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外一章 武则天

中华世纪谈 外一章 武则天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的嫔妃,名叫武照。她是官宦人家的女儿,14岁时被选进宫中。因为长相妩媚被唐太宗赐名“媚”,封为才人。人称武媚娘、武才人。

武则天在给唐太宗做才人的时候并不受宠。才人在后宫没什么地位。上有皇后、妃嫔,下有婕jié妤yu、美人,才人只比宫女强点有限。

唐太宗晚年重病卧床,武媚娘作为唐太宗的贴身侍女一旁伺候,端汤喂药、穿衣铺被。李治作为太子暂时代理朝政。为了方便随时请教和照顾父亲,李治在父亲住的寝殿旁找了一处院子住下,和唐太宗朝夕相处。武媚娘因此和太子经常碰面,一来二去两人彼此产生好感。史书说李治“悦之”。

唐太宗死后,按照宫里的规矩,武才人和其他没给唐太宗生过孩子的才人、婕妤、嫔妃什么的被发送到长安感业寺削发为尼。名义上是为先皇念经祈祷,保佑先皇在另一个世界里富贵平安。实际上感业寺就是一个收容所、养老院,进去就出不来了,等死而已。

按理说,武媚娘的这一辈子就这么拉倒了,念念经,拜拜佛,三个饱一个倒,一直到老。可就在武才人万念俱灰的时候,她命中的贵人唐高宗李治来了。

唐太宗周年祭的时候,唐高宗亲往感业寺为父亲唐太宗上香祈福。在这里他见到了他的绯闻女友武媚娘。

意外的邂逅使他旧情重燃,从此“仁孝”的唐高宗益发地“仁孝”,隔三岔五就来感业寺上香。唐高宗是被武媚娘给迷住了。

唐高宗的皇后王氏得知丈夫迷上了感业寺的尼姑武媚娘,暗中安排武媚娘蓄发还俗。

不久,武媚娘出寺门、入宫门。脱我尼姑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二次做新娘。

那年武媚娘26岁。唐高宗22岁。

武媚娘入宫后被封为昭仪。昭仪在嫔妃中的等级是第五级、正二品。才人是十六级、正五品。

王皇后接武媚娘入宫并非出于贤惠或大度,正相反是出于嫉妒。王皇后因为没有生养而失宠。唐高宗宠爱萧淑妃嫔妃第二级、正一品。王皇后心怀怨恨并担心后位不保。

她引进武媚娘的目的,一是讨唐高宗的欢心,希望重新获得唐高宗的宠爱;二是利用武媚娘和萧妃争宠,减轻萧妃对自己后位的威胁。

但是出乎她的预想,武昭仪很快取代萧妃得到唐高宗的专宠。王皇后去掉一个强敌又树起一个强敌,她不得不转而去对付武昭仪。

萧妃因为失宠和王皇后走到一起,昔日的情敌现在同病相怜。嫉妒心促使她们联起手来攻击武昭仪。她们不断地说武昭仪的坏话。可是她们坏话说尽,唐高宗并不为所动。

感受到威胁的武昭仪反击更为决绝,她闷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皇后。

武昭仪入宫后,头胎生了个儿子,二胎生了个女儿,令唐高宗非常开心。

皇后没生过孩子,非常喜欢小孩。有一次,皇后来看孩子,武昭仪没在屋,只有孩子在里间睡着。皇后站了一站就走了。武昭仪知道后,马上过来把女儿闷死,然后没事人似的溜达到一边等皇上下朝。

唐高宗来了,武昭仪赶紧迎上去。俩人边说边唠,一起进去看孩子孩子早凉透了。唐高宗质问左右宫女。宫女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皇帝咬牙切齿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

唐高宗由此决意废后,改立武则天为后。

废立皇后引起朝廷不大不小的分裂。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保王皇后一派与以许敬宗、李义府为首的保武则天一派展开论战。最终因为举足轻重的李世勣坚定地站在唐高宗一边,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唐高宗下定决心废立皇后,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并且更换了太子。许敬宗、李义府之流也随之取代长孙无忌、褚遂良成为朝廷的权臣。

武昭仪摇身一变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王皇后和萧妃一起被贬为庶人打入冷宫。

偶念旧情的唐高宗曾去看望王皇后。王皇后借机央告唐高宗如果还念旧情,能让我们有出头之日,请把这个院子命名为“回心院”。唐高宗答应了。

武则天知道后大怒。她可不想给王皇后等人东山再起的机会,立即令人砍去两人的四肢塞入酒缸。两人哀号数日而死。

唐高宗听之任之。

史书认为唐高宗“为色所迷”,“溺爱衽席借指女色”,因此变得昏庸。

其实不然。

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不仅是因为她的美貌,更是因为她的才干。

武则天长得非常漂亮。唐朝以胖为美。所以换句话说,武媚娘长得非常胖。看过武则天画像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是标准的瓜子脸跟现在的蛇精脸不一样,她是西瓜籽。

据说,武则天“方额、凤脖”。“方额”就是宽脑门。“凤脖”就是脖子上有环形褶皱。女孩稍胖一点就会有双下巴。武则天有一摞,从下巴一直排到胸口,所以称“凤脖”。

胖则丰满,丰满则性感。别忘了唐太宗给武则天起名叫媚娘。媚而性感,这样的女人对男人具有杀伤力。

美貌能抓住男人。但要抓牢抓死抓住男人的心,还得靠内涵。胸大无脑没戏。再漂亮的脸蛋也有容颜老去的那一天。只有聪明才智才能持久。

武则天嫁给唐高宗时已经是26岁。在没有玻尿酸的年代,这已是容貌的夕阳红阶段。如果只是胸大别无长物,那现在被塞进酒缸不是王皇后和萧贵妃,而是武则天。

武则天过人之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才华。

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唐高宗依仗武则天的精明果断来弥补自己的优柔寡断。武则天是唐高宗的贤内助、幕后军师。唐高宗遇到什么难题都会在武则天这里迎刃而解。武则天“处事皆称旨”。

更重要的一点是,唐高宗有病,不能正常上朝理事,需要有人帮他打理朝政。

唐高宗有“风眩”之症。“风眩”大概是高血压引起青光眼。 “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犯病时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眼睛看不见东西。因为病痛的困扰他几乎无法上朝理事,不得不把朝政托付给皇后武则天。

唐高宗不是因为迷恋女色而怠政、而昏庸,是因为生病。

唐高宗让武则天代理朝政等于把权柄交到了武则天的手里。武则天以“假皇帝”的身份在朝中培养起极大的势力,大到足以将唐高宗架空。朝中见风使舵之流开始巴结武则天,冷淡唐高宗,把唐高宗视为行将就木苟延残喘的病老头。

唐高宗心有不甘,跟宰相上官仪商议。上官仪建议唐高宗废黜武则天,夺回大权。于是唐高宗让上官仪起草废黜皇后的诏书。

武则天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立即来找唐高宗评理。也不知道两人见面都谈了些什么,只知道两人谈完之后,唐高宗“复待之如初”。夫妻两人和好如初。

人家两口子和好了可把上官仪坑苦了。唐高宗为讨好武则天,把上官仪供了出来,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于是上官仪成了挑拨人家夫妻关系的罪魁祸首,被武则天下狱抄家。

此后,唐高宗只要没犯病就跟武则天手拉手上朝。唐高宗坐前面,武则天拉个帘坐后面。武则天不是垂帘听政而是 “垂帘决政”。唐高宗脑子慢,耳跟子也软,遇事没主意,常常让武则天拍板。“百司奏事,时时令后决之”。天长日久,群臣将两人合称为“二圣”。

武则天从幕后走到幕前。她处理朝政不仅深合皇帝的心意,也赢得了群臣的敬佩。

武则天是好弄权的人,日理万机也不以为苦反以为其乐无穷。

她向唐高宗提出十二条建议“建言十二事”,诸如罢兵息战、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普调公务员工资、增加公务员升迁机会、号召公务员读老子等。唐高宗全盘照准。“建言十二事”不仅获得百姓拥护也得到百官的拥护。

武则天信仰佛教,但她却鼓励百官读老子。因为她认为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最适合当前形势。zf减少行政干预,任百姓自由发展,充分调动百姓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武则天在普调公务员工资的同时也对各级官吏提出更高的要求。她主持编写了臣轨,令官吏学习并且贯彻执行。

唐太宗的帝范是帝王的行为守则。武则天的臣轨是官吏的行为守则。

唐高宗的病越来越重,实在无法坚持工作。他提出把朝政大权转交给武则天,让武后摄政代他上朝理事。他的提议立即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只听说把天下托付给儿孙的,没听说过托付给老婆的。一个女人坐在皇位上主持朝政成何体统。

唐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见人反对也就罢了。

683年,唐高宗病情越发严重,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最终不治身亡。

唐高宗死后,唐中宗李显即位,但实际上此后进入武则天时代。谁做皇帝也不过是她的傀儡。到后来她更是自立为帝,成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