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二十五章 醉颜对百花(2)(见到午饭时间,谢骛清为她...)

见到午饭时间,谢骛清为她取了大衣,何未过去穿。

“你身上总有中药味儿。”她闻着。

“从奉天回来路上喝过汤药。”他如此解释。

餐车车厢里,有几桌人,都是这次为了南北和谈来的。

南北和谈不止是北上的人和北京临时政府的人谈,还因为要召开“国民会议”,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军阀头目、官僚买办,还有各省政客以及那些吃军粮官粮的文人。他这趟车上就有上海商会的副会长,那人认出谢骛清,但见他身边守着军官们,没贸然过来招呼。

林骁让人前后守了门。谢骛清选了角落座椅,将她让到没窗户的那一侧,自己临窗坐了。他照旧,把脸旁车窗的布帘子拽下来,用银环子轻勾住。

何未见林骁等人严阵以待地防范意识到餐车这种四面是窗、两边通道没法封住的开放车厢十分不安全。

“我没经验,没想过这里不好守。”她轻声说。

“是我想陪你出来,不是你要求的,”谢骛清低声宽慰她,“不必放心上。”

他问人要餐单,想试试她说的饭菜。

“要咖啡和面包吧,”她主动要了最简单的,“想吃什么,等到了北京再说。”

谢骛清看她的眼睛,想,还是委屈了她。

他顺了何未的意思,要了最简单的咖啡和烤面包。他看着车窗外的冬日风景,头次怀念在欧洲读高级军官学校的时候。如果何未和自己在那里相识相知,要简单得多。

在那里没人认识谢骛清是谁,既无人拥戴他,也无人恨他、想要他死。

“少将军,”餐车门口有记者被拦下,他一见谢骛清就激动地招手,“是我。”

谢骛清认出那人,让林骁放了行。

记者摘下头上戴着的土黄色瓜皮帽,对谢骛清深深一鞠躬“少将军,又见面了。”京城的记者和文人们都以挑战军阀为乐,对穿军装的鞠躬,她头回见。

何未总觉此人面善,她是生意场上的人,擅长记人的面孔。细回忆下,想到那年在六国饭店见俄公使,在西餐厅见到七八个局促躲难的年轻人有这一张面孔。

“那年我们给少将军添了麻烦,没来得及道谢。时隔两年,这句谢终于说到了。”记者感慨看这个恩人。

那年京报的文章得罪了人,他们几个走投无路,听说谢家的少将军入京,贸然去求助。谢骛清面对几个年轻人的无措,嘱人在六国饭店付了房钱,让他们住进去避难,叫了两个兵士守着。等风声过去了,他又挑了个时机说了两句情,让这件事过去了。

后来这些年轻记者们离开饭店,想感谢却再见不到谢骛清本人了。

记者方才在二等车厢上车时,听人议论说谢少将军从奉天回来,就坐这趟车入京,特地穿了几个车厢过来见恩人。

“将军这一回冒着风险北上,我们都晓得的,”记者神情郑重,轻声道,“请将军为了家国,保重自己。”

谢骛清微笑着点头。

从头至尾,林骁等人都在防范这位记者,对他们来说,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潜在的威胁。记者是个知晓事理的人,不想让军官们紧张,又是深深一鞠躬,告辞而去。

回到车厢,她仍心里感慨。

“你消失了九年,仍能让人记得你是个好人,问你求助。哪怕没见过面,都相信你。”

谢骛清道“二小姐不也是。”

他指得何未初次赠票之事。

“我和他们有些相同,但也不一样。”她悄声说。

她儿时看书听戏,不喜王侯,最爱名将。

尤其是一生戎马戍边的将帅,常为得是心中热血和抱负。其抱负不仅仅在封王拜相,更为青山万里,江河百川,为山中小庙里避雨祈福的男男女女,为江畔等候渡江的老弱妇孺古往今来,能留下姓名的将帅能有几个,大多是随城池湮灭,在边塞雪下掩埋的无名尸骨。

长大了,她见军阀纷争,更觉一心为民族的将领是稀世珍宝。

那天在自家西院儿的书房里,得知隔壁等候的人就是谢骛清,她惊喜之余,唯恐招呼不周,怠慢了这位忠良,那时她是绝不敢想的后来他在泰晤士厅里弹舞曲,她终于敢悄悄想,也只是在内里默默的,怕被人瞧出来

谢骛清抱她到休息的床榻,这床垫子是鹅绒,她陷进去就往下坠,谢骛清身子上来更坠沉得厉害。她习惯性闭眼等着,好半天没动静,后来想,是不是要解枪套可这时候解不大好,马上要下车了但见他不动,她善解人意地将手绕到他腰后去找枪套。

“做什么”他的声音问,“还有十分钟到站,解了立刻要系上。”

说得像她迫不及待要解。

她轻睁眼,见他笑着瞧自己,好似真没亲的意思。她窘得要起身,被他按住肩。

何未红着脸,推他又推不动,头恰好枕着他的军装外衣。

“头抬起来。”他柔声说。怕领章刮到她,他把军装往外拽了一些。军装上有他的味道,他身上也是,这个男人的气息包裹着她,渐渐地两人有了不可言说的火光。

她起初没意识,因没过往的经验,后来见他调整了抱自己的姿势,有意避开了马上想到曾在书上读过的,连婶婶都没给她明目张胆讲过的男人的身体。

“清哥。”她几乎悄声。

他“嗯”了声,很低。

“还有几分钟到”她努力维持镇静。

谢骛清见她耳朵全红了,笑而不语。

“是不是快了”她似乎能听见站台上欢迎队伍的笑声和交谈声了。

她想说马上下车了,想劝他勿动邪念

谢骛清被怀里的两只耳朵通红的小女孩子惹得笑了,在她耳边道“少说话,别乱动。”

何未敛住呼吸,听话地不再动。

她对外是一个人,思虑谨慎,对谁都是游刃有余的模样。在他这里想装也装不下去,总像初见的她,做着一本正经的样子,眼睛后的羞涩仍属于十七岁的小女孩。

鸣笛声陡地响起,真要到了。

冬日里一等座和车厢都紧挨着车头,为了取暖,自然鸣笛声最清晰。身上没重量了,他下了床榻,在何未还没回神,懵懵懂望向他时,笑了。

门外,林骁的声音说“站台有欢迎的队伍,有两个代表已经上车了。”

“知道了。”他见何未起身,拿起她枕了许久的军装上衣,折痕明显,穿上容易被人瞧出来。他索性搭在了右手臂弯里,拉开门前,问她“我走后,你从没去过百花深处”

她被问得一愣,摇头。

谢骛清没再说,先一步走出,去见欢迎的代表。

等着接迎谢骛清的秘书早等在正阳门外,像京津途中的事从未发生过,礼貌招呼后,为谢骛清打开了轿车门。谢骛清临上车前瞧了她这里一眼,对林骁交待了两句。林骁来到她跟前,轻声说“公子爷请二小姐先回家,他忙完就去见你。”

“快去吧,”何未柔声说,“林骁你也辛苦了。路上都没休息过。”

林骁对她一敬礼,跑去车旁,上了副驾驶位。

何未一想到谢骛清这次能住到过年,回到家都满面是笑意。

她洗过澡,莲房替她擦着头发,问她这一回见谢骛清是不是要再续前缘了院子里的女孩子们,只有莲房是笃定何未喜欢谢骛清的。因莲房性子柔顺话不多,何未也喜好和她说哦心事,均姜更像大姐姐,扣青像小孩子。

“他”何未耳语他脱了上衣抱着我,还亲我身上。

莲房睁大眼,怔了半晌,喃喃了句不像话啊,这可如何是好。

门外扣青道“谢、谢家的贵客来了。老、老爷亲自招待呢。”

这么快就回来了

何未一喜,去了东院。

到了书房,没过屏风便有笑声,竟是女人的。

莫非不止他来了她一绕过去,见眠鹤熏炉旁并排只坐着一个女人,轻轻停住脚步。那女人穿着件丝质的鹅黄色衬衫,鹅蛋脸上的一双细长有媚。何未一露面,对方便温柔地望过来,随即微笑。

“这便是未未。”何知行温声道。

“何二小姐,你好,” 谢骋如微笑着点头,“我是谢骛清的二姐。”

竟是他姐姐。

何未也点头,柔声说“谢二小姐,你好。”

“无须对我如此生疏,”谢骋如瞧着她,像瞧着件比紫禁城里任何一件藏品都珍贵的稀世珍宝,柔声说,“以后跟着清哥儿,一起叫我二姐吧。”

何未脸热了。

她想问谢骛清怎么没来,但碍于两人刚彼此介绍过,怎么都要有一番寒暄才合适

“去吧,”谢骋如说,“他在百花深处等你。”

何未望向二叔。

何知行微微笑着说“谢二小姐是我的客人,我会招待好。去吧。”

何未轻声说了句“谢二小姐,再见。”

谢骋如笑着说“下次再见,希望你能开口叫我一声二姐。”

何未退出书房,心忽上忽下的。

他竟没说自己姐姐到京了。

她要了车,往百花深处去。过德胜门时,太阳还没完全落山。

正好碰上驼队过路,挡在车前头,何未在阵阵驼铃声里,想着方才见到的谢二小姐。有什么呼之欲出,像隔着雾蒙蒙的玻璃窗,只需她伸出手擦干净,便能见真貌她靠在车窗边,想着想着,脸便热烘烘的,没再好意思往下深想。

林骁在胡同口等何未,引路时轻声问她“二小姐从公子走后,没来过百花深处”

她摇头。怎么副官问了和他类似的问题

林骁欲言又止,想想,也不必说什么,稍后就能瞧见了。

何未踏着夕阳的光,轻轻走上两节台阶,推开虚掩的院门。

院子里,林骁和读书的已经带着几个军官在收拾,恍惚像见到过去,军官们提着一桶冒着热气的水,正浇着地上的厚冰。在滋滋的白烟里,大家见她便笑了,去瞧等在正房门外的自家将军。谢骛清披着大衣,像等了有一会儿了。

“这终于来了啊,”看院子白发老伯瞅着何未,“他前年写了对联,自己贴上说要给你看,我左等右等不见人,还以为你这丫头出事儿了呢。”

老伯不认谁是少将军,谁是何二小姐,只认这昔日将军的侄子和他的心上人。

何未瞧门框两边的新春对联,因两年的日晒雨淋由红变浅红,话是最喜庆的话,没想到谢骛清也能写如此入乡随俗的字句。

一副平平常常的对联,便让她眼热了“重新写吧,要过新年了。”

“好。”他微笑着答。

何未要推门,发现大家都瞧着自己

谢骛清是笑意最不明显的,最后还是老伯着急“姑娘快进去吧。”

她不解,轻轻推开门。

入眼,灯光下,满屋子都是西府海棠,地上、桌上摆满了。

不必想也都是两年前准备好的可惜碰上她这个迟钝得要命的女孩子,没有想到这里有什么,没来看过。

“我真不会养海棠啊,”老伯在后头抱怨,“生怕养坏了,等不到你来看被你们小两口折腾得啊。”老伯思想老旧,没有谈恋爱的概念,见何未来过几次,早就认定是小两口了。

何未眼睛泛了热意,不想被背后的众人瞧见,低头进了屋子。

她望里处,全被罩着红红绿绿的布,恐怕是看院子的老爷爷弄上的,老辈人对颜色的口味极相似。床铺上没被褥,剩了木板子。她往里走“不收拾好,今晚你睡哪儿,天都快黑了。”她知道谢骛清跟在自己身后。

书桌上有一方纸,被砚台压在夕阳的光里,瞧不清字,被灰蒙住了。

她愣了愣,难道是他两年前留下的

她背对着谢骛清,走到书桌前,那上头果然写着一行字,极短。她拿起那张纸,用手抹去灰尘,让那行字更清晰了

清少年言,山海不全,死而有憾。而今更坚定日后之决心,江河未清,吾拒往生。

山海不全,死而有憾。江河未清,吾拒往生。

谢骛清曾在这间屋子为人写过无数次的送别话,唯有这两句是留给他自己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