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夜阑京华 > 第七十七章 华夏万古长(2)(“今晚接待晚餐,有两边的...)

“今晚接待晚餐,有两边的军官,还有四大银行的金融大亨,运输业的、各地商会的人,学界的人,” 何知妡道,“战时一切从简,没有演出节目。”

何未“嗯”了声。

她在抵达前,就在电话里和姑姑说到今晚的晚宴。

战火已蔓延华北地区,时局紧迫。长江南北两岸将是下一个战场,今晚见面的人,都要配合抗战,保证战时经济的发展,学子们能在动荡中继续完成学业。

运输业在其中承担了很大的责任,须一同配合,安排转移学生、平民、粮草,还有军队和民族企业的物资。

“不知道他到没到武汉,”姑姑轻声说,“不过如今国共合作了,他们的行程也没有那么危险了。”至少不用,一面抗日,一面提防被特务逮捕。

“他说,大概在这两日到武汉。”何未道。

电文简短,不会提及到招待晚餐这种事。

不过她猜,谢骛清的行程多少和这次的会面相关。

接待晚餐的地点在山陕会馆。

姑姑让另一辆车先回了住处,她和何未直奔会馆。轿车停在一扇石雕大门外,何未和姑姑下了车,车直接开走,两人步行进了大门。接待的人问清他们的身份,在名单上勾画了“何氏航运”四字,带他们进了晚餐的厅堂。

他们到得晚,全部桌子都坐满了人。

何未和姑姑从最右侧的偏门进去,被引到商会旁的一桌。林稚映看到何未时,略顿住和身旁人的交谈,何未先对她颔首,招呼过后,径自落座。

菜早上了桌,今日全素,未有山珍野味和海产,倒是有酒。

最东面的十个桌子空着,等最后一批人的到来。

“今日火车站查出日本间谍,”一旁杜氏航运的老板道,“有几趟列车上的人被耽搁了。”

话音未落,石门外已有接迎的寒暄声。

很快,几十个军人模样的男人步入。今日晚餐有许多各界的人,男人都是长袍或是西装,那些军人也都难得换下戎装,与在场学者和商界的人保持了同一便装。

何未在那一张张陌生面孔中找寻谢骛清的身影,可惜没有。失落的情绪袭上心头,但她很快释然,不在今夜出现,后两日也该到了

“骛清兄。”石门外,有人低声招呼。

何未心一颤。

石门处,先进来了几位将军,最后露面的正是谢骛清,他身旁就是方才招呼的昔日旧友孙维先。一个刚从延安来,一个自长沙赶到。

谢骛清像许久未穿过便装了,外衣并不合身。他面颊比过去更瘦,因年龄渐长,眼睛比过去愈加深邃,像蒙了一层岁月风霜。

历经了反围剿和长征,他和一同到场的八路军将士们一样,从面容看,明显比同龄的**将领更沧桑。长征的痕迹,落在他们的眉眼,和他们举手投足之间。

何未遥遥望着他。谢骛清坐到一个空椅子上。

数年未见,两人相逢在一个公开场合,却让她有了紧邻而坐的安心感。

“二七年到现在,十年了,”姑姑轻声道,“十年,他们被屠杀、追捕,到今天,竟还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那些下手屠杀他们同袍的人吃饭”

姑姑摇头,轻叹“其胸襟,远非国民政府可比。”

“为了抗日,”何未轻声回道,“面对外敌,没什么是不能放下的。”

主持接待的人是一位白须老者。他在各桌寒暄,为到场人相互引荐。

等菜全端到桌上,那位老者持满杯酒,走到最尽头的桌旁,遥望在场众人“诸位,这杯酒,祭我们在南京蒙难的同胞。”

话音未落,在场众人皆离开座椅,沉默举杯。

老者将那一杯酒洒在了青石地板上,全部人做了同一件事。满地酒液流淌、渗入地板,其中有南京迁移来的人,直接掉了泪。

压抑的抽泣声,在安静的厅堂里回荡着。

7月,日军踏入北平城,12月,南京沦陷。

取意“受命于天,治国”。而就在南京遭受大屠杀的期间,北平的上,挂出了“祝南京陷落”的字幅。

她当时见到报纸上刊登的相片,眼泪完全止不住。

“祝抗战早日胜利”老者虽拄着手杖,但背脊挺直。

祝抗战早日胜利。此起彼伏的应和声,在每个角落响起。

这一饭开启于南京,着力于武汉,在座的人都明白,在武汉迟早有一场大战。许多今夜相聚的人,明日就要开始安排再次南迁,为战事做前期准备。

何未在席间和几位运输业的旧相识商议着货轮和客轮的调度,等到后半程,她这里的事谈完,看向远处。谢骛清并不在位子上。

她离开座椅,从石门出去,看到谢骛清和孙维先、邓元初立在月下,像谈论要事。他沉着脸,听邓元初和孙维先争执,一语不发。

很快,谢骛清仿佛感知到什么,偏过头,一眼捕捉到她。

不知是谁先笑了,何未的脸上有着藏不住的喜悦,谢骛清的面上同时有了微笑。

邓元初随着谢骛清的目光,瞧过来,同时一笑,对孙维先道“你我借一步说。”

孙维先见是何未,没多话,随邓元初回了厅堂。

何未想朝他去,怕不妥,踌躇时,谢骛清已经径自往她这里来了。

等到她眼前,他停住,笑着看她。

身旁,有人经过,何未全副身心在他身上,没察觉。

谢骛清一手握住她的手臂,轻将她拽到了身前,两人又近了些许。熟悉而又陌生的手掌温度,隔着布料,像能烫到她似的。

“几时到的。”她柔声问。

“一个小时前。”谢骛清答。

他的手再没松开,握得更重了。思念之意,尽在无声的举动里。

她眼酸得受不住,埋怨他“难得来电报,从来报喜不报忧。辛苦一个字不提,倒是爱说种菜经”

谢骛清忽然把她拽到怀里,手掌压上她的后背,紧抱住了她。

她在石门内的纷杂人声里,感觉谢骛清的手从后背,滑上来,压在她脑后,让她的脸能紧贴到他的颈窝。

“我刚才”她哽咽着说,“怕你走过来。”

十年来,他不是下狱就是乔装隐匿,能像这样在月下,坦然和她相对而立,在外人眼里“叙旧”,那都是奢念。

方才谢骛清迎面而来,她下意识想佯装旧情人相见眼下被抱住,恍惚地想起,没有特务再能为难他了。

她猜,谢骛清在笑。

何未闻着他衬衫上新浆洗后的气味,屏着泪意,也笑了“谢将军,不怕今夜传出去风流韵事吗”

他低头,在她额前说“与我一同到武汉的人,都知道我早有了家室。”

何未眼含着泪,不晓得如何回答。

“等收复北平,”他接着道,“先去登报。”

何未轻点头。她想到沦陷的故乡,心如刀剜。

“当年,从南打到北,之后也是,”他说,“南京、华北,再往北,东三省,都要拿回来。”

两人久久不语。谢骛清松开怀里的她,抬手,替她拢了拢脸旁的碎发。

“今晚的安排是什么”她问。

“这里之后,没有任何行程,”谢骛清答,带着他惯有的打趣,“听凭二小姐安排。”

何未笑着,小声道“那去姑姑家,今夜住那里。”

“好。”

谢骛清让她稍等片刻,进了厅堂。他再出来,拿着留在厅堂椅子上的西装上衣,还有她的羊毛呢大衣和手袋。他为她披上大衣。

何未接过珍珠刺绣的手袋,随他向外走。

路上,有认出谢骛清的军官,叫一句谢教员,或是谢将军。从延安来的人最是都明白,友好地对何未点头。

她对这些陌生英雄们报以最大的敬意,对每个人都微笑着点头,认真招呼。

姑姑在武汉的住处,和船运公司办公室在一幢小楼内。

何未没来过,只知地址,被司机送到后,她和谢骛清都像一个外来的客人,由门房的人带着,穿过一楼已经无人办公的区域。

“楼上就是七先生的住处了。”门房人说。

谢骛清和她并肩上楼,客厅的灯灭着,从书房里照出柔和的黄光。一高一矮两个孩子的影子,从书房门里延伸出来。

谢骛清猜到什么,脚步缓缓停下。何未比他慢了半步,也猛地站住。

她敛着呼吸,似怕惊扰到屋里的孩子。她方才上楼的脚步仓促,迫不及待要见孩子。见那个,从出生就离开身边的儿子。

近在眼前,跨进书房门,便能亲眼看看孩子,她忽然不敢动了

大的那个弯腰,抱起小的那个,两个人影交叠在一起。

“告诉姐姐,”斯年哄着弟弟,“等他们回来,想先叫爸爸,还是先叫妈妈”

斯年不等弟弟回答,柔声又哄道“先叫妈妈,好不好妈妈从没见过你。”

何未以手掩口,眼泪从手背滚落,掉在她的裙子上。

只因,书房内的那个小人影,轻声答应“好。”

又换域名了,原因是被攻击了。旧地址马上关闭,抢先请到点卡目去掉,一定要收藏到收藏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