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外一章 王安石变法与DXP改革

中华世纪谈 外一章 王安石变法与DXP改革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王安石变法一直遭人褒贬,褒的少,贬的多。因为他的变法并没有真正触及宋朝当时最大的弊病冗官冗兵冗费,也不是出于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而变法,单纯就是为了“理财”。

王安石自诩“善理财者”,能够“不加赋而国用足”。王安石变法其实是王安石理财。

王安石变法和dx改革不能相提并论。dx是通过刺激经济增长带动财政收入的自然增加,国家、集体、个人三得利。王安石是把小河水抽到大河来,经济总量并没有增加。国家得利了,百姓并没得到好处。

当然这话是从总体来讲,如果具体到每项改革措施各有各的利弊。

比如青苗法,打着扶贫的名义却夹带着创收的任务。扶贫和创收本是相互矛盾的两件事。扶贫是慈善行为,是给与。创收是商业行为,是攫取。这两件事凑不到一块。但王安石硬把它们扭在一起。

王安石参照民间高利贷利息给出2分利的“政府指导价”,也就是20的利息。这个利息看似不高,但要求在秋收时还贷,那就相当于半年利息20,折合成一年就是40,跟民间高利贷没什么两样。并且地方政府私自加价或收取其他费用,使得青苗钱比高利贷的利息还高。

在放贷手续上,政府担心出现坏账,要求贫民找富户担保。贫民找不来担保就不能贷款。扶贫就成了空话。

政府为了完成创收任务,强迫富户贷款。富户用不着贷款又不得不贷,无奈并且不满。

贫民、富户都认为政府贪婪,青苗法不过是盘剥百姓的法子。

方田均税法实际上是个好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田产数交税,地多多交税,地少少交税,体现了公平原则。

有一个县在“方田”之后,“除无地之租者四百家,正无租之地者百家,收逋bu赋八十万,流民乃复”。“无地之租者”就是已经把地卖了,没地了,但仍被政府要求按照原来登记的田亩数交租的人。“无租之地者”就是买了地,地多了,但承担的田租并没有跟着相应增加的人。出现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政府信息更新不及时,或者官吏徇私枉法。据记载,当时全国正常纳税户只有三分之一。其他要么是“无地之租者”,要么是“无租之地者”。有的人家百亩地只交4亩的田租。有的人家无力交租,只得举家逃亡,成了流民。这个县通过“方田”重新核定田租,地多多交,地少少交,没地不交。结果查出“无租之地者”一百多户,补交田租八十万。400户“无地之租者”免除了田租。流民得以返回家乡。

宋神宗时期在中原五路,也就是五个省,进行“方田”,重新核查土地二百多万顷,占全国总耕地数的一半。但因为阻力巨大,“方田”半途而废,没有继续进行下去。

这个阻力不仅来自富户,也来自普通农民。

富户反对“方田”好理解。偷逃赋税不可能了,他们当然不会高兴。普通农民应该是“方田均税”的受益者,怎么也对这项政策不满呢

这主要是基层官吏的“功劳”。

地方官吏在“方田”的时候抠得很细,把以前不用交税的荒地、盐碱地、坟地等都列入纳税范围,把贫瘠的土地当做肥沃的土地提高纳税额,并且把农民房前屋后种植的桑树、枣树等都视为农民的财产让农民交纳财产税。农民发现“均税”之后税额反倒增加了。农民当然不满,以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不满。有些农民在听说政府要来“方田”了,赶紧把树都砍了。

“方田均税法”因为受到各方阻力进展缓慢。

“免役法”也是如此。王安石的本意是想让农民安心生产,免受劳役干扰。大家凑个钱,由政府出面雇人服役。有钱人多掏点钱,没钱人少掏点钱,没有服役任务的人不掏钱。但是地方官吏在执行过程中胡作为,让普通农户按富户标准交钱,让原本不必服役的也掏钱“助役”,这就不公平了。邻近京城的农民集体上访,堵了王安石的家门。这事惊动了宋神宗。宋神宗专门为此事下旨规范助役的执行标准。

地方官吏大多来自富户或者官宦人家,对王安石变法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故意把王安石的好经给念歪了,让变法进行不下去。

范仲淹的女婿贾蕃是某地的地方官。范仲淹那时早已不在人世。贾蕃为了阻挠变法的实行,想方设法挑动农民闹事。围堵王安石家门一事就是他在背后捣的鬼。

朝中大臣反对变法一是因为他们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二是认为政府不应该过多参与商业领域的事,使国家财政商业化。

宋神宗发现朝野对王安石变法都激烈反对,慢慢由支持到动摇。王安石失去了宋神宗的支持也就难以把变法继续推行下去。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