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61,明初四大案

中华世纪谈 361,明初四大案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393年1398年太祖重视吏治与皇位稳定,掀“明初四大案”。太祖崩,以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

明太祖在位期间掀起四大案,集中处理了一大批问题官员。

一起渎职案杀了万把人,一起贪污案杀了几万人,两起谋杀案杀了数万人,沾边的全去。两任丞相李善长、胡惟庸都被他杀了。严打过后,朝堂几乎为之一空。明太祖也因此落下一个残暴嗜杀的坏名声。

渎职案又叫空印案。官员为了工作方便使用事先加盖了单位公章的空白公文。那时候交通不便,这样做出去办事方便,少跑腿。大家都这么办,以为法不责众。结果一万颗脑袋落地。

这事搁现在也不允许,一旦抓住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纪律处分,造成损失的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但怎么也不至于杀头吧

贪污案又叫郭桓案。是指户部和地方串通舞弊盗卖官粮。前面说过明太祖对贪官的处理办法,不过因为订单太大,“稻草人”制作公司应付不来,变通了一下,全部砍头了事。参与其中的地主老财也跟着掉了脑袋。

这两案罪不至死都死了。谋反案肯定更是杀无赦。但这两起谋反案一直以来备受质疑。人们怀疑明太祖这是找借口杀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贪官与民争利,功臣与他争权,这两种人都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都得死。

这两起谋反案,一起是胡惟庸谋反案,一起是蓝玉谋反案。

胡惟庸因为擅长政务被明太祖提拔为宰相。但做上宰相之后,胡惟庸变得有些专权独断,生杀予夺,免官升职,不请示明太祖就自作主张。刘伯温给明太祖说起过这事。胡惟庸知道后怀恨在心,借探病的机会下毒害死刘伯温。

有人说他们家祖坟发光,有大富大贵之兆。胡惟庸从此有了非分之想。他拉帮结派准备谋反。他计划与倭寇海盗、北元里应外合夺取皇位,然后向北元称臣。

这时有人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明太祖立即把胡惟庸抓起来审问。一审审出个反党集团。连前任宰相李善长都被牵扯进来,被人揭发跟胡惟庸交往过密,知情不举。拔起萝卜带起泥,和胡惟庸、李善长来往过密的官员都被当作同党株连进去。而与这些官员有来往的官员又被当做反党的第二梯队抓了进去。之后是第三梯队、第四梯队

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几万人因此人头落地。

史书说胡惟庸谋反“事皆未发”,也就是计划的事情都没来得及做,谋而未反。谋反的事是在审讯当中审出来的。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屈打成招不清楚。

后人分析,所谓谋反案其实是明太祖和胡惟庸争权君权与相权之争。明太祖发现胡惟庸在朝廷安插自己的人,感觉有被架空的危险,激起小狗护食盆的冲动,决定干掉胡惟庸。他逮了胡惟庸一个小错开始深究,上纲上线。有人发觉胡惟庸要倒霉了,落井下石,告胡惟庸谋反。明太祖顺势清洗胡惟庸一派。

蓝玉是明朝开国元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第一梯队老将军退下去之后,作为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蓝玉被封为大将军。如果说胡惟庸是政府一把手的话,蓝玉就是军内一把手。

蓝玉仗着自己功高位显,“骄蹇自恣”,“进止自专”,不仅举止傲慢,在明太祖面前都不知收敛,并且独断专权,任免将领都不通报明太祖。明太祖很不高兴,说过他几次,他也不改。

明太祖封他为太子太傅。但他嫌官封得小,背地里发牢骚以我的战功,不配封个太师吗。这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认为有野心有怨言就是谋反的前兆,于是以谋反罪将蓝玉下狱。

史书说锦衣卫指挥实际上就是特务头子告发蓝玉谋反。蓝玉于是被捕下狱。在审讯中,蓝玉供认不讳,交代出一个反党集团。于是一万五千人人头落地。

蓝玉案跟胡惟庸案差不多。其实也是朱元璋猜忌功臣的结果。胡惟庸是手握政权的宰相。蓝玉是手握军权的名将。所谓谋杀案只是个由头,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朝中的当权派,把权力收归自己手下。这跟刘邦杀韩信、彭越的意思一样。

在蓝玉案后,傅友德、冯胜等功勋将军也被明太祖找了个由头杀掉。军中再无名将和实权派。

他杀掉胡惟庸后不再设宰相,将延续1700多年的丞相制度废除。明太祖身兼总统和总理两职,直接管理三省六部各衙门,将所有拍板大权集于一身。党政军财一把抓。

要说朱元璋也够劳模的,日理万机,废寝忘食。前朝历代皇帝没几个能赶上他的。据说他每天批阅的奏章,字数赶得上一本毛选。

他随时随地想起一件事,马上写个条子挂在身上,等这件事处理完了才摘下来,搞得自己象个鸡毛掸子。他没歇过节假日,甚至没有八小时以外的生活,一心扑在工作上。这也没法子,把权力收回来了当然把工作量也收回来了。

好在朱元璋够勤奋。但是如果他的后代受不了这么高强度的工作想偷懒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此事暂且不提,请待以后分解。

朱元璋杀掉了危险分子,对剩余的官吏也不放心。

朱元璋把禁卫军中的锦衣卫发展成特务组织,严密监视朝臣百姓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锦衣卫本是皇帝直属的十二支禁卫军之一。十二支禁军又叫十二卫,后来陆续增加到二十六卫,分别负责随行护驾、看守皇陵、掌旗、巡逻等任务。锦衣卫的任务是贴身保护皇帝,有国事活动的时候还充当仪仗队。因为锦衣卫最接近皇帝,所以也最受皇帝的信任。

朱元璋为了从重从快处理“反党”或**分子,把监视、抓捕、审讯、处斩官员的权利交给了锦衣卫。锦衣卫因此演变为明朝的克格勃、fbi。

锦衣卫的特务业务水平绝不亚于前苏联的克格勃,几乎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一次,朱元璋问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昨晚为什么生气

祭酒一愣之后,马上老实回答和小妾生气呢。

朱元璋点点头,伸手掏出一副画,画上正是他坐在家里阴沉着脸生气的情景。

祭酒后背立刻冒出一层冷汗。他坐在自己家炕头上生气都被锦衣卫监视到,自己还有什么事能瞒得过皇帝不管是溜窗根拔门缝还是收买了他的妻妾仆人,锦衣卫太厉害了,简直可以把人24小时置于鹰眼的监控之下。

好在祭酒实话实说,要么小命就悬了。朱元璋最恨别人说瞎话,说瞎话就是欺君,欺君就当斩,甭管什么事。

锦衣卫在监视方面的本事可见一斑。

锦衣卫不仅在监视方面是一绝,在审讯方面也是一绝。

锦衣卫非常了解皇帝心思,宁可错杀三千,不能放走一个,用刑讯逼供使“肃反”扩大化。他们发明的刑具比武则天年代的来俊臣和周兴还厉害。他们在社会上造成的恐怖气氛也同样超过他们。

曾经身经百战、历经生死磨练的大将军蓝玉到了锦衣卫手里,稍加“修理”就老实地像绵羊,不但乖乖承认自己谋反的事实,还供出所谓反党集团的名单。名单上的人被一一请进锦衣卫后,无一例外地也交代了自己的反党事实,并一个新名单。锦衣卫再抓再审,再审再抓。最后一万多颗脑袋落地。

在特务政治的统治下,明朝官民生活在白色恐怖当中,在单位、在街上、在家里、在被窝里即使在梦里也不敢乱说乱动。

官员每天上班都跟小孩子上幼儿园一样千不情万不愿,可又不敢不去。

做朱元璋的官很难活到退休或者寿终正寝,不定哪一天因为什么事就挂了。口出怨言是罪,说瞎话也是罪,贪污更是大罪。朱元璋的“重典”之下,什么罪都提高一档,按“严打”标准处理。

“重典”之下,官员胆战心惊,老老实实,唯唯诺诺,不敢乱说乱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朱元璋刑罚过重也招来臣下的劝谏,但朱元璋睬都不睬。有个家伙“死谏”惹恼了朱元璋,真就成全了他,在朝堂之上被活活打死。

太子朱标是一个非常仁慈的人。他规劝父亲“诛夷过滥,恐伤和气”。滥杀会伤了天地间祥瑞之气,破坏和谐社会。

朱元璋大怒,扔给他一根荆棘枝,让他捡起来。朱标怕刺扎手不敢拿。朱元璋冷冷地说我这是在替你拔刺是在为你顺利接班铺平道路。

这句话常被用来说明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清洗朝廷的动机。儿子过于仁慈,不够狠。朱元璋怕他镇不住功高势大的臣下,所以甘背骂名,替他预先“拔刺”。这很有点慈父的意思,但方式方法有点太那个了。

知父莫如子。朱标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上有良君,下有良民。有什么样的皇帝,就有什么样的百姓。

“帝怒,即移所坐榻射之”。朱元璋大怒,抄起椅子就扔了过去。太子吓得扭头就跑。朱元璋在后面追着打。

“帝怒”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好心当成驴肝肺,怒儿子不识好歹;一是被戳到痛处,恨儿子柺着弯骂他是桀纣之君。

太子虽然跑掉了,但得罪了父亲偏巧父亲是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太子从此惶惶不可终日。虽然朱元璋并没有打主意杀他,他还是被巨大的精神压力压垮。没多久,死了。

太子死后,朱元璋很伤心。朱标是他最看重的儿子。他把朱标立为太子,把他写入党章,付出了很多心血培养他,没想到他却自绝于人民。

朱元璋肝肠寸断,一夜白头。

可是人已经死了,再怎么伤心也没有用。朱元璋改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én为太孙。朱标虽然不在了,但朱元璋还是希望皇位在朱标一脉传承。

1398年,朱元璋这个假和尚终于被佛祖开恩接入了极乐世界。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46个没有生育过嫔妃为他殉葬。

已经几乎绝迹的远古恶俗又在朱元璋手上复活了。

朱元璋因为刑罚过于残酷在历史上倍受争议,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他对历史做过的贡献。比如他是把中国人民从蒙古侵略者暴政下解放出来的开国皇帝。

任何一个让中国恢复统一的开国皇帝都是伟大的皇帝,何况是把中国人民从外族侵略者的奴役下解救出来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赶走了侵略者,让汉人不再做亡国奴,恢复了汉人消失百年的民族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讲,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是有很多毛病,比如猜忌心重,残酷嗜杀。但他的残暴是针对官吏而不是百姓。他从不祸祸百姓。相反他想方设法造福百姓。他本身就是贫苦人出身,重视百姓的疾苦。

朱元璋对中国有功,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他的过。比如海禁是他起的头。海禁政策不仅妨碍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也成为闭关锁国政策的肇始。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不是他起的头,但是他定的型。中国在元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明朝也自然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但是,综合朱元璋的功和过,朱元璋仍不失为伟大的皇帝。单驱逐鞑虏一条就能让他吃一辈子老本。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