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晋衣冠 > 第121章 苦心月下老

大晋衣冠 第121章 苦心月下老

作者:河淌里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5 08:12:1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桓温愧疚的回到自己的屋中,桓冲眼巴巴的等着他归来,过来一把拉着桓温和沈劲,叙述了白天见到的大军行进情况。

“哦,是真的,你可看得准,是徐州的兵马”

“没错,旌旗上确实有郗字,不过离得太远,看不清楚面孔。”

沈劲埋怨道“你就不会凑得近一点,也不知道沈猛还有殷浩是不是也在里面”

桓温和沈劲曾交待沈猛,如果在乌衣巷能打探到什么情况,就直接去找殷浩,今后有机会大伙再见面。

“桓冲这样做是对的,一旦被人发现,要是郗鉴大人和殷浩倒还好说,如果军中还有不怀好意之人,那我们的藏身之处就彻底暴露,谁能保证没人有非分之想”

沈劲急切道“那我们赶紧收拾收拾,明日一早就直奔徐州,天天在这混吃等死,虚度时光,倒不如在军中效力。”

桓温眉头紧锁,食指指着太阳穴,轻声说道“徐州不能去,至少现在不能去。再等等看,应该快有消息了”

沈劲问道“什么消息”

桓温望着窗外的黑夜,没有回答。

他知道,沈劲急切的想离开,因为这里毕竟不是他的家。

他的寄托是弟弟沈猛,是尚未得报的杀父之仇,还有那个深藏内心不为外人道的家世。而避居于此,什么也做不了。

沈劲此时不明白,桓温为何听到郗鉴北上的消息,不仅没有兴奋之色,反而犹豫不决,心事重重。

其实,桓温突然犹豫,是想到了刺杀江播一事,朝廷可能还未获悉,因而久久没有发声。

郗鉴此次必然是去进剿祖约,不论是否成功,平叛事宜都已结束。战事消弭,朝廷将下旨实施新政,而新政的制定者和推行者是谁

当然是以红得发紫的丞相王导为主。

这一夜,王导,江播,郗鉴,木兰,四个名字,四张面孔不停在脑海里呈现,桓温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鸡叫五更,桓温一骨碌从床上坐起,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无法掌控。

想也是白想,自己对木兰愧疚太多,还是好好陪陪她,弥补一下对自己魂牵梦萦的好姑娘吧

“温儿,这么早就起了”

“哦,娘,你也起来了。”

孔氏道“年纪大了,睡不着,昨日几时回来的”

“孩儿和沈劲昨日进山,想打些猎物到集市上换些柴米油盐,不料走错路径,天黑后才回来。看娘已经躺下,就没有来问安。不过,和木兰说了一会话。”

“这就好,这就好”孔氏高兴道。

“就怕你们分开得太久,对她生疏了。她是个好姑娘,天底下你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又像女儿,又像媳妇一样照顾着我。”

“前些天,你还没回来,我头昏脑沉,一下子从榻上摔了下去,要不是她过来瞧见,我这条老命早就见你爹去了,一个姑娘家硬是把我这把老骨头搬到榻上。”

桓温沉默不语,觉得亏欠木兰太多

孔氏又道“宣城这几年,她端水倒茶,送汤喂药,家里洗晒缝补,哪样不是她在操持。我们非亲非故,又不曾太多帮助过他们,那她为何把我当娘一样看待”

桓温明白母亲的意思。

“因为在她心中,已经和我们是一家人了,已经当做了我们家的媳妇。所以,娘啊想把你们的事情早点定下来,你看如何”

不等桓温接话,孔氏继续唠叨。

“木兰昨晚在娘这里说话,其实是在担心你。娘都看出来了,她心神不定,一会看着窗外,一会听着有没有敲门声。心思啊全都在你身上,你可不能像榆木疙瘩一样。”

桓温一听,母亲唠叨半天,原来是早有安排,怕自己有什么想法,这才迂回曲折,兜了一大圈子,让自己无法拒绝。

不过,眼下这情势,确实不合适,万一自己有什么变故,岂不辜负了她

想到这里,便仗着胆子说道“娘,不是孩儿不愿意,也不是孩儿笨得看不出她的心意。只是爹大仇刚刚得报,眼下世道正乱,孩儿尚未立业,前途不明,怕连累木兰。”

其实,这些并非他的心里话

“嫁给孩儿一个没有功名没有前途的人,将来会后悔的。再说,木兰模样好看,心灵手巧,知书达理,将来找一个富贵人家子弟绰绰有余”

孔氏还以为儿子是自惭形秽,怕配不上木兰,连忙宽慰。

“木兰不是贪图富贵的姑娘,女儿家嘛,不一定要绫罗绸缎,高粱厚味,要的是平安,要的是可靠。只要是她心仪的男人,吃苦受累,她也觉得幸福。”

“再说了,你们先把事情定下来,让她吃个定心丸,以后又不耽误你建功立业,你还能有任何理由推脱”

见儿子一言不发,孔氏面有不悦,略带斥责“你爹走了,娘身体也不如从前,娘可不想见你爹之前你还打着光棍。不仅要看着你成亲,还要看见自己的孙子。要不然到那边,你爹问我,我如何回答”

孔氏搬出亡夫,一把鼻涕一把泪

“你爹一定会怪我没有照顾好孩子们,况且,你若迟迟不接受木兰,她会伤心,会起疑心,今后两家如何面对将来万一再生出什么变故,错失这段经历过生死的感情,就晚了”

桓温不忍母亲伤心,看次日天气晴好,吃好早饭,想陪木兰到山上逛逛,散散心。

孔氏笑逐颜开,说山上有个碧霞宫,香火很旺,里面供着碧霞仙子,专门下界保佑相爱之人,早得贵子,白头偕老。

“娘是怎么知道的,这些日子你连这个院子都没出去过”

孔氏笑道“是木兰昨晚对我说的,她的心思你还不明白,她一个姑娘家,羞于启齿,不便直接对你说,只好借为娘之口转告于你。娘没有老糊涂,这点关节还能看不出来你别辜负了人家姑娘,要不然,娘可不答应。”

桓温想,木兰已经彻底占据了一家子人的心

要是还左右推诿,恐怕是要惹起众怒。

越是怕连累了他,只会越伤害她,打定主意,向木兰的屋中走去

乌衣巷,王导搁下书,沉着脸问道“是个少年,什么身份查清楚没有”

“回老爷,不知什么来头。奴才前两天就发现此人在巷口附近出没,有意无意的朝咱们府邸张望,当时也并未在意。”

“后来呢”

管家又道“刚刚擦黑时,那小子又猫在那里,鬼头鬼脑的,奴才以为兴许是朝上的对头派来打探的,想要看看咱府上都有哪些人出入,好设计暗算老爷”

王导赞许道“嗯,你做得好。最近这阵子,盯着老爷我的人不少,要严加防范。对了,那小子呢”

“奴才派两个家丁,绕到他身后,一棍把他给打死了。”

王导心里一惊,吩咐道“好,把尸体处理干净,别让人怀疑到咱们府上。”

“老爷放心,奴才这就让人把死尸扔得远远的”

管家转身离去,王导眼皮直跳,盘算着到底会是谁派人来盯梢。是庾家是陶侃抑或是路永这厮

他想破脑袋也没有猜到,盯梢者却是沈猛

王内侍奏道“陛下,徐州捷报”

“快呈上来。”

成帝一拍龙案,喜道“好啊,祖贼死有余辜,不如此不足以平朕心头之怒。”

王导笑道“恭贺陛下,我大晋国威扬名中原,蛮横暴虐的赵主乖乖听命,足见郗鉴大人劳苦功高,不枉陛下的厚爱啊”

“好,传朕旨意,嘉奖郗鉴父子及殷浩,送牛酒犒劳徐州军士。”

王导赞成的,陶侃偏偏要反对

“陛下,老臣以为,祖约虽死有余辜,但毕竟是我大晋臣子。石勒擅自将其处死,未免有轻视大晋,藐视陛下之意,老臣深感不安。”

王导当即反驳道“老臣以为,陶刺史之言实属杞人忧天。”

“怎么说”

“交由我大晋是处死,赵人也是将其处死,没有什么不同,反倒对大晋有利。而我们借石勒之手将其斩草除根,免却大晋两难尴尬。而且还警醒天下有反心之人,别说我大晋,就是敌国赵人,也不会容他。两全其美,岂不妙哉”

成帝一听,两位重臣说的似乎都有道理,转而请示一旁听政的太后。

“母后意下如何”

自庾亮被贬之后,庾文君苍老许多,日日呆坐后宫,养养花,弄弄草,没事到御花园走走,虽仍有临朝听政之权,但对朝政已看淡。

而且,成帝自平叛后,渐渐成熟,该亲政了。

自己不仅是太后,更是母亲

眼下,成帝已经十五岁,还未定下亲事,皇后位置一直空着。

作为母亲,要为两个儿子婚姻大事多考虑一些。至于朝政嘛,有渐渐熟稔的皇帝,还有几个辅政重臣扶持,毋庸担忧。

成帝一直在观察着母后的转变,知道罢黜舅舅一事对她打击很大。

虽为一国之太后,执掌最终临朝听政大权,但她也是一个女儿,一个妹妹,心中始终放不下当年她父亲的嘱托。

作为妹妹,要照顾好几个兄长,为了亡父临终一诺,她没少操心,为他们承担过错,满足他们一尺一寸甚至没有边际的奢求。

坦诚的说,庾文君并非一个恋栈权位之人,要不是为了几个兄长,她甚至可能拒绝后宫多少女主求之不得的摄政权柄。

她看淡了这一切

一生爱恋的明帝英年早崩,她的支柱轰然倒塌。如今,两个儿子成为她生命的另一半。

其他的,在她心中没那么重要,甚至可有可无。

包括自己的面容,自己的韶华,自己的生命 ,无防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