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29,玄武门之变

中华世纪谈 229,玄武门之变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626年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弑兄杀弟夺太子之位。唐高祖禅位。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626年,突厥又来进犯。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于是唐高祖就把兵权从李世民那里拿回来交给了李元吉。李元吉调李世民手下大将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及其精锐部队随他出征。

大军出发前,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zhi密报李世民,称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要害李世民。他说李建成对李元吉说现在李世民的精兵强将都归你掌握了。等你出征时,我会拉着李世民去给你践行。你趁机让人把他杀了,然后对皇上报告说他暴病身亡。皇上不会不相信的。

率更丞是负责计时的官,从七品,相当于副处级干部。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岗位上的不起眼的小官这么能得到如此重要的情报,史书没有交代。按理说一个率更丞是没机会接近太子并且听到如此机密的谈话的。

现在很多人对史书关于李家纷争的记载是存疑的,认为史书美化了李世民。按照上述记载,李世民没有一点问题,都是父亲兄弟的错。唐高祖受到耳边风的影响猜忌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想方设法陷害李世民。而李世民一直逆来顺受百般退让。李世民父亲兄弟的所作所为给人感觉既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

史书记载皇家秘史主要是依靠皇帝的起居注。起居注是由专人跟随皇帝左右记录皇帝每天一言一行的日记。这是修史的重要素材。皇帝本人通常是不被允许看自己的起居注的,更不能要求更改。但唐太宗李世民是史上第一个亲阅起居注的皇帝。

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唐太宗指使史官篡改历史。但是皇帝亲阅一定会对记载起居注的史官造成压力。在皇帝的监视下记录的皇帝言行,其可信度大打折扣。就像孩子如果知道家长会翻阅他的日记,很难再指望他能毫无保留地实话实说。

不过,史书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让人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李世民也不是个善茬。

王晊把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密谋报告李世民后,李世民的手下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李世民不肯,不愿背负骨肉相残的恶名。但史书透露李世民“蓄养勇士八百余人”都已被招入王宫,全副武装。尉迟敬德说“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人马已经进入战斗位置,不可能取消了。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

于是,李世民决定动手。

李世民向唐高祖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和唐高祖的嫔妃通奸,并且要谋害自己。唐高祖不信,让他们三人明日入宫当面对质。

次日一早,李世民亲率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宫北面的玄武门。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当他们走到玄武门时突然伏兵四起。李世民一马当先冲了出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拨马便跑。李世民张弓搭箭一箭射死大哥李建成。大将尉迟敬德追上去射死李元吉。

唐高祖这时正在后宫水上泛舟,忽见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杀气腾腾领兵而来,大惊失色。尉迟敬德大声说太子谋反被诛。臣奉秦王李世民之命前来护驾。唐高祖立刻就明白了一切。

很快,宫内传出消息,唐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也就是说,唐高祖交出所有军政大权,自愿做一个傀儡。

李世民下令大赦天下,包括李建成、李元吉一党的“凶逆之罪”。

李世民政变成功,根据“成者王侯败者贼”的惯例,李建成、李元吉就了叛逆。他的亲属、部众就成了叛党。李世民下令杀了李建成、李元吉的所有儿子。他的部众四散而逃。

李世民的堂兄、幽州都督李瑗跟李建成关系亲近,得知李建成被杀,打算勾结突厥造反,被部下所杀。

当时突厥正在边境作乱,李世民接受尉迟敬德的建议停止追杀叛党,迅速平定内乱。

另外,李世民下令停止执行唐高祖灭佛的命令,讨好信佛的人。

“世民命纵禁苑鹰犬,罢四方贡献,听百官各陈治道,政令简肃,中外大悦。”将宫苑的鹰犬放生,并且让地方停止贡献这些东西,集中精力抓朝政,这些措施也是为了取悦朝野舆论。

安定国内的同时,李世民派兵迎战突厥。原本这个任务交给了李元吉。李元吉被杀,反击突厥的计划被打乱。突厥更加猖獗。李世民不得不调集更多的兵力去抵抗突厥。

这时宫中又传出消息,唐高祖决定禅位给李世民,搬出皇宫去做太上皇。

自从尉迟敬德进宫后,唐高祖就被控制了起来,从此销声匿迹。直到四年后唐高祖才首次露面,参加一次小型宴会,庆祝灭亡d厥。那时唐太宗因为灭突厥声望达到顶峰,不用担心谁能威胁他的皇位。

李世民接受唐高祖的禅位,即位为皇帝,史称唐太宗,年号“贞观”。

唐太宗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少有的明君。但他弑兄夺位给他留下一个污点。

唐太宗李世民如愿以偿坐上龙椅。可屁股还没坐热就遇到d突厥大举南侵。d突厥厥的颉jié利可汗率领大军十余万一直打到长安城下。

长安危急。中原危急。新兴的唐王朝面临灭顶之灾。

唐太宗令人连夜赶制旗帜,广布疑兵。次日一早,唐太宗率队大开城门出城应敌。

他令部队扎下阵脚,自己单枪匹马来到渭水河边与颉利可汗隔河对话。

可汗被唐太宗的单骑迎敌的巨大勇气所震撼,再看唐太宗身后,城上城下旗帜遮云蔽日,似有千军万马,不由得面露惧色。

唐太宗对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许以大批的金银财宝。颉利觉得撕破脸开打不一定能占到便宜,还不如见好就收,于是就坡下驴撤兵回国。

唐太宗靠空城计和贡金使唐王朝躲过一劫。

身为武将出身的唐太宗忍辱求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隋末大混战后,国家需要时间恢复,百姓需要时间休息。另外,刚刚弑兄夺位的唐太宗根基不稳,暗潮汹涌,也不宜轻起战端。

突厥在隋代被隋文帝“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整治得服服帖帖。但后来突厥与隋炀帝翻脸,故态复萌。隋末大乱时,突厥插手隋朝内战。唐高祖也是在突厥帮助下起兵反隋。

唐朝在大乱之后,人口凋零,经济残破,没有实力和突厥抗衡。唐高祖只能忍受突厥在中原胡作非为。唐高祖也曾想模仿隋文帝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拉一个打一个。他拉拢西突厥和唐朝一起夹击d突厥厥。但是d突厥厥识破了唐高祖的计策与西突厥讲和,让唐高祖计划落空。

唐太宗是武将出身,能征惯战,但面对缺兵少马、缺衣少食的窘境也不愿轻起战端。手里没有可手的大棒,只能靠胡萝卜换取暂时的和平。为了让突厥退兵,据说唐太宗“倾府库赂以求和”,把库房都搬空了。

唐太宗智退突厥之后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治国安邦、富国强兵上面。

中国在隋朝盛世人口达到4500万,但是隋末唐初连年战争打没了3000万。为了尽快增加人口,唐太宗鼓励早婚早育,将大批宫女遣回民间,并把人口作为地方官考核项目之一。

时值灾年,粮食严重减产,大批百姓出外逃荒,有些甚至逃往国外。有官员建议派兵阻止百姓逃荒以防人口流失。但唐太宗不予采纳,任由灾民自谋生路。

1959年至1961年“snzrzh”时期,河南信阳在已经遭灾的情况下还在“放卫星”,结果zf吹牛百姓上税,国家按30左右的标准征购公粮。百姓连口粮、种子都交了还不够,在秋收的当年就开始饿死人。zf严禁百姓逃荒要饭,以免败坏zf形象,结果使饿死的人更多。

唐太宗一面赈济灾民,一面组织百姓开展生产自救,兴修水利加强抗灾能力。他自己节俭度日,勒紧裤腰带和百姓一起共渡难关。他甚至动自掏腰包替卖儿卖女的灾民赎回孩子。

灾年过后是丰年。唐朝迎来了久违的大丰收。粮价从唐初的一匹绢一斗米一下子掉到了3、4个铜钱一斗。粮满仓、钱满袋,牛马满山坡。“流散者咸归乡里”。

经济恢复,社会也恢复稳定。吏治清明,zf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赖。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