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10章 若只如初见

大晋衣冠 第110章 若只如初见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马儿一声嘶鸣,打破了眼前静谧的画面,木兰顺着马嘶的方向,看到了那张英俊亲切的脸庞

“温哥哥”木兰扔掉竹篮,顾不得少女的矜持,抛开礼法的清规,飞快的跑下来。

桓温此时反倒羞怯起来,站在原地,等待着木兰。

一旁的沈劲见桓温像榆木疙瘩似的,一脚朝着桓温的屁股踢去,催促道“你快去啊。”

“木兰”桓温借着踹劲,迎了过去,两个命运多舛的男女紧紧相拥。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原本相爱相亲的恋人,却像织女牛郎一样被这无情的银河隔开。

这一刻,如金风玉露般的相逢,没有任何力量能将他们分开

“娘,我回来了”桓温轻轻推开门,却见孔氏靠着箱箧,在费力的穿针引线。

“温儿回来啦,娘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孔氏泪如雨下,拖着病体,起身拉着桓温,言语哽咽。

“这几日经常梦到你爹,为娘怕是时日无多了。也好,早点和你爹九泉之下团聚,可就是撇不下这些孩子们。”

孔氏内心苦楚,看到桓温回来,还是边笑边抹泪。

桓温伸手帮孔氏擦泪,安慰道“娘要长命百岁,今后,温儿哪都不去,成天陪着你。”

孔氏破涕为笑,乐呵呵道“就你的秉性,能一辈子呆在茅屋里知道你是安慰娘。不过,娘还有一桩心愿未了”

“娘快说,孩儿一定照办。”

“将来九泉之下,你爹一定会问我,说温儿和木兰成亲了没有孙子抱上了吗”

木兰羞道“伯母,说什么呢。你呀就是身体虚弱,心神不定,这下好了,他这次回来,再也不走了。我俩好好服侍你,保证你老很快就能好起来,把药罐子也扔掉。”

桓温装作东张西望,试图躲开木兰的殷殷眼神,还有红扑扑的小脸蛋。

咦,怎么没见到桓冲每次只要自己回来,桓冲就缠着他不放。一问之下,木兰便说出郎中诊脉和桓冲找羊的经过。

孔氏叹道“真是难为他们兄弟了,你看,天都要晚了,怎么还没回来别因为娘这条老命,兄弟俩再出什么差错”

全家人还在担心,就听得门外咩咩的叫声。

“桓冲,桓冲,怎么样”

桓温将累倒在篱笆门前的桓冲抱到床上,过了好一会,桓冲悠悠的醒了过来。

只见他脸色苍白,满身的衣服都撕破了,手臂上一道道伤痕,还渗着血。嘴里还念叨着“黑羊羔,黑羊羔”

“已经炖了,娘刚吃过。”桓冲闻言,泛出笑意,又昏睡过去。

走方郎中的确有两下子,吃了三天的黑羊肉,孔氏明显好转,愁容锐减,还走出屋来到院子里,轻轻慢慢的走上几十步。

“冲儿,黑羊羔从哪弄来的,跟大哥说说。”桓温好奇道。

桓冲神秘兮兮的把桓温拉到院子外,将他独闯琅琊山的经过说了一遍,叮嘱道“你莫要说出去,那个老药农千叮咛万嘱咐,不准泄露这个秘密”

山洞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让老药农跟见了鬼一样,桓温起了浓厚的兴致。

说起青云镇的那户人家,桓冲难掩激动“哥,你说这是为什么,我和他非亲非故,素未谋面,对我却这么好,将来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他。”

桓温解释道“一定是被你的孝行所打动,而且那个人家又心地善良,愿意帮助有需要的人。咱们啊,不仅要报答这一家一户,更要报答天下所有像他这样的好人”

他突然想到了同是那个镇上的王家,那个姓王的仗着朝中有人,在镇上无恶不作,还打木兰的主意。

同样的镇落,同样的水土,王家和养羊人却天壤之别。

一个物质上贫穷,情感上富有,没有被战乱所侵染,没有被这世道所腐蚀;而另一个虽然家财万贯,却贪婪肮脏,索取无厌,最终死于非命

古栈道,曲折的大山洞,还只能靠右走。

桓冲的描述激起了桓温的兴趣,决心和沈劲去一探究竟。不料天公不作美,连下了几日雨,山路湿滑,行走不便,只能期待天气转晴。

越是等待,越是激发桓温的兴致,莫非山里藏着什么机关暗道不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

“今日朝会,请众爱卿议一议如何处置叛臣祖约。俟后,再议一议朝廷新政事宜。各位爱卿都是辅政大臣,务必开诚布公,各抒己见,不得有所保留。”

成帝下旨让徐州刺史郗鉴来京,共同商议发兵剿灭祖约。

郗鉴言称,那名被俘的寿州兵听闻朝廷将会大赦,为乞活命,便将祖约暗通赵人一事和盘托出。

他欣喜的是,祖约暗通的并非天王石勒,而是石勒的侄子大将军石虎,具体负责接洽的正是小王子石闵。

成帝年少,不太懂赵人的内部情形,认为都是赵人,没什么区别。

郗鉴言道“陛下,是这样的,勾结祖约是石虎私自所为,石勒并不知情,换句话说,如果石勒反对,石虎连一兵一卒也不敢调动。”

“你怎么知道石勒会反对石虎,阻止他出兵南下”成帝再问。

温峤奏道“陛下,石勒本是奴隶出身,以十八骑起家,在刀兵四起的北方混战中崛起,最终成为今日之天王。其中骁勇善战固不可少,关键是石勒多谋略,洞悉天下大势,深知远交近攻之精髓。”

郗鉴深以为然,接过话头说道“没错,眼下,石勒真正的劲敌是奄奄一息的匈奴人,至少在攻破长安之前,他不会开罪大晋,故而,朝廷铲除祖约应该没有后顾之忧”

王导见缝插针,言道“陛下,这个俘虏果然掌握不少机密,对朝廷消灭祖约而言,如旱日之澍雨,严冬之炉炭。不过臣以为,大赦应该只针对寻常军士,而不应惠及那些头目,他们怙恶不悛,为了保命才交待,其心不诚。”

陶侃何等明敏,王导此言貌似不温不火,味同嚼蜡,但他是项庄舞剑,志在青州文书。

成帝颇有同感,对着陶侃问道“那个青州文书,审问结果如何,是否也有重要机密”

王导摒心静气,竖起耳朵,此刻绝不能漏掉一字一句,哪怕是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陶侃清了清嗓子,故意迟疑一下,冷眼偷窥王导,只见王导双目微闭。

人在紧张之时,习惯于闭上双眼,既可以有助于捕捉声音,也可以掩饰自己,让人无法透过眼神窥探他的内心。

不管如何,陶侃认为,此时王导闭上眼睛,绝不是告诉别人,他对此事漠不关心。

“老臣无能,软硬兼施,连审几次,此贼坚称他不掌握重大机密,平时也只是负责收发朝廷和太守府的往来函件,还有祖约和苏峻勾连的书信,这些书信如今也以毫无意义。因而,老臣以为,他可以列入大赦。”

陶侃说完,和殷浩对视一笑,点头示意。

接着他发现,王导悄悄睁开了眼睛。

成帝目视郗鉴,感怀道“看到爱卿两鬓华发仍不辞劳苦,披挂出征,朕心不忍啊。无奈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纵观朝野,无人难与你比肩。”

郗鉴深深一躬,奏道“伏波将军马援年逾花甲尚自请效命疆场,担心君主悯其老,因而披挂上门据鞍四顾,以示可用。臣比他还年轻几岁,愿效其马革裹尸。”

成帝笑道“壮哉老爱卿还有何难处,尽管言明。”

郗鉴欣慰道“老臣没有难处,定当肝脑涂地,为陛下安北方,为朝廷除胡患。然老臣临行之前,有一言,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此时不吐,只怕今后没有机会”

成帝闻言一惊,虽说即将北征,然而这场追击余孽之战并无太多凶险,为何要作诀别这样的不祥之语。

再者,郗鉴历尽人间沧桑,阅尽尘世悲欢,什么事看不透,究竟是何惊人之语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