“娘子,我们遇到个傻子将军”

大家都猜桓晃是为了更大的军功才要逼反杨仕达,彼此瞪了一回眼,梁玉果断地道:“那我跟你们去吧,好歹地面比你们熟些。”

美娘穿一身孝,跟在梁玉后面一直没说话,此时说:“我去过杨仕达的寨子,我做向导我要给我叔叔报仇”

梁玉给郭宜介绍:“这是杨信的侄女,我们原要上京的,如今不如与将军同行。”

郭宜可不敢让她跟着,道:“借娘子几个壮士一用,娘子不若先回杨刺史那里,那里安全。战场之上,刀兵无眼,容易被误伤。小娘子们也不适合上战场,那里可是血肉横飞”

“杀人干过”梁玉干脆地说,“我干这个还算熟。别啰嗦了,婆婆妈妈的像什么样子楣州耽误不起,你就耽误得起了吗”

耽误不起,郭宜非常的不喜欢这个婆娘净添乱了

梁玉也看出来了,又加了一句:“你们找得到比我更可靠的向导吗”

找不到。

那就走吧。

郭宜与梁玉并马而行,道:“娘子一定要在后方,切不可”

梁玉道:“我听说过一句话,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往京里去,要叫人扣下来了呢兴许也没命。留在后队,万一叫人抄了后路呢约摸也危险,咱们还是顺其自然吧。您打算怎么做呢”

郭宜道:“先解楣州城之围吧。围剿唉,恐怕要成一场大仗了。”

行不二十里,官道转向了楣州,驿站还在,他还认得梁玉,原本无精打彩的脸上显出激动的模样来。见到大军顿时泪流满面:“你们可算回来了他们围城了”

驿站有些破败了,马匹已经被抢走了,驿丞是躲在地窖里才躲过一劫的。梁玉道:“事儿急,你说完再哭究竟怎么样了他们都还好吗”

驿丞道:“小人只知道,袁郎君将流人迁入城里,崔老虎在城里杀了好些细作。”

有了驿丞的解说,他们终于知道了楣州的近况,不过二十天的功夫,楣州已经天翻地覆了。袁樵把流人、周围的百姓迁到了城里,城外的村庄、粮仓都被他一把火给烧了。杨仕达试图围困楣州城,夺得城内的补给,好坚守山寨。何刺史与王司马也是下了血本了,拿出家财来犒赏,发动男女老幼一齐守城,拆了房子,硬把城墙加高了两尺。城里眼下也没有缺粮少药的窘迫,都在等着援军呢。

驿丞说到最后,抹着眼泪:“你们怎么才来呀”

郭宜问道:“叛匪有兵多少有什么勇将没有有人从贼吗”

驿丞道:“小人一直躲在这里,并不知道。”

郭宜道:“你先下去吧。”与胡直、穆扬商议下一步怎么办,他们关于杨仕达的情报还是一万户。郭宜道:“我看还是截他的粮道吧我亲自去袭他后路,你们解围城之急。”

胡直道:“只有这些兵马,分兵恐怕不够使。”

郭宜道:“你也说只有这些兵马了,不分也不够使,不如出奇不意。”

穆扬道:“我看老郭说的行。”

郭宜道:“我去袭山寨,你去解城围,即便不能尽灭围城之匪,也要冲进城去与他们会合。老胡,你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情那位娘子,不能在我们手里有什么闪失。她好好的,我们也记你一功。”

胡直道:“我虽是个粗人,也明白道理的。你断不会为了打压我的功劳才分派我去照顾个娘们,咳,小娘子。有她在,我们违令的事情也好有个说法了。”

当下分派任务,美娘就被郭宜给随身带着了。梁玉问美娘:“你行吗”美娘两眼冒火:“再没有比这个时候更行的了”

郭宜他对胡、穆道:“尽量拖住围城之敌,城外人多了,山上人就少了。”

梁玉先将他们带到楣州城下,一路还想带他们去几个村落修整,却见几处村落都被烧成了灰。看到城墙后她就被胡直护在后队,要等穆扬那里打出一条通路来,再将她安全的带到城里。三人都是一个意思,以后打官司,还得指望着她和崔颖,地方官不被问责已经不错了,救他们也是有心无力。官司打到朝廷上,桓晃身份特殊,他们也需要有人保上一保。

梁玉也坐得住,她虽号称杀过人,却没有抄刀就上,安安静静坐在马上,对胡直道:“我给你们添麻烦了吧”

胡直直白地道:“添麻烦的是别人要不是您,咱们还不知道楣州有个杨仕达呢。十拿九稳的事情,叫个傻子将军给做坏了”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周围的兵士却紧张得不得了,他们只有一个简易搭起来的工事,不大顶用。想找个容身的地方,到了一看,一地焦土。袁樵这个人知道些人间疾苦但从来没为生计发过愁,烧屋烧粮毫不犹豫。弄得梁玉他们在城外喝风。

梁玉却对人说:“我们没处挡风遮雨,叛军也没有呀”

胡直笑道:“不错不错。”悄悄对手下打手势,让他们散出去警戒,一定要早早地发现叛军他好带着梁玉跑路。

胡直向梁玉询问楣州的情况,渐渐说到没话,一个骑士一口气冲了过来:“有、有叛军,他、他们的粮队”

胡直笑骂:“吓了你老子一跳”

有粮队好呀,本以为没啥功劳了,就有千里送人头的来了。

楣州本就不是一个鱼米之乡,乡间的积贮有限,还叫袁樵这个狠心的王八蛋给烧了。杨仕达围城的队伍还得依靠山上往下送粮草,杨仕达越发的焦急,要求尽快拿下楣州,如果三天内拿不下来,就撤回来山寨坚守得了,耗到官军没脾气了再招安也行。那样他的官也有了。

胡直道:“娘子愿意看我们杀敌吗”命四个盾手执盾将梁玉围在中间,才带她去看热闹。

胡直放火的本事也不差,抢粮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平了杨仕达,楣州还能饿着他们一把火烧了粮食,就能让叛军的军心涣散。

梁玉也不去逞能,安静看着胡直的人放出火箭引燃粮车,趁叛军救火的功夫再掩杀。楣州的旷野早就空了,叛军的运粮队也很松懈,被胡直拿了个正着。胡直大哈哈大笑:“都他娘的别急都有功劳说你呢,那个头是他剁下来的,你抢什么那里不还是有人吗”

笑了好一阵儿才想起来,梁玉是个姑娘家,可别吓傻了回头一看,梁玉正饶有兴味地看着士卒争先,问道:“现在还是算人头计功吗”

我看你这胆子有点大,怪不得敢杀人。胡直心里咋舌,口上说:“对呀,不然怎么算呢计功不止是首虏数,譬如讲,我这里断了粮道,那功劳也是有的。他们攻城,第一个站上城头的,是大功一件”

梁玉惊叹:“还有这样的学问那行军呢操练呢如果一个人会练兵却不会打仗,又怎么算呢”

“会练兵的人,打仗等闲也不会输,除非遇上了能打的。会带兵,兵听他的,不乱。这就不容易出事”

两人直聊到了日落西山,穆扬派人来:“解围了,快入城”

粮草被烧,军心自然就散了,穆扬又命人多树旗帜号称大军已到,叛军原本的计划就是再拿不下来就不打了,见状一哄而散。穆扬摸着下巴,愁得脸直跺脚:“他们这跑得也太快了,这样岂不是要将老郭给夹在中间了吗”

他对崔、王、袁三人道:“胡直是我兄弟,他的本事也有的,现与那外娘子在城外,他进来,守城是足够的。我得去抄叛军的后路,可不能叫老郭被他们包抄了。”

穆扬与胡直打了一个照面,彼此交换了两句,胡直道:“你守城,娘子也送入城,我去”

穆扬道:“那好吧。”

胡直笑道:“好兄弟,够意思”拍马要走

袁樵从后面追了上来:“这位将军,我这里有几个向导、又有几个嗓音高的,叫他们跟着你去。”向导是带路,调门高的是让他们敲锣打鼓的喊大军来了,杨仕达已经死了。

胡直笑纳了。

梁玉一直默默不说话,直到看着袁樵脑袋上扎了条白布,惊道:“这是怎么了谁出事了吗”

袁樵见到她也是且惊且喜,答道:“何刺史殉职了。”何刺史本来就是个病号,连日劳心劳力,直接累死了。现在城里官最大的是崔颖,但是他的名声不好,只好用来杀人镇宅。王司马顶了何刺史的职责,袁樵从旁协助。好在杨仕达手下也是什么骄兵悍将,三人指挥着军官固守城池,居然支撑到了援军到来。

王、袁二人又忙着安抚百姓,安顿援军,还要与穆扬沟通,请他守城。梁玉见崔颖站在一边,竟品出他有点可怜巴巴的味道,蹑手蹑脚走过去,小声问个好:“中丞,我还知道些事情要对你讲。”

不把桓晃咬死,她把梁字倒过来写

崔颖竟小小跳了一下,瞬间活了过来:“娘子,这边请。”

楣州城是欢乐的,他们死人不多,家业烧了可惜,但是袁樵许诺,弄死了杨仕达,咱们分地。杨仕达抄没的家产,按照比例要上缴一部入国库,另有一部入州、县,完全可以用来弥补百姓的损失。

王司马也高兴:“待郭将军凯旋,我再设宴为诸位庆功。行百里者半九十,眼下还请诸位不要放松警惕。”

穆扬已有功劳在手,不大在意地道:“咱们就等老郭回来”

只要郭宜杀了或者抓到了杨仕达,退一万步,抓到了杨仕达的家人,他们就好交代了。

夜间,穆扬亲自安排了守卫,自己则住在了角楼上。半夜里,山中冒出火光,穆扬心道:老郭,妥

安心睡了一夜,第二天城门虽然没有打开,守城的人却个个高兴春季的山火,只要不遇大雨就很难熄灭,大家都看到了。总不能是杨仕达自己烧山,把自己烤了吧

清早,郭宜派人送信来已拿下山寨,杨仕达自刎,止走脱了杨荣。郭宜已经在清点户口了,马上派人押送第一批不驯服的战俘下山,明天是第二批的妇孺,让山下做好准备。

袁樵近来处理庶务愈发得心应手,先清了监狱,再叫人在城外搭起了些简易的木屋,暂时供人居住。过了晌,一团人山里出来,正是郭宜派人押送来的第一批战俘,为首的就是杨仕达的兄弟子侄们。袁樵将人在狱里关好,都上了镣,准备忙完安抚百姓的事,夜审杨家子侄。

美娘与他们一同下山,由梁玉接了,一同住在县衙里。守城期间,袁樵把梁宅也给征用了,梁玉回来没地方住,就住到袁樵后院去了。

到了傍晚,一队人马冲到城下,为首者哭嚎道:“开门快开门郭将军战死”

穆扬扶着城墙,好险没有一头栽下来,厉声道:“你动摇军心,我斩了你”

底下人仰面道:“穆校尉,是我,李四啊”

穆扬急命把李四放进来,先踢一脚:“闭嘴不许哭说事”

李四挨了一脚,才说:“本来怪顺的”

郭宜也是个放火的好手,不但会放火还很狡猾,他命人把旗收了,又挑了几个机灵的士兵过来报捷,身上的官员的衣服就是证明楣州打下来了,我们抢了他们的东西,瞧,都穿上了。

他麾下兵马都是附近驻军调来的,口音也近,又故意叫得声嘶力竭,再有财物做诱饵,将寨门诈开。

郭宜的人一入山寨就在美娘的指引下直扑杨仕达在寨中的府邸,将杨仕达的老巢给抄了。美娘又在人群里喊:“寨主死了”

人们愈发恐慌。

郭宜趁机控制了山寨前后两门,来了个瓮中捉鳖。

事情在这个时候进行得非常顺利,郭宜一面清点户口,一面清点人犯。杨仕达自刎,他的兄弟子侄被抓了起来,美娘一个一个的认,发现少了杨荣。郭宜道:“他成不了气候,小娘子也不要过于伤心了,明天一早,我派人送你下山,我也不能在此久留。”

他需要把这些人都迁出山,重新编入户籍才行。

都弄好了,又来个釜底抽薪,把姓杨的都挪出去,好使叛军群龙无首。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将这些人押送下山。

路上却出了意外杨荣先被杨仕达送走,其实并不曾走远,山寨起火,他关心亲人又回来了。郭宜这个贼忒狠,杨荣赶到的时候,郭宜已经完成了杀人放火的动作,杨荣只能先在外面潜伏起来。

郭宜押送杨家子侄下山,杨荣意图劫囚。美娘认得杨荣,大喊一声:“他就是杨荣”郭宜乐了:“送上门来的功劳嘿你们先走,我来断后。”

杨荣是有备而来,郭宜需要在寨中放置人马,一番较量,郭宜竟死于流矢。这件事美娘他们并不知道,城里也只当郭宜马上要把杨荣也押下山来,给杨家凑个整整齐齐。

穆扬让李四不许哭,以免动摇人心,将他带去见胡直,又见崔、袁等人。

几人还未商议出个结果来,桓晃的大军到了。

穆扬一口唾沫吐在地上:“他还来干什么看老郭怎么死吗”李四蹲在地上,嚎啕大哭:“死的咋不是我呢”

桓晃心急如焚。

郭宜等三人走后他就后悔了,将士们诡异的目光、背后的窃窃私语犹如当头一记棒喝将他打醒了我在做什么我是主将,有守土之责的呀国与家孰重

郭宜走后两个时辰,桓晃彻底回过味来,下令整军驰援楣州。事情却又不如他预期中的顺利。他从京里带来五个人,走了仨,剩下两个与他也不很是一条心。驻军原有的军官还有几个,本与京中有些隔阂。郭宜三人出走,军心就已经散了,人还是那些人,使唤起来怎么用怎么不灵光,又耽误了一天。

前天,桓晃只恨手下太利落,今天,桓晃恨不得在他们每人身后放一条鞭子抽着他们走。

等桓晃赶到楣州城,围也解了,杨仕达也死了,郭宜,也死了

桓晃硬着头皮进城,迎接他的是各色意味难辨的目光,桓晃悔愧难当,自已说:“我来晚了,我这便去山里清剿残匪。”

穆扬不阴不阳地道:“您身份贵重,山里不安全,还请在这里安歇吧。”

桓晃必要到郭宜灵前致奠,穆、胡拦他不住,王威等也要去灵前上香,都一起过去。看到棺木,桓晃双膝点头,痛苦地将额头压在了冰冷的地面上。王威张大了嘴,喉中嗬嗬作响:“老郭老郭”

崔颖跟来看了两眼便没有兴趣了,梁玉很平淡地对他讲了桓晃的所为,崔颖心里也是早有猜测。两人都以为桓晃聪明反被聪明误,折了一员大将,自己也没捞到功劳。我是不会让你凯旋进京的。

灵堂设在州府里,就借了何刺史丧事的布置。崔颖从州府出来,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把监军御史给叫了来。

大军开拔,朝廷照例要派御史跟随。一是纠察有无违法之事,二也是方便记功。裴喻是御史台的摆设,真正管事的是崔颖,监军御史正是他的手下。

桓晃因私心贪欲而害公事,是崔颖非常厌恶的一类人。监军御史也觉出军中有异,对崔颖实话实说,又拿出自己的记录来:“下官原就打算如实上奏的。”崔颖道:“奏与圣人的折子,我便不看了。还有别的事情吗”

“那就没有了。”

崔颖沉默了,如果是京城,他能把桓晃家的黑料都翻出来。楣州则不同,这里不能再经受动乱了。回京再说,你还能就在楣州不回去了吗

桓晃整个人仿佛扎根在了灵前一样,不知道的人几乎要以为他是郭宜家的孝子了。看的人都在心里暗骂:虚伪

你害死了他,还要在他死后恶心他吗李四索性睡在棺材边上,他总觉得桓晃不怀好意,要悄悄地监视桓晃,免得这个人又对死者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情来。

是夜,李四被一阵说话声惊醒,朦胧间听到一个声音在劝:“将军,您不为自己,也要为家人想想。您要有事,叫老夫人怎么办呢她还在等着您凯旋呢。”

接着是桓晃痛苦的声音:“我还有脸回去吗”

你还知道要脸吗李四裹紧了衣服,听桓晃接着问:“袁樵如何了”

先前的声音答道:“他还活得好好的,回去对老夫人要如何交代”

桓晃低声道:“只为她老人家为杜氏报仇,才害了郭宜。早知如此,我宁愿自己去死。不等再这样下去了我不能再听乱命”1

不得了李四挺得像个僵尸,紧贴着棺材,一动也不敢动,仿佛能从棺木上汲取勇气。直挺了一夜,天不亮有人来添灯油,他才爬出了灵堂,跌跌撞撞跑到了穆扬那里:“是他害的”

李四十分茫然,他听不太懂桓晃说的是什么,但是听明白了“报仇”、“害了郭宜”。穆扬也不是很明白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又不能问桓晃,拉着李四说:“你同我来。”

他找上了崔颖。郭宜死了,作为他的袍泽,穆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郭宜死得明明白白。崔颖正是查明真相最好的人选

崔颖也不大明白,但是他知道“杜氏”的意思。再三盘问李四,确认说的是“杜氏”,崔颖皱皱眉头道:“你同我来。”

他对杜氏不熟悉,袁樵对世家肯定是熟悉的。袁樵此时正在迎接刘、杨二夫人,楣州平息了,杨刺史将人又送了回来,一路上尽是兵祸过后的荒凉。两位夫人骂了一路:“狠心的贼竟将百姓房屋都烧尽了。”

回到衙里,听说是袁樵干的,便绝口不提杨仕达倒行逆施,转而说:“叔玉也安全了,我就放心了。现在想来,成安县公果然是有私心,叫叔玉就这么上路,是我们的疏忽,亏得她没有遇到成安县公。”

感慨到了一半,崔颖来了。崔颖见两位夫人都在,居然笑了一笑:“夫人在就更好了。”她们得比袁樵更熟悉这些姻亲关系。崔颖直来直去地道:“敢问夫人,成安县公与杜氏是否有旧杜氏与令郎有何冤仇”

刘夫人将事情前前后后想了想,忽然问杨夫人:“这个成安县公,他的母亲是姓杜吗”京城世家也多,里面如蛛网般的姻亲关系很难让人瞬间反应过来,但是刘夫人毕竟出身世家,一经提醒很快就记起来了。

杨夫人如遭雷击:“对我想起来了,是杜庶人的娘家养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