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中华世纪谈 > 393,崇祯即位

中华世纪谈 393,崇祯即位

作者:笑谈正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1:14:22 来源:就爱谈小说

1626年1628年 天启帝崩,异母弟朱由检继位,是为崇祯帝。崇祯清除魏忠贤一党,整顿朝纲。

袁崇焕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派人去参加努尔哈赤的葬礼。

努尔哈赤死后,他儿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

皇太极是八旗军里正黄旗的台吉,人称黄台吉。台吉是一种官职。后来有人拍马屁写成皇太极,有皇家太子或者皇家老大的意思,他的真名反倒不可考。

皇太极即位后派人礼节性回访袁崇焕。袁崇焕趁机提出议和。随后双方互派时节往来。

但是袁崇焕跟皇太极议和的事没有事先报批,后来事发才向朝廷汇报,朝廷下令停止议和。阉党于是弹劾袁崇焕私自议和。袁崇焕辩解说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他只是想借机整修锦州的防御工事而已。

皇太极利用议和停战之机出兵降服了朝鲜。朝廷命令袁崇焕出兵援朝。袁崇焕刚把部队派出去,朝鲜已经降了。袁崇焕只好把部队又叫回来。

皇太极进攻朝鲜之时跟毛文龙也有交火。毛文龙在朝鲜义州建立的根据地被金兵攻陷。毛文龙现在只剩下四面环海的皮岛一块根据地。

议和让明朝失去朝鲜这个强援以及义州根据地。这让袁崇焕招致更大的非议。言官把朝鲜投降和毛文龙战败都归咎于袁崇焕私自议和。

袁崇焕上书为自己辩解。就在这时,金兵打上门来了。

皇太极降服朝鲜解决了后顾之忧后,调转枪口进攻明朝。

1627年,皇太极数万大军包围了锦州。锦州的告急文书如雪片飞来。袁崇焕当时坐镇宁远。他认为围城打援是金兵的惯用手法,而锦州“城中火器兵马俱备,必不能克”,所以不能去救也没必要去救。

皇太极打锦州并没有使出全部功力,留着力气等着打宁远的援军。可他等了半天不见动静,干脆带兵主动去宁远挑战。他此行的目标其实是宁远,希望把老爹丢在宁远的面子捡回来。

但是宁远的守备更强,有完善的防御工事,有火铳和火炮。皇太极使足了吃奶的劲也打不下来。

锦州明军在皇太极走后压力减轻,主动出击金军。皇太极担心后路被断,别弄不好把自己搭进去。识时务为俊杰。皇太极虽然心有不甘,还是明智地宣布撤退。

袁崇焕再胜一仗。

但是袁崇焕打了胜仗却被撤了职,理由很简单见死不救。那时的人脑袋都僵化了,认为袁崇焕不去救锦州是不道德的。他们不讲谋略只讲道德。袁崇焕就只好告病回家了。

同年,“木匠皇帝”朱由校死了。据说是水中荡舟,不留神掉进水里,连惊带吓带着凉,病死了。活法和死法都让人联想起当年的明武宗朱厚照。

天启死时刚20出头,生过几个孩子都夭折了。据说是客氏暗中使的坏,防止别人跟他争宠。天启帝有兄弟七个,死了五个。现在活着的只有弟弟朱由检。那皇位没有悬念了,铁定就是朱由检的了。本来跟皇位不挨边的朱由检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着成了崇祯皇帝。

其实也不知道这是幸事还是不幸的事。大明王朝到了他这算是走到头了。他做的是末代皇帝、亡国之君。

崇祯本应该是个中兴之主,比前面那几个皇帝都敬业,可惜身逢末世纵然是神仙也难把大明王朝起死回生。何况他并不是神仙。他本人也存在一些失误,最终断送了大明江山。

他即位时才18岁,但做起事来可一点不像这个年龄段的人。

崇祯一上台便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杀了魏忠贤和他的死党。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干儿子干孙子遍布朝内外,势力庞大。崇祯举手就把他们全灭了。魏忠贤自杀死亡。客氏被凌迟处死。

崇祯下令召回在宫外任职的太监,立下一个规矩“中官非奉命不得出禁门”。没有皇帝的许可,以后宦官不得踏出紫禁城半步。

阉党也遭到沉重打击。阉党被定为“逆案”,遭到全国追捕。二百多人因此落网。

崇祯下令之前受到阉党迫害的官员可以官复原职。东林党趁机东山再起,重返朝廷。

崇祯平定宦官之乱不仅说明崇祯有胆量有魄力,也说明明朝在防止宦官专权上面做得很到位。宦官看似很牛,满朝文武都俯首帖耳,实际上只是狐假虎威。满朝文武不是怕宦官而是怕宦官背后的皇帝。宦官的权力是借来的,以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皇帝如果不给宦官撑腰,宦官的腰就直不起来了。

明朝宦官和唐朝宦官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军权。虽然他们掌握东厂西厂锦衣卫,但厂卫只是一帮特务不是正规军。他们主要还是靠取宠皇帝换取皇帝的信任,进而取得为皇帝代言的机会或者说权力。如果失宠了也就失权了。

崇祯不宠信宦官,亲力亲为,该上朝上朝,该批奏折批奏折。司礼监等宦官又退回到皇帝秘书的角色。

崇祯是明朝皇帝里面最敬业的一位,朱元璋都望尘莫及。他不近声色,一心扑在工作上。据说他每天平均只睡两个小时的觉,还不到20岁就已经两鬓斑白,眼角布满鱼尾纹。

他殚精竭虑治理整顿,任贤用能,重振朝纲。

只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崇祯独臂难以撑天。政治**、百年积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清除的。内忧外患又没有给崇祯充足的时间。

崇祯即位的第二年就爆发陕西民变。陕西因为连年大旱,农田颗粒无收,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率众揭竿而起。

明末民变、兵变不断,高迎祥之辈起初并不起眼。

高迎祥本是一个马贩,臂力出众善骑射,领着一支私人武装长途贩运马匹,不知何故起兵造反。他自称“闯王”。张献忠、李自成是他手下两员“闯将”。

张献忠原是明军一名下级军吏,因犯法差点被斩,遇到特赦侥幸活命,出狱后便投了高迎祥造反。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小时候给人放羊,后来做了驿站的驿卒也就是邮局的职工,“善骑射,斗很狠无赖”。

“无赖”两字让人联想起刘邦。不过刘邦“无赖”但不“斗狠”,蹭吃蹭喝,欠人酒钱,让人嫌不遭人恨。“无赖”却又“斗狠”就有些地痞流氓的意思了。

史书说李自成“数犯法”被驿站辞退,但没细说具体犯了什么法。有说法是对驿站死了三匹马负责。他不仅因此丢掉了工作还欠下一笔债。后来他向乡绅借钱可能就是为了偿还这笔债。但借的钱还不上又被人告,“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带着刑具游街示众,差点被弄死。哥们弟兄赶来把刑具打碎将他救出。

野史说他杀了债主,杀了出轨的妻子,跑了,跑到甘肃投军。那时参军没有政审一说,来了就要。那时也没有全国联网,军队也不知道他身背两桩命案。后来因为军队欠饷,李自成发动兵变杀了上司。“安塞马贼”高迎祥据说是他舅舅。于是他带着一帮去投奔高迎祥,自称“闯将”。

高迎祥起事之初并不起眼。当时陕晋变民互相结盟称“三十六营”。高迎祥只是“三十六营”之一。后来慢慢做大,高迎祥成了“十三家七十二营”的盟主。再后来李自成继任“闯王”更是把农民军的势力扩张到跟官军不分上下。

崇祯一直在派兵围剿,但越剿越多。民变规模越来越大,远超以往。它跟辽东战事对明朝形成夹击之势。明朝腹背受敌,终于亡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