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12,澶渊之盟

中华世纪谈 312,澶渊之盟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004年1006年 宋辽签订“檀渊之盟”,启百年和平。

1004年,宰相李沆死了。宋真宗任命进士出身的寇准为宰相接替李沆。

寇准就是评书杨家将里的寇老西儿。不过寇准其实是陕西人,不是山西人。他是宋太宗时代的老臣,因为敢于直言而被宋太宗赞为当代魏征。

寇准有一次和宋太宗争执一件事。“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寇准和皇上话不投机,把皇上惹翻了,皇上抬屁股想走,寇准拉着皇上衣服生生地把他拽回来,让他坐回去,等把事情定下来才放皇上走。不过皇上并没有生气,还“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夸他是宋朝的魏徵。

宋真宗当年在提拔李沆为相时宋真宗考虑过寇准。但是寇准说话太直,宋真宗有些怵他,犹豫之后选择了李沆。

寇准跟李沆是同科进士。

科举在宋朝成为最重要的做官途径。任何人只要通过名为科举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就能做上官,并且通过科举有了文凭在之后仕途晋升中非常有优势。寇准18岁考上进士,从县长开始步步高升一直做到宰相。

寇准上任不久,辽国大军南下侵宋。

辽国萧太后和小皇帝亲率20万辽军卷土重来。

辽国几乎年年南下,但这一次的规模超过了以往。

辽军围攻杨延朗镇守的保州未果,便采取“蛙跳战术”,绕过边镇直插宋朝腹地,先后攻击定州、瀛洲等地。

宋军以步兵为主,善守不善攻。据城死守以箭弩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逼迫敌人知难而退是宋军的拿手好戏。辽军以骑兵为主,擅长野战。快速出击,攻其不备,以强大的冲击力一举摧毁对方的阵型是辽军的拿手好戏。

辽军攻城不下就绕城而过。宋军不敢出城追,想追也追不上。辽军这打一下,那打一下,打得下来就打,打不下来就暂且放过,一步步向开封方向逼近。

辽军离开封还老远呢,朝中开始有人劝皇帝南巡实际上就是逃跑。宋真宗心里也在打鼓,与宰相寇准商议“巡”哪比较合适。

寇准坚决不同意皇帝南巡,相反他力主皇帝北巡鼓舞全军士气。宋真宗被他说动,动身北巡300里外的韦城河南滑县东南。

这时辽军已经攻到清河河北清河县距韦城只有500里。

宋真宗慌了手脚,急召寇准再议“南巡”一事。寇准仍然反对南巡,再劝皇帝北巡,并且一步到位到前线御驾亲征,和他们兵对兵、将对将、皇上对皇上,来个硬碰硬。

宋真宗暗恨寇准你当是玩军棋兑子呢我一提南巡你就说北巡,把我往老虎嘴边一步步地推。你小子安的什么心

寇准说了,你作为军民的主心骨你往后退一寸,别人就会退一尺。你退一尺,全线崩溃。宋太宗就是前车之鉴。

无奈何,宋真宗依着寇准的意思御驾亲征,率领大部队开往澶州河南濮阳前线。

澶州被黄河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宋真宗进驻澶州南城,也就是黄河南岸。澶州北城一面临河,其他三面已经被辽军包围。

寇准强烈要求宋真宗进驻北城,勇敢面对辽军。他说你要是不敢过黄河,对敌起不到威慑作用,对前线将士起不到鼓舞作用。他几乎强拉着宋真宗跨过黄河。

当皇帝的黄罗伞盖出现在澶州北城的城头,城内外将士欢声雷动。

蟠龙皇旗迎风飘扬,大宋将士斗志高昂,鼓声激扬喊杀震天,杀得敌人哭爹喊娘。

辽军的进攻被击退。辽国第一猛将也被一箭穿颅。辽军士气大为受挫。

宋军援军陆续抵达。杨延朗等在辽军后方不断发动袭击,也让辽军担心后路被断被宋军包了饺子。

王继忠趁机劝萧太后与宋朝罢兵议和。

王继忠就是前一年望都之战时被俘的宋将。他被萧太后劝降并且召为驸马。据说传统戏曲四郎探母的原型之一就是王继忠。王继忠主张宋辽和平相处。

王继忠对萧太后说辽与宋为敌,年年打仗,搞得民不聊生。两国打来打去谁也占不了便宜。还不如两家和好,休兵解甲,共同发展。和平共处才是两国最佳相处方式。

萧太后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同意和谈,让王继忠充当和谈的中间人。

王继忠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宋真宗。

宋真宗这时才知道王继忠还活着。他先前以为王继忠为国捐躯给他开了追悼会,封赏了他的儿子。没想到王继忠投降了辽国,还成了辽国的驸马。

虽然觉得很没面子,但宋真宗不想计较这些。因为他也巴不得赶紧罢兵息战。虽然战场态势开始转为宋朝有利,但他仍然对辽军心有余悸。

宋真宗派大臣曹利用作为特使去跟辽人谈判。

萧太后要求宋朝归还关南之地。她对曹利用说,我们出兵只是为了收回我们的关南之地。只要你们归还关南,我们马上撤兵。

曹利用说,关南早已是我们的领土,归还肯定是不可能的。要说归还,我们还想让你们归还我们燕云十六州呢不过,虽然领土问题没有商量的余地,但我们可以讨论补偿问题,正所谓化干戈为玉帛。

萧太后原则上接受这个方案。

曹利用回来请示宋真宗我们给他们多少钱合适

宋真宗说最好不要超过一百万两白银。

曹利用领命而去。寇准追上曹利用,告诉他如果超过30万,我就要了你的脑袋。

曹利用谈完回来复命。宋真宗问他结果如何曹利用一个劲儿地谢罪,伸出三根手指。宋真宗有些失望三百万太多了。不过能够结束战争,也可以。曹利用说是30万。宋真宗喜出望外,下令重赏曹利用。

宋辽和议的主要内容是双方就地停火,退回到战前控制线。宋辽结为兄弟之国,辽国皇帝因为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婶。宋朝每年给辽**事援助30万两白银。宋辽在边境开展互市贸易。

这份和议被称为“澶渊之盟”。

和议签订后,双方各自撤兵。宋辽从此百年无战事。

“澶渊之盟”引起后世争议,有说窝囊的,有说合适的。

说合适的算经济帐30万两白银对于大宋来讲只是九牛一毛。“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是最费钱的事情,何况还不一定能打赢。区区30万两白银能换来宋朝100年的和平发展,划算。

说窝囊的算政治帐两军势均力敌,为什么要答应纳贡求和宋向辽纳贡,别说30万两白银就是一个铜板也代表着宋朝向侵略者屈膝。

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先不去管它。

再说宋辽讲和之后各自撤兵。

宋真宗也高高兴兴地回到京城。

宋真宗选择“有武干善镇静”的将领留守边关,也就是有军事才能但不爱惹事的将领驻守边境,避免与辽军爆发军事冲突。同时把支援前线的民夫都放回家务农。他要把今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

寇准这回立了大功。事实证明寇准出的主意都是无比正确的。宋真宗对寇准更加宠信、重用。

副宰相王钦若嫉妒寇准受宠,想方设法挑拨宋真宗跟寇准的关系。

王钦若在契丹南侵时力主宋真宗南巡,遭到寇准的驳斥。寇准说谁再建议皇帝临阵脱逃,马上拖出去砍了。王钦若不敢再提南巡,但恨死了寇准。

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王钦若为了挽回影响,主动要求给宋真宗打前站,前往一线指挥作战。他率领天雄军与敌死战,“存者十三四”,可以想象战斗的激烈和残酷。王钦若勇敢地顶住了辽人的攻势,使宋真宗最终下定决心北渡黄河。王钦若靠自己的忠心重获宋真宗的宠信。

他在战后对宋真宗讲,“澶渊之盟” 您不觉得是耻辱吗怎么还以为寇准有功

宋真宗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王钦若说,“澶渊之盟”不过是一个城下之盟。辽军兵临城下耀武扬威,寇准却让您签下和约,给辽人进贡换取辽人撤兵,这不是城下之盟是什么

宋真宗无言以对。

王钦若接着说,澶渊之役,寇准他就是一个赌徒,拿您做赌注。他一再窜唆您往北,无非就是想把您推出去孤注一掷,要么一把翻盘,要么全盘输光。这是非常冒险的一招,但是拿您去做冒险。

宋真宗按照这个思路回忆寇准的种种言行,他总是把自己往危险的境地推,是有那么点赌徒的意思。好在自己命大,有惊无险。再看人家王欣若,人家是自己顶上去,为皇帝扫清道路,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皇帝。

宋真宗越想越觉得王欣若比寇准好,于是罢免了寇准宰相职务,让王欣若替代了他。

王钦若是个善于逢迎之辈,总是顺着宋真宗的心思说话。

宋真宗好文学,他便主持编书。他主持修纂的册府元龟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合称“宋四大书”。

宋真宗好虚荣,他便积极鼓动宋真宗封禅泰山。宋真宗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禅泰山的皇帝。之后历朝历代都不再干这种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蠢事。

他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有人将他和他的小集团的人并称为“五鬼”。顾名思义,他们都不是什么好人。

不过,王欣若虽然是个奸佞之人但没酿成什么大祸。宋朝还是步入稳定发展的通道。

宋真宗化干戈为白银,使宋朝和辽国脱离战争状态,集中精力搞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稳定发展,逐渐步入盛世。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