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247,三让天下

中华世纪谈 247,三让天下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710年713年韦后弑君摄政。李旦之子李隆基发动兵变,杀韦后一党,拥父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唐睿宗立李隆基为太子。太平公主谋废太子被杀。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

710年,有人上书唐中宗指控韦后、宗楚客打算谋反。韦后知道后立即让人将上书人乱棍打死。

这个上书人是个普通百姓。唐中宗也不把这个人的话当回事。

但紧接着,许州河南许昌司兵参军州府负责军政的幕僚燕钦融实名举报“皇后y,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延秀、宗楚客图危宗社。”

唐中宗不能不重视起来,把燕钦融叫来亲自审问。

燕钦融当面向唐中宗揭发韦后一党诸多违法乱纪的丑事。

唐中宗听后沉思不语。

在堂上旁听的宗楚客急了,令人将告状人当场打死。武士拎起告状人横着就扔出去。告状人的脑袋撞到殿前的一块石头,当场毙命。唐中宗没吭声,但面有不悦之色。

韦后得知慌神了,赶紧找安乐公主商量对策。

两个唐中宗最亲近、最宠信的人商量的结果是干掉唐中宗。韦后是想像武则天那样君临天下,过过女皇的瘾。安乐公主则希望做皇太女,把女皇的故事继续下去。

韦后于是叫人在饼中下毒毒死了唐中宗。这个曾经像母亲一样守护唐中宗的女人,最后亲手把唐中宗送上黄泉路。

韦后秘不发丧,以皇帝的名义任命亲信去控制住要害部门和军队,防止李氏借机发难。

韦后伪造遗诏立唐中宗的四子李重茂为皇帝。当时李重茂只有16岁。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韦后想走当年武则天的路子,先立个傀儡皇帝过渡一下,等到时机成熟再让傀儡皇帝禅位。

李重茂刚即位,韦后一党便迫不及待地制造舆论,宣传女皇再世。宗楚客假借天意宣传革命,称“韦氏宜革唐命”。

李唐一派开始骚动起来。

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和他姑姑太平公主暗中串联支持李唐的将军,密谋发动政变先下手为强。

李隆基并没有把政变的事情告诉父亲李旦。因为李旦素来“恭俭退让”,与世无争,绝不会同意发动政变争夺皇位。

政变选在一个夜晚发动。李隆基先派一位将军进入羽林军的军营,杀掉韦后派任命的将领,接管了羽林军。李隆基亲率羽林军从玄武门杀入宫中。

韦后想要逃走被政变军队抓住杀死。安乐公主正对着镜子描眉画眼,被冲入的士兵杀死。安乐公主二婚丈夫武延秀也被杀死。上官婉儿出来自首,向李隆基求情免死,但仍被斩首。

控制住宫中之后,李隆基下令关闭城门搜捕韦后一党。宗楚客试图化妆出城被守城门的士兵认出杀死。不仅韦后一党悉数被杀,还连累很多无辜的人。

大局已定,李隆基接李旦入宫。

太平公主来到在朝堂之上,当着群臣的面,揪住李重茂的脖领子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逼他把让位给叔叔李旦。

韦后临朝不足一月就又遇到“革命”。李隆基拥立李旦登上皇位。

李旦登基后史称唐睿宗。

唐睿宗是少有的对权力没有**的人。

唐睿宗是个大书法家,“工草隶书”,擅长草书、隶书。练书法的人讲究心无杂念,宁静淡泊,**比常人少些。

唐睿宗和唐中宗一样都是两次为帝。但与唐中宗不一样的是,他两次都做了名义上的皇帝。

第一次是给武则天做招牌皇帝。所有朝政由武则天一手打理。后来索性连名义皇帝也不做了,直接让位给武则天,成全了她的女皇梦。

这一次是自愿充当橡皮图章,把大权撒手给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但凡百官奏事,唐睿宗先问“曾经和太平公主商议过吗”再问“和三郎李隆基商议过吗”“然后可之”。只要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点头了,唐睿宗只管照准。

唐睿宗在其位不谋其政。朝政都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说了算。

李隆基是唐睿宗的第三子,因为拥立之功越过大哥被立为太子。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唐睿宗的妹妹。她立过两次拥立之功。唐中宗、唐睿宗能坐上皇位都有太平公主的一份功劳。张柬之兵变,她是策划人之一。李隆基兵变,她是幕后主谋,并出面宣布废立皇帝。能主持废立大事,可以想象太平公主在朝廷的地位。

由于太平公主的地位特殊和唐睿宗的无能,太平公主在朝堂说话比唐睿宗还好使。文武百官都归附太平公主。朝中大臣多是公主提拔,朝中大事多是公主拍板。公主权倾一时,犹如当年的武后、韦后。

太平公主的儿子姓武,但因为太平公主的关系都受封为王。

拥有权势之后就会想着巩固权势。太平公主希望改立容易受她控制的太子,凭借拥立之功延续荣华富贵。她感觉李隆基这个人不容易控制,一旦登基将会剥夺自己的权力。

太平公主放出话来,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应该做太子。意思要废了李隆基改立李隆基的大哥。她在大臣中到处散布这种舆论,寻找同盟者。

吏部尚书组织部长宋璟和兵部尚书国防部长姚崇密报唐睿宗,认为太平公主勾结嫡长子意图改立太子不利于政局稳定。他们建议唐睿宗最好让嫡长子和太平公主远离京城,阻止内乱发生。

唐睿宗开始并不同意。后来有人占卜,告诉唐睿宗近期将有政变发生,军队进宫的故事将会重演。唐睿宗怕了,下令太平公主和嫡长子出京居住或任职,同时下令太子代理朝政。

太平公主知道后指着鼻子大骂李隆基。李隆基吓坏了,急忙撇清自己,以挑拨离间罪要求唐睿宗处死宋璟和姚崇。

唐睿宗充当和事佬,收回成命,改把宋璟和姚崇下放地方以安抚太平公主,但保留太子监国的命令以巩固李隆基的地位。

太子监国就是以太子身份代行皇帝职权。李隆基成了代理皇帝,权力和地位一下子超过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哪里肯服。她借着天上出现彗星的机会攻击李隆基,对唐睿宗说彗星出现意味着除旧迎新,你这个皇帝将要被太子取代。意思是李隆基要篡党夺权了,你赶紧想办法把他解决掉吧。

她这样说赌的是唐睿宗肯定留恋皇位,会想方设法保住皇位。但是出乎她的预料,唐睿宗对权力并没有多大**,顺水推舟宣布禅位。不用你篡党夺权,我自动让出皇位。

他说当年我妈武则天想当皇帝时我就主动让出皇位。我妈封我为太子,我又把太子之位让给哥哥。哥哥做了皇帝想封我为皇太弟,我又推掉了。这次重登皇位也不是我的意思。既然天象显示皇位要发生变化,那就顺应天意吧。

太平公主傻那了。

712年,只做了两年皇帝的唐睿宗宣布禅位给李隆基。

李隆基即位,史称唐玄宗。

唐玄宗做了皇帝。可他这个皇帝有名无实。上有太上皇,下有太平公主,他夹在中间处境非常尴尬。

太平公主在唐睿宗决意禅位后退而求其次,劝说唐睿宗退休后也不要完全撒手不管,还应该帮唐玄宗把把关。唐睿宗于是要求唐玄宗重大事情必须向他汇报。太平公主借唐睿宗之手继续操控朝廷。

太平公主在唐睿宗当政期间安插了很多人。朝廷百官大多出自太平公主门下。七位宰相有五位是太平公主的人。这些人对太平公主唯马首是瞻,让唐玄宗倍感掣肘。

唐玄宗感觉自己做大事小情都受太平公主的控制,非常不忿。

尚书右仆射副丞相刘幽求当年跟随唐玄宗发动政变清除韦后一党立下大功。他对顶头上司窦怀贞通过抱太平公主的大腿做上尚书左仆射正丞相感到不忿。他劝说唐玄宗再搞一次政变将太平公主一党一网打尽。他声称已经跟羽林军说好,单等唐玄宗一声令下。

唐玄宗批准,让他等待时机。

没想到政变还没发动便泄露了消息。唐玄宗得知又惊又怕,为了自保他再次舍车保帅,亲自上奏太上皇说刘幽求挑拨离间图谋不轨。他把自己摘出去,把亲信推出去。刘幽求等人于是被流放。

太平公主知道这事的幕后主使肯定是唐玄宗。既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太平公主开始策划推翻唐玄宗。

713年,太平公主一面与窦怀贞等人密谋废黜唐玄宗,一面安排宫中女官元氏在赤箭粉一种药物中下毒,伺机毒死唐玄宗。

但是她的密谋也被曝光。

唐玄宗的亲信劝他先下手为强。你现在是皇帝,想发动政变只是一纸诏书的事。唐玄宗说我怕太上皇受到惊吓。亲信对他说,命都要没了,还谈什么孝顺。

唐玄宗于是派兵将太平公主一党的骨干全部诛杀,然后下旨勒令太平公主在家中自杀。

太平公主之死宣告从武则天以来的女人参政潮落幕。乌烟瘴气的政治斗争也告一段落。从唐高宗死到唐玄宗上台,这几十年的主旋律几乎就是权力斗争。没完没了地争斗与杀戮。

随后,唐玄宗入宫向父亲摊牌。唐睿宗不肯完全放权就是怕姑侄俩人打起来。现在事已至此,唐睿宗无奈宣布完全退休,不再过问政事。

其实他也没管过什么事,别人说啥是啥。他做皇帝跟他哥哥唐中宗一样昏庸。他做的最大一件蠢事就是把“河西九曲”送给吐蕃,助吐蕃重新崛起。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吐蕃贿赂唐朝边将,希望唐朝把“河西九曲”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邑送给吐蕃。汤沐邑就是供公主斋戒沐浴的地方,实际上就是封地。

边将收了贿赂不仅代吐蕃转达请求并且一再以各种理由请求朝廷批准。唐睿宗这个糊涂蛋竟然同意了。

“河西九曲”是青海东南黄河大转弯的地方,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养马。相比吐蕃及其占领区贫瘠荒凉的土地,“河西九曲”简直就是伊甸园。

“河西九曲”后来成为吐蕃的粮食基地和军事基地,也成为进攻中原的跳板。

唐睿宗把“河西九曲”送给吐蕃纯属自己给自己找病。所幸唐睿宗及时退休了,否则不知道还会干出多少蠢事。

唐玄宗在唐睿宗退休后成为名符其实的皇帝。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