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36,乾淳之治

中华世纪谈 336,乾淳之治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164年1170年 宋孝宗专心内政,创南宋盛世,称“乾淳之治”。

北伐受挫之后,宋孝宗转入内政,致力于富国强兵。

宋孝宗重用虞允文整顿军队。士兵按照强壮和勇敢程度划分等级。上等士兵用于作战。中等和下等用于后勤保障。同时裁减老弱士兵、征召义兵义务兵以节省军费。整编后的军队总数为40多万。

在裁减冗兵的同时,宋孝宗也裁减了一些冗官。北宋的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问题在南宋也同样存在。宋孝宗一方面延用、改进了北宋时期的改革措施,尽量减少财政支出,另一方面通过发行交子纸币填补财政赤字。

宋孝宗本人非常节俭,不讲究吃穿用度,不大兴土木,也不随意赏赐,尽量减轻百姓负担。宋孝宗清楚上行下效的影响力,身体力行倡导节俭之风,抑制奢靡之气。

他的一个贵妃满头珠光宝气。其他嫔妃羡慕不已,竞相仿效。宫内影响宫外。民间都以佩戴珠宝为时髦时尚。京城的珠宝价格因此蹿升十倍。宋孝宗讥讽贵妃,看你满头白花花的跟戴个孝帽子似的,也不觉得晦气贵妃臊得满脸通红,回去赶紧把珠宝都去掉了。其他嫔妃见贵妃触了霉头,自己也麻溜把珠宝收起来。京城的珠宝随后价格暴跌。

宋孝宗轻徭薄赋,鼓励生产;组织兴修水利,防灾增产;澄清吏治,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对贪污枉法严加惩治。宋孝宗纳谏如流,对于扰民的弊政,该罢的罢;对于利民的措施,该兴的兴。在宋孝宗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宋孝宗当政时期是南宋比较兴盛的时期,人称“乾淳之治”。“乾淳”是宋孝宗使用过的两个年号乾道、淳熙的合称。

但凡被称作什么之治的皇帝都是干得相当不错的皇帝。宋孝宗被认为是南宋最好的皇帝,被称为中兴之主。他在位时期是南宋少有的太平盛世。

南宋在宋高宗时期逐渐稳定下来,在宋孝宗时期进入发展期。经济文化日益繁荣。

南宋立足江南时,大批南逃的难民给江南带来不小的压力。人多地少,吃饭都成问题。政府一方面鼓励垦田开荒,一方面组织兴修水利提高产量。从北边跑来的难民没地可种,政府以减免税赋的措施鼓励他们去淮南、江北开荒种地。对于大型水利设施,政府出资修建。对于小型水利设施,政府出面组织地方百姓集资兴建。水利建设上去了,粮食产量也就上去了,不仅更多的土地得到灌溉,旱涝灾害也随之减少。

南宋的水利建设在古代属于最高水平。南宋利用江南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推广水网圩éi田,使更多的耕田得到充分的灌溉。

南宋完成了一季一熟向一季两熟的转变。这使农业产量翻了一番。

水利跟得上也利于水稻的普及。水稻的产量比旱稻高得多。太湖流域的粮食亩产是唐代的两三倍,当时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说。南宋虽然人多地少,但吃饭并不成问题,甚至还能出口粮食到金国,换取马匹等东西。

棉花在南宋时开始种植。棉花在北宋时从印度、西域等地传入我国。最初是当花养,所以叫棉花。后来发现棉花象没蛹的蚕茧,于是开始设法抽丝纺线织布。起初棉布因为稀少而价高,一般人用不起。随着棉花种植逐渐普及,轧棉、弹棉、纺纱、织布的技术逐渐成熟,棉布越来越便宜,逐渐走进百姓家。棉布比蚕丝布、麻丝布保暖性更好。

以前被子褥子棉袄棉裤用羊毛、蚕丝填充。棉花普及后,人们开始用棉絮做为填充物。

一个水稻、一个棉花,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

工商业在南宋也得到长足发展。南宋的手工业、商业比北宋年间更发达。照当时发展速度,再过个百八十年,中国能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南宋因为地少人多,一些人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第三产业。

手工业里最著名的当然是陶瓷。江西景德镇、河南汝窑出产的瓷器异常精美。陶瓷始终是宋朝主要出口创汇商品。到了南宋时期,宋瓷更是取代丝绸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江西景德镇是南宋时期的瓷器制造中心。

南宋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但是南宋因为丢了半壁江山,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被西夏、金国等阻断,南宋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只能通过海路。这倒促进了造船业的空前发展。中国的造船业世界领先,能造出很大很先进的船。远洋商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巍如山搬,浮动波上”,进入外国港口时引起“倾国耸观”,“欢呼嘉叹”。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发明了水密舱造船技术,把船舱分为若干密闭的空间,即使触礁撞破一个船舱也不会造成整艘船的沉没。

南宋不像之前朝代歧视、压制工商业的发展,相反还鼓励工商业。工商业获得发展后为政府了大量税收,超过了传统的主业农业。工商业发展也催生了很多大都市。广州等沿海城市是外商云集的通商口岸,人口都在10万以上。都城临安杭州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

半壁江山的南宋,对外贸易总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gd更是达到全世界的60,在当时是绝对的经济大国。

宋朝国富民安,是历朝民变最少的。百姓因为生活压力低,安居乐业,很少闹事。

南宋时百姓的衣食住行已和现在非常接近。

百姓的衣料还是以丝麻为主。棉布正在普及之中。

现在家庭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那时都已经有了。城里人很少烧柴,多是烧煤。酱油很少用,多是用大酱。烧饭做菜的方法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富贵人家的房子多是砖墙瓦顶,平民百姓多是泥墙茅顶。屋里桌椅板凳等家具俱全。跪坐早已经不流行了。

因为宋朝缺马,出门都是坐牛车或者驴车。富贵人家坐轿子。

南宋在经济方面天下第一。在文化方面因为没有硬指标衡量不好说世界第几,但肯定是名列前茅。南宋重文轻武,文化肯定是弱不了。南宋印刷业发达就是证明。

南宋大臣大多是科举出身,文化水平都不低。宋孝宗时期的名臣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

南宋在文化方面最出名的是词。宋词跟宋瓷一样成为宋朝的标志。词兴于隋唐,在南宋达到鼎盛,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

南宋著名词人有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

南宋的诗虽然没有唐诗有名,但也有很多著名的诗人,比如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南宋在绘画、文史、戏剧、天文、科技、数学等方面也有很大成就,只不过没有什么耳熟能详的名人而已。

“四大发明”的火药、罗盘、印刷术在南宋进入大规模实际应用时期,并且流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南宋的农业技术已经成型,一直沿用了近千年。

佛道儒三教在南宋期间也有了新发展。

佛教在两宋时期一直是长盛不衰。因为宋朝历代皇帝基本都信佛。

中原老道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和张道陵的正一教以前叫五斗米教分庭抗礼。

王重阳和马钰、邱处机等七徒弟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被说成武功盖世的人物,尤其擅长内功。全真教的确重视内功的修炼,只不过道教所指的内功是修心养性、清心寡欲,和武功没有一点关系。

儒家在北宋时出现二程程颢hào、程颐创立的新儒学,将儒家理论总结为“天理”、“天道”。理学到了南宋由大儒朱熹定型,因此被称为程朱理学。

理学后来成为中国正统哲学。

南宋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唯一欠缺的是军事方面。国富而不强,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