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10,五路伐夏

中华世纪谈 310,五路伐夏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995年997年宋伐夏不利。宋太宗崩,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在四川之乱被平定的当年,辽人突然对宋朝发起进攻。他们不是来帮起义军的而是来帮李继迁的。辽人跟党项人组成联军进攻宋朝的山西。

山西本是潘美的防区。潘美因病几年前去世,大将折shé御卿接替他镇守山西。

折御卿也是一位善战之将。他是杨业的小舅子。他姐姐人称佘shé太君。

佘太君在历史上有其人无其事。传说佘太君挂帅之类的故事不是杜撰就是根据折御卿的故事改编。穆桂英更是无其人更无其事,完全是虚构的人物。

辽人入侵前已经通过间谍了解到折御卿防守很严密。辽人和党项联军决定从子河汊内蒙东胜县内走山谷小路绕过折御卿的防线。但是他们的行军路线被折御卿的间谍得知。折御卿于是在最适合打伏击的子河汊布下伏兵。

这仗的结果可想而知,折御卿大败辽人和党项联军,当场斩杀5000人。数万联军最终跑回去的只有十之三四。

辽军自此怕了折御卿,再不敢越雷池一步。

后来折御卿得了重病。外面风传折御卿已经死了。李继迁于是邀请辽国再次跟党项组成联军入侵宋朝。辽人也想报兵败之仇,同意出兵。

折御卿正在家中卧床养病,得报辽人大举入侵,强撑病体挂帅出征。

辽人得知折御卿没死,吓得立即缩回国内。

折御卿原本病重,经过这一折腾死在了军中。

李继迁得到消息再邀辽人入侵,告知辽人这回折御卿是真死了。但辽人担心折御卿诈死,不敢再信李继迁的话。

996年,灵州宁夏银川灵武县缺粮。宋太宗派军队护送着四十万石粮食给灵州送去。

没想到灵州缺粮、后方送粮的情报被李继迁得到。他立马派军夺粮。

宋军一路加着小心,没想到最终还是着了李继迁的道。李继迁以老弱军队袭击宋军运粮队,然后诈败引诱宋军来追。宋军不知是计,被李继迁引进伏击圈围歼。粮草被李继迁夺走。

李继迁随后包围了灵州。灵州兵力空虚又没有粮草,急忙派人去向后方求救。没想到信史被李继迁抓到。李继迁掌握了灵州的虚实,决心拿下灵州。

朝廷得知灵州被围,就弃守还是坚守,如何救援等问题展开讨论。

宋朝在西北没什么驻军,想救灵州不太容易。宋太宗对灵州也不太看重,有心放弃灵州。灵州的粮草全靠后方支援,保有成本太高。但是后来宋太宗又改变主意,决定以救灵州为名,出兵袭取李继迁的老窝。

李继迁的主力在灵州,老窝乌白池宁夏灵武东南守备空虚。如果宋军能够趁机拿下乌白池,就能将李继迁连根拔起,灵州之围便会不解而解。这招叫围魏救赵,一箭双雕。即便灵州被李继迁夺去,宋军收复夏州、银州也足以补偿灵州的损失。

他派李继隆等将军率军长途奔袭李继迁的老窝。

宋太宗事先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把宋军分为五路,让他们包抄合围。谁走哪条路,何时到达什么地方,怎么排兵布阵,他都有详细的安排。

宋太宗为了更好地控制战将,控制军权,对前线指挥官的自主权进行了限制,要求他们按自己的作战部署执行。

其实现代战争也是这样,部队的一举一动都在总部的控制之下。但是现代指挥敢这么做是有现代的通讯技术做支持,前方和总部能够随时沟通。古代没有电话、电报,更没有网络,通讯都是靠人力。后方总部指挥前线就非常困难。

李继隆率领一路军奔灵州。

宋太宗的计划是让李继隆去灵州驱赶李继迁,逼李继迁撤兵回乌白池,然后和其他四路军队一起在乌白池围歼李继迁。但是李继隆并没有按照他的计划做。

当初,李继隆在定州时违背宋太宗固守避战的命令,主动出击,击败了辽军。宋太宗看做大胜的份上没有追究他抗旨不尊之罪。李继隆这回也不想按着宋太宗的命令去做。

他相信李继迁一旦得知宋军图谋乌白池,一定会主动撤围回援。自己绕道灵州肯定是劳而无功,不如走捷径直接奔乌白池,把李继迁堵在乌白池。

李继隆派人回京去请示宋太宗。但为了赶时间,他没有等宋太宗回复便带队出发。

宋太宗接到报告非常生气,让信史告诉李继隆按原计划进行。但信史赶回驻地时,李继隆早已开拔很多天了。

李继隆杀往乌白池,半途碰上另外一路军,两军搭伴杀往乌白池。等他们赶到乌白池却没发现李继迁的踪影。李继隆发现自己失算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脑子一乱,撤兵回来了。

第三路出发后遇到李继迁。李继迁得知宋军来援,急忙撤围灵州退回乌白池,半路撞上这一路宋军。这路宋军遇到李继迁后不清楚此时此地开战是否合适,但是又没时间请示,索性扭头避开,只当没看见。

剩下的两路部队赶到乌白池时遇到李继迁。他们向李继迁发起了攻击,并且屡战屡胜,摧毁了李继迁的巢穴。但其他三路没到,口袋阵张着口子,围歼计划不能实现。李继迁抛下老弱,带着精壮士兵跑了。

宋太宗得到战报非常生气,对人讲我绞尽脑汁设计了五路包抄合围计划,结果诸将没有按照我的计划办,让李继迁跑了。我的心血全白费了。

那有什么办法你又想控制前线又不想上前线,想待在皇宫遥控指挥,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次是将领没按计划走失败了。上次抗击辽国,将领没按宋太宗的八阵图排兵布阵,打赢了。谁都有犯傻的时候,关键是能够及时地互相沟通。

宋太宗重新制定作战计划,重新挑选战将,准备再伐李继迁。但计划还没有开始实行,宋太宗就病倒了。

997年,宋太宗因为一伐辽国时留下的箭伤复发感染而去世,死时59岁,在位22年。

宋太宗还是一个很能干的皇帝,把中国的统一大业更向前推了一步,平定南方,平灭北汉,只是伐辽、伐夏李继迁没有成功,留下终生遗憾。

宋太宗用兵不断,精锐军队和国库积蓄都损失殆尽,百姓不堪重负以至于出现王小波、李顺等大规模民变。宋朝积贫积弱问题也日渐严重,给后代埋下隐患。

宋太宗死后,他的太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

按照“金匮之盟”,宋太宗死后应该传位给弟弟赵廷美。赵廷美死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但是赵廷美被控谋反、诅咒皇帝,被宋太宗流放后死在了流放地。赵德昭因为受到宋太宗的责骂自杀身亡。宋太祖另一个儿子赵德芳随后也得病死了。也就是“金匮之盟”约定的继承人都离奇死亡了,只剩下宋太宗一脉。

大家都怀疑这是宋太宗跟宰相赵普干的好事,但找不到证据。

宋太宗有九个儿子。

老大赵元佐是宋太宗最喜欢的儿子,但是因为赵廷美的事疯了。“初,秦王廷美迁涪陵,元佐独申救之。廷美死,元佐遂发狂”。赵元佐认为指控赵廷美是政治迫害,为赵廷美出面辩护,当然没有成功了。后来赵廷美死了,赵元佐受到刺激,疯了。也有人认为是装疯,他是不愿继承皇位,希望远离肮脏血腥的政治而已。

老二赵元僖是宋太宗内定的太子,还没来得及册封便暴病而亡。据野史介绍,赵元僖是被妾误杀了。妻妾争风吃醋,妾想毒死妻上位,但没想到拿去的毒酒让赵元僖给喝了。

老三赵恒赵元侃被宋太宗立为太子。老大疯了,老二死了,老三自然就捡了个便宜。

皇后对立老三为太子很不满意。她没儿子,认老大为亲生儿子,也就是嫡长子。她以为老大立太子是板上钉钉的事,没想到老大却疯了。不过皇后坚信老大的疯病能治好,并且已经好了。怎奈何宋太宗不信,决意要立老三。

宋太宗死后,按理说该让太子接班,但是李皇后想让赵元佐接班。

李皇后的哥哥是大将李继隆。李继隆虽然讨伐李继迁无功而返仍不失宋太宗信任,坐镇西北,手握重兵。如果需要的话,李继隆可以为妹妹支持。

宋太宗的宠臣、宦官王继恩也是李皇后的支持者。想当年宋太宗能登上皇帝宝座就是拜王继恩所赐,即位后把他视为亲信,让他在朝中担任要职。

王继恩贪图拥立之功,愿意帮助李皇后改立赵元佐。他在宋太宗病重期间暗中串通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禁军首领李继勋、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书胡旦,只等宋太宗一闭眼就让赵元佐接班。

宋太宗去世那天,宰相吕端一直守在宋太宗床前。他看宋太宗不行了,派人去叫太子赶紧过来。没想到太子还没到,宋太宗就咽气了。

王继恩叫吕端到前殿商量立新君的事,说皇后已经在那里了。

吕端事先已经风闻皇后和王继恩准备立赵元佐为帝。他说皇上之前留下遗诏,咱带上遗诏去商议。

王继恩一愣我怎么没听说有遗诏

吕端说在皇帝书房收着呢,你可以去找。

王继恩不假思索直奔书房,四处翻找遗诏,忽听得身后关门落锁的声音,扭头一看,发现自己被吕端锁在里面。

吕端命人看住王继恩,自己赶往前殿率群臣入宫拥立太子赵恒灵前继位。

赵恒也就是宋真宗。

宋真宗即位后将王继恩流放,其他人免职。李皇后虽说是改立新君的主谋,但毕竟是宋真宗名义上的母亲。宋真宗没有追究她的责任,仍让她做太后,对她一直非常孝敬。他也没将大哥赵元佐视为皇位威胁加以除去,毕竟人家已经疯了,并且根本没参与此事。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